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输注技术、营养代谢及疾病代谢研究的发展,营养支持的概念及技术不断的改进和更新,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重视,在临床应用中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这一国际上应用40余年,国内应用30年左右的专业名词目前仍然在国内外广泛使用.营养支持的理念较为宽泛,包括(1)营养补充;(2)营养支持;(3)营养治疗.由于营养支持这一名词已经不能全面准确地显示营养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在指南中采用“营养支持治疗”或“营养支持疗法”(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这一名词.营养支持疗法仍然包括营养的补充、支持、治疗3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信息动态     
自20世纪60年代末,Dudrick与Wilmore创用静脉营养以来,临床营养支持历经将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发展快速,疗效显著,同时输注技术、营养制剂、疾病代谢研究等方面也有着迅速的进步.“营养支持”这一名词已逐渐被“营养支持治疗”所替代,可见临床营养在现今医疗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临床营养的发展,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概念、技术的改进和更新,不同国家的不同学会都意图在使用的选择、应用方法、制剂、效果判定等方面作些建议,以求合理应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2009年,在危重症协会(SCCM)和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协会(ASPEN)的合作下,通过收集文献资料、研究讨论,撰订并发表了第一份报告,即关于成人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实施与评价指南.2016年1月,SCCM/ASPEN总结近年来的研究,相对于旧版本的指南进行了修订更新,在早期肠内营养(EEN)、免疫营养的应用、慢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等方面更新较多.  相似文献   

3.
临床营养支持治疗自20世纪70年代在临床推广应用以来,其作用与效果十分显著,应用面甚广。然而,其涉及到病理、生理、代谢与免疫等方面。如何应用得当,以获得应达到的效果,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系一读书札记,但有利于读者记忆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有关要点,特予刊载。  相似文献   

4.
营养支持治疗指南的"读"与"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自20世纪60年代末,Dudrick与Wilmore创用腔静脉置管输注静脉营养(intravenous hyperaliment-ation)以来,经40余年的实践,临床营养支持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许多病人得以康复,同时输注技术、营养制剂、疾病代谢研究等有着迅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免疫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免疫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40例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按随机表进入免疫肠内营养组或标准肠内营养组,每组各20例。免疫肠内营养制剂为富含精氨酸、谷氨酰胺和ω-3脂肪酸的免疫肠内营养制剂。在手术后第2天,给予肠内营养,持续7d。术前、术后第5天以及术后第9天,各测免疫和营养指标1次。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手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手术后第9天,免疫肠内营养组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经过7d的肠内营养支持,免疫肠内营养组IgG、IgA、IgM和CD4的含量,以及CD4/CD8比值均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另外,在术后第9天,免疫肠内营养组IL-2的水平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而IL-6和TNF的含量则低于标准肠内营养组。结论和标准肠内营养相比,免疫肠内营养能在提高患者的蛋白水平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全胃切除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47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支持后1、3、7d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营养支持后,两组3d及7d后EIN纽与EN组比较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第7d,EIN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EN组;治疗结束后,EIN组与EN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畀。结论全胃切除患者应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可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手术及死亡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减黄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对机体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分为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组(A组)和普通肠外营养支持组(B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方法解除梗阻性黄疸2 d后行肠外营养支持5 d。观察肝功能、血脂、胆汁酸、营养指标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全部病人胆道梗阻解除后均能耐受肠外营养支持,A组病人转氨酶、胆红素和胆汁酸水平明显下降,营养指标好转,血脂代谢改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胆道梗阻解除后,肠外营养是一种安全的临床营养支持过渡手段,低氮低热量的代谢支持,对机体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对危重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进行肠外营养的危重病人38例,分为对照组(常规肠外营养组)(n=20)和精氨酸组(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组)(n=18)(加入精氨酸20g于3L袋中),肠外营养支持1周。第1、4、7天测定IgG、IgA、IgM、IgE,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结果 精氨酸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改善了危重病人的免疫功能,提高了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有营养风险患者首选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20世纪60至80年代初,我国每年接受规范PN、EN支持的病例仅有数十至数千例,常用于有明显营养不良(不足)的患者,所以适应证方面基本不存在问题。1987年以后,接受临床营养支持的人数有了较快增长,2000年后增长更为迅速。根据洲际市场服务(Intercontinental MarketingService,IMS)保健信息系统中用药总量的动态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对危重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进行肠外营养的危重病人38例,分为对照组(常规肠外营养组)(n=20)和精氨酸组(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组)(n=18)(加入精氨酸20g于3L袋中),肠外营养支持1周。第1、4、7天测定IgG、IgA、IgM、IgE,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结果精氨酸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改善了危重病人的免疫功能,提高了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支持在乳腺癌病人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将80例乳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行普通治疗)和观察组(行肠外营养支持).通过检测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对两种治疗方式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第7天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胃肠外营养可有效地改善乳腺癌病人术后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对后期的综合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4,自引:6,他引:58  
营养支持素为临床医师所重视,但在70年代以前,因无有效的肠外营养支持措施,当病人的肠道功能发生障碍时,营养支持很难实现。1968年,Dudrick与Wilmore提出的“静脉高营养”(intravenoushyperalimentation)方法在临床实施后,临床营养支持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当肠道不能消化吸收营养时,肠外营养可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的所需,有利于继续治疗。以此为基础,有关临床营养支持的方法与各类病人的代谢改变,在20世纪的最后30年有了迅速的发展与进步。我国自1970年后也逐…  相似文献   

13.
营养支持(也称代谢支持)是近代医学的一大进展,在20世纪60年代营养支持的基础理论指导下,应用技术尤其是营养制剂,经过反复探索达到了现代化的程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效果。肠内营养指用口服或管饲经胃肠道提供或补充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营养素的方式。其优点为 (1)营养物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至肝脏,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2)肠内营养有利于肠道结构及功能恢复,促进肠道激素的合成,调节胃、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EIEN)支持对高位肠瘘病人免疫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47例病人随机分为EIEN组(n=24)和肠外营养(PN)组(n=23),分别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治疗.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和支持后第7和14天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营养指标、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与营养支持前比,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后第7天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营养支持后第14天,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和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EIEN组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且与P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EIEN支持有助于改善高位肠瘘病人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0 引  言我国自 2 0世纪 70年代初开始将现代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 ,使危重病人的营养问题逐渐得到解决。80年代以后发展较快。经过 30年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 ,对营养支持的作用有了更多的了解。营养支持并不是单纯地提供营养 ,更重要的是维持细胞、器官与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 ,加速组织修复 ,促进病人康复[1] 。在我国 ,营养支持首先被应用于肠功能障碍的病人 ,我院于 1971~ 2 0 0 1年期间治疗肠外瘘 12 5 0例 ,治愈率达 94 .1%。较 6 0年代无营养支持前国际文献报道的病死率 5 0 %~ 6 0 %有非常明显的改善[2 ] 。营养支持亦是治疗重症…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医学重大发现的临床营养,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进步和发展,已经从"营养支持"逐步发展为"营养治疗",成为日常临床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量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住院病人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医学重大发现的临床营养,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进步和发展,已经从"营养支持"逐步发展为"营养治疗",成为日常临床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量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住院病人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添加含Gln制剂的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等氮、等热量的PN或(和)EN 1周,试验组病人同时补充含Gln制剂,相当于Gln 0.50 g/(kg*d).营养支持前后,取外周血测定IgM、IgG、IgA、CD3、CD4、CD8、CD4/CD8比值,并记录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四项指标、GCS评分和有关营养指标.结果:试验组病人营养支持后IgG、IgA、CD4、CD4/CD8、GCS评分和T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含Gln制剂的营养支持,可增强重度颅脑外伤病人的免疫功能和营养水平,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含膳食纤维和中链三酰甘油(MCT)的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手术后病人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0例胃癌病人,使用含膳食纤维和MCT的肠内营养乳剂,于术后48 h开始,行连续7天的肠内营养支持,热量为125.4 kJ/(kg·d).观察并分析营养支持前后病人的生化指标、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手术创伤后病人会有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下降,经营养支持后机体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胃癌手术后病人行含膳食纤维和MCT的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状况,纠正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5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中,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流质饮食,试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治疗15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及营养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试验组营养、机体免疫功能等指标水平变化较小,整体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满足患者的机体营养需求,改善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