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了解黟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2015年11~12月抽取黟县7所初高中的初三、高一及高二共69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首先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之后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等干预活动,分别在干预活动结束时和干预2 W后对该人群再次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干预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差异,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697名学生干预前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3.31%,干预活动结束时提高到96.42%,干预2 W后为95.18%,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P0.01)。干预前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初中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P0.01);城区初中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76.88%,乡镇初中生为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P0.01);普通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80.36%,职业高中学生为6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8,P0.01)。结论黟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干预后得以明显提高。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是以乡镇初中学生及职业高中学生为重点,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张北县中学生艾滋病知晓水平与相关知识来源途径的现状,为制定适合中学的健康教育策略与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374名中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和知识来源途径;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和城乡艾滋病知晓情况和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取途径的差异。结果被调查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情况为:母婴传播知晓率94.7%,血液传播知晓率91.4%,性传播知晓率为45.7%。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49.5%。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89.8%)、书籍(64.4%)、报刊(59.6%)、免费宣传资料(57.8%)和学校教育(53.7%)。职业中学学生的艾滋病的知晓水平高于初级中学学生,乡镇中学生的艾滋病知晓水平高于城镇中学生。不同年级的中学在部分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学生对艾滋病性传播和非艾滋病传播的知晓率较低,应加强这两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在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方面,应增强学校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以最有效的途径开展系统科学的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淮安市淮阴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等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艾滋病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对506名大学生、509名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大学生为67.98%、中学生为65.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对非传播途径和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68.77%的大学生和84.28%的中学生对艾滋病感到恐惧和害怕,18.77%的大学生和21.61%的中学生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同学同班或同桌;14.23%的大学生和3.54%的中学生发生过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0,P0.01)。结论淮安市淮阴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应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探索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健康教育,为今后制订艾滋病宣传教育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通过不记名、面对面的问卷方式开展入户调查。结果少数民族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9.6%,文化程度为文盲的知晓率为25.60%,小学为40.57%,初中及以上为62.50%;男性知晓率为48.44%,女性为33.14%;不同文化程度及性别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少数民族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渠道以电视媒体为主占77.23%。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工作人员及宗教人士在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中的作用,开发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宣传资料,加强电视媒体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密云县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会珍  王化勇  孙勇  王宏艳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22-2824
目的了解密云地区农村村民、农民工、暗娼3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农村村民、农民工、暗娼3类人群共909人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比较3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3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6.02%。3类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8,P〈0.05)。农民工知晓率最低,为68.50%;暗娼最高,为82.56%。3类人群对有效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明显高于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结论艾滋病知识知晓呈现知识、知晓分离现象,应注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强化艾滋病病毒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尤其是农民工的宣传教育工作,仍然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该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实施干预后的改变情况,为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线索。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初、高中学校中抽取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二年级的全体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开展知识讲座,结束后使用相同问卷再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学生干预前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8.03%,94.02%。结论对中学生开展艾滋病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能够有效提高群体知识知晓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芜湖市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评估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确定的艾滋病宣传教育目标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选择8个知识点作为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青年学生开展现况调查。结果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0.78%,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在校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9.51%、62.00%、78.55%、66.91%,各类人群之间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意义。不同性别居民、不同年龄人群和不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知晓率均有显著性影响。大众人群对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同,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低于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结论芜湖市大众人群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确定的既定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应采取各种有效宣传方式和措施,进一步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大众人群艾滋病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8.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25所中学的4 09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等信息.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8.69%(2 404/4 096).48.12%(1 971/4 096)的学生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艾滋病教育处方(63.48%)、艾滋病知识宣传栏/海报(60.63%)和专家专题讲座(43.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19,95%CI=1.04~ 1.36)、学校提供过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OR=1.84,95%CI=1.56~2.17)、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OR=2.54,95%CI=2.21 ~ 2.92)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尤其对艾滋病流行形势、主要传播途径和新型毒品危害方面的知识缺乏.学校应加强针对流行新形势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安徽省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价艾滋病防治宣传效果,为下一步制定示范区工作计划和实现艾滋病综合防治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4个示范区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2009年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调查的10 994名中学生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7.0%,较2009年(52.0%)明显提高(χ2=1008.109、P0.001);其中初中学生为70.3%,高中学生为83.4%,与2009年初中(42.6%)和高中(65.6%)的知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初中=608.292、P0.001,χ2高中=280.92、P0.001)。结论在示范区开展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了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水平,但知晓率仍较低,同《五年行动计划》中2010年目标(95%)和示范区的2013年终期目标(95%)比较差距明显,应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地广泛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以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射阳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所中学24个班级共1 3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高中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67.05%,初中生知晓率为4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男生为71.58%,女生为6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为电视、书籍、报刊及免费宣传材料。结论射阳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应加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增强中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厂地区中学生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现状以及各学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开展情况,从而指导学校有针对性地做好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区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8.79%,其中初中阶段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4.19%(6347/9888),高中阶段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3.61%(6937/9424)。5所初中学间比较,经检验χ2=80.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比较,经检验χ2=199.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区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与创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对艾滋病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初中学校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存在差距、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嘉定区中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状况,给有关部门制定针对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嘉定区4所中学的高一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总体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为77.6%。10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中,有78.4%的学生能答对8项及以上,能全部回答正确的只有11.3%。重点中学的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高于非重点中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5,P=0.001)。结论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仍不能全面地掌握,需对他们深入开展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天津市高职院校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当前大学生的干预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所高职院校,以匿名自填式电子问卷形式对1 803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分析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中,答对6个及以上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问题的比例为54.96%,性别以及是否接受艾滋病宣传服务是影响艾滋病知晓率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中,性行为发生率为22.52%,性别、艾滋病知晓情况以及是否接受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影响是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全套使用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民族和艾滋病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应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宣教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甘井子区大众、流动、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医务人员及青少年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艾滋病宣传教育和防制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主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6类人群共计1100名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的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开展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到有效问卷1041份,总知晓率为81.54%,不同人群类型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医务人员知晓率最高,男男性行为人群知晓率最低;不同婚姻状况的调查对象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婚"者最高,"同居"者最低;对可传播艾滋病的途径等相关知识掌握较好,对不传播途径认知存在误区.结论 男男性行为人群及婚姻状况为同居者是近期艾滋病防治宣教工作的重点对象,相关工作应注重形式并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15.
了解藏族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藏某高校学生1 9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8.8%,藏族大学生知晓率(55.2%)低于汉族大学生(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655,P<0.01);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82.3%)高于藏族大学生(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533,P<0.01);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58.4%)高于藏族大学生(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519,P<0.01);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69.6%)高于藏族大学生(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418,P<0.01).结论 藏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总体程度不高.应结合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藏族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泰州市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和行为现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在泰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400名孕产妇为本调查对象,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调查。结果孕产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3.75%,单个条目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是否可能得艾滋病"等3题回答正确率均90%,而"蚊虫叮咬会是否传播艾滋病"的正确率最低为39.0%。文化程度越高的孕产妇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7,P=0.001)。不同年龄、民族、婚姻状况、生育情况的孕产妇艾滋病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危行为调查中,有吸毒史的占0.25%,性伙伴≥2个和曾患过性病的分别占0.5%。结论泰州市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且认识不全面,应开展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提高孕产妇知晓率,增强其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王颖  张艳萍  陈颖 《职业与健康》2010,26(5):536-537
目的探索在农民工人群中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方法参照国家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中关于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调查方法,选取通辽市有代表性的5个建筑工地,在知情同意下,对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以及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790名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36.33%。农民工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中的不同问题的知晓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关于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途径传播3种传播途径的知识知晓率最高,为40%~80%;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36.33%。被调查农民工目前获取艾滋病知识前3位的途径分别是电视、广播、宣传栏广告栏和报刊书籍,分别占78.86%、42.91%、30.63%和24.56%。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积极的达26%~43%。结论被调查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在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人群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应注重采用农民工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开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南京市某国际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高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某国际高中所有学生开展纸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共纳入171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艾滋病和梅毒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1%和46.8%;有过性行为的占14.6%,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2.0%,(χ2=10.799,P=0.005);有吸毒史的学生占9.3%,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1.2%,(χ2=21.062,P<0.001);梅毒知识知晓者与不知晓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6,P<0.001)。 该国际高中学生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高中生开展毒品危害教育和性病艾滋病防治应作为健康教育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16—2018年中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为提高该地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实施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2016—2018年每年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2011年该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况调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知晓率变化情况。 结果 共调查5 517名中学生,总体艾滋病防治知晓率为86.30%,本次调查3项相同问题条目(与2011年调查相同的问题条目)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2011年水平(χ2=306.7532~1 273.312,P<0.001)。不同性别、学校性质学生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93、3.5444,P>0.05),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高学生知晓率显著低于初、高中学生知晓率(χ2=17.9406,P=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比率高、初中学生分别是职高学生的1.855倍和1.978倍,公办学生是民办学生的1.202倍。高中、职高学生中1.67%(29/1 734)发生过性行为,在调查期间近1年内仍有性伴15人中,仅20.00%(3/15)每次都使用安全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较女性(OR=5.756)、没有接受过防艾宣传服务的学生较接受过相关服务的学生(OR=3.040)发生性行为的比例更高。 结论 2016—2018年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2011年相比有了大幅提高,但仍低于国家有关要求,需要拓展防艾宣传教育尤其是职高、民办学校学生宣传教育,加大警示性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性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莉  孙政 《中国校医》2009,23(1):46-47
目的通过对某校高三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现阶段在校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我县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成效,为今后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800名在校高三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最高为96.14%;与非传播途径及一般知识两项目相比较有意义(P<0.01);蚊子叮咬是否可以感染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生下的小孩通过有效预防,可以不得艾滋病有关知识知晓率较低,与艾滋病患者的日常交往如一起吃饭、握手等是否可以感染艾滋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46.26,P<0.01);传播途径中,有关性传播途径特别是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和其他二大传播途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8.21,P<0.01)。结论学校需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课中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增加性知识及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