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浙江省台州市2017—2022年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率的变化及HIV干预服务利用与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滚雪球”抽样方法招募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并统计各年份浙江省台州市MSM哨点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HIV干预服务与知识知晓等信息;采集MSM哨点人群静脉血进行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以报告各年份感染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M人群HIV干预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2017—2022年共纳入分析2 499名MSM人群,HIV感染率为5.8%,梅毒感染率为4.0%,HCV感染率为0.6%。感染率、同性肛交性行为及异性性行为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同性肛交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接受安全套宣传和发放及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接受同伴教育的比例增加,发生网络临时同性性行为的比例也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M人群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简称“新冠疫情”)期间(a OR=1.66,95%CI:1.04~2.64)和HIV知识知晓(a ...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评估浙江省台州市历年来艾滋病患者“晚发现”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库,收集1996年1月~2014年6月报告地为“浙江省台州市”的艾滋病患者个案信息,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HIV检测类型等.运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晚发现艾滋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664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HIV/AIDS)纳入本次分析,其中550例(33.1%)属于“晚发现”病例.550例晚发现病例平均年龄为(41.7±14.2)岁;性别以男性为主,占74.4%;58.0%已婚;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73.8%,同性传播占1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台州市户籍及临床就诊者检测是台州市艾滋病患者“晚发现”主要因素.结论 浙江省台州市艾滋病患者“晚发现”现象较为普遍,急需进一步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加大HIV检测服务宣传,提高HIV检测服务可及性和利用率,特别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进一步主动为患者提供HIV咨询检测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大学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现状,有关性行为发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和接受艾滋病相关防治服务状况,为制订有针对性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在台州市抽取3个监测哨点对大学生开展连续横断面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血液检测。【结果】2016—2018年共计监测4 185人,性经历报告比例为7.7%,安全套使用比例为58.4%;有过性经历的学生中最近1年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和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比例分别为68.7%、23.0%、4.0%、4.0%;性经历及最近1年和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在不同性别、院校之间报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高于女,专科高于本科;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5.8%;有过性行为者HIV检测比例为7.8%,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16—2018年监测期间共检测4 185人,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仅检出1例梅毒抗体阳性和1例丙型肝炎(HCV)抗体阳性。【结论】台州市大学生中以男性、专科院校学生群体性经历报告比例更高,且大学生总体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行为,且对艾滋病认知不足,感染风险大。今后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围绕重大科技事件高效出版学术特刊,有效提升期刊的新闻性及社会影响的策略。【方法】 以《科技导报》出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特刊”为例,阐述了特刊的出版策略:结合社会舆论热点策划选题,将科技事件外延,拓展选题思路;借助主办单位、编委、编辑等力量全方位组约稿;突破学术期刊框架,重视版面设计,加强整体包装;利用专家库、自身网站、博客资源,结合新媒体手段对刊物进行宣传推广。【结果】 针对重大科技事件组织特刊,能够增加主题内容的集中度,顺应社会热点的关注度,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结论】 《科技导报》“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特刊”为响应科技事件的快速出版提供了一定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投稿者视角探讨中文期刊的学术质量影响因素,为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访谈29位有丰富经验的投稿者,并以45种期刊的在线评论数据为补充,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资料依次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开展理论饱和度检验,归纳投稿者视角的期刊学术质量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中文期刊质量提升策略。【结果】 从投稿者视角看,期刊学术质量主要受4个方面因素影响,它们共同构成了影响因素模型。其中优质稿件的吸引力是基础性因素,发文流程的规范性是核心因素,同行评审的专业性是保障因素,而发文主题的特色化是关键因素。【结论】 为实现中文期刊整体学术质量的提升,建议尽快改革现行期刊评价和学术评价体系,创新审稿流程和出版模式,完善审稿专家选聘和评价机制,大力发展优势栏目,挖掘特色选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科技期刊激励外审专家措施提供系统理论支撑。【方法】依据扎根理论的思想,选择16名科技期刊外审专家进行访谈,对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对比,找到影响科技期刊外审专家审稿意愿的因素,进行归类和关系确定后,构建科技期刊外审专家审稿意愿模型。【结果】外审专家的审稿意愿受到效价性因素和成本性因素的双重影响,效价越高审稿意愿越强,而成本越高审稿意愿越低;效价性因素包括学术地位、学术水平、掌控感、启发思维、情感体验和社会贡献,而成本性因素包括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结论】科技期刊应提高掌控感、启发思维等审稿效价并降低审稿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科技期刊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现状,找出科技期刊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找准我国科技期刊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可行路径。【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检索、经典案例分析、专家访谈、召开座谈会,寻求我国科技期刊在创新发展中提升服务能力和支撑作用的具体策略和实施方案。【结果】 有效的服务路径主要包括提升科技期刊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加强科技期刊集群化、精品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建设,强化创新成果的多媒体宣传,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建设国家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结论】 在国家创新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期刊编辑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响应时代的号召,积极推动科技期刊服务国家创新建设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张兰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12):1417-523
【目的】 试图找出高校教师在学术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学术期刊规避高校教师作者的不端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深度访谈并编码高校教师、期刊编辑、审稿专家对学术不端影响因素的看法,构建高校教师论文发表中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模型。【结果】 学术素养、制度政策、把关服务和学术环境4个主类属是影响高校教师在论文发表中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因素。【结论】 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和治理需要学术共同体的共同努力。提升高校教师的学术素养是规避学术不端行为的前提。此外,高校应创新学术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学术监督惩处机制,编辑和审稿专家要认真履行把关职责,社会、高校和学术期刊应创设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上海市部分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在检测点检测艾滋病病毒(HIV)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6月—2020年12月,由社区组织"上海心生"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和外展活动等途径招募MSM为研究对象。纳入年龄≥18周岁、已知HIV阴性或感染状况未知、居住在上海、过去1年内发生过同性性行为以及知情同意者共3 251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前提下,采用问卷星电子问卷系统开展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HIV检测点利用情况等信息,最终收集有效问卷3 240份。分别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利用HIV检测点服务的影响因素。【结果】3 240例MSM的年龄为(29.7±6.2)岁。在检测点检测HIV的比例为63.2%(2 049/3 2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文化程度为中专或高中及以下者相比,大专及以上者检测点检测HIV的可能性较低(OR=0.73,P=0.008)。通过网络寻找性伴侣者检测点检测HIV的比例较高(68.7%)。与性角色为0(性行为时只做被插入方)相比,性角色为0.5(性行为时既做插入方又做被插入方)和1(性行为时只做插入方)者检测点检测HIV的可能性均较高,OR值分别为1.31和1.41(均P0.05);近6个月内最近一次发生同性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者比未使用者检测点检测HIV的可能性较高(OR=1.39,P=0.001);既往被诊断过性病者比未患性病者检测点检测HIV的可能性较高(OR=2.05,P0.001);既往使用过HIV自检试剂者比未使用者检测点检测HIV的可能性较高(OR=2.31,P0.001)。【结论】上海市MSM人群在检测点检测HIV比例较低,应以网络、同伴教育的方式加强检测点服务的宣传力度,同时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检测点服务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对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可接受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上海市MSM人群治疗作为预防(Tas P)策略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上海市静安区新发现的、未开始治疗的且愿意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男男性传播HIV感染者共19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行为学特征、目前身体状况、抗病毒治疗知识、对早期抗病毒治疗的认知情况及接受意愿等。【结果】男男性传播HIV感染者对艾滋病早期抗病毒治疗政策的知晓率为14.5%,HIV感染者早期抗病毒治疗的接受率为82.4%。是否知晓早期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知识均与是否愿意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显著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为艾滋病目前可以治愈(OR=4.60,95%CI:1.45~14.61)、认为早期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发病(OR=4.58,95%CI:1.11~18.94)和认为可以预防性伴/配偶被感染(OR=3.56,95%CI:1.29~9.78)的HIV感染者更倾向于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结论】上海市男男性传播HIV感染者对早期抗病毒治疗可接受性较高,但对早期抗病毒治疗政策的了解较少,应进一步加强MSM人群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动员和宣传,提高感染者对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全面认知,更好地促进Tas P策略的实施,进而预防HIV在MSM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