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心血管病的抗血栓疗法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血栓形成的机理、常用抗血栓药物以及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和心房颤动的抗血栓治疗。1血栓形成的机理1·1血管内皮或心内膜损伤光滑的血管内皮可以防止血栓形成。正常的内皮细胞产生抗凝血酶Ⅲ、前列环素(PG...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治疗脑卒中,预防血栓形成至关重要。近年来,人们对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抗血栓药物也不断涌现。我国在脑卒中抗血栓药物的研究领域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对脑卒中抗血栓药物的治疗进展作了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和慢性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血栓性疾病包括脑卒中、心肌梗塞、肺栓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不但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危险,还增加了经济负担。抗血栓治疗是防治心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随着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和慢性病导致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康复管理的不断深入,抗血栓药物的临床应用正在不断推陈出新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预防栓塞急性并发症,提高出院后血栓患者管理质量,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以社区医疗为重点的抗血栓治疗策略正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血管外科是外科中的年轻分支,正如麻醉、无菌术的发展推动了外科技术的进步,预防术中及术后的血栓形成是保证血管外科手术成功的基础.血栓形成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循环血液暴露于血栓易形成的表面,如损伤的血管内皮.(2)血小板黏附、聚集,同时释放某些物质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并引起血管收缩.(3)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旧.血管外科常用的抗血栓药物可分为两大类:抗血小板药物和抑制凝血系统药物,现对这两类药物在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5):645-646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抗血栓药物疗效与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TEG指标,记录治疗期间出血症状及DVT发生情况,分析ADP途径和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与DVT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MA值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根据有无DVT发生分为DVT组和非DVT组, DVT组的AA途径和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低于非DVT组(P<0.05)。结论机体对抗血栓药物反应低下是引发DVT的重要原因, TEG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并针对性进行个体化干预。  相似文献   

6.
牛黄清心丸又称局方牛黄清心丸,属国家基本药物,具有镇静、降血压、解热、耐缺氧、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是家庭小药箱里不可或缺的一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经脾静脉残端插管抗血栓治疗对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9月-2009年9月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欲接受脾切除术的患者58例分为两组,常规用药组为对照与经脾静脉残端插管抗血栓治疗预防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彩超监测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对照组发生门静脉血栓4例(17.4%)。预防组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2.86%),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9),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经脾静脉残端插管抗血栓治疗是防治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采用物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行腰椎融合术的114例患者,采取护理强化宣教告知其围手术期避免吸烟、饮酒,进行规律肌肉收缩锻炼,穿戴抗血栓压力带,下肢气压治疗等物理预防措施;同时,围手术期应保证充分的静脉补液。结果:所有114例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围手术期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围手术期规律地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穿戴抗血栓压力带、肢体气压治疗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围手术期肢体深静脉血栓,抗凝药物可不必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我院大于75岁老年冠心病(CHD)心房纤颤(房颤)患者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用药现状.方法:调查大于75岁CHD房颤患者125例,对其危险因素及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合并多种危险因素者多见,其中应用华法林者只有21例(16.8%),应用阿司匹林者68例(54.4%),应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26例(20.8%),未应用抗血栓药物者10例(8.0%).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口服药剂量为每天75~100mg.结论:大于75岁老年CHD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高,但用药剂量偏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和血竭对大鼠血栓形成和烧烫伤愈合方面的协同作用。方法通过黄芪、血竭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及大鼠深Ⅱ度蒸气烧烫伤的实验研究,评价其功效,同时观察二者之间有无协同作用。结果黄芪、血竭、复方黄芪血竭制剂均有明显抗血栓的作用(P〈0.05),复方黄芪血竭制剂在抗血栓实验中缩短血栓长度和减轻血栓湿质量、干质量作用更明显(P〈0.05);黄芪、血竭和复方黄芪血竭制剂均可促进大鼠烧烫伤的愈合(P〈0.05),复方黄芪血竭制剂在早期6~11d对烧烫伤愈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黄芪和血竭复方制剂在抗血栓和促进烧烫伤早期愈合方面有显著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康健 《长寿》2009,(7):27-27
大蒜——举世瞩目的天然药物之王 自从上世纪70年代发现大蒜具有抗血压、抗血栓、抗癌作用后,至今全球已有2250多介研究机构对大蒜展开研究。法国国立卫生院临床实验报告证实,大蒜提取物有着确切的降糖作用,科学家们致力于提炼大蒜中具有降糖活性的有效物质,用于开发新型降糖药,实现降糖药物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2.
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形成是冠心病防治中两项基本且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已作为指南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后,与阿司匹林共同预防血栓形成,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随着各种治疗指南的不断完善,调脂、降糖、降压等药物也被列入冠心病治疗指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在冠心病治疗中非常普遍,这也增加了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预防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症发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7例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采用术前功能练习、术后积极锻炼、穿弹力袜、使用抗血栓药物等不同的预防措施,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37例患者中,l例术后2 d出现小腿肿胀,经治疗4天症状消失。37例患者术后均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冠心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管腔闭塞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发病机制。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实施再灌注治疗技术的开展,尤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实施,使得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严重问题,即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再狭窄,可能与支架种类、置入技术方法、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机体状况、过早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药物抵抗等因素有关。如何预防并积极实施合理抗  相似文献   

15.
王大爷一直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抗血栓。一天早上,他喝了一碗热豆浆后再吃药,过了一会儿却感觉胃不舒服。其实这是因为豆浆和药物发生了反应。豆浆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富含蛋白质和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对预防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缺铁性贫血、气喘等疾病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如果与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并发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肾小球内出现纤维蛋白沉积和微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本症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之一,故临床上常采用抗凝治疗。有报道指出,低分子肝素(LMWH)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抗血栓作用强,对凝血系统影响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以及评估多普勒超声在抗血栓治疗效应.方法:90例患者根据是否定期接受多普勒超声监测分为两组,即定期接受多普勒超声监测的患者(n=40)以及未定期行多普勒超声监测的患者(n=50).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中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多普勒定期监测组患者中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高,而置管后定期进行多普勒超声监测有利于降低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陈玉琴 《药物与人》2002,15(4):32-32
药物与任何事物一样,也有两重性。它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引起疾病。原因错综复杂,最常见的有九种毒副反应。副作用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伴随治疗作用而出现反应,一般较轻微时机体可以耐受,也可以预防。如盐酸麻黄碱有兴奋神经中枢从而引起失眠的副作用,服用催眠药可以改善。副作用不一定是毒性反应,有时可利用其副作用治疗和预防疾病,如用阿司匹林小剂量可抗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阿加曲班是一种凝血酶抑制剂,可逆地与凝血酶活性位点结合。阿加曲班的抗血栓作用不需要辅助因子抗凝血酶Ⅲ,它通过抑制凝血酶催化或诱导反应,包括血纤维蛋白的形成凝血因子Ⅴ、Ⅷ和ⅩⅢ的活化,蛋白酶C的活化,及血小板聚集发挥其抗凝血作用。通过阻断凝血酶生成而抑制血栓形成。本文现就其临床应用近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肖祥云 《大众健康》2006,(12):33-33
老年人常患心血管疾病,而因用某些治疗心血管病药物诱发哮喘的问题不容忽视。 常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形成或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脑动脉硬化。但由于阿司匹林具有强烈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因而易诱发哮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