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胎龄小于30周早产儿1岁内神经行为发育表现和早期跟踪干预作用,为婴儿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和神经发育早期干预提供研究方法和研究线索。【方法】采用婴儿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法对38例早产儿在矫正月龄3、6、9和12个月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同期对75例健康足月儿行每月定期发育评估和指导,个体化神经行为评估内容包括定期对婴儿植物神经调节系统、运动系统(包括功能性运动和非功能性运动项目)和行为调节的评估,评估正常为3分,有待提高为2分和异常为1分;早期干预的方法包括改善婴儿行为组织能力,降低婴儿紧张度,引导和提高婴儿的运动能力等;足月儿组、早产儿干预组和早产儿组婴儿12月时行戈塞尔发育商测评。【结果】早产儿3和6月时植物神经调节系统、行为调节系统和运动发育系统评分显著低于足月儿组;通过早期跟踪评估和早期干预,在矫正月龄12月时早产儿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早产儿组(P0.01),但仍低于足月儿组(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能力低下发生率较高,早期合理的跟踪评估和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早期发育商的影响,为开展系统的早产儿早期综合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以家长积极参与早产儿早期干预的早产儿为干预组,家长因各种原因不愿参加干预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对干预组的早产儿进行定期随访并实施早期干预,每月采用鲍秀兰教授简化的20项神经运动检查进行评估,于纠正6月龄时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测试。结果 纠正6月龄时20项神经运动评估异常项目≥3项的比例,干预组为8.6%,未干预组为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异常项目≥1项的比例,干预组为20%,未干预组为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5);纠正6月龄时《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估,结果显示,干预组婴儿除大运动能区外,其余4个能区的DQ值均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细动作t=4.81,适应能力t=3.42,语言t=5.33,社交行为t=3.45,P均<0.01)。结论 有效的早期综合干预可改善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对早产儿早期发育商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5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30例)与未干预组(125例),同时选取120例正常儿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定期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指导性训练及包括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电疗法、音乐疗法等在内的强化训练等干预,并定期体检及进行智能发育测试。结果①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干预组经过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后遗症明显少于未干预组。③干预组患儿在1、2岁时可达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改善早产儿的神经运动发育状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早期干预对高危早产儿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2013年7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4例高危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对患儿进行全面的神经发育疗法早期干预,比较两组儿童的运动和认知发育结果。结果:两组6个月时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及言语D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个月时的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及言语DQ值分别为99.5±13.8、97.8±12.7、99.2±1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8.152、6.663、8.305,P<0.05)。结论:对于高危早产儿进行神经发育疗法早期干预,可显著提高运动和认知发育。  相似文献   

5.
马贤芝  张菁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26-212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婴儿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法对262例早产儿进行不同月龄阶段监测评估(3、6、9、12月),并随机分为干预组、未干预组和对照组(156例健康足月儿)。干预组接受常规体检,建立系统监测档案,每月随访,并早期干预,未干预组常规体检,健康指导。监测内容为:体格生长发育、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在3月、6月、9月、12月时给予综合评价,用CDCC婴幼儿发育商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早产儿3月时,体格发育、MDI、PDI明显低于足月儿组,6、9和12月时,干预组小儿体格生长指数、MDI及PDI均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月时早产儿干预组体格发育、MDI及PDI,接近足月儿组。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促进其智力、神经运动及体格发育,降低伤残率,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商发育、适应性及社交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2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神经节苷脂早期干预,对比两组早产儿12个月时的智商发育、适应性及社交行为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12个月时的精神运动、社交行为及大运动等神经发育情况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早产儿12个月时的运动发育指数、神经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早产儿12个月时的神经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通过神经节苷脂早期干预,将早产儿的预后进行有效改善,可减少神经后遗症的发生,促进早产儿的行为、神经发育,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和神经发育的影响,为开展早产儿早期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6月出生的早产儿295例,根据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150例)和对照组(1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系统保健和育儿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和个体化训练,比较两组早产儿矫正月龄6个月和12个月时体格和神经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早产儿体格和神经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对其体格、智力及运动能力发育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神经发育早期干预在早产儿神经发育中的作用,为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出生60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家属意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抽取同期出生的30例足月儿作为足月儿组。收集一般资料及家庭资料,并在生后3个月、1岁、2岁、3岁时用Gesell发展量表行神经发育评估,并进行纵向对比。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在生后1岁时各项神经行为发育均优于对照组(P<0.05),大运动发育与足月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时干预组神经发育与足月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语言、精细运动仍明显落后于干预组及足月儿组(P<0.05)。纵向比较发现,干预组早产儿神经发育追赶发生较早且追赶速度较快。结论 早期进行神经发育干预能尽早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实现神经发育追赶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专案管理和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运动及智能发育的综合影响。方法:设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干预组接受1年的专案系统管理,定期返院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体格发育监测、智能发育及神经运动检查,并参照鲍秀兰教授等编著的《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制定出干预方案进行指导训练。对智力、运动发育明显落后及确诊或疑似脑瘫的患儿及时收住康复科做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于纠正年龄1岁时进行随访。结果:纠正年龄1岁时,干预组早产儿体格发育、运动发育、智能发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早产儿专案管理、加强指导、早期干预,对其体格发育、智力及运动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降低早产儿伤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来自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收录的125名早产儿,按家长意愿分为早期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69例)。干预组:纠正胎龄满40周后做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评,评分<35分者,建议在医院进行干预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配合运用导平、脑循环治疗仪等);评分≥35分者,向家长发放指导手册,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干预训练。在随访中根据神经测评情况调整干预方法。定期对早产儿进行全面早期教育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运动训练,所有婴儿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运动检查。对照组在儿保门诊接受常规育儿指导。结果两组男女比例、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和纠正胎龄40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有可比性。8月龄时CDCC智测结果干预组89、88分,对照组84、8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力和运动发育、促进脑瘫康复。该结论还需大样本研究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全球早产儿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且每年出生的早产儿数量也在逐年攀升。越来越多早产儿的出现,使得早产儿精神及体格发育问题日趋重要。本文就早产儿精神和体格发育的影响因素及早期干预等问题进行综合评述,从而为儿童保健医师、早教康复机构以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最大程度缩小与同龄足月儿差距。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在评估早期综合性干预对早产儿预后影响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早产儿评估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并入住NICU的早期早产儿68例,出生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在出生1周后由两位康复师各自使用第二版Peabody动作发展量表 (PDMS-2)和AIMS对所有早产儿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并使用视频记录婴儿运动状态。康复师分别根据AIMS或PDMS-2评分结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制定早期综合性干预计划并由父母实施。在干预3个月后再次使用AIMS和PDMS-2量表对早产儿进行评分。所有的AIMS评分由同两位康复师在评分后1个月依据视频进行第二次评分。结果 AIMS的评分者组内和评分者组间可靠性强,组内相关系数为0.952(95%CI:0.419~0.992),组间相关系数0.977(95%CI:0.947~0.990); AIMS与PDMS-2的共时效度为0.948(95%CI:0.907~0.971),观察组3个月后的早产儿运动功能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7,P=0.362)。结论 AIMS在测量早期综合性干预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中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共时效度,为临床早期评估提供临床证据,改善早产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儿童2岁时神经心理发育状况,为促进儿童早期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早期发展门诊定期随访的1 04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出生胎龄分为4组,即早期早产儿(28~33+6周)组、晚期早产儿(34~36+6周)组、早期足月儿(37~38+6周)组和完全足月儿(39~41+6周)组,并在其校正年龄2岁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结果 4组儿童Gesell发育量表5个能区发育商(DQ)比较,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2、2.821、5.256,P<0.05);组间两两比较,早期早产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均落后于早期足月儿和完全足月儿,晚期早产儿精细运动落后于完全足月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儿童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0、27.128,P<0.05),且表现为完全足月儿<早期足月儿<晚期早产儿<早期早产儿。与完全足月儿相比,晚期早产儿2岁时精细运动发育落后的风险增加(OR=1.809,95%CI:1.102~2.970,P<0.05)。结论 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在2岁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心理发育落后,需延长随访并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随之而来脑瘫、癫痫、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早期充足的营养是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和后来认知能力等发育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早期营养干预对早产儿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旨在了解营养素,营养补充剂与早产儿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及智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彩虹集团公司彩虹医院儿保康复科就诊的158例无合并症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编号和家长自愿的原则,73例早产儿从纠正胎龄40周开始进行早期医疗康复干预结合家庭干预(综合干预组),85例早产儿只行常规的家庭干预(常规干预组),两组患儿均在3、6、9、12个月用发育量表检查发育商,1岁时进行脑瘫诊断和排除诊断。结果从9月龄后,综合干预组儿童各能区得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儿童,且综合干预组儿童6月龄时的社交能力( t=2.53,P<0.05);9月龄时的社交能力(t=2.50,P<0.05)和语言能力(t=2.04,P<0.05);12月龄时的大运动(t=4.00,P<0.05)、精细运动(t=2.40,P<0.05)、适应能力(t=2.34,P<0.05)和社会行为(t=2.12,P<0.05)得分都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综合干预组儿童脑性瘫痪的检出率为4.1%(3/73),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的12.9%(11/85),χ2=6.10,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性瘫痪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对婴儿期智能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晚期早产儿(在校正月龄后)和同龄足月儿早期运动发育水平的差异,为早期实施针对性的运动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出生并在门诊随访的晚期早产儿4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时期在本院出生的健康足月儿50例为对照组。在两组婴儿(14.0±1.0)周龄运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AIMS)进行运动发育评估,比较两组原始得分、百分位≥50%的比例和运动发育异常率。结果晚期早产儿AIMS原始得分低于足月儿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IMS得分相对应的百分位≥50%的比例,晚期早产儿显著低于足月儿(P0.01)。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运动发育异常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的早期运动发育趋势在校正胎龄后还常落后于正常足月出生同龄婴儿,应尽早实施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的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早产儿与足月儿早期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INMA20)结果的差异,为神经发育异常患儿的早发现、早干预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并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建档进行连续随访的婴儿,根据孕周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分析两组婴儿首次儿童保健时INMA20结果差异。结果 共纳入早产儿349例,足月儿713例。INMA20检查各维度结果显示早产儿视听反应维度异常率(13.5%)明显高于足月儿(8.4%)(χ2=6.683,P=0.010),足月儿肌张力维度异常率(50.9%)显著高于早产儿(44.0%)(χ2=4.517,P=0.034),两组间反射、姿势维度以及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查条目结果显示,早产儿的人脸追踪、内收肌角及足背屈曲异常率明显高于足月儿(χ2=7.307、3.932,P<0.05),而足月儿持续手握拳、拉坐姿势和头竖立、围巾征异常率显著高于早产儿(χ2=5.936、11.058、6.669,P<0.05) 。结论 早期发育中,早产儿视听整合能力、下肢肌力较弱、足月儿上肢肌力较高而头颈部肌力较弱。建议在常规儿童保健中加强视听整合训练促进早产儿视听觉追赶发育,开展不同类型的运动干预以促进婴儿粗大运动发育,同时进行早期运动发育评估尽早发现发育异常的婴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0—1岁早产儿进行早期运动发育指导后临床随访至1.5—2岁的效果。方法:对80例纳入系统保健的早产儿,用北京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运动发育评估,得出大运动分值,再根据该婴儿的实际运动能力进行运动发育指导,包括婴儿操促进全身肢体的发育;运用运动疗法促进头部控制、翻身,坐位,爬行、直立位的发育以及四肢的协调能力。结果:经过3-9个月的早期运动发育指导训练后,GESELL发育大运动功能评定评分100分以上75例(93.75%),85—100分3例(3.75%),85分以下2例(2.5%),其运动发育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平均提高10分以上。结论:对0—1岁早产儿在出生后进行定期随访与指导,及早进行相应的训练,促进神经运动各项发育正常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能降低残障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出生胎龄的早产儿在纠正月龄24个月以内的体格、运动及智能发育趋势,为早产儿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不同出生胎龄的早产儿分为两组(≥32周组的中晚期早产儿组及<32周组的早期早产儿组),统一对他们进行定期随访,在特定的纠正月龄(6 、12、18、24)进行体格、运动及智能发育评定,并观察他们的运动及智能发育在两岁以内的生长发育趋势。结果 1)体格发育两组早产儿在纠正6月龄的体重、身长及头围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构成比的差异持续至纠正12月龄; 2)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两组早产儿的PDI在纠正6、12月龄均明显低于85分,早期早产儿组的差距更大,纠正18月龄后两组早产儿无需纠正均可达85分以上;3)智能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两组早产儿的MDI在纠正6、12、18月龄均明显低于85分,早期早产儿组的差距更大,纠正24月龄时MDI无需矫正两组早产儿均可达85分以上。结论 早期早产儿组在1岁以内的体格发育存在追赶不足的问题,体重表现的较明显,建议加强早期早产儿组的早期营养强化;两组早产儿纠正24月龄以内的运动及智能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而在纠正24月龄时均能赶上同龄儿,两组早产儿的运动及智能发育在纠正24月龄内均呈现追赶发育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早产儿轻度运动发育迟缓的评定及早期干预模式,为早产儿随访及干预提供新模式。方法 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3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儿童保健科建卡并常规随访的早产儿100例。研究对象用0~1岁20项神经运动检查(20项)检查,并被分为干预组33例、对照组31例、正常组32例及转诊的早产儿4例。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干预后的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得分及12月龄时3组早产儿发育商(DQ)。结果 1)干预后,干预组AIM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5)。2)干预组、正常组与对照组12月龄时的大运动DQ、言语DQ、社交行为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9、9.02、4.53,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正常组、对照组与干预组间的大运动DQ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正常组、对照组与正常组间的言语DQ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正常组间的社交行为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转诊早产儿4例,无视、听异常婴儿。结论 以20项为随访基础、以AIMS为早期干预指导基础及以Bobath运动疗法为主的早期综合干预模式在轻度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随访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