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细胞瘤是少见的神经内分泌源性胰腺肿瘤,以胰岛素瘤多见[1],胰岛素瘤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低血糖;发作时血糖低于2.8 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立即消失,上述三项被称为Wipple三联征.现就我院收治的2例胰岛素瘤诊治经过分析如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瘤(Insulinoma)是发生于胰岛β细胞的一种肿瘤。由于它的细胞也能分泌胰岛素,故又叫功能性β细胞瘤。过去对本病的命名比较混乱,目前,对胰岛腺的内分泌肿瘤,均以其所产生的激素又加上个瘤(oma)字而命名,故称为胰岛素瘤。功能性胰岛β细胞瘤细胞,虽然具有形成、贮藏和释放胰岛素的能力,但与正常不同,它们对正常影响胰岛素释放的控制机制反应失常,可不受约束的释放胰岛素,结果导致低血糖反复发作。这些病人在禁食期间,胰岛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胰岛β细胞瘤,又称胰岛素瘤,是指具有分泌功能的胰岛β细胞瘤不适当地分泌胰岛素过多,引起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使血循环中胰岛素浓度绝对过高或与血糖浓度相比相对过高,导致反复发作空腹低血糖,是器质性低血糖常见病因。在临床上本症易于被误诊、漏诊,我院有5例病人从出现症状到最后肯定诊断进行手  相似文献   

4.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nonfunctioningisletcelltu mor ,NFICT)是指具有胰岛组织学特征但无特殊内分泌紊乱的胰岛细胞瘤。它不象胰岛素瘤、促胃泌素瘤等有胰腺内分泌激素过多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而且血清中的各种内分泌激素也在正常范围内[1] 。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技术的进步 ,对此病的认识愈来愈深入 ,临床检出率逐年升高 ,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并非无内分泌功能 ,只是由于其分泌的物质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2 ] ,如胰多肽 ,或分泌的激素过少 ,或分泌多种功能相互拮抗的激素 ,或肿瘤细胞功…  相似文献   

5.
胃泌素瘤在胰岛细胞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胰岛素瘤,来源于胰岛G细胞。最早为1955年Zollinger和Ellison所报道的2例患者,典型临床特征是顽固性消化性溃疡、水样腹泻及胃食管返流,临床通常称为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ZES),是因胃泌素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17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17例患者中 12例胰岛细胞瘤者手术 9例 ,术后血糖全部恢复正常 ;5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中 3例为恶性 ,2例为良性 ,手术后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胰岛细胞瘤容易误诊误治 ,早期诊断是关键 ,手术切除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忠  王晓波  练旭辉  孙艺 《中国医师杂志》2005,7(9):F0003-F0003
恶性胰岛细胞瘤又称胰岛细胞癌,在胰岛细胞瘤中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瘤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瘤为一罕见肿瘤,发病率估计为每年4/100万,但却是胰岛细胞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由于临床表现多样,有些患者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而就诊,所以易被误诊。加之该类肿瘤体积常较小,难以被常规影像学检查发现。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尤其是CT、MRI、DSA、胰腺灌注CT等影像学的普及,  相似文献   

9.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nonfunctioning islet cell tumors,NIT)为极罕见肿瘤,仅占所有胰岛细胞瘤的15%~32%[1]。该病缺乏与分泌高激素相关的临床表现,且恶变率远高于其他类型的胰岛细胞瘤,临床诊治值得重视。现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2004年收治的29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MS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胰岛素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12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8例行MR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5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结果13例均为单发胰岛素瘤;发生在胰头(包括钩突)4例,胰颈1例,胰体2例,胰尾6例;11例良性肿瘤边界清楚。均无血管、胰管和胆管受侵及肝转移表现。12例CT平扫均呈等密度的肿块:12例于动脉期整个瘤体明显强化;门脉期肿瘤强化程度下降;实质期9例密度略高于正常胰腺;3例呈等密度。MRI表现:T1WI:5例呈的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T2WI(抑脂):7例呈高信号,1例体积较大者呈等、高信号;DWI序列均呈高信号;MRI动态增强扫描均呈富血供。结论胰岛细胞瘤有较为典型的MSCT和MRI表现。对其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1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病例得到准确诊断,并进行了成功的手术切除, 术后血糖上升5. 5 mmol/L以上,临床症状消失,治愈出院.结论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经手术切除肿瘤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胰岛细胞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胰腺肿瘤,根据是否具有内分泌功能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类,治疗多以外科手术为主。由于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表现多样,且术中定位相对困难,故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1]。当患者诊断不明确时往往无法制定合理的西医治疗方案,但中医治疗却可以缓解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某院2001.1~2010.12收治的胰岛细胞瘤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诊治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2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3例。肿瘤位于胰头7例,胰颈4例,胰体尾14例。肿瘤直径0.5~20cm。13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均有Whipple三联征。全部病例术前均行B超和/或CT检查,7例术前行DSA检查。2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单纯肿瘤切除16例,胰体尾部切除5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2例,胰颈部切除1例,瘤灶切除后十二指肠修补+旷置+胰头-十二指肠空肠壁吻合1例。术后发生胰漏1例。全部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NIT无特异临床表现,但影像学检查能较有效检出。FIT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CT和DSA是有效的术前定位方法。手术切除是胰岛细胞瘤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瘤1例     
胰岛素瘤(insulinoma)为胰岛B细胞肿瘤,亦称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文献报道年发生率为1/25 000.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空腹低血糖症为特征.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者占10%~16%.胰岛素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50岁,男女发病率相仿.我科近日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胰岛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7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表现、CT诊断和病理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CT的定位诊断率为82%(14/17),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2%(2/17)。结论非功能胰岛细胞瘤术前诊断困难,CT检查可以明确肿瘤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胰岛细胞瘤胰岛细胞瘤又称胰岛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中瘤,发病率很低,多发生在20-50岁人群中,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该病起病较“隐蔽”,患者既往身体都比较健康,由于容易误诊,确诊时往往已患病多年.一旦血糖过低,导致大脑能量供应不足时,患者就会出现昏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胰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为临床少见肿瘤,恶性胰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更为少见,多发生于中青年,尤以女性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B超和CT检查对手术切除有一定帮助。诊断以病理诊断为主。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切除率高,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8.
刘贵蓉  李燕 《现代保健》2010,(27):145-146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胰岛细胞瘤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严密观察低血糖征象,配合医生进行相应防治,术前术后定时监测血糖水平。结果6例患者得到及时诊断、手术,达到预期效果。结论为医师诊断提供依据并及早手术,手术效果好,恢复快,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病因低血糖症患者的动态血糖谱特点,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低血糖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0例低血糖症患者进行3~6 d的动态血糖监测,其中胰岛素瘤6例、反应性低血糖7例、自身免疫性低血糖2例、胰岛细胞增生3例、药物相关性低血糖1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1例。分析不同病因低血糖症患者间的动态血糖谱差异。结果 每例患者平均监测(88.9±10.8)h,在有低血糖的患者中检测出38~936次低血糖。各组平均血糖由低到高分别为: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2.97±0.59)mmol/L]、胰岛细胞增生[(4.83±1.32)mmol/L]、胰岛素瘤[(4.87±1.37)mmol/L]、药物性低血糖[(5.98±0.8)mmol/L]、反应性低血糖[(6.38±1.99)mmol/L]、自身免疫性低血糖[(7.63±2.67)mmol/L]。低血糖的构成比由低到高分别为: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和药物性低血糖(均为0)、反应性低血糖[0.5%(0,1.6%)]、胰岛素瘤[9.0%(5.2%,16.3%)]、胰岛细胞增生[9.5%(1.1%,14.2%)]、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58.5%)。分析日夜血糖谱差异,胰岛素瘤[(5.16±1.37)mmol/L比(4.44±1.24)mmol/L)]、反应性低血糖[(6.93±2.19)mmol/L比(5.57±1.25)mmol/L)]、自身免疫性低血糖[(8.08±2.79)mmol/L比(6.95±2.31)mmol/L)]、胰岛细胞增生[(5.23±1.31)mmol/L比(4.11±1.00)mmol/L)]、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3.06±0.57)mmol/L比(2.83±0.59)mmol/L)]均以夜间血糖较低(P均<0.05);药物性低血糖以日间血糖较低[(5.90±0.81)mmol/L比(6.11±0.77)mmol/L,P<0.05)]。胰岛素瘤和胰岛细胞增生患者分别62.2%和78.9%的低血糖发生在夜间,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43.2%的低血糖发生在夜间。自身免疫性低血糖患者的血糖标准差(2.67 mmol/L)、最大血糖波动幅度(9.2 mmol/L)、变异系数(35.0%)最高。反应性低血糖血糖极差最高(20.4 mmol/L)。变异系数(31.6%和22.4%)和血糖极差(20.4 mmol/L和6.8 mmol/L)均在反应性低血糖患者中日夜差异最大。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及对平均血糖、血糖谱组成、血糖变异性等参数的分析有助于低血糖症的定性诊断和不同病因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岛B细胞瘤的定性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入院时诊断为胰岛B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临床最后诊断,将其分为胰岛B细胞瘤组(16例)和反应性低血糖组(6例),并详细比较有关指标.结果 饥饿/冷汗、昏迷、Whipple三联征、饥饿试验、空腹静脉血胰岛素(IRI)与血糖(G)的比值(I/G)大于0.3,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作时血糖数值、精神症状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诊时的临床资料可早期发现该病,尤其是Whipple三联征、饥饿试验、I/G>0.3等指标在初诊时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