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对某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1)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的临床应用性能进行评估。方法收集不同HIV感染状态人群的血液样品共计109份,分别使用HIV-1被评估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进行平行对比试验。统计学处理使用Kappa值、砰和Bland—Ahman模型。结果被评估试剂检测结果相对于参比试剂,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7.25%(95%CI:92.17%-99.43%),Kappa值为0.92(P〈0.001),一致性强度为最强。109例样本中,均在被评估试剂与参比试剂定量检测范围内的样本为84例,两种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回归分析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R2=0.8536)。使用Bland—Altman模型比较两种试剂检测结果的差异均值,结果显示对于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样本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被评估试剂和参比试剂对同一份血浆样本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定性符合程度和较强的相关性,对HIV感染者样本两试剂检测结果有较强的定量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18)
目的对国内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的自动化应用性能进行评估。方法收集150份血液样品,用待评试剂和参比试剂及自动化设备进行双盲检测。2种试剂定性结果用符合率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2种试剂的定量结果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结果 2种试剂检测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100.00%,Kappa值为1.00。2种试剂盒定量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显示2种试剂检测结果一致,配对t检验显示2种试剂具有等效性。结论待评试剂和参比试剂对同一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定性符合率、较强相关性以及定量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罗氏公司与我国圣湘生物公司的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病毒载量定量检测试剂的性能。方法首先,对国产新开发的HIV-1试剂定量线性范围和灵敏度做了初步评估,然后,收集227例疑似HIV感染者样本血浆,分别用两个公司的试剂进行检测,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种试剂检测的一致性;并对于线性检测范围内的阳性样本,采用Bland-Altman和Pearson法分析比较两种试剂病毒载量检测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圣湘生物研发的HIV-1检测试剂可测定的线性定量范围为50IU/ml-1.00E+08IU/ml,灵敏度达到50IU/ml;两种试剂检测227例样本,阳性一致性为100.00%,阴性一致性为98.15%,总一致性为99.56%,其Kappa值为0.988,P=0.012,表明两种试剂在定性检测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种试剂对病毒载量定量检测的线性相关性系数R=0.775、P=0.022,仅2.31%的点(4个样本)在95%的一致性界限外。结论国产新型HIV-1定量检测试剂具有很好的检测线性范围和灵敏度,与Roche Cobas TaqMan RT-PCR HIV-1V2.0试剂对227份临床样本的定量检测结果对比,两者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的亚型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有两型:HIV-1和HIV-2。HIV-1基因具有很高的变异性,因而对HIV-1基因进行分类是该病毒基因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就HIV-I亚型分类的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at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该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有效表达。方法以含有HIV-1全长基因的质粒pNL4-3为模板,通过PCR扩增HIV-1 Tat第一外显子,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扩增的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at,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入huh-7细胞。RT-PCR检测其基因转录情况,Western Blot鉴定其是否能够表达相应的目的蛋白质。结果成功扩增了Tat基因,酶切和测序证明正确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at,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证实该质粒能在huh-7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HIV-1 Tat目的蛋白质。结论成功构建了HIV-1 Ta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并在huh-7中表达,为在huh-7细胞模型中研究Tat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控制HIV-1进展效果显著,但病毒潜伏库的存在导致病毒无法完全清除.HIV-1感染后,潜伏库建立早,半衰期长,长期处于静息状态,是根治HIV-1感染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清除病毒潜伏库的方法有潜伏感染激活剂、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此文主要讨论了HIV-1潜伏感染激活剂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不同亚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毒株混合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是否存在不同HIV-1亚型混合感染,分析其传染来源,方法:应用巢式-PCR方法对3例HIV-1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HIV-1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及其邻区36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计算基因离散率和系统进行化树。结果:3例感染体内有B和C或B′和E2种不同HIV-1亚型毒株序列,各亚型毒株与相应的Bcon、Ccon、Econ国际亚型毒株序列间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5.07%-7.26%、3.23%、5.38%-5.99%;同一个体内不同亚型毒株序列间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23.52%、20.69%、28.44%;根据gp120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发现有卖淫和静脉吸毒史妓女体内的sz46-1具有典型的欧美B亚型GPGR序列,sz8-2为GPGH,其他毒株均为泰国B(B′)和E亚型所特有的CPGQ序列;进一步系统树分析显示,sz12、sz46-1与Bcon丛集一起,sz1-1和sz8-2,sz46-2分别与Econ、Ccon丛集。结论同一个体可以同时感染不同亚型HIV-1毒株,多种高危行为可能是导致混合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快速检测甲1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核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特异、快速、敏感的TaqMan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用于检测甲1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核酸.方法在甲1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对其进行筛选,同时对荧光定量RT-PCR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并对疑似流感患者含漱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对甲1型流感病毒的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对甲3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H5、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病毒、麻疹病毒及其它呼吸道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达0.1TCID50.采用该方法从临床疑似患者含漱液中对甲1型流感病毒核酸的检出,比采用狗肾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更为敏感.从病毒核酸提取至检测完成仅需3h左右,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且大大减少了常规RT-PCR检测产物的污染机会.结论新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是一种快速检测甲1型流感病毒的特异、敏感的方法,非常适合于疑似流感爆发疫情的应急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HIV-1潜伏库的存在,HAART虽然延缓了疾病的进程,减少了相关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但是却无法将病毒从人体内完全清除。近年来IFN-α对HIV-1潜伏库的清除受到广泛关注,此文对IFN—α对HIV-1病毒潜伏库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嗜水气单胞菌TaqMan实时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嗜水气单胞菌TaqMan实时PCR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嗜水气单胞菌主要黏附素基因(aeromonas hydrophila major adhesion gene,ahe)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引物选取200~700 nmol/L 6个浓度梯度,探针选取100~400 nmol/L 4个浓度梯度,以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分别优化引物和探针的浓度.以45株霍乱弧菌、20株副溶血弧菌、10株河流弧菌、4株拟态弧菌、5株创伤弧菌、1株溶藻弧菌、1株弗尼斯弧菌、5株沙门菌属细菌、10株志贺菌属细菌和2株类志贺邻单胞菌为对照,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菌液灵敏度检测和DNA灵敏度检测,并将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污染健康人的粪便,实验室内评价该方法从粪便中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能力.结果 6组引物浓度所得的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分别为(x±s):20.69±0.33、20.72±0.21、20.81±0.12、20.74±0.12、20.51±0.16和20.69±0.11,选择上下游引物的浓度为200 nmol/L(F=1.33,P=0.28),4组探针浓度所得的Ct值分别为(x±s):20.56±0.08、20.82±0.05、20.82±0.11和20.9±0.09,选择探针的浓度为100 nmol/L(F=5.26,P=0.01).该方法DNA的榆测下限为100 fs/μl,纯菌液的检测下限为80 CFU/ml,粪便中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下限为8×103CFU/ml,人工粪便标本增菌8 h后的检测下限为8 CFU/ml.该方法对其他细菌的染色体无扩增.结论 以aha基因为目标检测片段建立的嗜水气单胞菌实时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可用于纯菌和粪便标本中嗜水气单胞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HIV-1 CRF01_AE重组株在深圳地区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流行趋势及进化规律.方法 收集深圳地区1992-2008年HIV确认阳性血液样本489份,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对样本膜蛋白(Env)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判定亚型结果.对获得的CRF01_A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筛查脆性X综合征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提取76例原因不明的智力低下男性患儿外周血DNA,用PCR扩增FMR1基因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结果96.1%(73/76)的标本PCR反应出现产物,条带大小为400~500bp,相当于三核苷酸重复次数20~30;3.9%(3/76)PCR反应无产物,其中2例被证实为脆性X综合征患者。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价廉,可用于高危人群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4.
15.
张艳;郭英;董珊珊;揭云翠;钟佑宏;李伟;宋志忠;王鹏;周静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8,37(3):203-206
目的 查明行业标准推荐caf1基因引物(简称行标caf1引物)进行PCR检测时,在一些非鼠疫菌上出现非特异性条带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方法 共选取112株菌进行试验,其中鼠疫菌40株、非鼠疫菌72株;提取菌株DNA,并对caf1基因进行PCR扩增;选择出现非特异性条带的7株菌株,进行切胶回收、纯化以及TA克隆测序;针对caf1基因重新设计引物,对被试菌株进行验证。 结果 使用行标caf1引物扩增40株鼠疫菌,均未出现非特异性条带,扩增72株非鼠疫菌,有58株扩增出400、500、600、700、800、900、1 000 bp的非特异性条带。经克隆和测序,在非特异性产物的基因序列中均出现行标caf1引物的反向引物序列及反向引物的反向互补序列。重新设计caf1引物,扩增72株非鼠疫菌,均未出现非特异性条带。 结论 行标caf1引物在筛查鼠疫菌时会出现非特异性条带,使用新caf1引物可有效避免这一情况,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耕牛钩端螺旋体带菌和排菌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来源不同地区的牛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和分离培养,PCR产物凝胶电泳阳性率11%,PCR产物Southern-blot阳性率13%,分离培养阳性率3.1%。不同地区牛尿标本PCR检测结果差异明显。结果表明,我国某些地区的耕牛钩端螺旋体排菌率非常高,其中以七日热和澳洲群为主。说明耕牛是这些地区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PCR和培养分离结果的比较显示,PCR是构体病传染源调查的一种灵敏、特异、快速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将PCR技术应用于血液中布鲁氏菌DNA检测。1.材料与方法:①根据Bp26基因片段设计的引物序列为:Bp26-f:5-ACCATGAACACTCGTGCTAGCAA-3’;Bp26-r:5'-TCATTACTTGATTTCAAAAACGACA-3'。②菌株:布鲁氏菌S2及M16菌株和大肠埃希菌DH5a菌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时曼华;梁中兴;李春好;张承峰;李文斌;聂一新;张立新;李俊华;傅桂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01):12-14
来源不同地区的牛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和分离培养,PCR产物凝胶电泳阳性率11%,PCR产物Southern-blot阳性率13%,分离培养阳性率3.1%。不同地区牛尿标本PCR检测结果差异明显。结果表明,我国某些地区的耕牛钩端螺旋体排菌率非常高,其中以七日热和澳洲群为主。说明耕牛是这些地区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PCR和培养分离结果的比较显示,PCR是钩体病传染源调查的一种灵敏、特异、快速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早期半定量检测HIV—1nef RNA的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早期半定量检测HIV-1nefRNA。方法:以nef 基因引物nef6,nef7和β-actin基因引物BA1,BA4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对标本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用BIO-1D软件对条带密度进行分析,半定量测定HIV-1nefRNA水平。结果:所试7例实验标本均扩增出HIV-1nef和β-actin的基因产物。且通过BIO-1D软件分析条带密度、判断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经济,是检测HIV早期复制和研究HIV致病机理的一种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