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9,(10):1511-1513
目的探讨针刀结合奇正消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取单盲法随机分组,甲组40例予以针刀配合奇正消痛贴治疗,乙组40例予以单纯针刀治疗,丙组40例予以单纯奇正消痛贴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VAS评分和LSF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三组治疗后TXB2、TNF-α、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 <0. 05),甲组各免疫指标均低于乙组、丙组(P <0. 05);三组治疗后VAS评分有所下降,LSFS评分有一定的升高(P <0. 05),甲组与乙、丙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甲组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乙组的62. 5%,丙组的47. 5%,差异显著(P <0. 05)。结论针刀结合奇正消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突出,能改善相关症状,有利于恢复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获益高,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瘀祛痛汤联合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新乡市某医院收治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给予按摩、理疗等常规基础治疗及硬膜外封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化瘀祛痛汤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后症状(腰痛、下肢放射痛)改善情况、免疫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L-1β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8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祛痛汤联合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组研究,乙组行自体骨粒和骨栓融合固定治疗,甲组行椎间融合术治疗,两组均加入椎弓根螺钉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甲组治疗后椎间隙高度与乙组相比,相对更高,JOA评分与乙组相比,相对更高(p0.05);甲组椎间骨融合率为98.75%,与乙组85.00%相比,相对更高(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升椎间隙高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小针刀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气滞血瘀型腰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MET组、小针刀组,各50例。小针刀组单纯予以小针刀治疗,MET组单纯予以MET治疗,联合组予以MET联合小针刀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MET组和小针刀组,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提高,治疗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升高(P<0.05);联合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MET组、小针刀组,复发率低于MET组、小针刀组(P<0.05)。结论 MET联合小针刀治疗可减轻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疼痛耐受度,缩短治疗疗程,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调控血尿酸水平对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合并MC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30例,药物降尿酸治疗+生活方式指导)、乙组(30例,药物降尿酸治疗)、丙组(30例,生活方式指导),比较3组血尿酸水平、CDT评分、MoCA评分、新发心脑血管病发生率。结果甲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乙组、丙组,乙组显著低于丙组,P <0. 05。甲组治疗后MoCA评分、CDT评分显著比乙组、丙组高,乙组显著高于丙组,P <0. 05。甲组新发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显著比乙组、丙组低,P <0. 05,乙组显著低于丙组,P <0. 05。结论药物降尿酸治疗+生活方式指导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合并MCI患者血尿酸水平,减轻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多裂肌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及下肢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将典型病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骶管阻滞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滴管阻滞联合小针刀松解多裂肌的方法治疗,同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骶管阻滞组有效率达49%;骶管阻滞与小针刀松解联合组有效率达89.3%。结论小针刀松解多裂肌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经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2014年11月-2017年9月武清区中医医院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其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2例。甲乙两组患者都通过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而甲组加用中药熏蒸进行治疗,对两组的VAS评分、JOA评分、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甲乙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的VAS评分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的JOA评分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乙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联合中药熏蒸可明显缓解其疼痛、功能障碍,并且治疗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西药+舒筋活血汤治疗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在2014年1月~2019年11月间医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开展研究,单双号法分成乙组、甲组,各50例.给予乙组西药治疗,甲组在乙组基础上加舒筋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积分、治疗效果.结果:甲组症状积分低于乙组(P<0.05).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西药+舒筋活血汤治疗,可得到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并可显著改善其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补肾祛痛汤联合康复护理治疗,在老年性腰椎骨质增生症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在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性腰椎骨质增生症患者中随机选取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进行补肾祛痛汤联合康复护理治疗)和常规治疗组(进行补肾祛痛汤治疗)并进行研究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临床上对提高易栓症患者康复率的作用。方法将38例患有易栓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甲乙2组,甲组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乙组在传统治疗方法上增加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比较2组疗效。结果乙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甲组,乙组治愈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47%;甲组临床治愈5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8.42%,且不良反应乙组比甲组少。2组疗效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组效果优于甲组,表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增加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对患者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常规针刺+电针治疗的对照组(38例),对照组则选择小针刀治疗的观察组(3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9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腰椎功能障碍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作用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组,甲组15例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乙组34例患者采用化疗联合帕米膦酸钠治疗,丙组15例患者采用放疗联合帕米膦酸钠治疗,丁组44例患者采用化疗、放疗以及帕米膦酸钠综合治疗,对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3.33%,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3.53%,丙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3.33%,丁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0.91%,对比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甲组、乙组与丙组的临床疗效十分接近,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而丁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其余三组。结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最理想治疗方法是采用原发肿瘤全身性化疗、骨转移灶止痛性放疗以及破骨细胞抑制剂综合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选择本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选出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针刀治疗。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JO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JOA评分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下降,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宫腔灌注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宫腔粘连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到重庆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口服补佳乐+地屈孕酮片)和研究组30例(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口服补肾活血方+丹参注射液宫腔灌注)。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宫腔粘连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子宫内膜穿支血流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 05)。研究组行经时间、经量、色质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丹参注射液宫腔灌注治疗宫腔粘连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成三组,分别为甲组37例、乙组36例、丙组35例。甲组使用硝苯地,乙组使用厄贝沙坦,丙组两药联合使用。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和24h微量蛋白尿。结果三组治疗前的血压、微量蛋白尿差别不明显;治疗后以丙组的总有效率较高,血压则较低;而甲组的微量蛋白尿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能有效的提高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材质针具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加多功能艾灸仪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不锈钢针隔姜灸治疗。治疗3次后和治疗10次后,使用国际公认的疼痛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和JOA腰痛疗效量表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P0.01),且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相对于不锈钢针隔姜灸疗法,银质针隔姜灸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  相似文献   

17.
梁来德 《现代保健》2010,(10):154-155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配合消痛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8例采用消痛散贴敷疗法。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6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后按统一标准予以临床疗效判定,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JOA)对腰椎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3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中医正骨手法配合消痛散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率为9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5%,两组之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配合消痛散贴敷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术后疗效与术前邻近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2例,按照Pfirrmann退变椎间盘MRI分级退变指数,分为Ⅰ组(正常:4分)、Ⅱ组(轻度退变:5~10分)、Ⅲ组(重度退变>10分),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腰背、下肢VAS疼痛评分以及ODI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三组患者的下肢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Ⅲ、Ⅱ、Ⅰ组患者的年龄、Modic改变发生率、腰背VAS疼痛评分和ODI障碍指数依次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邻近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术后疗效具有密切联系,Pfirrmann退变椎间盘MRI分级退变指数对于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术后疗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克波 《智慧健康》2022,(18):65-69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莒南县人民医院82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开展回顾性分析,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8年7月-2020年6月,其中,有41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有41例患者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将前者归入甲组,将后者归入乙组,记录两组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的疼痛程度,对比两组并发症(穿孔、出血、感染)发生率及总体疗效。结果甲组的术中失血量为(217.11±18.27)mL、手术时间为(190.03±23.39)min、住院时间为(12.28±3.39)d、胃肠减压时间为(5.51±2.11)d,乙组的术中失血量为(20.38±2.19)mL、手术时间为(47.26±10.22)min、住院时间为(6.37±2.84)d、胃肠减压时间为(3.05±1.42)d,两组在围手术指标比较上差异显著(P<0.05);甲组在术后1d的疼痛评分为(7.19±0.39)分,乙组在术后1d的疼痛评分为(7.21±0.41)分,两组在术后1d的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甲组在术后3d、5d、7d的疼痛评分与乙组在术后3d、5d、7d的疼痛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总体疗效例数为35例,占比为85.37%,乙组的总体疗效例数为40例,占比为97.56%,甲组的总体疗效显著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出现穿孔2例、出血2例、感染2例、腹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乙组出现2例腹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8%,甲组并发症较乙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避免术中失血过多,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穿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与镇痛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20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54例、乙组54例、丙组46例、丁组46例,四组患者术前诱导麻醉方式均相同,术中麻醉与术后镇痛方式分别为:甲组术中吸入麻醉药维持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VA);乙组术中吸入麻醉药维持全身麻醉+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丙组术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VA);丁组术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分析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镇痛效果及血气指标。结果丁组下呼吸道感染率显著低于甲、乙、丙组,乙组及丙组感染率明显低于甲组(P<0.05),但乙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与丙组、乙组与丁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丁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甲、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乙组、丙组与丁组各项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丙、丁组与甲、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中选择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方式以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不仅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