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用于老年重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各30例。肠内营养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肠外营养组通过中心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呕吐、腹泻、肺炎、导管感染、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两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肠内营养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肠外营养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对于老年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提高机体营养状态,而且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胃底贲门癌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40例,肠内营养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而肠外营养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第7天营养状况、术后临床指标、并发症等。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7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短,营养费用低,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内营养组的腹胀、腹痛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27.5%(P0.05);而两组间的恶心呕吐、感染、肝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加快机体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有效、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将早期接受完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治疗的46例定义为EN组,早期接受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的60例定义为PN+EN组。检测营养支持治疗前与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及计算APACHE Ⅱ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CRP、ALB、Hb、APACHEⅡ变化均较治疗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N+EN组指标变化的幅度较EN组大,临床价值更高(P0.01)。结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不仅能维持肠道功能恢复,还可通过下调机体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而发挥全身保护脏器功能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情况。方法 2018年1月至4月抽取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09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NRS 2002)和营养支持问卷调查其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情况。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53.6%(112/209),不同年龄段和相关疾病史营养风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率仅为20.1%(42/209),存在营养风险患者中,仅有30.4%(34/112)的患者接受了营养支持,而不存在营养风险的97例中有8例(8.2%)接受了营养支持。42例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中,7例仅接受肠内营养,17例仅接受肠外营养,18例接受肠内联合肠外营养。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但营养支持率和合理营养支持率低,临床上应积极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根据筛查结果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干部保健科因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发作[心功能分级(NYHA)Ⅲ~IV级]而住院的9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方法评分,≥3分者共71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为个体化营养支持组(IN组,24例)、肠内营养组(EN组,23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4例),3组患者均给予营养支持治疗10 d和抗心衰常规治疗,3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B型钠尿肽(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用SPSS 17.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心功能Ⅲ级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2.0%(36/50),心功能Ⅳ级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6.1%(35/46)。不同心功能分级组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岁组营养风险的发生率(86.7%)明显高于80岁组(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ALB、PA、LVEF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RP、BN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IN组的PA与EN组比较明显升高,而CRP、BNP与PN组比较明显下降,LVEF与PN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组、EN组和P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21.7%和25.0%,IN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老年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心衰的同时给予营养风险筛查,对高营养风险患者及时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和营养状态,更好地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运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经我院营养科会诊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与肠内营养支持10天后的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营养支持途径分为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8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经营养支持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EN+PN组)比较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无法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联合使用肠外营养既可保护肠道功能又能供给充足能量,更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升高,从而严重影响患儿治疗效果。本研究调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营养支持治疗现状以及分析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017-05-01-2019-05-01河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7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其中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内组)、肠外营养组(肠外组)、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联合组)。通过调查患儿营养支持现状,并对入院时以及入院1周时的患儿进行营养不良的评估与营养风险的筛查,同时计算患儿入院1周时给予的平均热量。结果共172例研究对象,其中肠内组130例(占75.58%)、肠外组18例(占10.47%)、联合组24例(占13.95%)。入院时,肠内组、肠外组和联合组营养不良率分别为89.58%、16.67%和29.16%,χ~2=23.731,P0.001。入院1周时,有105例(61.10%)患儿出现营养不良,总营养不良率升高(55.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9,P=0.325。入院1周时,肠内组、肠外组及联合组平均能量供给分别为(47.69±22.36)、(23.85±13.45)和(34.79±14.05)kcal/(kg·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50,P0.001。入院时肠内组、肠外组和联合组转铁白蛋白分别为(2.25±0.60)、(1.82±0.36)和(2.10±0.55)g/L,F=4.744,P=0.010。入院1周时,肠内组、肠外组和联合组转铁白蛋白分别为(2.36±0.68)、(1.80±0.40)和(2.22±0.54)g/L,F=6.812,P=0.001。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的肠内营养支持率最高,但随着患儿住院时间的延长其营养不良发生率升高。入院1周时,有}%的患儿未达到早期热量的推荐标准,其中以肠内组患儿供给的热量最低,但肠内营养支持与联合支持能够改善患儿早期血清蛋白指标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胃癌患者首次化疗前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方法通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2014年1月-2016年10月接受首次化疗干预的160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比较分析营养支持干预与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相关指标、化疗毒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60例胃癌患者经营养风险评估,存在营养风险(NRS评分≥3分)率53.75%(86例)。无营养风险(NRS评分3分)46.25%(74例)。年龄≥50岁患者营养风险率高于5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9,P0.05),而不同BMI患者营养风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65,P0.05);86例有营养风险患者中66例接受营养支持干预(营养支持组),20例没有接受营养支持干预(无营养支持组)。在首次化疗前,无营养风险(对照组)、营养支持组、无营养支持组三组ALB、HB、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首次化疗1个周期结束后无营养风险(对照组)、营养支持组患者化疗后血清ALB、HB、PA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营养支持组(均P0.05),而对照组、营养支持组化疗后血清ALB、HB、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支持组和无营养支持组两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组贫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无营养支持组(P=0.024)。结论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比例大,对此给予营养支持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于肺部感染临床预防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行食管癌手术切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每组各25例,分别术后给予全静脉肠外营养支持和鼻肠管滴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术后排气时间、体重下降等.结果 肠外营养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0%0,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1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患者疗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分别为(35.5±6.1) g/L、(90.2±10.4) g/L、(63.7±8.8) U/L、(73.3±13.7)U/L,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的(39.7±7.5) g/L、(99.6±13.8) g/L、(37.1±6.2) U/L、(36.4±7.4) U/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体重下降指标分别为(67.2±5.0)h、(1.9±0.5) kg,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的(90.8±7.5)h、(2.6±1.0) k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水平,降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吉林省3个地区5家中小医院胃癌、结直肠癌(病组I)及胃肠溃疡、肠梗阻、克罗恩病(病组1/)两病组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状况。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长春地区、松原地区、白城地区等5家中小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普外科住院患者4330例,排除年龄〈18岁或〉80岁、住院时间不足24h或次日8时前手术、神志不清、拒绝参加本研究、不符合预定诊断的、符合预定诊断且未手术的病例后,筛选出诊断为胃结直肠癌、胃溃疡、肠梗阻、克罗恩病等患者687例,其中病组Ⅰ140例、病组Ⅱ547例,被纳入的患者入院后24h内利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营养不足发生率并记录住院期间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结果两病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为167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4.3%;两病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占73.7%,未接受营养支持的占26.3%;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为520例,接受营养支持的占8.8%,未接受营养支持的占91.2%。病组Ⅰ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占64.3%,病组Ⅱ营养风险发生率占1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687例患者中以体重指数〈18.5kg/m^2计算营养不足发生率为3.2%,而以营养状况评分≥3分计算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5家中小医院符合纳人标准的患者营养风险总发生率为24.3%,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3.2%-8.3%,低于大医院的营养不足发生率。5家中小医院均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尚未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65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提高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入住金华广福医院确诊为肺结核,65岁以上的患者126例为研究组,65岁以下的患者126例为对照组,进行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足调查分析.结果 研究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94.44%和5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63%和14.29%(P<0.01);营养不足发生率复治组为73.33%,初治组为54.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肺结核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足发生率较高,入院后应常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及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以改善其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2.
老年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老年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TE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每组30例,在摄入同等热量和氮量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TEN组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方面明显优于TPN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临床费用低于TPN组(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好的提供营养,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而且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营养支持的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3 d的内外科成年危重患者172例,记录患者进入ICU后的营养支持应用状况,评估患者入院24 h内的营养风险状况(根据NRS 2002)、营养状况(根据体重指数,BMI)和疾病严重程度(根据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结果 营养支持率在入ICU首日最低(39.5%),至第7日达67.9%,肠外营养(PN)应用比例(33.6%~39.5%)高于肠内营养(EN)应用比例(4.1% ~ 16.0%).NRS 2002、APACHEⅡ评分及BMI显示160例(93.0%)患者应当接受营养支持,但仅对其中103例(64.4%)给予了营养支持,在这些患者中,92例(89.3%)的营养支持开始于入ICU 3 d内.结论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不足,多数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开始得较为及时.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途径以PN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64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术后分别给予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合并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早期肠内营养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及肠内营养联合组各40例。肠外营养组接受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接受肠内营养,肠内营养联合组在肠内营养组基础上加入谷氨酰胺0.4 g/kg。比较三组有效率、病死率、感染率、手术率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β(Hematopoietin 1β,IL-1β)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肠内营养联合组有效率、病死率、感染率、手术率及住院时间[92.5%、7.5%、22.5%、20.0%、(19.24±4.78)d]与肠外营养组[60.0%、40.0%、72.5%、67.5%、(30.84±4.52)d]、肠内营养组[77.5%、22.5%、40.0%、32.5%、(25.41±5.0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4天肠内营养联合组APACHEⅡ评分[(4.97±1.10)分]均低于肠外营养组[(7.51±2.24)分]、肠内营养组[(6.25±2.09)分](均P0.05)。治疗第14天肠内营养联合组超敏C反应蛋白、TNF-α、IL-1β[(0.71±0.34)mg/l、(7.13±1.46)、(0.10±0.02)pg/l]均低于肠外营养组[(1.64±0.59)mg/l、(14.03±2.08)、(0.20±0.04)pg/l]、肠内营养组[(1.20±0.45)mg/l、(11.08±2.15)、(0.16±0.05)pg/l](均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好,病死率、感染率、手术率低,住院时间短,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和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危重症患者,分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状况相比差异很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和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更好的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危重症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脓毒症危重期患者使用免疫营养添加物谷氨酰胺(Gln),对其营养状况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8例老年脓毒症危重患者随机分为Gln强化营养组(n=14)和常规营养组(n=14),两组使用等热能肠内营养105kJ/(kg·d)。Gln组另给予Gln粉剂口服4g/d,连续7d,于第1、8天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谷胱甘肽(GSH)水平,并比较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结果Gln组第8天的血清PAB、GSH水平比常规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血清LPO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较常规组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在危重期应用Gln强化的肠内营养可增进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在重症胰腺炎合并局部并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合并局部并发症患者95例,根据患者营养方式分为A组(53例)和B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A组给予EN治疗,B组给予P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4 d后Hb、ALB、CRP、APACHEⅡ评分,统计两组营养干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及存活患者假性囊肿、胰周积液吸收时间。结果干预14 d,两组Hb、ALB、CRP、APACHEⅡ评分较干预前均下降(P0.05),且B组Hb、ALB低于A组(P0.05),CRP、APACHEⅡ评分高于A组(P0.05)。A组营养干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3.21%)与B组(11.9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死亡率为1.89%,明显低于B组的14.29%(P0.05); A组假性囊肿、胰周积液吸收时间均短于B组(P0.05)。结论 EN在重症胰腺炎合并局部并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PN,能更有效地维持患者Hb、ALB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局部假性囊肿、胰周积液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宁波某三甲医院外科病房的全部入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及Ⅰ~Ⅲ期胃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 应用定点连续采样的方法,对2012年1至12月胃肠外科、普通外科两个病房能够做营养风险筛查2002的全部住院患者,均收集基础资料录入电子数据收集系统(EDC)。其中277例Ⅰ~Ⅲ期胃结直肠癌患者按计划调查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全程记录住院期间是否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调查输入热量、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入量和天数,录入EDC,经核查后进行合适的统计分析。结果 连续采样的3513例住院患者,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7.28%,符合预定诊断的调查对象277例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5.49%。从营养风险筛查2002中营养缺失部分评分的多指标计算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13.36%,按单指标计算(体重指数<18.5 kg/m2,一般情况差)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9.03%,多指标与单指标来源的营养不足发生率差距为4.33%。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93.65%;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61.59%;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例为2.67∶1,部分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极不规范。结论 本院Ⅰ~Ⅲ期胃结直肠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应用不规范,临床医师需继续学习中华医学会“肠内与肠外营养临床诊疗指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饲营养泵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SAP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试验组给予鼻饲营养泵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量表(APACHEⅡ)评分和营养状况[人血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AMS)恢复正常时间和尿淀粉酶(UAMY)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ALB和H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试验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χ2=6.34,P <0.05)。结论 鼻饲营养泵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用于SAP患者中的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严重程度,而且可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