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CDC工作人员作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专业人员,直接面对感染威胁。北京预防医学会组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撰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疾控人员个人防护规范(T/BPMA 0002-2020)》团体标准,以多年的个人防护研究为基础,以科学、规范、安全为原则,提出CDC工作人员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确定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程序。在接触、处置有明确风险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为确保CDC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的安全,提供标准化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呼吸防护的选择使用,推进呼吸防护相关研究。
方法 根据2019新型冠状病毒致病特点及传播途径,分析本次疫情人群暴露风险、呼吸防护要点与原理。
结果 比较国内外防护口罩技术标准及关键技术指标,提出本次疫情防控呼吸防护指引,指出目前呼吸防护存用不当、佩戴错误、佩戴挤压伤和儿童标准缺失等主要问题。
结论 建议关注呼吸防护适用性问题,优化传染病防护流程,加强使用者培训,加快呼吸防护新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3.
本书参照国家已发布的相关指引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通用预防指南》《有疾病流行地区居住旅行史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指南》《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对从普通民众中征集到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共筛选出疾病认识类、政策及疫情解读类、个人防护类、治疗类、特殊人群患者等5个类别的100多个常见问题,邀请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呼吸病学专家、传染病学专家、科普专家等组成专家组,对相关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对国家相关政策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住院患者陪护人员防护行为现状,以及陪护人员防护知识水平。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3-6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科、呼吸科、血液科、骨科非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陪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及自行设计的防控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0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研究人员直接观察结果显示,佩戴口罩执行率为84.62%(176/208),佩戴口罩正确率为50.57%(89/176)。手卫生执行率为75.00%(156/208),正确率为22.44%(35/156)。病房通风执行率达100%,90.38%的陪护人员能够做到每日2次病房通风。防护知识水平问卷调查显示,陪护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认识的正确率最高,达98.08%;仅50.48%的陪护人员认为75%乙醇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46.15%的陪护人员认为自己体温升高有必要告知医护人员;有8名被调查陪护人员认为可以和认识的亲朋好友聚众聊天。结论 陪护人员防护行为执行正确率较低,病区应重视对陪护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与行为的教育,以提高其防护执行正确率,从而避免医院聚集性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5.
湖北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随着疫情的发展,在全国多地和境外蔓延。依据目前掌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等信息,多个实验室已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常规检测和核酸检测。为保障实验室环境和人员的生物安全,针对检测前、中、后的工作流程以及实验室检测涉及的多要素、多环节,对标本、人员、试验流程、检测设备、废弃物处理和意外事件等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存在的风险因子,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医疗卫生机构内的传播风险,规范和指导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及个人防护,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对下一步疫情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总结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分析我院3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资料,根据医院部署结合中央指导文件,制定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疫情下的护理管理策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护理知识及其防护的培训,其重点内容是监测体温、呼吸节律、频率和深度及血氧饱和度,及时准确地判断临床分型,并根据临床症状采取隔离、防护、救治等护理措施,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指导。结果: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有效护理,我院就诊的38例患者全部恢复,顺利出院。结论:对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患者实施高效、全面、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褚华鲁 《中国校医》2020,34(11):875-877
2019年12月武汉市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这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COVID-19。近日,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ICTV)正式将该病毒命名为SARS-CoV-2,全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该病毒传染性极强,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该病的筛查和初步诊断有非常重要作用,甚至有专家学者提出:影像学检查可以作为病人确诊的重要依据。影像技师成为继发热门诊、感染科和ICU后最危险的一线群体。本文通过CT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制定防护策略,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制定发热门诊病人和隔离病区病人检查流程、穿脱防护用品流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重视医技人员心理支持,按照制订的各类流程合理安排一般普通门诊、住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病人的检查,科室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制定合理的消毒、隔离方案,旨在为所有影像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超声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预防的应急护理管理措施,重点是制定检查流程、合理划分区域、仪器设备和物体表面消毒隔离措施、医护人员防护培训、防护用具储备及使用管工作等,以期为其他超声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接触传播是其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然而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气溶胶的传播是可能发生的,消化道传播和性传播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处于埃博拉病毒污染环境中的医务人员选择更安全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必要的,并应掌握其使用方法,建议根据情况选择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PAPR),防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自主研发的正压式通气防护口罩的防护效能、适配性和复用可能性。方法:依据GB 30864—2014《呼吸防护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和GB 50346—2011《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利用微压计和质量流量计测试该正压式通气防护口罩的送风量,采用气溶胶发生器和粒子计数器检测其过滤效率和泄漏率;选取60名健康受试者,通过问卷调查受试者佩戴口罩的主观感受。通过汽化过氧化氢熏蒸消毒该口罩,探索其复用可能性。结果:该款正压式通气防护口罩在不同送风量下对粒径为0.3~0.5μm的气溶胶粒子的过滤效率均达到99.98%以上,泄漏率均低于0.02%。调查结果表明,该口罩具有更好的通气程度、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更小、在活动状态下佩戴者产生的不适感更轻。该口罩经汽化过氧化氢消毒后,生物指示剂72 h培养结果为阴性,能够达到复用要求。结论:自主研发的正压式通气防护口罩防护效能优良,在通气程度方面表现突出,并且具有复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