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分布状况及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sAg、HBeAg、HBeAb、HBcAb等病毒标志及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以病毒标志的不同感染模式作为阳性分组依据,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血清生化指标的分布状况及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结果 21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HBsAg阳性者165例(76.0%),HBsAg及HBeAg双阳性者44例(20.3%),"大三阳"者为55例(25.3%),"小三阳"者为87例(40.1%);在"大三阳"、"小三阳"感染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AST和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会引起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脏炎症损害,应同等重视"大三阳"与"小三阳"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以利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式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高发传染病 ,和肝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1] 。近年来 ,随着实验诊断技术的发展 ,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测早已成为了解乙肝病程、诊断乙肝感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对 3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患者和 46例非肝癌癌症患者进行了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以进一步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HCC关系的目的。1 材料和方法1.1 血清标本  38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及 48例非肝癌癌症患者的血清标本均采自山西省肿瘤医院 1994~ 1995年间的住院病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与非肝癌癌症患者间在年龄及性别上无显著…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一些学者报告,在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抗-HAV Ig M时,为了减少非特异性反应,在抗-HAV Ig G酶结合物的稀释液中,加入1~10%抗-HAV阴性的正常人血清。我国甲肝呈地方性流行,抗-HAV阴性的正常人血清不易获得。为此,我们用抗-HAV阴性的恒河猴血清代替,并与常规法比较,共检测100份急性甲肝患者血清,100份正常人血清以及84份各型急性肝炎血清,两法结果完全一致。与美国Abbott HAV AB-M EIA药盒比较,共检测149份各类肝炎病人和健康献血员血清抗-HAV Ig 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HBV感染患者血清白介素-33(IL-33)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取肝细胞癌患者(HCC)73例、肝硬化(LC)4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1例、无症状携带者(ASC)5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HC)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IL-33含量。结果肝细胞癌患者、肝硬化患者血清IL-3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无症状携带者血清IL-3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患者血清IL-33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组血清IL-33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697;r=0.629,P0.01)。肝硬化患者中病毒载量中度者血清IL-33水平明显高于高病毒载量者(P0.05)结论 IL-33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接种甲肝疫苗后血清抗-HAV含量与时间的效应关系,为制订甲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从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中小学校、幼儿园抽取接种过甲肝疫苗的1~11岁儿童533名进行调查。[结果]调查533人,血清抗-HAV阳性率为80.68%,其中1~5岁(仅接受初种)者为79.81%,6~11岁(已加强接种)者为81.25%(P>0.05);抗-HAV含量(IU/L)为(55.14±33.18),其中1~5岁儿童为(56.99±33.69),6~11岁儿童为(53.91±32.83)(P>0.05)。初免儿童血清抗-HAV含量与接种后的时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202,P<0.01),加强接种儿童血清抗-HAV含量与加强接种时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儿童甲肝疫苗初免后血清抗-HAV在一定时间内仍维持较高水平,在5岁或稍后时间均可进行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高值甲胎蛋白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出现钩状效应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肿瘤医院36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2种方法检测不同患者血清AFP水平,对高值甲胎蛋白(浓度>10~6μg/L)样本经倍比稀释后出现的钩状效应进行比较分析;比较2种检测血清AFP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分析不同组人群AFP水平之间的临床特征关系。结果不同疾病组中,肝细胞癌组血清AFP水平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理分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随级别的增加而升高;从65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样本中取其中57例高值AFP(有效信号值换算浓度>10~6μg/L)分别经1000倍稀释检测,发现其结果仍显示超出线性范围;采用以上2种方法将57例高值AFP混合样本经倍比稀释检测,发现在1∶32倍稀释时出现钩状效应。结论2种分析方法相关性良好;高值AFP绝大多数出现在分化程度较高的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钩状效应不会出现在血清AFP浓度低于10~6μg/L的样本中;肝细胞癌患者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均存在钩状效应,但因出现钩状效应的浓度在线性范围以上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异常低值结果。建议对于仪器出现超过线性范围的结果应进行倍比稀释,而对于线性范围内的结果可视为试验的真实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7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5例慢性乙肝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MIF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乙型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MIF水平分别是(42.3±13.6)ng/ml,(20.3±9.2)ng/ml和(18.3±8.5)ng/ml.原发性肝癌组MIF表达水平高于乙型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MIF的水平与分期、肿瘤大小、是否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结论 血清MIF可能与原发性肝癌发展相关,其有望成为一个有用的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8.
印度浦那地区是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地方性流行区。为探讨近10年来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和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EV)在该地区特殊年龄人群中的流行状况,作者进行了此项研究。 在1982年和1992年两次从浦那地区无肝病的青年学生、儿童和男性志愿供血者中采集血清标本,并置于-20℃贮存备试。用RIA 法检测IgG抗-HAV,阳性者进一步检测IgM抗-HAV。同时,用ELISA法检测IgG抗-HEV,以OD值≥0.2认定为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A-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在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中AFU、AFP的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肝癌组患者血清AFU、AFP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AFU与AFP联合检测明显提高了对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岑溪市水汶镇少年儿童甲型肝炎抗体水平,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12月在岑溪市水汶镇采集2~18岁少年儿童血清样本进行抗-HAV检测。结果共检测2 203人,抗-HAV阳性543例,抗-HAV流行率为24.65%。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23.56%(269/1 142)、25.82%(274/1 061)。不同年龄组少年儿童血清抗-HA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1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38.90%),12~18岁年龄组阳性率最低(12.97%)。结论岑溪市少年儿童的抗-HAV水平较低,甲肝暴发或流行的潜在风险较大,建议对18岁以下少年儿童开展甲肝疫苗接种,以提高人群抗-HAV水平。  相似文献   

11.
1978年Duermeyer等首先用ELISA检测抗-HAV IgM,以后,陆续又有报道。目前,国外已有商品Abbott药盒可供抗-HAV IgM检测,但价格较为昂贵。国内自1982年后亦有类似报道。但是,由于甲型肝炎病毒(HAV)粪便抗原的纯度、抗人IgM(μ链)免疫血清和抗-HAV阴性的正常人血清来源不足等问题,常产生非特异性反应。本文报道应用纯化的HAV粪便抗原和国产马抗人IgM诊断血清检测抗-HAV IgM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检测唾液IgM抗-HAV诊断甲型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检测唾液IgM抗-HAV来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gM抗-HAV能可靠地在血清学证实的58例急性甲肝和9例甲乙混合感染的患者唾液中检出,而不能在非甲肝患者其中包括84例急性乙肝和30例非甲非乙肝及10例健康人唾液中检出。证明采用唾液标本来诊断甲肝是特异的。唾液比血清更易获得,这就为今后甲肝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用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抗原进行的第一代抗-HCV试验往往在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起病后1~6个月进展为慢性疾病时才检出阳性,而大部分未进展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抗-HCV仍为阴性.目前的第二代试验系统还包括HCV核心抗原.作者利用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的40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IgM抗-HBc和IgM抗-HAV均为阴性)的冷冻血清,对Abbott第二代抗-HCV酶免疫试验(EIA)诊断急性丙型肝炎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9例患者(73%)在入院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检验的800份血清标本HBsAg、抗-HAV IgM、抗-HCV,并且检测其中肝功能异常的217份标本抗-HEV IgM。结果:HBsAg阳性率为17.75%、抗-HAV IgM阳性率为0.38%、抗-HCV阳性率为0.75%、抗-HEV IgM阳性率为7.83%。结论:应重视并且加强肝功能异常者血清抗-HEV IgM和普通人群血清抗-HCV检测,争取早日确诊病毒性肝炎,降低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关系已在非洲和亚洲人群的对照研究中得到证实。本文研究欧洲高加索人群中PHC患者(用年龄、性别大致相同的对照方法)和转移性肝癌(MLC)患者的HBV感染的趋势,以及统计表现不同HBV血清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以~(125)Ⅰ标记的DNA探针对HBV DNA序列互补的溶液杂交法,对30例急性(非暴发性)乙型肝炎成人患者的244份系列血清标本进行了HBV DNA定量检测。同时,用酶免疫试验测定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D、IgM抗-HAV和IgM抗-HBc。30例病人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3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进行探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的术前与术后1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5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IL-17水平,对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标本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17表达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术前与术后血清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的IL-17的相对表达量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癌组织中IL-17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表达升高与原发性肝癌密切相关,对临床诊疗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于1989年8月~1990年7月对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门诊检查的4063例进行了血清抗-HAV IgM 测定,以了解健康人群中甲型肝炎的亚临床及隐性感染状况及其季节消长,进一步从血清流行病学角度揭示春季病毒性肝炎发病高峰与甲型肝炎的关系。抗-HAV 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由上海市医学化验所提供,对部份抗-HAV IgM 阳性的孕妇还进行了谷丙转氨酶检测,同时随访婴儿血清抗-HAV IgM 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抗gp210抗体对早期原发性胆管性肝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住院确诊为原发性胆管性肝硬化40例患者为观察组,40例确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检验两组血清抗gp210抗体。结果:观察组中抗gp210抗体的检出率为65%,即26人血清中抗gp210抗体阳性,对照组抗gp210抗体检出率为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胆管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能检出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抗gp210抗体敏感度不高,但特异性较强,对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Colombo等指出,肝细胞癌(HCC),尤其是在血清抗-HBc阳性的肝硬变患者,其发生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目前认为,HCV是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PTH-NANB)的主要病原。本文作者报道了1例意大利PTH-NANB患者,从急性肝炎发展成慢性肝炎,然后为肝硬变,最后发展成肝细胞癌的过程。患者男性,58岁,1975年因心脏手术输入大量血浆。术前无任何肝病症状,肝脏检测正常,但抗-HBc和抗-HBs阳性。手术后10周,患者感到乏力、不适、厌食,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