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90例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间,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患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护理,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效果评分。结果:①观察组的健康宣教、输液情况、穿刺技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有利于对患儿穿刺频率进行有效控制,将患儿心中的恐惧感消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在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2012年9月—12月收治的500例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不同部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穿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背、头静脉、前臂之间的留置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延长留置时间,减低了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效的缓解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4例危重症患儿资料,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外周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组进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完成时间,穿刺针留置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3%)高于对照组(70.3%),穿刺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针留置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1%)低于对照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儿实施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利于及时创建静脉通道,并且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儿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4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护理,观察组给予静脉留置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5.00%、75.00%,观察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1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儿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仅能提高穿刺成功率,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探讨使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方法,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210例儿科收治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进方法)和对照组(常规方法),各105例,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留置中断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的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留置中断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改进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留置时间,减少留置中断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静脉输液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疗效及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共102例。所有入选病例通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应用大隐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组患儿应用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对比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平均病程、近1周是否进行静脉输液、是否发热、是否畏惧医护人员及脱水程度等基础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儿脱水纠正时间、精神好转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等治疗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同侧穿刺两次、需在对侧穿刺及更换穿刺部位等穿刺情况。对比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缓解时间,同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任何不良事件及对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BMI、平均病程、近1周是否进行静脉输液、是否发热、是否畏惧医护人员及脱水程度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脱水纠正时间、精神好转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503、4.557、4.994、3.461,均P<0.05)。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90.20%vs. 80.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4,P>0.05)。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7.84%vs. 17.65%)、静脉炎严重程度(25.00%vs. 44.44%)均小于对照组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4、0.442,均P>0.05)。观察组患儿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80%vs. 15.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3,P>0.05)。结论 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与隐静脉留置针输液对于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均适用,且穿刺难度无显著区别。但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帮助患儿更快的降低体温、改善腹泻症状,同时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79-380
目的探讨三步宣教法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厅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50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步宣教法。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知晓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液体外渗、留置针移位/脱落、自行拔针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前,两组患儿家属对留置针保护知识的知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针后,观察组家属对留置针保护知识的知晓率为79.2%,高于对照组的56.8%(P <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三步宣教法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可提高患儿和家属的配合度,有利于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 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儿科收治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静脉留置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的静脉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3.7±0.6)天,观察组患儿的平均留置时间为(4.8±0.9)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儿科进行临床护理时应用静脉留置针,不仅能减轻患儿的穿刺痛苦,同时能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小组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天津市东丽区中医院内科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接受静脉治疗小组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静脉炎发生率、液体外渗发生率、贴膜固定天数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固定不良、静脉炎、外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使用天数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使用是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静脉治疗小组干预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管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品管圈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未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之前在我院就诊输液的患儿41例,均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将其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之后在我院就诊输液的患儿41例,均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将其作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浅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浅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95.12%)高于对照组患儿(80.4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显著,对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服务满意度及提升护理团体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疾病诊治的新生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穿刺和固定方法,具体为:采用A型医疗透明敷料以及3M胶布缠绕式固定方法进行有效穿刺和固定;观察组患儿则给予改良穿刺和固定方法,具体为:采用IV3000敷料无张力粘贴以及3条纸胶带进行交叉固定的方法进行有效穿刺和固定。观察两组患者平均留置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平均留置时间为(5.0±1.3)d,对照组(3.1±1.4)d,试验组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5%和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采用改良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和固定方法,能够提高留管时间,同时降低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45-1546
目的研究针对危重患儿进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240例危重患儿,分为两组各120例。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对照组采用BD留置针行头皮及四肢静脉穿刺,观察及比较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对照组的留置时间少于3天,观察组的留置时间大于3天。两组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情况。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的穿刺一次成功率较高,做好管道固定和护理工作,每次输液前后均进行冲管,及时更换无菌敷贴,置管时间一般能维持在3天以上,能够降低并发症及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特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针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6.7%,对照组8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观察组(5.5±2.5)d,对照组(3.5±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9,P<0.05)。观察组患者在皮下血肿、导管阻塞、液体渗漏、静脉炎等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方法及效果,为患儿的静脉输液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高唐县人民医院儿科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06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留置组,每组各53例,分别使用一次性静脉针和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留置组穿刺成功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组不良反应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留置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留置针可以有效应用于儿科静脉注射患儿的治疗中,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也可以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率,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颞浅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将7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经颞浅静脉留置PICC导管,对照组40例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儿导管的留置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97.4%,对照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7.7%,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穿刺部位出血量、导管异位率、导管使用时间、液体外渗和导管相关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PICC置管评估时颞浅静脉应作为备选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究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外科急救中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20例外科抢救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分别为常规组(使用头皮静脉针)与观察组(实施静脉留置针),每组患者总例数为10例.根据两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再次穿刺状况评估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患者的再次穿刺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头皮静脉针而言,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次穿刺率均较低,其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4种不同方法在静脉补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需要住院静脉补钙的患儿600例,随机分为A组(148例)、B组(150例)、C组(153例)、D组(149例)共4组。A组:静脉留置针作为普通输液通道,留置针保留3 d;B组:静脉留置针为专用静脉补钙通道,静脉滴完后拔针;C组:静脉留置针为专用静脉补钙通道,留置针保留3 d;D组:5.5号头皮钢针穿刺建立专用静脉补钙通道,静脉滴完后拔针。连续静脉补钙3 d,观察4组医源性钙盐沉积症、静脉炎情况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发生钙盐沉积症、静脉炎及患儿家属满意分别为23、8、126例,B组分别为3、2、131例,C组分别为6、0、149例,D组分别为41、16、100例,B组、C组钙盐沉积症均低于A组、D组(均P0.05),C组静脉炎发生率最低,与A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D组比较,C组的满意度最高(9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补钙应采取C组专用静脉补钙的静脉留置针通道,并保留留置针的方法为佳。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235-1236
目的观察不同外周小儿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纳入需要进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儿80例,根据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使用3M透明敷贴进行固定,然后使用3M自我粘缠式绷带进行固定;研究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于留置针的针柄和肝素帽与皮肤的接触处贴一次性灭菌不粘敷贴,然后根据对照组方法进行操作。观察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过敏、渗液、脱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率等。结果研究组过敏、渗液、脱管发生率分别为7.50%、10.00%、5.00%,对照组过敏、渗液、脱管发生率分别为25.00%、30.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4.7±1.8)d,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留置针针柄和肝素帽与皮肤的接触处贴一次性灭菌不粘敷贴,能够有效降低过敏、渗液、脱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并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皮肤消毒剂使用的不同效果,探求幼儿留置针穿刺的最佳皮肤消毒剂.方法 选取2月龄~3岁患儿,按留置先后顺序随机抽取500例(静脉留置1次为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使用留置针、透明敷贴相同,分别为BD 24G安全型留置针、3M透明敷贴;观察组使用2%葡萄糖酸盐氯己定(CHG)进行皮肤消毒,对照组使用复合碘进行皮肤消毒.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静脉留置患儿使用不同消毒剂消毒皮肤后相关数据比较,平均消毒待干时间观察组(14.64±1.31)s对照组(58.93±4.82)s(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为88.4%、对照组为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敷料松动率观察组为7.2%、对照组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部位发红率观察组为1.6%、对照组为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葡萄糖酸盐氯己定能有效用于儿童临床留置针穿刺皮肤消毒,它具有消毒待干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引起透明敷料松动及穿刺部位发红较少等优点,值得在儿童静脉留置消毒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5,(7):932-93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童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接受心脏手术患儿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安全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留置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护理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心脏手术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同时实施安全性护理,能有效提高留置效果,提高护理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