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预防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40例择期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自控静脉镇痛(B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拔管后5 min 2个时相监测呼吸功能变化: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分钟通气量(MV);术毕停药后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于术后第3天监测两组患者有无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白细胞>15×109/L,检查胸部X线片,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拔管后RR、MV、SpO2较麻醉前有较显著的变化(P<0.05),而A组变化不大,两组拔管后RR、MV、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停药后观察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患者(P<0.05);术后第3天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发热(>38℃)、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白细胞>15×109/L、胸片见炎症改变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加自控硬膜外镇痛更加有利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恢复,可有效地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
王会敏 《现代保健》2011,(6):176-177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患者分为全麻组(Ⅰ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Ⅱ组),每组各35例.Ⅰ组单纯静脉麻醉,Ⅱ组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Ⅰ组术中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的用药量多于Ⅱ组,术后清醒拔管时间长于Ⅱ组,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比Ⅱ组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3.
快速康复食管癌外科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食管癌外科的麻醉管理.比较静脉全麻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静脉全麻两种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抑制效果及对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年龄≤70岁、ASA分级Ⅰ~Ⅱ级、无严重合并症的择期食管癌手术患者160例,按信封法分为静脉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研究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对照组),每组各80例.分别监测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插管后(T_1)、切皮后(T_2)、术毕拔管后(T_3)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维持用药量,术毕麻醉恢复情况,术后情况.结果 T_1~T_3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高于研究组(P<0.05或<0.01).研究组普鲁泊福、维库溴铵、瑞芬太尼用药量[(580.52±102.71)、(12.19±3.22)、(1.31±0.15)mg]均显著少于对照组[(845.28±155.23)、(20.71±2.59)、(2.54±0.08)mg](P<0.05).研究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总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全麻加硬膜外阻滞能较好地抑制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苏醒迅速,躁动发生率降低,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降低,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杨晓蓉 《现代保健》2010,(17):32-33
目的 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及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n=50)和对照组(Ⅱ组,n=50),Ⅰ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Ⅱ组全凭静脉麻醉(TIVA).结果 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至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与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组(A组,n=20)和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静脉全麻组(B组,n=20);监测患者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术中(T3)和拔管时(T4)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完全清醒时间。结果:麻醉过程中B组HR、MAP比A组更平稳,且麻醉恢复更快。结论: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合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林红 《现代医院》2004,4(11):24-25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 (异丙酚为主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清醒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 6 0例 ,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全麻组 ,各 30例。联合组先行T8~ 9硬膜外穿刺 ,头向置管 3cm ,注入 2 %利多卡因 5ml,然后施行全麻诱导和维持。两组的全麻方法相同。连续监测SBP、DBP、MAP和HR ;记录异丙酚、安氟醚和维库溴铵用量、术毕未醒者应用催醒药例数及术毕停药至拔管的时间。结果 联合组在气管插管后 5min和 30min的SBP、DBP及MAP均比全麻组者显著降低 (P <0 0 1) ,HR也较慢 (P <0 0 5 )。联合组的异丙酚和安氟醚用量显著减少 (P <0 0 1)。结论 以异丙酚为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复合麻醉 ,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全麻药用量减少 ,苏醒与拔管时间提前 ,术后镇痛完善 ,但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高胸段硬膜外阻滞防止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 对2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治疗组予以高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方法,术毕予经硬膜外镇痛泵镇痛,观察其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ECG变化,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定性变化和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术后镇痛效果.并与采用单纯全身麻醉的方法,术后予经静脉镇痛泵镇痛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平稳(P<0.05);对照组ECG示ST段压低幅度的总和在术毕拔管时和术后10 h时增加明显且高于治疗组同时间点(P<0.05);对照组术后10、24 h时肌钙蛋白I阳性和术后24 h CPK-MB阳性率要明显高于治疗组同时间点(P<0.05);治疗组术后镇痛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以减少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病肌缺血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梦来 《现代养生》2014,(24):75-76
目的:比较乳腺癌手术中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需进行乳腺癌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中全麻,观察组予腰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如血压、呼吸和心率改变,分析术后清醒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切皮、淋巴结清扫和气管拔管时对照组各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且对照组患者术中全麻用量多于观察组(P<0.05),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拔管和苏醒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Steward苏醒评分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躁动和咽痛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乳腺癌术中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效果优于单纯全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有效提高了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效应与术后效果。方法:选择开胸手术60例,ASA 2-3级,年龄35~70岁病人,分为E、C二组,E组采用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30例;C组(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30例。两组全麻诱导相同。观察术期及恢复期的心血管反应,苏醒拔管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显示:E组术中心血管反应BP,HR比C组低(P<0.05): 术毕苏醒拔管率,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P<0.01)。结论: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围术期心血管反应小,术后早期拔管率高,术后镇痛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安全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全麻诱导方式;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诱导,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中,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有助于患者术后尽快苏醒,患者痛苦小、安全性高,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联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不同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硬膜外麻联合全麻)和对照组(静脉全麻)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术后躁动、恶心、呕吐、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及追加镇痛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0%)(P0.05);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明显更短,术后躁动发生率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物使用率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术中麻醉效果优于单纯静脉全麻,未增加手术不良反应及住院总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道癌根治手术时,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两种方法对手术应激反应的抑制效果以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00例,45~65岁择期行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抽取其中50例采用单纯静脉全麻(组),其他50例再加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分别监测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插管后(T1)、切皮后(T2),术毕拔管后(T3)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麻醉药物用量以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或0.01)。结论食道癌术根治时选用全麻和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能较好抑制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患者术后苏醒迅速,躁动发生率降低,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6例择期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Ⅰ组),气管插管全麻组(Ⅱ组),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组(Ⅲ组),每组12例。不同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血糖(BG),同时监测血压(BP)和心率(HR)。结果Ⅱ组Cor、E和BG手术最大刺激时和术毕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也明显高于同一时段第Ⅲ组(P<0.05)。Ⅱ组各时点间MAP和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毕较麻醉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术毕Ⅱ组MAP与HR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患者苏醒迅速,硬膜外可镇痛,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下简称硬全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在相应间隙硬膜外阻滞后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果:麻醉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全联合麻醉,具有镇痛完全、肌肉松弛满意、通气功能好、术毕苏醒迅速、全麻用量少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常用的复合麻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8例限期手术的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29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气管插管时、胸腔探查时、术毕拔管时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水平及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与麻醉前比较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麻醉前及同时段A组比较,血浆皮质醇、血糖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与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8例(27.59%)心肌缺血患者在术中有5例ST段及T波有所改善;B组6例(20.69%)术中均无改善,且有2例术前无心肌缺血术中出现ST段、T波改变。A组术中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比B组少(P<0.05),且苏醒快。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与气管内静脉吸入麻醉的应用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临床确诊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65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吸入麻醉,观察组30例,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对整个麻醉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显著低于诱导期(P0.05);术中观察组患者的SBP与DBP却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主恢复呼吸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的临床效果优于气管内静脉吸入麻醉,患者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麻醉后恢复较快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老年患者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50例择期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麻醉前、自主呼吸恢复后15 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潮气量,拔管后5、20 min警觉、镇静反应能力评分(OAA/S),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追加镇痛药情况等.结果 A组麻醉结束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0.54±0.13)、(15.84±3.21)mg]明显低于B组[(0.74±0.13)、(19.12±3.74)mg](P<0.01).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15min SpO2和潮气量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拔管后5、20min OAA/S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术后24 hVAS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恢复期追加镇痛药物者[4例(16%)]少于B组[11例(44%)](P<0.05).结论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麻醉效果好,综合质量高,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此类手术麻醉,并且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8例限期手术的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29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气管插管时、胸腔探查时、术毕拔管时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水平及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与麻醉前比较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麻醉前及同时段A组比较,血浆皮质醇、血糖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与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8例(27.59%)心肌缺血患者在术中有5例ST段及T波有所改善;B组6例(20.69%)术中均无改善,且有2例术前无心肌缺血术中出现ST段、T波改变。A组术中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比B组少(P〈0.05),且苏醒快。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37例,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组(静吸组)17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阻滞组)20例,分别观察两组在各个麻醉时期循环系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入室时两组心率、动脉平均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入麻醉诱导期,两组心率明显下降,SpO2仍能维持于99%;拔管时,静吸组心率高于阻滞组(P<0.05);在麻醉的各时期,静吸组MAP均高于阻滞组;阻滞组有着更好的麻醉效果及更少的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阻滞加复合全麻在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急诊手术中麻醉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对老年上腹部手术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全麻组及硬膜外阻滞加全麻联合组,各60例,分别进行单纯全麻及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结果 与单纯全麻组比较硬膜外阻滞麻醉加全麻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发生率低,芬太尼总量少,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短(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老年人上腹部手术较为适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