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经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2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抢救过程。结果:在25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经过积极抢救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有16例患者治愈,9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36%。结论: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临床上通过早确诊,早治疗,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及密切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患者摆脱痛苦,早日痊愈。  相似文献   

2.
2001年4月~2005年8月,我院共收治12例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均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治疗,经精心治疗及实施术前、术后等综合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评价 ,我院对 38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使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AMI患者 38例为胸痛持续时间 >30min ,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 >0 .1mv ,并肌钙蛋白阳性 ,CK ,CK -MB ,达正常高值 3倍以上 ,其中 4例合并心源性休克 ,1例合并窦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早。 38例病人其中男 2 2例 ,女 16例 ,年龄 2 2~ 6 8岁 ,平均 5 4.6岁。梗塞部位 :广泛前壁 5例 ,前壁 8例 ,前间壁 3例 ,下壁 9例 ,下壁 +前…  相似文献   

4.
从1977年6月~1978年5月,我们应用注射用血管扩张药硝普钠收治心血管疾病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8~82岁。20例中,高血压病7例,肾性高血压7例,急性心肌梗塞2例,风湿性瓣膜病重度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1例,充血性心肌病2例,结缔组织病心肌损害1例。其中伴有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心力衰竭10例、心绞痛2例、心源性休克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探析.方法:对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治的73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35例并发心源性休克者纳入观察组,38例未并发者纳入对比组,分析和总结心源性休克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掌握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分析,脑梗病史、心梗病史、并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动过速等是老年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有关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介入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常规治疗患者的6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加强体征监护,有效应对并发症,采取介入疗法,能有效改善预后,减少病死发生,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陈在金  阮淑妹  董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92-3393
[目的]对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l3例心脏手术后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患者,应用IABP治疗。其中,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9例,二尖瓣替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再次行主动脉瓣替换术l例,再次行二尖瓣替换加三尖瓣替换术l例。[结果]9例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度过围术期,顺利脱离IABP,成功率为69.2%(9/13)。[结论]IABP是心脏术后心源性体克的有效手段,能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纳洛酮治疗新生儿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4例(轻度20例、中度9例、重度5例),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脉注射治疗,每次0.1 mg/kg,每8 h 1次,连用1~3 d,休克纠正后停用;对照组25例(轻度14例、中度6例、重度5例),仅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每2 h评价1次,记录休克纠正时间。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轻度新生儿休克纠正时间M(P25~P75)为2.0(2.0~4.0)h,对照组轻度新生儿休克纠正时间M(P25~P75)为4.0(2.0~8.0)h,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Z=-1.853,P=0.113(双侧),P=0.148(精确概率检验)〕;治疗组中重度新生儿休克纠正时间为8.0(2.0~8.5)h,对照组中重度新生儿休克纠正时间为12.0(10.0~16.0)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2.295,P=0.022(双侧),P=0.021(精确概率检验)〕。结论: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休克,可以更快地纠正中重度新生儿休克。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大,副作用也很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例外伤性睥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以手术抢救治疗,观察分析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参与本次实验调查研究的20例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12例患者完全治愈,8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100%。20例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情况。结论:针对于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患者应当第一时间给予有效的手术治疗,及时纠正患者的失血性休克,以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李如树  杨迪 《工企医刊》1998,11(4):42-42
本文就应用硝普钠、多巴胺治疗14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40~82岁。其中冠心病9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4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1.2 病情及治疗入院时,病人血压均在10.6/6.6kPa以下,神志恍惚,四肢湿冷,脉细弱,额部冷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预后与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泵衰竭有密切关系。近20年来,AMI的住院死亡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监护及处理得当,但与原发性泵衰竭有关的急性期死亡率仍在15~25%。尸检已证实,死于心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左西孟旦治疗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择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100例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一般对象,并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入选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采取左西孟旦治疗。对两组药物使用后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射血分数、每搏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去甲肾上激素使用量、射血分数、每搏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使用左西孟旦进行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N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记录其治疗前后的心脏指数、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4 h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其中痊愈13例(占65%),自动出院3例(占15%),死亡4例(占20%)。结论: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巧云 《现代医院》2010,10(1):93-94
目的通过总结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护理措施特点,掌握急诊护理及观察要点,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结果有10例心源性休克,19例心力衰竭,56例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患者大多数焦虑、恐惧、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有64例患者安全送至病房进一步治疗,未发生意外,抢救成功率94.1%。结论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及观察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馈信息予医生,积极参与抢救,提供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06-207,209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博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1年5月期间,某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9例,联合应用主动脉球囊反博与机械通气对他们进行治疗,现回顾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3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康复出院12例,治疗有效率为30.8%;院内死亡27例,死亡率69.2%。②康复出院的12例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pH显著高于治疗前,而中心静脉压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27例患者死亡原因包括多脏器功能衰竭16例,重症感染5例,室间隔穿孔4例,乳头肌断裂3例,左心室游离壁破裂1例。[结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博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有一定的疗效,但死亡率仍然较高;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5.
罗彪 《现代保健》2009,(15):57-57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A组为对照组,用两药强心、升血压等治疗;B组为治疗组,除用以上西药治疗外,另加用中药(生脉饮和参附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B组在减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升压,改善心功能,改善心电图等方面比A组有明显优势。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张蔚霞 《工企医刊》2006,19(6):68-69
急性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一支或二支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由于心肌持久地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局部坏死,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心脏破裂、死亡率高,但如观察严密,抢救及时,治疗恰当,精心护理,则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2002年~2005年间,我们采用生脉散抢救心源性休克3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8例中男22例,女16例,急诊留观者12例,住院者26例;心电图异常改变者31例,无异常者7例;原发病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的18例,慢支-肺心病引起的7例;低血压伴贫血的6例,平素体弱的7例。患者  相似文献   

18.
孟冬梅 《健康大视野》2007,15(7):110-110
急性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粥样馊化的基础上发生一支或二支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由于心肌持久地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局部坏死,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心脏破裂、死亡率高,但如观察严密,抢救及时,治疗恰当,精心护理,则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接收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31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A组;选取同期接收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31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B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脑疝、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效果相当,但心源性脑梗死溶栓后并发症发生几率高。  相似文献   

20.
一、一般资料1980—1993年,我们收住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休克40例(均符合北京地区冠心病协作组,1973年关于急性心肌梗塞休克的诊断标准),男35例,女5例,50—60岁30例,60—70岁10例,平均年龄59岁。前壁心肌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