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参与主体的权益,为我国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建设提出建议。【方法】 基于arXiv、bioRxiv、ChemRxiv、Research Square、SSRN、F1000 Research 6个预印本平台,以及相关科技期刊和基金项目的权益政策,分析梳理预印本作者、预印本平台、预印本读者、科技期刊和预印本资助者的主要权益,提出对我国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建设的建议。【结果】 预印本作者拥有7项权益,预印本平台拥有4项权益,预印本读者拥有4项权益,科技期刊拥有3项权益,预印本资助者拥有2项权益。【结论】 我国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建设中应注意以下4点:(1)在我国预印本平台建设中高度重视权益政策的制定与展示;(2)在合理划分科技期刊与预印本平台权益的基础上推进双方合作;(3)鼓励基金项目等资助者制定和宣传预印本权益政策;(4)提升我国科研人员对预印本学术交流权益规范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当前国际预印本平台的创新功能与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预印本平台功能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总结梳理国际预印本平台在创新社区合作、评估评价、编辑服务、评议方式等方面的功能创新,分析每个平台基于常规功能推出的创新服务实践功能。【结果】 当前国际预印本平台的5个功能创新分别为:构建创新合作社区模式、集成多方学术交流讨论窗口、帮助作者提升论文水平、推动论文开放评审,以及提供科研评估功能。【结论】 归纳分析当前国际预印本平台创新功能的发展趋势,据此为我国预印本平台的功能开发与建设提供建议,以期进一步发挥预印本在我国学术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志愿者在预印本平台学术质量控制中的角色与作用,为我国预印本平台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网络调查与案例研究法,调研并总结10余个国际知名预印本平台志愿者机制的发展现状。依据调研结果选取最具代表性的arXiv与RePEc作为研究对象,深度剖析志愿者机制的基础架构与组织功能对预印本平台学术质量控制的影响。【结果】 国际预印本平台志愿者机制成熟度差异较大。arXiv与RePEc拥有权责清晰的志愿者工作机制架构、志愿者深度参与的多样化学术质量控制功能,但2个平台的志愿者所发挥作用的类型不同。【结论】 志愿者是预印本平台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预印本平台应广泛招募志愿者,逐步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机制;优化志愿者机制架构,明晰志愿者工作职能;借鉴国际经验,丰富志愿者参与下的学术质量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4.
解贺嘉  刘筱敏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0):1227-1224
【目的】 探究预印本平台开放评议模式,以及它对预印本的影响,为我国预印本平台与科技期刊发展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网络调研法总结预印本平台第三方开放评议的特点,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开放评议活跃度和被评议预印本的特征。 【结果】 bioRxiv创建了透明评议服务,与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组织的关联日益紧密。预印本平台第三方开放评议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平台合作为主导,遵循传统的较为严格、规范的评议模式;另一种是由科学共同体倡导和推动、较为宽松的交流性评议模式。前者更容易得到作者和期刊的信任,后者更充分发挥了科学共同体的力量。 【结论】 开放评议是预印本平台全新的、有意义的探索,标志着预印本平台已经由内容发布平台转变为开放交流平台,加快了学术出版速度,实现了充分的学术交流。我国预印本平台发展之路有待进一步探讨。我国科技期刊可加强与预印本平台的交流合作,建立学术社群开展预印本评议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对预印本著作权政策机制不完善等挑战,促进这一全新学术交流机制的发展。【方法】 以著作权政策内容的构建作为突破点,剖析权利构成,厘清权利归属,精炼法律问题,借鉴国际知名预印本平台著作权政策并结合我国法律环境提出本土化解决方案。【结果】 制订内容完善的预印本平台著作权政策,可合理规避法律风险、消除各方顾虑,对促进预印本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建议我国预印本平台在著作权政策中规定所接收稿件的范围和对稿件的初步审查事项,规定预印本论文著作权许可的一般规则和具体许可协议、条款,就翻译作品、文本与数据挖掘等特殊问题制定政策,完善投稿告知事项,建立预印本和最终出版版本的关联机制与沟通渠道,设立法律风险提示条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通证激励机制应用于预印本自组织同行评议的框架之中,解决该同行评议模式缺乏激励机制的问题。【方法】 将“通证经济”的理念与激励机制相结合,解决预印本系统中自组织同行评议的激励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方法,以Steemit为参考模式,研究其通证激励机制的原理与特点。【结果】 通证激励模式下的预印本系统是一种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以学术共同体为核心的自组织内容发表系统,利用通证激励,充分调动系统的所有成员参与到论文发表的过程中。【结论】 将通证激励应用于预印本的自组织同行评议中,能够对作者和评议专家的角色行为进行正向引导和激励,从而保证预印本系统良性自运转,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团队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建设高水平学术团队的措施和方案,以期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在期刊工作中的作用,助力中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提升。【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了解不同期刊学术团队的运行方式和效果,梳理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团队的现状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结果】 科技期刊学术团队目前发挥的效用还不够充分:部分编委兼职过多,对期刊工作的投入不足;同行评议满意度不高,期刊编辑、作者和评审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抱怨;编辑力量薄弱,限制了服务质量的提升。【结论】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团队的现状和问题,从团队遴选组建、质量控制和工作积极性调动等方面提出建设措施和具体执行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同行评议参与者角色特征信息,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根据角色信息的关联测量角色差距,通过角色建设缩减角色差距,提高同行评议质量。【方法】 采用实证分析法,从Publons平台中获取2019年Global Peer Review Awards 中Top 1% in Cross-Field的审稿人行为特征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同行评议参与者所承担的角色,利用结构方程拟合同行评议参与者角色信息关联模型。【结果】 同行评议参与者中的“科研角色”“评审角色”和“编辑角色”三者呈正相关,“评审角色”和“编辑角色”之间相关性最强,“科研角色”与“审稿对自身科研的影响”之间呈现负的弱相关性。【结论】 鼓励学者参与审稿,并根据精力适量审稿;鼓励扮演不同学术角色,促进自身科研水平提升;鼓励共享审稿经验,以提高年轻学者的审稿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OVID-19疫情暴发给学术交流及学术出版带来的深远影响。【方法】 利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挖掘COVID-19疫情带来的学术环境变化,并探讨学术出版的整体变化趋势和国内外出版机构的应对方式。【结果】 COVID-19疫情改变了当前的学术交流环境:加速推进开放科学进程,快速传播的预出版模式受到青睐,开放评审促进快速学术交流,多项基金项目助力COVID-19科学研究,中国科研人员应对COVID-19反应积极而迅速。出版机构顺应学术出版的整体趋势,为科学共同体提供大量免费服务,扩大知识服务的目标群体,提供海量知识及COVID-19快速发表通道,我国出版机构应对COVID-19也采取了大量积极举措。【结论】 国内外出版机构应对突发事件时应建立学术出版应急机制,增强知识服务能力,促进知识创新及传播,以适应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0.
闫群  张凡  彭斌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3):307-50
【目的】 了解当前非公资本参与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产业链的现状,为优化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环境提供参考。【方法】 对比分析国内外科技期刊的发展环境,梳理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产业链中非公资本参与的状况和路径,对现状提出思考和建议。【结果】 非公资本已通过参与期刊生产加工、期刊市场运营、产学研合作运营、国际版权合作与传播等方式参与到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过程中。【结论】 当前非公资本已经以不同方式参与到科技期刊出版产业链中。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了更好地发挥非公资本作用,共同助力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可考虑从对期刊实行分类管理、完善政策规范、支持期刊兼并重组和支持非公资本参与科技期刊市场化改革四方面着手,探索期刊相关管理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传统学术出版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学术出版模式,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与传播,为我国探索新兴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以ScienceOpen为例,对其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学术出版模式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结果】 ScienceOpen将预出版和OA出版相结合,采用非匿名的公开评审模式,使传统学术期刊出版流程得到优化,并通过合集、群组的方式,更好地促进了互联网时代学术交流与合作。【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学术出版平台必须具有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基本特征,使科研人员可以参与学术论文出版、传播的全过程,并可基于社交网络进行分享和评价,提高科研成果发布和传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白岩  高杰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11):1269-192
【目的】 探讨社交生态下中国科技期刊知识转译建构的意义与方法。【方法】 借助传播学“传播可见性”概念和行动者网络理论“转译”概念,围绕作为社交平台驱动力的社交关系建构,厘清二者在知识生产与传播中的内涵与联系,提出社交生态下中国科技期刊知识转译的生成逻辑。【结果】 中国科技期刊可依据社交生态下的平台技术配置和用户使用策略,从文本、关系和生态三个递进层面有效利用“传播可见性”促进知识转译的建构与提升。【结论】 当前中国科技期刊围绕“传播可见性”建构契合社交生态的知识转译具有传播性和公共性双重意义,能够在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力的同时,成为降低风险社会不确定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Successful prevention programs depend on a complex interplay among aspects of the intervention, the participant, the specific intervention setting, and the broader set of contexts with which a participant interacts. There is a need to theorize what happens as participants bring intervention ideas and behaviors into other life-contexts, and theory has not yet specified how social interactions about interventions may influence outcomes. To address this gap, we use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to develop the social interface model.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model and its potential to aid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The model is predicated on the idea that intervention message effectiveness depends not only on message aspects but also on the participants’ adoption and adaptation of the message vis-à-vis their social ecology. The model depicts processes by which intervention messages are received and enacted by participants through social processes occurring within and between relevant microsystems. Mesosystem interfaces (negligible interface, transference, co-dependence, and interdependence) can facilitate or detract from intervention effects. The social interface model advances prevention science by theorizing that practitioners can create better quality interventions by planning for what occurs after interventions are deliv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