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为早期准确发现并治疗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原发性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病例均可诊断为原发性前列腺癌,2例发现时已是晚期病变,术前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B超等)均未能准确提示其诊断.术后病理原发性前列腺癌诊断明确,术后1例失随访,1例早期病变应用吡柔比星灌注后随访17个月后情况良好.1例晚期术后2个月复查腰椎MRI发现骨转移.结论 本病早期诊断困难,确诊主要需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或尿道镜检并取病理组织检查,因其预后较差,且容易病理漏诊或误诊,需排除多中心病变及混合肿瘤情况而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质浸润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皮质浸润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皮质浸润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10例均行B超、静注肾盂造影(IVU)、CT检查,7例行MRI检查,6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例术前误诊为肾癌者行肾癌根治术后二期行输尿管残端及膀胱袖套状切除,5例术前确诊一期双切口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及膀胱袖套状切除,1例误诊为肾上腺占位,1例疑诊肾盂癌者行姑息性肾及肾周肿块切除.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肾盂移行细胞癌Ⅲ级.1例术后3个月死于全身脏器功能衰竭,3例术后1年内死于肝、肺转移,3例术后2年内死于肝、肺、腹膜后转移,另3例分别为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术后3年,在随访中.结论 皮质浸润型肾盂移行细胞癌属高级、高期恶性肿瘤,易误诊为肾癌,临床上需提高认识,综合分析B超、IVU、CT、MRI及尿脱落细胞学资料进行诊断,对疑诊病例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根治性患肾、输尿管及膀胱部分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手段,可结合放疗、化疗.此类肾盂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检测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对尿路移行细胞癌诊断、病情监测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2001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泌尿系疾病患者525例(尿路移行细胞癌262例,非移行细胞肿瘤198例,泌尿系良性病65例),进行尿中NMP22水平检测.结果 术前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NMP22中位值为27.33 U/ml,非移行细胞肿瘤患者为7.84U/ml,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为2.64 U/ml,三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17 P<0.001).NMP22以10 U/ml为界值,对尿路移行细胞癌检出敏感度为71.37%,特异度为87.69%.将病理确诊的Ⅰ-Ⅱ、Ⅱ和Ⅱ-Ⅲ级患者的NMP22水平中位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06 P<0.01).术后健康生存6个月至3年及3年以上患者NMP2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06,P<0.001).结论 尿中NMP22可作为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前诊断、病情监测、判断预后的一种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皮质浸润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皮质浸涧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皮质浸润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10例均行B超、静注肾盂造影(IVU)、CT检查,7例行MRI检查,6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例术前误诊为肾癌者行肾癌根治术后二期行输尿管残端及膀胱袖套状切除,5例术胁确诊一期双切口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及膀胱袖套状切除,1例误诊为肾上腺占位,1例疑诊肾盂癌青行姑息性肾及肾周肿块切除。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肾孟移行细胞癌Ⅲ级。1例术后3个月死于全身脏器功能衰竭,3例术后1年内死于肝、肺转移,3例术后2年内死于肝、肺、腹膜后转移,另3例分别为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术后3年,在随访中。结论 皮质浸润型肾盂移行细胞癌属高级、高明恶性肿瘤,易误诊为肾癌,临床上需提高认识,综合分析B超、IVU、CT、MRI及尿脱落细胞学资料进行诊断,对疑诊病例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根治性患肾、输尿管及膀胱部分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手段,可结合放疗、化疗。此类肾盂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兰海  李启春  曾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37-2338
目的提高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1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经输尿管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结果 15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细胞癌。其中Ⅰ级3例,Ⅱ级10例,Ⅲ级2例。TNM分类法,T2期4例,T3期11例,T4期1例。1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0年,死亡2例。2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膀胱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结论输尿管癌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浸润程度和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尤其是分期更为重要。影像学联合输尿管镜组织活检是诊断输尿管癌的最佳途径。早期发现,及时明确诊断并且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提高输尿管癌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同时术后需施行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及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995~2007年间收治的1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均为移行细胞癌,其中G11例、G27例、G36例,术后随防10例6个月~8年。结论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的确诊率:超声诊断简便无创、可重复,为首选方法;IVP、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是主要检查方法:输尿管镜检查应作为今后重点。患肾与输尿管和膀胱袖套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金标准,预后主要取决于输尿管癌的分期和分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40岁以下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13例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率、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 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占同期膀胱癌总数的5.1%(13/253),男女比例为12:1.以无痛性间歇发作的肉眼血尿为主要首发症状11例.临床分期Ta-T1期12例,病理分级Ⅰ级8例,Ⅱ级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13例随访1.5~9.0年,患者均健在,无肿瘤复发.结论 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有一定发病率,应引起临床重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预后好于老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  相似文献   

8.
葛长龙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255-6256
目的:分析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规律的临床特征,旨在早期诊断及预防复发。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63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通过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形态、临床分期、术后治疗等,探求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规律。对患者进行术后行膀胱镜随访,记录复发情况及时间,统计术后复发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中有154例患者得到随访,其随访率为94.2%,随访时间为3-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随访期间,有70例患者发生复发,其复发率为45.5%。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平均时间为13.2个月,复发高峰时间为术后2年内。按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肿瘤数目、病理分级、肿瘤分期及肿瘤形态影响复发。按 Cox多因素分析,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有肿瘤病理分级(x1)、肿瘤数目(x2)和临床分期(x3),膀胱癌复发指数(RI)=O.729Xl+O.537x2+O.531X3。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级是唯一影响肿瘤进展的因素。结论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有肿瘤病理分级(x1)、肿瘤数目(x2)和临床分期(x3)。肿瘤病理分级是唯一影响肿瘤进展的因素。以Rj=1.70作为判断肿瘤术后2年内复发的预测指标可以达到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不同病理学特征导致不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李永廉  孟然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2):1631-163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P)方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Survivin、bcl-2蛋白的表达,并与15例正常膀胱粘膜移行细胞进行对照研究。结果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8.14%,而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未见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P〈0.01)。Survivin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WHO肿瘤分级有相关性。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Survivin与bcl-2蛋白表达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可通过抑制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凋亡,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癌组织中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48例)和正常膀胱组织(15例)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膀胱癌组织中PTEN启动子甲基化率为47.9%(23/48),而在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其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P法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行。  相似文献   

11.
王宝华  杨乐天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4066-4068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8月~2006年10月3例及浙江大学妇产医院自1991年11月~2006年8月29例共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经阴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6例术前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原发性输卵管癌,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0%(16/32),误诊率为50%,10例误诊为卵巢癌,3例误诊为附件区炎性包块,1例误诊为输卵管积水,1例误诊为宫颈后唇肿瘤。结论:分析典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声像图特征,与其它盆腔占位性病变相鉴别,可以提高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菲菲  谷丽萍  刘影  李辉  黄卓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60-1561
目的:分析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11例患者平均年龄57.9岁,8例(72.7%)为绝经后女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盆腔包块9例(81.8%),腹痛5例(45.5%),阴道流血4例(36.4%),腹胀2例(18.2%),异常阴道流血伴排液2例(18.2%),阴道排液1例(9.1%)。术前接受血清癌抗原125(CA125)测定的9例中,5例(55.6%)高于35U/ml。11例中术前仅1例诊断为输卵管癌,误诊率达90.9%。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术前明确诊断困难,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卵巢移行细胞癌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移行细胞癌(TCC) 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5年间收治的卵巢TCC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35~77岁, 平均54±10岁。术中探查6例为双侧; 16例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病理分级属低分化(G3 ) 11例、中分化(G2 ) 5例; 7例有淋巴结转移, 手术病理分期为Ⅰ期2例, Ⅲ期12例和Ⅳ期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同程度化学药物治疗。8例术后复发, 7例死亡。结论: 卵巢TCC的预后与手术的彻底与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其预后比其他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TEN基因mRNA异常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48例和正常对照15例PTE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和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启动子的甲基化。结果:PTEN基因mRNA在膀胱癌患者的表达在48例中有27例,而正常对照全部有表达;正常对照全部未检测到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膀胱癌患者启动子甲基化有23例。结论:PTEN基因mRNA表达缺失可能与启动子甲基化有关,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983~2003年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上尿路移行细胞癌26例,对其临床特点及各种检查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讨论。结果术前明确诊断22例,为84.6%。26例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细胞癌,其中G1级3例,G2级16例,G3级7例;Ⅰ期4例,Ⅱ期12例,Ⅲ期6例,Ⅳ期4例。得到随访21例,14例无瘤生存3个月~14年。结论血尿、腰痛和肾积水是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主要临床表现。术前联合应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IVU)、B超、逆行造影、CT、MRI、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等检查,可提高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正确诊断率。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袖口样切除术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腹腔下腹正中切口结合后腹腔镜输尿管切除术治疗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下腹正中切口结合后腹腔镜输尿管切除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输尿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重要指标及随访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访至2013年7月为止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例及复发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腹腔下腹正中切口结合后腹腔镜输尿管切除术治疗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腹腔下腹正中切口结合后腹腔镜输尿管切除术治疗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下腹正中切口结合后腹腔镜输尿管切除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输尿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重要指标及随访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访至2013年7月为止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例及复发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腹腔下腹正中切口结合后腹腔镜输尿管切除术治疗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输卵管癌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04-1605
目的研究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发病特点、诊治情况,提高对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4年12月16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绝经年龄早,有慢性附件炎病史可能与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发病相关。原发性输卵管癌以盆腔包块伴阴道排液或阴道不规则流血的“二联征”多见。结论提高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术前诊断率及生存率,需进一步探究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早期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俭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49-1350,1353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于某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丝裂霉素组)36例和观察组(吡柔比星组)36例,分别采用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后将两组患者复发率、平均复发时间、不良反应及灌注前后血清ICAM-1、VCAM-1、VEGF及HA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血清ICAM-1、VCAM-1、VEGF及H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输卵管癌十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0例原发性输卵管癌误诊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术前全部误诊,误诊为卵巢良性肿瘤5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肌瘤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子宫腺肌病1例、卵巢癌1例.结论 原发性输卵管癌术前诊断困难,明确诊断大多依赖术后病理,提高该病术前诊断率,关键是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