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2.
目的:调查佳木斯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知识认知水平,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减少和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保障。方法:采用骨质疏松知识问卷方法,对佳木斯市某三级甲等医院50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结果,知晓率49.60%;双光子吸收法检测结果知晓率4.00%。饮食及药物措施预防骨质疏松症调查情况,最高饮食摄入钙、维生素D,知晓率100.00%;戒烟知晓率62.60%。运动及生活措施预防骨质疏松症调查情况,青年开始预防骨质疏松及每天20~30 min日晒,知晓率100.00%;体育锻炼,知晓率65.80%。饮食及运动习惯调查情况来看部分人员饮食及运动习惯不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如经常饮用咖啡、极少运动、经常饮用各种酒、经常吸烟等。结论:调查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对骨质疏松认知、掌握、对易发人群早期诊断和预防方面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佳木斯市某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佳木斯市社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减少和预防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骨质疏松知识问卷方法,在佳木斯市某社区随机抽取240名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中老年人被调查问卷中危险因素答对率最高题项是妇女绝经后和低钙饮食容易得骨质疏松,答对率分别为94. 6%、86. 8%;答对率最低的题项是长期使用激素和缺维生素D不容易得骨质疏松,其答对率分别为14. 6%、12. 8%。具体知识方面:慢跑或打太极拳减少患病率、吃钙片能补钙,自然能治疗骨质疏松,其知晓率分别为85. 2%、95. 8%;锻炼不能减少患病率、摄入维生素D无助于钙的吸收,其知晓率分别为25. 7%、13. 2%。通过调查证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知识掌握有很大差别,文化程度越高越全面掌握骨质疏松症知识。结论:佳木斯市某社区中老年人掌握骨质疏松知识不全面而且文化程度不同差别很大,文化程度越高越全面掌握骨质疏松症知识。 相似文献
4.
地处长江以南和江苏省南部的镇江市是属于碘缺乏病(IDD)轻病区。1995年全市实施全民食盐加碘(USI)后,人群所存在的轻度碘营养不良状况迅速得到纠正。到1998年,目标人群尿碘中位数为435.0μg/L,甲状腺肿大率降至 相似文献
5.
刘仲华;张依群;盛建华;陈旭升;董梅;李立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4):203-206
目的 了解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关于骨质疏松(OP)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水平。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整群抽样,分次进行,以长风社区的中老年居民为对象,医务人员使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健康教育贯穿始终,随后择时进行意见征询和二次调查。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 结果 基线调查3524人,有效问卷3367份。男女比例为1: 2. 10,平均年龄(61. 3 ± 10. 2)岁。居民的OP KAP水平总体不高:听说过OP名词的76.72% ,对自身骨健康判断基本正确的占60. 11%,知道OP发病因素的占42. 26% ,了解OP诊断方法的占37. 75% ;不同群体居民OP KAP水平存在差异;相关知识问题中,诊断方法知晓率最低;2281人参加了二次调查,OP KAP水平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39人参加了OP防治活动意见征询,99. 86%认为必要,96. 92%表示满意,98.54%准备采取措施改善自己的骨健康状态。 结论 人们对自身骨健康状况和OP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是OP在现代社会流行的两个重要因素,但此因素可为针对性健康教育所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采用入户面对面询问式调查方法,对180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三门峡市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2.07%,对结核病防治的有关政策了解较多,对结核病的治疗等方面了解较少。不同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有差异,文化程度高的高于文化程度低的。结论仍需对农村居民加大结核病防治宣传力度,应侧重于结核病的发病、症状、治疗等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使我省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形势严峻。进行艾滋病母婴阻断健康教育宣传是预防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目的]了解城市孕产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态度、行为,为今后有的放矢的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咨询室内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孕产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与阻断知识非常缺乏。[结论]应加强孕产妇艾滋病母婴阻断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9.
大学生性病 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并对今后在大学生中间开展相关干预活动提供信息。我们于 2 0 0 0年底组织实施了本次调查。1 调查方法和资料1.1 调查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匿名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调查 ,采用笔答的形式 ,以保证所获得的信息的可靠性。1.2 资料的处理 资料经审核后 ,录入微机 ,采用Epi -info软件进行分析。2 结果2 .1 人口学资料本次共调查了 132 5人 ,男生 6 6 2人 ,女性 6 38人 (有 2 5人未回答该项 ) ,男女比例为 1.0 4∶1。 93.8%的学生年龄在 18~ 2 2岁 ,民族以汉族… 相似文献
11.
385例妇女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画汉族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以期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对在某院体检或就诊的20~60岁妇女进行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并进行骨量测定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 [结果]骨量丢失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高,回族妇女高于汉族,脑力劳动组高于体力劳动组;妇女的骨量测定值与年龄、初潮年龄、孕次、产次、嚼茶年数、锻炼次数/周、骨碱性磷酸酶值等呈负相关,与绝经年龄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认识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可以从诸多方面及早进行干预,有效防治骨质疏松,预防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松江区流动人口健康相关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有效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活动,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对564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64名研究对象中,95.57%的流动人口平常饮用开水;经常吃冷食品的流动人口仅占4.96%,87.23%的流动人口家里能够做到经常开窗通风,77.80%的流动人口能够做到饭前便后经常洗手。38.43%的对象表示平时不会注意传染病的防治,33.09%的对象对传染病知识宣传持无所谓态度。定期体检和生病后及时就诊的比例也仅分别为28.83%和54.03%。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月收入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相关行为产生影响。[结论倡导健康卫生生活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多部门合作,提高服务和宣教的针对性,促进流动人口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北京中关村地区某科研单位人群进行生存质量测量,评价其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分析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指导. [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WHOQOL-100量表对该单位285名职工和研究生进行自填式调查,由研究人员统一发放问卷. [结果]问卷回收率95.4%,该人群在生存质量24个方面中记分最低为"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其次为"消极感受"和"疼痛与不适";6大领域中,独立性领域得分最高,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得分最低. [结论]该人群生存质量得分特点为对药物和医疗手段的依赖性、消极感受和疼痛与不适得分最低.经分析年龄因素对生存质量有影响,31~45岁组应重点给予健康关注,对知识分子人群尤其是中青年人群应采取措施舒解工作压力,培养其健康意识以提高生存质量,预防慢性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耻辱感现状,影响因素及艾滋病健康教育对耻辱感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流出地选择返乡流动人口454人,利用自制问卷面对面调查了解其耻辱感现状及相关情况。[结果]37.7%的调查对象艾滋病耻辱感高,耻辱感与年龄明显相关(r=0.19,P﹤0.01)。艾滋病认知水平经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但耻辱感也随之增高。接受健康教育的调查对象中,高耻辱感比例为45.8%,高于未接受者(P﹤0.01),不愿意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者中,高耻辱感比例达45.8%,高于愿意接受者(P﹤0.01)。[结论]现有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艾滋病认知水平,但未能降低或消除耻辱感,调整和改进干预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般孕妇群体孕早期先天性心脏病(CHD)相关环境因素的发生变化规律,为CHD病因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问卷调查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广西贵港市3所医院进行常规孕检的2335名孕妇孕早期CHD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在孕早期1~12孕周发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先兆流产、饮酒、新发疾病、服用药物、药物静脉点滴、感冒在第5~10孕周处于较高暴露水平,这些因素在孕早期中发生率呈现的变化规律为一般随着孕周的增加而上升,至第4孕周上升速度加快,除感冒外,发生率在第5~7孕周达到高峰后,呈现下降的趋势。感冒发生率在第4孕周加速上升后,在此后的孕周中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一般孕妇群体在孕早期中CHD相关环境因素发生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开展CHD预防工作应掌握不同危险因素的发生变化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行。 相似文献
17.
18.
南京市居民健康知识、行为、技能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对健康知识、行为、技能的掌握现状,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调查方案的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玄武区、雨花台区15~69岁共9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京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0.5%、健康行为知晓率为53.1%、健康技能知晓率为68.6%。知晓率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具有相关关系。[结论]南京市居民健康知识、行为、技能水平较低,而且有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还存在空白点。应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健康问题,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传播策略,广泛开展以提高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为目的的综合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9.
某高校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某大学505名一年级秆四阜级学生进行危害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危害健康行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吸烟率41.85%,近30d饮酒塞31.99%.有11.07%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9.64%的学生报告网络成瘾,10.46%的学生承认使用过违禁药物。绝大多数危害健康行为的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应对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加强干预,重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成都地区未婚青年性知识与性行为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本地区未婚青年性知识与性行为状况。方法:对3307名15-22岁未婚男女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有一定的性。避孕及性病知识,但不足,分性别、分城乡人口,以及分在校学生和其他职业进行比较,性、避孕及性病知识均有一定判别。调查人群中11.61%回答有过婚前性行为(其中已恋爱者达37.43%)10.41的未婚女青年至少有过一次人工流产。结论:全社会应关心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各种教育和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