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宫颈癌患者PICC置管中非计划拔管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留置PICC导管的1 66例宫颈癌患者(观察组)中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针对其原因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264留置PICC的宫颈癌患者(对照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年中留置PICC导管的宫颈癌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比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留置PICC导管的宫颈癌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PICC导管及护士的满意度都有所上升,所以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研究预防措施,使患者置管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方法调查2009年1月-2012年9月医院行PICC置管患者85例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结果 85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6例,感染率为7.1%,置管感染与年龄、血管条件、无菌操作环境、导管置入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及应用化疗、高营养药物的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PICC置管患者中去除高危因素,可有效预防PICC导管感染的发生,对控制医院感染、延长置管时间、保证患者安全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肿瘤内科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2007年1月~2009年12月186例PICC置管患者,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与留置部位的选择、导管管腔的大小、导管留置时间和病原学的关系.结果 186例患者中,导管局部感染14例,败血症2例.肿瘤内科患者PICC感染与导管留置部位、导管型号、导管留置时间等有关.结论 合理选择留置导管的部位及合适大小的PICC管,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患者营养,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刘美玲  王国芳 《现代保健》2013,(14):112-114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科行深静脉置管的300例患者中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原因,及其防治的临床措施。结果:300例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5例,发生率为8%。其中,导管堵塞10例,导管滑出8例,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皮肤过敏2例。结论:深静脉置管过程中及维护的任何一个环节不规范都有可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时发现潜在因素,以及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等都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肿瘤内科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的感染因素,并提出防护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对该科室2010年5月-2011年10月的250例PICC留置患者从年龄、性别、体重、PICC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导管材料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判定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8.4%,感染发生率与年龄、性别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和导管材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防止感染发生,肿瘤内科患者进行PICC插管和置管期间,应注意对留置时间不同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维护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于2010年10月组建PICC置管维护小组,并对全院PICC置管维护实施规范化管理。将实施PICC置管维护规范化管理前一年的住院PICC置管患者86例为对照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后一年102例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患者资料的完整率。结果观察组的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资料完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维护技术实施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技术水平,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置管及留置期间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对肿瘤科2009-02-2010-07 161例置管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置管成功率为99.37%,最长留置255 d,最短20 d.发生机械性静脉炎8例,穿刺点出血1例,导管堵塞3例,非计划性拔管1例.所有病例导管全部完整.结论 对置管期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延长了PICC留置时间[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优化护理措施及实施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6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病例组9例、对照组51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细菌培养,对患者年龄、留置部位、留置时间、置管长度和化疗方法5个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正常拔管,细菌培养阳性9例,感染率为15.0%,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5种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专业小组规范化操作,能提高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化学治疗等因素对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72例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157例PICC置管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2例,感染率为6.2%;其中64例为局部感染,给予加强换药、局部理疗及外涂抗菌药物软膏、口服或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62例好转,PICC导管继续留用,2例无效拔管;8例为全身感染,经确诊后立即予以拔管.结论 导管相关性感染主要与置管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患者的遵医行为、特殊药物应用、导管留置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实施PICC操作准入制度、严格无菌操作等有利于更好地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高危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PICC置管患者1 340例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置管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和耐药性。结果 1 340例患者中有22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6.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CC置管期感染与患者同步化疗、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导管材料和血栓史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步化疗、导管留置时间(>30d)、导管维护周期(<7d)、导管移动和导管材料是PICC置管期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25例PICC置管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33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结论同步化疗、导管留置时间(>30d)、导管维护周期(<7d)、导管移动和导管材料是PICC置管期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防止置管期感染。  相似文献   

11.
留置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保护患者的血管,保证患者的治疗顺利完成是我们的目的。但在放化疗期间部分患者在治疗未完成就提前拔除PICC管,反复穿刺增加了患者负担和痛苦;2008年统计了非计划内拔管的人数14例,占16%;2009年非计划内拔管的人数13例,占14%;我们对2008年至2009年非计划内拔管进行原因分析及干预。经干预2010年非计划内拔管明显减少,只有2例,占置管总数的1.6%,绝大部分患者留置PICC管完成治疗,达到预期目标。PICC维护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护士和患者的合作才能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实施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及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月医院170例PICC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 170例患者中导管局部感染20例,感染率为11.8%;引起PICC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有导管留置时间、化疗疗程、换药频次、血像、基础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这些危险因素对感染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留置时间>化疗疗程>换药频次>血像>伴有糖尿病(x2 =46.28、45.52、37.04、25.23);而导管感染与穿刺次数、穿刺部位、年龄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合理选择留置导管的部位,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患者营养及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与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发生的14例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脱)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置管后第3~4天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最高达64.29%;同时夜班也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发生率高达78.57%。结论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做好护患沟通,改进固定胃管方法,加强护理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4.
徐妍  陈彦红  冯佳  焦进  朱小伟  李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207-2208
[目的]分析肿瘤内科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期间的感染因素,针对感染因素加强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肿瘤内科2009年7月~2010年9月PICC留置患者21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的影响因素,指导护理工作的进行。[结果]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9.2%,其发生与性别、年龄、体重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PICC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导管材料有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针对肿瘤内科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感染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护理措施,以更好地指导PICC置管。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PICC置管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PICC置管的感染情况,并对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6例PICC置管患者中,9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7.14%;共分离出病原菌9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阴沟肠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各1株;穿刺次数、护理人员操作经验、刺激性药物使用、白细胞数偏低、静脉炎以及导管留置时间与PICC置管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引发PICC置管感染的因素较多,导致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出现率居高不下,掌握PICC置管患者感染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对于降低感染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护士接受专科培训对降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探讨专科培训对提高PICC护理质量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科住院化疗行PICC的肿瘤患者18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本科住院化疗行PICC的肿瘤患者18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180例患者均由经专科培训合格者实施PICC,对两组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进行比较。结果 PICC专科知识培训后实施PICC置管与维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6/180)与9.4%(17/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P=0.015)。结论 专科培训可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提高PICC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入住天津市人民医院的PICC置管肿瘤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循证护理,观察比较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80.95±28.36)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37±29.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为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穿刺部位出血、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相关性感染因素,并提供预防对策.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肿瘤科使用PICC的3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应用化疗药物、操作人员经验、细菌病原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3例,感染率为13.61%;检出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50.00%;感染患者年龄(61.3±17.2)岁、导管留置时间(35.4±13.3)d、穿刺次数(26.3±11.2)次、化疗药物使用比例与未感染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患者的男女比例、病程(2.3±0.4)年、住院天数(32.3±12.5)d与未感染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年龄、导管留置时间长、化疗药物应用、操作经验不足是引起PICC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采取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减少置管时间、安全有效使用化疗药物,从而预防和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静静 《中国校医》2015,(2):155+157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留置鼻饲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分析拔管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3年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留置鼻饲管166例资料,调出护理不良事件报表,回顾性分析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当时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拔管后处理情况。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依次为置管不适,患者精神异常,医护人员固定不牢固,健康教育不到位,未采取有效的保护性约束,交接班时未及时评估患者的置管情况。结论重视留置胃管患者的舒适护理,恰当使用有效的肢体约束,改进鼻饲管的固定方法,有效的健康教育,交接班时及时评估患者的置管情况是预防留置鼻饲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上,PICC因其维护方便、创伤小、感染发生率低、减少延迟出院,提高患者满意度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如果在留置期间出现导管脱出而引起非计划性拔管则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该文从护理管理的角度出发,主要对PICC导管脱出问题的相关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期对临床上预防此类问题及PICC置管管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