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学成像系统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成像原理、成像参数、适用范围等方面对X线成像、核医学成像、磁共振成像等进行了比较,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应用中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并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05年11月100例MR病例,运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研究。其中研究组55例经常规MR I、MRA(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V(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组45例单纯行常规MR I扫描。常规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SE)横断T1WT2W压水T2加权像,矢状T1W或冠状T2W。结果2组扫描结果:研究组(55例)诊断正确率为95.6%(其中4例经DSA与手术证实为假阳性);对照组45例诊断正确率为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 I结合MRA、MRV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工程的角度介绍分子成像的概念,说明研究分子成像的重要性,简述了实现分子成像的要点。文章着重分析了传统医学成像模式在分子成像中的作用与地位,也讨论了传统医学成像模式如何适应分子成像的需求、谋求新的技术发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磁共振类PET成像技术在lf缶床中的应用。方法42例健康体检者和286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WB-DWI检查。使用GEl.5T磁共振仪,磁体内置线圈,同时采集全身轴位DWI和与其同层对应的ADC图,经三维一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及黑白翻转后形成全身类PET图像。结果286例恶性肿瘤患者,原发灶及转移灶在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其中184例恶性肿瘤患者可看到同脏器更多更小的病灶和其他脏器转移。42例健康志愿者均未发现恶性病变,发现肝血管瘤2例,肝囊肿6例,肾囊肿3例,骶管囊肿2例,DWI图像和ADC上均为高信号。结论磁共振类PET技术对发现恶性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非常敏感,能更早、更准确地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期。与PET-CT相比,磁共振类PET技术无辐射、无需注射造影剂、检查方便快捷,更适合危重患者、恶性肿瘤及其治疗后长期随访和健康人群查体。  相似文献   

5.
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受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的影响,医学超声影像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新的成像技术不断出现;同时受临床需求的影响,这些新的成像技术正逐渐应用到新型医疗设备中。针对现状,本文介绍了几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像技术,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核素断层成像及其应用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明地介绍了核素断层成像原理,近期成像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进而展望核素成像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张量成像可用来测量水分子的弥散特性。本文介绍了弥散加重成像 (DWI)和弥散张量成像 (DTI)的原理 ,以及如何用最小二乘算法从DWI中获得DTI ,然后再从DTI中获得其弥散特性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弥散张量成像可用来测量水分子的弥散特性。本文介绍了弥散加重成像 (DWI)和弥散张量成像 (DTI)的原理 ,以及如何用最小二乘算法从DWI中获得DTI ,然后再从DTI中获得其弥散特性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医学成像技术在最近几年中有了飞速的发展,新的成像方法不断涌现,已有的成像方式不断完善。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从形态到功能已成为医学成像技术发展的趋势。文中简要介绍分子成像、近红外热成像等新的成像方式。  相似文献   

10.
宽景成像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简介 宽景成像,又称超宽视野成像技术、全景超声成像(PanoramicImaging)、拓宽视野成像(Extended Field of View Ultrasound)、 SieScape Image、 FreeStyle extended Imaging、Wide-View Panoramic Imaging.宽景成像其含义是通过探头的移动获取一系列二维切面图像,然后利用计算机重建的方法,把这一系列二维图像拼接为一幅连续的切面图像.图1是正常超声图像和宽景超声图像的一幅比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