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OP的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4例绝经后RA患者,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将其分为OP组(173例)和非OP组(111例);比较两组各因素分布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绝经后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果284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的OP发生率为60.92%(173/284);两组间的年龄、病程、文化程度、骨折史、绝经年龄、绝经年限、累及关节数、Sharp评分、DAS28评分、CRP、ESR、补充钙剂及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影响绝经后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2.656)、病程长(OR=3.142)、绝经年限(OR=1.713)、Sharp评分(OR=5.490)、DAS28评分(OR=4.604)及ESR(OR=3.823)等,而补充钙剂(OR=0.349)则为保护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RA患者具有很高的OP发生率,应引起患者及其医护人员的重视,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OP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发生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172例绝经后CHD病例作为CHD组,同期随机选取140例未发生CHD的绝经后女性病例为非CHD组;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单因素比较,使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筛查。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CHD的危险因素包括绝经年限(OR=1.490)、高血压(OR=3.235)、糖尿病(OR=5.447)、颈动脉斑块(OR=5.906)、近1年应激事件(OR=3.770)、NT-proBNP(OR=1.121),而雌二醇(OR=0.435)和雌激素替代治疗(OR=0.286)则为保护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可增加CHD的发生率;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CHD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这些高危因素早期预防和管理,降低绝经后CHD的发生率,改善绝经后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POP的对策。方法对672例中老年女性体检者进行调查,依据是否发生POP将其分为POP组和非POP组,分析中老年女性的POP发生率,筛选影响中老年女性PO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中老年女性POP的发生率为38.54%(259/672);影响中老年女性人群POP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2.878)、绝经状态(OR=3.615)、POP家族史(OR=2.596)、缺乏运动(OR=4.764)、饮奶量少(OR=3.096),而钙剂补充(OR=0.397)、雌激素替代(OR=0.584)则为保护因素。结论中老年女性人群具有很高的POP发生率,与遗传、年龄、绝经状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雌激素替代疗法等密切相关,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降低POP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冠心病(CHD)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取336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进行CHD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将其分为CHD组和非CHD组。分析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的CHD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各因素分布情况,筛选影响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发生CH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36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的CHD发生率为30.06%(101/336)。多因素结果显示,影响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发生CHD的危险因素包含年龄(OR=2.818)、BMI(OR=3.380)、T2DM并发症(OR=4.158)、颈动脉斑块(OR=4.011)、雌激素缺乏(OR=4.884)、Hcy(OR=2.989)、HOMA-IR(OR=3.235)等。结论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CHD发生率高达三分之一,且影响其发生CHD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尽早预防、筛查和诊断,以便早启动二级预防,降低CHD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女性骨密度和骨量分布情况以及影响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珠海地区的575例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测,并对个人疾病史、生活习性及月经史进行调查,根据OP发生与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女性骨密度和骨量呈现年龄分布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BMI)、糖尿病、骨折以及慢性病对OP存在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慢性病是OP发病的危险因素,而BMI是OP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绝经年限的增加而逐步下降,而保持一定体型及体重,有利于骨密度的维持及提高;及时发现、治疗糖尿病、慢性病(如甲亢、风湿)等,对防治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堃  张惠  郭蕾蕾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74-6177,6182
目的 调查锦州市中老年人群的骨密度及相关因素,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和超声骨密度仪测定1313名45~88岁中老年人跟骨骨密度T值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骨密度T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65岁之后女性T值明显低于男性.骨量减少发生率在65~70岁达到峰值;骨质疏松(OP)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OP发生率为23.97%,女性OP发生率高于男性.OP患者的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者,身体疼痛部显著多于非骨质疏松者.多元回归模型显示:影响男性骨质疏松的因素为饮浓茶、锻炼、年龄、类风湿性关节炎、饮酒、吸烟、胃肠道疾病、BMI、补充钙剂;影响女性骨质疏松的因素为初潮年龄、胃肠道疾病、绝经年限、哺乳史、补充钙剂、糖尿病、OP遗传史.结论 中老年OP发生率较高,开展社区骨质疏松预防工作,引导中老年人建立健康生活习惯,科学合理的补钙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期前、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cutem 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发病特点、预后。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女性AMI患者310例,依据是否绝经及绝经年限分组并对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入院30天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绝经前女性AMI患者与绝经后患者相比,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更低(OR=8.151,P=0.005);典型胸痛症状的发生与年龄(OR=0.881,P=0.001)及绝经年限(OR=2.600,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绝经年限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KillipⅡ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和心力衰竭(>KillipⅡ级)是预测绝经后女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1,P=0.043;OR=12.339,P<0.001)。结论:绝经期前、后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应结合其临床特点,采取不同的预防和诊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及骨钙素(O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就诊的PMOP患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PMOP组),另选择绝经后骨量正常的体检者13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套索算法(LASSO)及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 PMOP组的L1~L4段腰椎骨密度(BMD)(t=5.132)、全髋BMD(t=4.813)、股骨颈BMD(t=4.981)、β-CTx(t=9.726)、PINP(t=25.457)、OC(t=13.258)水平,以及糖尿病(χ^(2)=15.248)、骨折病史(χ^(2)=15.089)、PMOP家族史(χ^(2)=14.859)、维生素D缺乏(χ^(2)=8.670)、缺乏运动(χ^(2)=21.615)、雌激素替代治疗(χ^(2)=27.255)、补充钙剂(χ^(2)=57.288)的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当β-CTx≥0.52μg/L时,β-CTx每增加0.20μg/L,受试者发生PMOP的风险增加17.00%;当PINP≥50.15μg/L时,PINP每增加2.00μg/L,受试者发生PMOP的风险增加14.00%;当OC≥21.52μg/L时,OC每增加1.00μg/L,受试者发生PMOP的风险增加11.00%。β-CTx、PINP、OC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均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雌激素替代治疗及补充钙剂为保护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方面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 血清β-CTx、PINP、OC水平异常变化与PMOP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25羟基维生素D[25(OH)D]、雌激素替代治疗及补充钙剂等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PMO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筛选高危人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长春市13348例女性骨密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女性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次数、饮食、运动、吸烟、嗜酒、慢性胃炎、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父亲骨折病史、母亲骨折病史及体重指数(BMI)等因素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pDEXA)检测前臂远端BMD,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记录受试者生活习惯、慢性病史及绝经、生育史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年龄、BMI、运动、饮食、吸烟、嗜酒、慢性胃炎、高血压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母亲骨折病史与BMD检测值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父亲骨折病史、Ⅱ型糖尿病病史与BMD无关,女性绝经年限和生育次数与BMD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吸烟、嗜酒、母亲骨折病史、慢性胃炎、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病史及女性绝经、生育次数是OP的危险因素。运动、喝牛奶、吃海产品、体重是OP的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山西白求恩医院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年龄将2017-06/2019-06于山西白求恩医院体检或门诊绝经妇女分为38~49岁,50~59岁,60~69岁,70~岁,采用PASS 11.0软件估算总样本量为1 004例,假设中途退出率为5%,最终纳入样本量为1 0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各年龄组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根据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利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症绝经妇女骨折发生率和一般资料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7-06/2019-06该院体检或门诊骨质疏松绝经妇女骨折总发生率为3.98%,与38~59岁骨质疏松症绝经妇女比较,60岁以后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年龄(OR=1.374,95%CI:1.154~1.636)、BMI(OR=1.213,95%CI:0.342~1.597)、饮酒史(OR=3.845,95%CI:1.658~8.919)、绝经年龄(OR=5.896,95%CI:2.247~15.468)、绝经时长(OR=2.010,95%CI:1.408~2.869)为骨质疏松症绝经妇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结论山西白求恩医院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较高,高龄、高BMI、饮酒史、绝经年龄早、绝经时间长为其高危因素,可将高危因素作为筛选指标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促进绝经女性骨骼健康,同时应加强60岁以上绝经妇女钙剂的补充以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该院连续接受随访的550例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脆性骨折发生情况,调查既往饮酒史、吸烟史、脆性骨折史、生活饮食习惯、每日运动情况、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怀孕次数、分娩次数以及母乳喂养时间等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550例绝经后女性中,发生脆性骨折94例,脆性骨折发生率17.09%;②单因素分析:骨折组患者既往饮酒史、吸烟史、脆性骨折史、生活饮食习惯不良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每日坚持运动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472~68.694,P0.05);骨折组患者初潮年龄、怀孕次数、分娩次数、母乳喂养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绝经年龄明显小于对照组(t=5.029~6.283,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饮酒史、吸烟史、脆性骨折史、生活饮食习惯不良、初潮年龄大、绝经年龄小、怀孕和分娩次数多、母乳喂养时间长是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每日运动是脆性骨折的保护因素(β=-1.104~1.429,OR=0.217~5.584,95%CI=0.134~6.294,Waldχ~2=10.496~23.285,P0.05)。结论吸烟、饮酒、生活习惯、运动情况以及妇科情况是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应采取健康教育和营养、运动干预等预防措施化解发生脆性骨折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城市中老年女性社区居民患骨质疏松症(OP)的影响因素,为OP的社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7月到2015年6月,以宣传发动和自愿参与的形式招募东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40~89岁中老年女性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骨密度(BMD),共332名女性参与研究。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的影响因素,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MD的影响因素。结果 332名女性中未绝经10名,平均年龄(48.2±4.8)岁;绝经322名,平均年龄(62.7±8.3)岁,平均绝经年限为(12.6±8.5)年。检测出OP患者143例(43.07%),骨量减少146例(43.98%),骨量正常43例(12.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年限长(OR=1.13,95%CI:1.09~1.17)和肉类食用频率高[肉类食用以2次/周为参照组,≥5次/周OR值为2.38(95%CI:1.16~4.85)]是患OP的危险因素;高体质指数(BMI)是保护因素(OR值为0.85,95%CI:0.78~0.9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骨颈BMD与绝经年限、初潮年龄和骨折史呈显著负相关(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473、-0.114和-0.102,P0.01),与BMI呈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为0.309,P0.01),与肉类摄入、睡眠时间及坚果摄入也呈一定关联(P0.05);腰椎BMD与绝经年限呈显著负相关(标准回归系数为-0.318,P0.01),与BMI呈显著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为0.263,P0.01),与肉类摄入及睡眠时间呈一定关联(P0.05)。结论应加强对绝经年限长、初潮年龄晚、肉类摄入频率高的老年女性进行OP防治,提倡适合的睡眠时间并适度摄入坚果预防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更年期女性骨密度(BMD)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此人群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在兵器工业521医院体检的484例更年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记录基本资料,双能X线BMD检测仪检测腰椎、髋部、前臂的BM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患者的相关因素。结果 484例调查对象中骨质疏松(OP)者95例(19.62%),低骨量者146例(30.17%)。骨质疏松组产次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t=2.547,P<0.05),而豆制品、海产品、牛奶及鸡蛋摄入率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χ~2值分别为14.072、14.228、5.375、6.108,均P<0.05),且户外运动、钙剂补充及使用绝经激素治疗(MHT)率均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χ~2值分别为6.605、21.121、4.19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次生产是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1.654,P<0.05),豆制品摄入、海产品摄入、牛奶摄入、鸡蛋摄入、户外运动、钙剂补充、使用MHT是保护因素(OR值0.274~0.580,均P<0.05)。绝经前组女性腰椎、髋部及前臂BMD均显著高于绝经后组(t值分别为2.908、2.774、2.853,均P<0.05),而低骨量和OP患病率均显著低于绝经后组(χ~2值分别为8.717、7.657,均P<0.05)。结论更年期女性骨健康受生育次数、生活习惯、钙剂补充、绝经状态及MHT等多种因素影响,此人群应监测BMD,尽早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骨质疏松相关脆性骨折与心脑血管疾病(CVD)是影响绝经后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二者之间的关联逐渐引起关注。本研究从一般危险因素、CVD患病情况及雌激素受体ESR1PvuII(rs2234693)基因多态性的角度,探讨影响社区绝经后老年女性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以及CVD与脆性骨折之间的可能联系和机制。方法在2004~2011年期间,对成都两个社区的174名绝经后老年女性(入组平均年龄66.74±4.85岁)进行随访观察(平均7年)。入组时记录研究对象是否有既往脆性骨折史、慢性疾病史,是否长期吸烟、饮酒,及运动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胰岛素水平;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ESR1PvuII(rs2234693)基因多态性。随访该人群7年中是否发生脆性骨折及部位。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年间,有25人(15.9%)发生脆性骨折。既往脆性骨折史阳性者再发骨折风险比阴性者显著增加(OR值3.965;95%CI1.555~10.111;P=0.004);长期吸烟及饮酒者比不吸烟及饮酒者脆性骨折风险显著增加(OR值6.095;95%CI1.415~26.264;P=0.015);每天坚持运动者比不运动者脆性骨折风险显著降低(OR值0.379;95%CI0.144~0.997;P=0.049)。CVD患者的脆性骨折发生率略高于无CVD组(19.1%VS11.8%),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ESR1PvuII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CC基因携带组脆性骨折发生率(22.7%)较TC组(16.7%)、TT组(12.7%)略高,组间相比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P=0.266)。结论既往脆性骨折史、吸烟及饮酒是导致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运动是防止脆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CVD有增加脆性骨折风险的趋势;ESR1PvuII基因多态性的CC基因型可能是脆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医护人员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45例经过确诊的6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人群,以及260例参加健康检查的无该疾病的医护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户外劳作、体育锻炼、饱食程度、服用钙剂、糖尿病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史、骨折史以及绝经年龄均为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预防骨质疏松症,应注意绝经前后钙水平,避免长期饱食,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适当补充钙剂,及早治疗糖尿病、甲亢等,并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汕头海岛社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该人群的健康促进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至8月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在汕头市达濠区、南澳县深澳镇各随机抽取1个社区的40岁及以上常住女性居民共182名进行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右侧跟骨骨密度,同时测量受试者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其饮食习惯等流行病学资料。结果调查对象的OP总体患病率为47.3%。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及生育胎数在不同骨量状态间有差别(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高龄为该人群女性OP的危险因素(OR=1.101,95%CI:1.051~1.152),高BMI和未绝经为保护因素(OR=0.880,95%CI:0.790~0.980;0.104,0.012~0.866)。结论汕头海岛社区中老年女性OP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偏瘦、绝经后的老年女性患病风险高,应加强OP防治宣传教育,预防和延缓OP加重及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影响因素,为日常预防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吉林市175名绝经后女性进行连续7年的调查(2006年1月~2013年1月),入选时记录其慢性疾病史、既往脆性骨折史、吸烟、饮酒及日常锻炼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血脂、空腹血糖、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无脆性骨折女性的IL-6水平和每日运动比例均明显高于脆性骨折女性,饮酒及吸烟、既往脆性骨折史比例明显低于脆性骨折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及吸烟、既往脆性骨折史是导致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每日运动是预防出现脆性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既往脆性骨折史、吸烟及饮酒是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日常锻炼可预防出现脆性骨折。护理人员应对合并有危险因素的绝经后女性采取健康教育结合家庭随访的干预手段来降低脆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月共175例围绝经期女性,根据骨密度-2.5SD为界线分成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分析骨质疏松状况,总结危险因素。结果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者在基础知识、饮食运动、药物补充、诊疗知识及危险因素等因素方面评分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共83例,发生率47.43%。影响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发生单危险因素有已绝经、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3000元/月)、BMI≤23 kg/m^(2)、未规律运动锻炼、久坐不动、未补充钙剂、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及非骨质疏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居住地、婚姻日照时间、慢性病史、初潮年龄、哺乳时间、家族史及生育次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独立危险因素有绝经(95%CI=0.746~2.451)、文化程度(95%CI=0.824~3.136)、家庭收入(95%CI=0.478~4.163)、BMI(95%CI=0.674~5.025)、运动锻炼(95%CI=0.724~3.896)、体力活(95%CI=0.568~4.268)、补充钙剂(95%CI=0.756~5.278)及饮食习惯(95%CI=0.614~5.784)。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加强体力运动、保持合理体质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增加钙剂摄入对预防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社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OP)与跌倒的关系,为开展跌倒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14年1-12月参与体检者中选择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918例作为OP组,按照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方式选择非骨质疏松者918人作为对照(非OP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入选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跌倒相关的知信行和过去1年内跌倒发生情况等。应用SPSS 18.0进行χ2检验、t检验和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OP组的跌倒发生率(14.6%)和多次跌倒率(2.1%)均高于非OP组(分别为11.1%和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98、8.28,P0.05,P0.01)。跌倒的老年人中OP组骨折率(29.9%)、需住院治疗率(28.4%)和需他人照顾率(38.8%)均较非OP组高(分别为18.6%、13.7%和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61)、认为跌倒不可以预防(OR=1.41)是跌倒的危险因素,有配偶(OR=0.60)是跌倒的保护因素;女性(OR=2.3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3.68)、视力显著下降(OR=2.15)、伴发1~2种疾病(OR=3.20)和认为跌倒不可以预防(OR=2.44)是因跌倒骨折的危险因素,有配偶(OR=0.52)是因跌倒骨折的保护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后骨质疏松症显著增加跌倒骨折的风险,OR值为2.16(95%CI:1.19~3.93)。结论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是发生跌倒骨折的高危人群,早期筛查骨质疏松积极预防跌倒,对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内蒙古牧区55岁及以上蒙古族、汉族女性人群月经、生育状况及相关因素以流行病学为基础的研究,探讨其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方法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流行病学现患状况调查为基础,对女性月经、生育水平与AD的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蒙古族老年女性AD组平均生育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4.044,P=0.000),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老年女性AD组与对照组相比绝经年龄及平均生育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9,P=0.048;t=-8.214,P=0.000),初潮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9,P=0.255),使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在蒙古族55岁及以上人群中年龄、教育水平、糖尿病史、冠心病史与AD有显著性联系,其中年龄、糖尿病、冠心病是AD的危险因素(分别OR=1.584,OR=5.200,OR=1.695),受教育程度是AD的保护因素(OR=0.202)。在汉族55岁及以上人群中年龄、教育水平,生育次数与AD有显著性联系。其中年龄、生育次数是AD的危险因素(分别OR=1.350,OR=1.148),受教育程度是AD的保护因素(OR=0.221)。结论生育多胎可能是蒙古族55岁及以上女性人群患AD的危险因素;生育多胎及绝经年龄较早可能是汉族55岁及以上女性人群患AD的危险因素,多种因素对于AD发病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