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SGA)和适于胎龄(AGA)两种类型足月新生儿脐血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为孕期维生素D补充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637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于分娩后收集新生儿脐带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脐血的25(OH)D水平,并分析脐血25(OH)D水平的在SGA和AGA组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结果 AGA和SGA组之间25(OH)D水平分别为(31.58±12.72)ng/mL和(25.00±11.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P<0.0001)。在控制了产妇年龄和BMI,以及新生儿胎龄、性别和分娩季节等潜在混杂因素之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脐血25(OH)D<20ng/mL组相比,20~32ng/mL组和≥32ng/mL组SGA发生的风险分别降低了83%(OR=0.17,95CI=0.07~0.41)和90%(OR=0.10,95%CI=0.04~0.28)。结论 SGA的发生与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缺乏或不足密切相关,SGA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从而改善维生素D的不足或缺乏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IL-1、hs-CRP、25-OH-D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22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GDM合并SCH作为GDM合并SCH组(n=61),单纯GDM则作为GDM组(n=61),另外选择同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维生素D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以VD为干预措施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评估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5项RCT,28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较对照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高[MD = 25.97,95% CI = (12.37,39.57)],空腹胰岛素水平低[MD = -3.18,95% CI = (-3.32,-3.05)],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低[MD = -1.07,95% CI = (-1.80,-0.24)],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空腹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维生素D可能通过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支持,尚不能做出最后结论,还需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维生素D和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收的86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均进行维生素D检测,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孕妇孕周、糖尿病家族史各项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相比对照组更大,观察组体质量(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高;观察组维生素D、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维生素D作为因变量,将年龄、BMI、FPG、2 hPBG、FINS、HOMA-IR、HOMA-IS作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PG、2 hPBG、FINS、HOMA-IR、HOMA-IS均与维生素D有相关性,其中FPG、2 hPBG、FINS、HOMA-IR与维生素D呈负相关,HOMA-IS与维生素D呈正相关(P<0.05)。结论维生素D与妊娠期糖尿病具有相关性,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内维生素D水平相比正常孕妇较低,维生素D缺乏可参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及发展中,分析其机制可能为增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3]与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综合征(GM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集的100例确诊为妊娠期代谢综合征妇女作为GSM组,另选10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妇女的血25羟维生素D及相关代谢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GMS组的年龄、孕次、分娩次数、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08,1.010,1.179,1.026,P>0.05),GMS组的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284、5.572、4.480、3.192、6.184、4.317、8.689、9.360、3.070,均P<0.05),GMS组的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6.856,P<0.05);多因素分析法采用Logistic回归进入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孕期BMI、糖化血红蛋白与妊娠妇女并发GMS具有正相关关系,而25(OH)D3水平与妊娠妇女并发GMS具有负相关关系(OR值分别为1.797、1.338、-1.619,均P<0.05)。结论25(OH)D3缺乏是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关系,为GDM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7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334例被诊断为GDM,按年龄、妊娠时间及居住地1∶1匹配相应健康对照。对研究对象进行DNA基因分型,剔除基因分型缺失率>10%者,最终323例病例和320例对照纳入研究。在共显性、显性、隐性和等位基因遗传模型下,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VDR基因位点多态性和GDM之间的关系,并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单倍型与GDM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基因水平上,VDR基因与GDM发病风险有关(P<0.05)。在调整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后,rs7967152位点在共显性(AC vs. AA,OR=1.58,95%CI:1.13~2.21)、显性(AC+CC vs. AA,OR=1.58,95%CI:1.15~2.18)和等位基因(C vs. A,OR=1.41,95%CI:1.10~1.82)遗传模型下与GDM风险升高有关;rs2238140位点在共显性(AA vs. GG,OR=2.24,95%CI:1.19~4.20)、显性(GA+AA vs. GG,OR=1.48,95%CI:1.07~2.03)和等位基因(A vs. G,OR=1.43,95%CI:1.11~1.83)遗传模型下与GDM风险升高有关。在共显性和显性遗传模型下,孕妇携带rs2853564位点AG基因型、AG+GG基因型(OR=1.46,95%CI:1.04~2.05;OR=1.45,95%CI:1.05~2.00)与携带AA基因型相比,是GDM的危险因素;孕妇携带rs2853566位点AG基因型、AG+GG基因型(OR=1.43,95%CI:1.03~2.00;OR=1.41,95%CI:1.02~1.94)与携带AA基因型相比,是GDM的危险因素。在VDR基因内由rs1544410、rs7967152组成的单倍型区块,其GC单倍型与是GDM的危险因素(OR=1.50,95%CI:1.15~1.97)。结论 VDR基因rs7967152、rs2238140、rs2853564、rs2853566位点多态性和区块(rs1544410、rs7967152)GC单倍型与GDM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妊娠早期25-羟维生素D不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妊娠早期于本院就诊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于确诊妊娠时检测空腹血糖(FPG)、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空腹胰岛素(FIns),于孕24~28周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照血清25-(OH)D水平分为25-(OH)D正常及不足组,比较GDM的发生率及胰岛素相关指标的差异;按照OGTT的血糖值,将GDM孕妇分为不同时间点血糖正常及异常组,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OGTT血糖值的关系。结果:血清25-(OH)D不足组中的GDM发生率及HOMA-IR均高于25-(OH)D正常组,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低于25-(OH)D正常组(P0.05);糖耐量指标中,服糖后1、2h血糖异常组的血清25-(OH)D水平低于血糖正常组(P0.05),而空腹血糖异常组与正常组间血清25-(OH)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妇血清25-(OH)D不足可以降低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重胰岛素抵抗,在妊娠早期检测,对GDM的发生可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血25-羟基维生素D、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和80例妊娠期糖尿病妇女(GDM组)同步测定25-羟基维生素D、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结果:GDM组25-羟基维生素D含量(53.07±5.87)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68.29±3.76)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10.19±1.61)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4.25±1.0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1.68±0.19)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74±0.1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糖耐量试验1h血糖异常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50.00±5.35) nmol/L明显低于血糖正常者(55.46±5.14)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羟基维生素D、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的水平变化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早期预测和防治有重要的价值,糖耐量试验后1h血糖升高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下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张明  魏杰  刘培培  梁振 《中国校医》2019,33(9):682-684
目的 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和健康孕妇体内血浆维生素D含量及糖化白蛋白( GA )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产科行产前检查的GDM孕妇150例(研究组)、健康孕妇65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2组孕妇的维生素D及GA 水平,对GDM孕妇维生素D含量与GA水平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孕妇的血浆25-OH-D含量(18.9±9.93)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46.2±15.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维生素D含量不足及维生素D缺乏症检出率(20.7%、8.0%)明显高于对照组(7.7%、3.1%),维生素D含量正常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孕妇的GA水平与其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孕周无相关性,与维生素D含量呈负相关(P=0.021)。结论 娠期糖尿病孕妇体内血浆维生素D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孕妇,其血浆维生素D含量与糖化白蛋白水平的关系密切,孕妇发生GDM的风险可通过监测孕妇血浆维生素D的水平来预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妊娠期妇女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及25-羟维生素D3的差异,并探讨血清微量元素、25-羟维生素D3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52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532名正常妊娠期妇女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钙、铁、锌、镁、铜含量及25-羟维生素D3水平,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孕前体重和体质指数高于对照组,孕期增重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锌含量为(78.02±17.39)mmol/L,低于对照组,血清铜含量为(25.05±6.51)mmol/L,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微量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实验1h血糖异常的孕妇25-羟维生素D3值低于血糖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妊娠期妇女的血清微量元素及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变化,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及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期增重及其总增重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3年3-9月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829名单胎健康孕妇作为基线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于首次纳入时收集孕妇孕前等基线资料,于孕第(12±1)、(28±1)、(36±1)周及分娩前分别收集孕妇锻炼习惯、膳食摄入情况等信息和测量孕妇体重,分娩后收集分娩孕周等分娩信息。GDM诊断按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防治指南(201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中、晚期增重和孕期总增重与GDM的关系。结果 共682名孕妇纳入数据分析。控制生育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孕早期锻炼、产次、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及膳食能量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孕早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不足组和增重过多组GDM发生风险均增加(分别为OR=1.23,95% CI:0.63~2.38和OR=2.20,95% CI:1.12~4.35);与孕中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中期增重不足组和过多组GDM发生风险均降低(OR=0.47,95% CI:0.18~1.19和OR=0.78,95% CI:0.43~1.42);与孕晚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晚期增重不足组GDM发生风险增加(OR=1.48,95% CI:0.77~2.84),增重过多组GDM发生风险降低(OR=0.53,95% CI:0.28~0.99);与孕期总增重适宜组相比,总增重不足组GDM发生风险增加(OR=2.16,95% CI:1.04~4.46),总增重过多组GDM发生风险降低(OR=0.74,95% CI:0.38~1.46)。结论 孕早期增重不足和过多均可能增加GDM发生风险,孕早期可能是影响GDM发生的关键时期,孕中晚期增重对GDM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孕前体质指数(pBMI)及妊娠期体重增长(GWG)与产妇患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行常规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产妇1240例,记录pBMI、GWG、第24~ 28孕周的空腹血糖及血压水平.采用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pBMI及GWG与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根据pBMI分组,轻体重组260例,正常体重组917例,超重组36例,肥胖组27例.根据GWG分组,低度增长组104例,正常增长组758例,中度增长组249例,高度增长组129例.pBMI与GWG呈负相关(r=-0.646,P<0.01).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超重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11.11%(4/36),OR值为4.120,P<0.05;肥胖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18.52%(5/27),OR值为7.492,P<0.05;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11.11%(3/27),OR值为6.243,P<0.05.以正常增长组为参照,低度增长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15.38%(16/104),OR值为9.006,P<0.05;低度增长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4.81%(5/104),OR值为3.140,P<0.05;高度增长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4.65%(6/129),OR值为3.033,P<0.05.各组空腹血糖及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MI与GWG呈负相关,pBMI偏高及GWG偏低均是患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早期不同膳食模式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关系以及在不同营养补充剂使用情况下二者的关联。方法 采用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在西南地区15所妇幼保健院建卡的7 546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信息、膳食记录信息、营养补充剂使用情况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孕早期膳食模式与GDM发生风险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提取了3种膳食模式,发现“综合型膳食模式”(OR=0.57,95%CI:0.41~0.78)和“高植物蛋白型膳食模式”(OR=0.65,95%CI:0.50~0.85)与GDM发生风险降低有关,而“高动物蛋白型膳食模式”(OR=2.90,95%CI:2.11~4.01)与GDM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在不同孕早期营养补充剂使用情况下,高动物蛋白型膳食模式与GDM的发病风险均显著相关。结论 孕早期的膳食模式对GDM的发生产生影响。无论在孕早期是否使用营养补充剂,高动物蛋白型膳食模式均提高GDM的发病风险。应加强对孕妇的营养教育,指导其选择健康的食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孕期体质指数(BMI)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通过孕妇每次产检进行问卷跟踪调查,收集孕产妇的一般人口信息、孕产史、孕期体重(孕早、中、晚三个时期)、血糖值、血压值及分娩期情况,共622份,有效问卷553份,按GDM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组(193份)和GDM组(360份),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BMI及胎儿的影响. 结果 两组年龄、分娩次数和孕前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BMI分别为(22.97±2.29) kg/cm^2、(26.27 ±2.63) kg/cm^2、(28.99 ±3.12) kg/cm^2,均高于正常组;两组剖宫产率和婴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妊娠糖尿病对孕期体重有影响,但未发现对妊娠结局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孕中期预防性应用维生素D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佛山市勒流医院自2014年8月到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妊娠12周以前的妇女120例,采用连续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从妊娠12周开始,干预组给予维生素D,20万IU,肌肉注射,每月一次,连续三个月,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治疗至妊娠足24周,复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并通过糖耐量试验(OGTT)实验,明确两组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人数.观察与对比两组孕妇干预前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 水平及血糖、GDM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怀孕12周时,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妇女120例,采用连续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从妊娠12周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32,P>0.05),干预组行维生素D补充治疗后,其24周时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5.31,P<0.05),干预组24周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高于12周,而对照组24周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12周,但两组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79、1.83,均P>0.05).12周时,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93、0.77、0.46,均P>0.05),干预组24周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54、-5.31、-5.57,均P<0.05),且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7.42,P<0.05).结论 孕中期预防性应用维生素D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The predominant etiologic theory of preeclampsia is that reduced uteroplacental perfusion is the unique pathogenic pro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eeclampsia. Decreased uteroplacental blood flow would result in lower birth weights. To date, no study has assessed the effect of preeclampsia on birth weight by gestational age. Thus, the authors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ased on 97,270 pregnancies that resulted in delivery between 1991 and 1996 at 35 hospitals in northern and central Alberta, Canada. Differences in mean birth weight betwee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and normotensive women ranged from -547.5 g to 239.5 g for gestational age categories ranging from < or = 32 weeks to > or = 2 weeks. The birth weigh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among mothers with preeclampsia who delivered at < or = 37 weeks, with an average difference of -352.5 g. However, the birth weights were not lower among preeclamptic mothers who delivered after 37 weeks (average difference of 49.0 g). In Alberta, 61.2% of preeclamptic patients gave birth after 37 weeks of gestation.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babies born to mothers with preeclampsia at term have fetal growth similar to that of babies born to normotensive mothers. This finding does not endorse the currently held theory that reduced uteroplacental perfusion is the unique pathophysiologic process in preeclampsi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20周前的体重增长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对自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在本院分娩的1263例孕妇进行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对照组为血压正常的孕妇。收集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妊娠期体重记录、高血压家族史、孕次、产次等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的孕期总增重(17.94.5kg)高于对照组(16.44.4kg),t=2.54,P=0.01;病例组的妊娠20周前体重增长(6.12.8 kg)也高于对照组(5.03.1kg),t=2.72, P=0.01。按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分组后,对于BMI<24 kg/m2的孕妇,病例组的孕期总增重和妊娠20周前的体重增长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BMI≥24 kg/m2的孕妇,病例组的孕期总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妊娠20周前的体重增长与对照组相比虽然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孕前BMI、孕次、产次、高血压家族史、测量体重时的孕周等混杂因素后,妊娠20周前的体重增长每增加1kg,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12.5%(95%可信区间为1.038~1.220,P=0.004)。结论妊娠20周前的体重增长是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控制妊娠20周前的体重增长对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孕前BMI<24 kg/m2的孕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体重测量,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妊娠期糖尿病,观察不同孕期体重增加与GDM的关系。结果:GDM组孕妇在不同孕周的BM I均高于健康妊娠组(P0.05,P0.01);GDM组孕妇中、晚孕期增重比健康妊娠组高(P0.05,P0.01),而早孕增重不高于健康妊娠组(P0.05),同时,两组孕前BM I的等级分布无统计学差别(Z=1.64,P0.05),采用重复序列方差分析的方法,两组孕期体重指数的增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494.60,P0.01)。结论:孕妇中晚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发生GDM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