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交叉配血与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关系.方法:对352例输血患者使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和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结果:352例中有5例出现凝集,其中2例发生盐水介质和凝聚胺介质的凝集,另3例在盐水介质中无凝集,但在凝聚胺介质中出现凝集.重新复查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发现:在双相介质中出现凝集的2例是由于供血者或受血者的ABO血型误定;另3例仅在凝聚胺介质中出现的凝集是由于受血者血清中存在IgG类不规则抗体所致.结论:盐水介质配血可以检测IgM抗体,但对IgG抗体不敏感,凝聚胺介质配血对IgG抗体敏感.交叉配血时坚持使用盐水相和非盐水相两种方法配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究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微柱凝胶法)的判定方法以及其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需要输血及手术备血的患者1842例,对全部患者的血标本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引起抗体筛查阳性的因素.结果:在本次选取的1842例患者中检测出不规则抗体一共18例,其中特异性抗体11例,非特异性抗体7例.结论:在输血之前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重点对有妊娠史及多次输血史的患者进行筛查,并输注完全配合型的血液,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风险,确保输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决临床上的疑难配血问题,为患者筛选到配合型血液。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ABO和RhD血型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以明确抗体特异性,找到正反定型不符及配血不合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筛选(用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相应抗原阴性献血员,并采用盐水法、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等方法进行配血。结果针对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A1及抗-D、抗C、抗D+C、抗C+e、抗e、抗c、抗c+E、抗E、抗M、抗N、抗c+Fy^a,抗体,通过与筛选出的相应抗原阴性献血员配血,均相合。患者输注后(尤其是长期反复输血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建立的一系列血型检测、抗体筛选及鉴定、配合型献血员筛选、交叉配血等方法有效可靠,尤其是将微量法运用于配合型献血员筛选中,可节约试剂及患者血清,节省时间,提高输血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血型不规则抗体监测在临床输血中所产生作用的分析。方法: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从我市二甲医院选取30例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检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依据检测结果可以发现配血不合原因,其中有83.3%的患者在交叉配血检测中为阳性。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可以有效避免对患者输入配比率较低的血液,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实施对Rh血型系统类抗体的检测与研究,指导临床安全、科学、有效地输血。方法采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及吸收放散试验等对患者血浆和放散液中抗体及自身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鉴定,分析其抗体特异性。结果患者的血浆及放散液中抗体鉴定具有明确的抗体特异性,且患者自身相关抗原为阳性,具备Rh血型系统类抗体的血清学特征,鉴定为类抗-e抗体,并给予e抗原阴性血液配合性输注,临床效果较好。结论 Rh血型系统类抗体在AIHA病患者中具有特异性,在临床输血中也会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检测与分析,能较好地规避漏检风险,并给予配合性血液输注,切实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6.
临床紧急抢救大出血患者时,由于来不及检测血型和进行交叉配血,习惯采取先直接输注O型红细胞悬液,然后才给患者检测血型和交叉配血,血型清楚之后才输注与之相配合的血液,血型未明前输注的O型红细胞悬液一般用血量较少。笔者曾遇见1例给B型患者输入大量O型全血导致患者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临床交叉配血及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结果呈特异性凝集的阳性标本进一步作不规则抗体检测,再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在1 051例配血标本中,交叉配血阳性结果有27例,在不规则抗体检测中检出抗-E 3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M 1例,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成功。其余21例为非特异性抗体或自身抗体。结论微柱凝胶卡式法是交叉配血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最新方法,应该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本院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患者的抗体特异性及血液输注情况,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全自动血型仪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样本,送市中心血站血液研究所做不规则抗体鉴定。再结合病历资料对临床用血情况及输注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3 473例患者样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23例,阳性率为0.52%;其中非特异自身抗体阳性39例(占31.71%);特异性同种抗体阳性77例(占62.60%);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阳性7例(占5.69%)。6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了输血治疗,除2例异体输血发生轻微过敏反应外,其余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治疗有效。结论准确地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选择合适的输血治疗方案,对于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和提高输血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统计Rh表型不同分型在住院人群中的分布趋势,探讨常规检查患者和献血员Rh表型对临床输血必要性及实施Rh同表型配合性输血疗效对比观察。方法 Rh表型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3种检测方法,将患者和献血员Rh表型结果录入输血科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建立Rh表型数据库,计算机信息化自动配伍进行配合性配血。结果 48 539份血标本Rh阳性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Cc DEeCc Deecc DEEcc DEeCCDEeCc DEEcc DeeCCDEE。对5 813例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进行Rh配合性输血,无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2组输血产生的Rh血型系统相关的不规则抗体生成由21例明显下降为3例,其抗体生成率由0.65%明显下降为0.12%,2组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由31例明显下降为9例,其输血反应率由0.96%明显下降为0.35%。结论对于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Rh同型配合性输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及预防患者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有利于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和风险,保证输血的安全性,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患者和献血员Rh表型的分布规律,分析Rh表型匹配输注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h血型抗原检测卡检测患者Rh表型,采用Galileo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患者不规则抗体,并进一步确定抗体类型。结果4 392例患者样本中,检出D抗原阴性样本16例,阴性率为0.36%。患者和献血员Rh系统5个主要抗原频率基本一致:DeCcE。患者和献血员Rh表型分布规律基本一致:CCDeeCc DEeCc Deecc DEEcc DEeCCDEecc DeeCc DEE,均未发现CCDEE表型。Rh表型配合输注率为89.08%(4 471/5 019),随访均未产生Rh系统抗体。输血前4 392例患者筛查出不规则抗体28例,其中特异性抗体23例,主要为Rh系统,占73.91%(17/23)。结论建立患者和献血员的Rh表型库,选用表型匹配的红细胞输注,可减少Rh抗体的产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交叉配血时间,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导致凝聚胺试验(MPT)交叉配血不合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临床检出的51例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统计49例配血不合的因素,21例为存在不规则抗体,11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抗-A12例,自身冷抗体7例,供者存在不规则抗体3例,药物干扰非特异性凝集5例。结论应用MPT法配血,能满足我国输血前检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由于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致使红细胞加速破坏而引起的贫血[1].虽然,并不积极主张AIHA患者输血治疗,但当贫血严重时,仍需要输血,而且此类患者反复输血极易产生不规则抗体,但由于该病的免疫血清血特点,不规则抗体被自体抗体所掩盖,使得不规则抗体被漏检,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2].因此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相容性配血试验对于AIHA患者就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对于反复输血的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输血科退血的原因并提出对策,进而减少血液报废率.方法 将我院2008-2014年输血科退血记录进行分类汇总并统计分析.结果 冷沉淀、血浆和悬浮少白红细胞的退量占前三位,其中絮状物、脂血、破袋、配血不合是主要原因,尤其是献血员的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是导致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血液采集、检测、制备、运输及临床应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可有效减少退血的发生,从而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4.
近日,山医大一院一名肠梗阻、胆管癌住院患者,因贫血急需输血,该院血库在配血时,发现该患者血型特殊,找不到相合的血液,随即将血样送太原市十字血液中心,要求帮助解决输血问题,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临床输血服务科工作人员立即对该患者血样进行检测,血型鉴定结果为ACCDee型,其血浆中存在因以前多次输血产生的免疫性抗体抗-E、抗-C,从库存血中检测出相合的血液8袋,合计3200毫升.  相似文献   

15.
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血液流变特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怀萍  王忱  李莉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2):1619-1621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血浆代用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0例髋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按20ml/kg在手术开始前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4%琥珀明胶或乳酸林格氏液扩容量,达到高容量血液稀释。检测稀释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AHH后循环功能稳定,围手术期异体血输入量胶体液组明显少于晶体液组。AHH后全血粘度、Hot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细胞变形指数6%羟乙基淀粉组升高。结论术前AHH可以有效地雏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优化血液流变状态,利于微循环灌注,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输血量,肢体溶液优于晶体溶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及时判定以及正确处理交叉配血过程中存在的高效价冷凝素,指导临床对具有高效价冷凝素患者进行安全输血。方法分析3例患者血清存在的高效价冷凝素导致交叉配血困难及消除冷凝素影响交叉配血成功的试验过程。结果 3例患者在室温交叉配血均出现次管无凝集无溶血,主管无溶血有凝集。将主管放入37℃水浴箱温浴5min,1min内显微镜镜见:凝集完全散开。结论交叉配血中出现无溶血凝集,在37℃水浴可散开,考虑存在高效价冷凝素;用37℃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再配置悬液[1],交叉配血在环境温度为37℃条件下可顺利进行;存在高效价冷凝素的患者可输注预温过的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各类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特别是免疫性输血反应的机理,建立一套比较完整、适宜的输血程序.方法:通过血型鉴定、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体效价测定等实验技术,分析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各类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输注56 825例中,其中全血218单位,红细胞悬液21 301单位,洗涤红细胞262单位,血小板8 580单位,血浆26 464单位,共发生输血反应123例(占0.22%);检测出的红细胞相关抗体11例,以特异性抗体占绝大多数(7例),而这些特异性抗体大多为Rh系统的抗体,尤以抗-E、抗-D最多(各2例)、抗-e1例、抗-c1例、抗-M1例,其他冷凝集素1例,非特异性抗体2例,自身抗体1例、抗体效价为16-128不等.结论:该院的输血反应发生率虽处于较低水平,但在输血前开展抗体筛选、血液辐照等,可以避免或减轻免疫性输血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不规则抗体筛检和血型复检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对需要备血的手术患者提前进行血型复检和不规则抗体筛检及鉴定。结果 4 021例患者中,共检出ABO血型不符4例;Rh(D)血型不符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9例。结论对手术备血患者提前作不规则抗体筛检和血型复检,并完成交叉配血,对保障输血安全、有效和及时有重要意义。输血前作不规则抗体筛检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择期手术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输血工作中,由患者自身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并不少见,但是自身抗体合并不规则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比较罕见,同时也容易为临床忽略,笔者遇到1例冷抗体合并有Rh血型系统两种不规则抗体抗-c、抗-E导致的交叉配血不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分布规律,分析疑难配血原因。方法回顾本院输血科自2013年7月-2015年6月住院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情况,分析交叉配血中疑难配血的原因。结果在11 008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样本中阳性有208例,阳性率为1.89%。208例阳性样本检出特异性抗体占84.13%(175/208)、温自身抗体占6.73%(14/208)、冷凝集素占8.17%(17/208),其他占2.40%(5/208);5 944例交叉配血中疑难配血241例,占4.05%,其中患者存在特异性抗体占70.95%(171/241)、疑难血型占3.32%(8/241)、温自身抗体占5.81%(14/241)、冷凝集素占7.05%(17/241)、直抗阳性者占7.88%(19/241),献血者原因有含不规则抗体占1.66%(4/241)和样辫血抗凝不佳占0.41%(1/241)。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可预先了解患者体内血型抗体产生情况,同时也应注意疑难配血个体化原因的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