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体外干扰实验评价丹红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2种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注射剂对临床凝血功能项目检测的干扰。方法收集本院未服用任何药物的健康体检者血浆样本,根据CLSI EP7-2A推荐的干扰试验方法进行体外干扰研究,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通过配对差异实验确定所选药物对凝血项目是否存在干扰。结果丹红注射液对PT、FIB 2个项目存在干扰;血栓通注射液对PT、APTT、FIB、TT均存在干扰。结论 2种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注射剂对凝血功能检验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Sysmex CA1500血凝仪试剂开封后放置不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凝血检测中试剂因素对于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新鲜采集的20份1∶9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液标本,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PT、APTT、FIB、TT。以试剂在试剂仓放置一段时间(2 h、4 h、6 h、8 h)为各试验组,以新鲜试剂(0 h)为对照组,分别用放置不同时间段的试剂在CA1500血凝仪上同时检测凝血指标,计算各试验组与其对照组之间PT、APTT、FIB、TT检测值差异。结果随着试剂放置时间的延长,APTT、TT呈延长趋势,FIB呈下降趋势。当PT、APTT、FIB、TT试剂在试剂仓内放置时间≤8 h,凝血四项结果与新鲜试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冲液在试剂仓放置超过4 h,FIB结果与新鲜试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纤维蛋白原的最主要因素是缓冲液在仪器中开盖放置时间过长。因此,凝血试剂在仪器中开盖放置时间超出稳定期应及时更换新鲜试剂,且实验室应制定试剂更换方案,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童兴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115-1116
目的:检测临产孕妇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预防产后出血或者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对200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20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临产孕妇组PLT、PT、APTT、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妊娠后期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因此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FIB对预防产后出血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0AA复方氨基酸(丰诺安)+大剂量维生素B_6对溴敌隆中毒致凝血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为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新疗法治疗组,每组8只,以4 mg/kg溴敌隆稀释液灌胃制作大鼠溴敌隆急性中毒致凝血功能障碍模型,颈静脉插管输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丰诺安+大剂量维生素B_6,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72 h后,检测大鼠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显著性分析采用双尾t检验。结果将治疗后新疗法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功能试验结果:凝血酶原时间(PT)(16.3±5.20)s显著低于对照组(24.51±4.70)s,t=3.31,P0.05;凝血酶时间(TT)(21.04±5.66)s显著低于对照组(26.59±3.40)s,t=2.38,P0.05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纤维蛋白原(FIB)(2.96±0.35)g/L与对照组(2.68±0.63)g/L,t=0.67,P0.05,无明显差异。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部分数据仪器检测不出,无法进行统计学检验。结论丰诺安+维生素B_6联用能够明显改善急性溴敌隆中毒后大鼠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陈海燕 《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41-141,143
目的 探讨各因素对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及其具体对策.方法 以我院2013年1-5月间血液检测样本100例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因素下进行PT、APTT、TT、Fib等凝血项目的检验.结果 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Fib及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PT值无影响;离心时间对PT、AP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TT及Fib值无影响;溶血现象对PT、APTT、TT、Fib等检测项目均有影响.结论 患者进行凝血项目检验一定要在标本采集后短时间内进行,离心要控制好时间和速度,同时还应尽量杜绝溶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SD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高压电烧伤组(简称对照组)、高压电烧伤组(简称电伤组),每组又随机分为电伤前15 min、电伤后5 min内、电伤1 h、2 h、4 h、8 h 6个时相组,每个时相组10只大鼠。测定每只烧伤SD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C)水平及血小板(PLT)数量的变化。结果 SD大鼠在高压电烧伤后PT、TT、APTT时间明显缩短,至伤后8 h PT、TT、APTT时间低于对照组时间。而Fib-C、PLT数量在烧伤后5 min即明显升高,至伤后8 h其浓度仍逐渐上升。结论高压电烧伤严重影响SD大鼠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5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D—二聚体的含量表达,评价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按Child-Pugh分级分别测定50例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D—二聚体的含量。健康体检的正常人31例为对照组。PT、TT、APTT、FIB含量均采用凝固比浊法进行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PT、APTT、TT、D—二聚体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异常可加重疾病,患者处于低凝状态且纤溶系统受损。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检测,可早期发现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肝硬化患者出血的抢救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与否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方法以我院2012年1—5月间血液检测样本100例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下进行PT、APTT、TT、Fib等凝血项目的检验。结果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Fib及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PT值无影响;离心时间对PT、AP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TT及Fib值无影响。结论患者进行凝血项目检验一定要在标本采集后短时间内进行,离心要控制好时问和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测项目的相关性,探讨两类检测方法在描述人体内出凝血系统状态的共性和差异性。方法分析282例患者TEG、常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的结果,将TEG的各项参数与常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对各相关参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R分别与APTT、PT、TT、PLT有相关性,K和α分别与APTT、PT、FIB、TT、PLT有相关性,MA分别与APTT、PT、FIB、TT、PLT有相关性,CI与APTT、PT、FIB、TT、PLT有相关性。TEG各参数任意两者之间均有相关性。结论 TEG与常规凝血检测项目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不能相互取代,需要结合临床需求综合起来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螺旋藻激酶(SPK)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静脉注射螺旋藻激酶提取物,用毛细管法和玻片法比较生理盐水组与螺旋藻激酶组凝血时间;大鼠取血浆体外实验加入螺旋藻激酶提取物,体内股静脉注射螺旋藻激酶提取物,然后分别测定凝血时间(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时间(TT),观察螺旋藻激酶提取物对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PT分别为(23.84±3.26),(23.28±4.4),(57.64±6.69)min;APTT分别为(23.94±3.27),(24.95±2.82),(37.15±5.96)min;TT分别为(39.08±2.46),(69.18±5.05),(88.64±11.19)mill.体内实验PT分别为(15.66±0.56),(18.33±1.81),(57.64±6.69)min;APTT分别为(23.94±3.27),(24.95±2.82),(37.15±5.96)min,TT分别为(39.08±2.46),(69.18±5.05),(88.64±11.19)min.表明螺旋藻激酶使小鼠血液凝固时间延长,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结论 螺旋藻蛋白激酶提取物具有明显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时间范围我院接收的1000例住院患者血检标本,逐一开展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结果:1000例血检标本中,误差标本113例,占比11.3%。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107例(血量不足标本72例,血量过多标本35),占比94.7%;血液未与抗凝剂完全混匀5例,占比4.4%;混有肝素1例,占比0.9%。误差标本PT、APTT、TT、FBI相较于重新检测标本PT、APTT、TT、FBI(P0.05);100例标本即刻检测PT、APTT、TT相较于2h、4h后检测PT、APTT、TT(P0.05)。结论:标本采集不当、送检时间等是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早期妊娠妇女(7~13周)和孕足月(37~42周)妊娠妇女凝血的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分别选取孕足月及预行人工流产孕妇各60例,采用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与45例正常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早孕组与孕足月组PT、APTT、TT、Fbg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早孕组与对照组四项均无差异;孕足月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Fbg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孕组与孕足月组比较,PT、APTT、Fbg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妊娠妇女凝血系统发生改变,监测凝血指标有利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D IC发生率,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缩短离心时间和加大离心速度对临床检验中常用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1例来自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和泌尿外科患者的枸橼酸盐抗凝的血浆分为2组:第一组新鲜标本4 600×g离心2 min后检测;第二组新鲜标本2 500×g离心15 min后检测。2种方案处理样品后均采用SymexCA8000全自动凝血仪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4 600×g离心2 min以及2 500×g离心15 min的2种离心方式对新鲜血浆PT、APTT、INR、TT、FIB的凝血功能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大离心速度至4 600×g并减少离心时间至2 min对凝血功能PT、APTT、INR、TT、FIB常见指标检测没有影响,此种方法可以显著缩短凝血功能指标的前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凝血功能和血乳酸(LAC)水平变化、二者之间及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将116例危重患儿依PCIS分组,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LAC的检测,统计分析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随着PCIS分值降低,PT、APTT、TT逐渐延长,FIB含量减少,LAC增加;PCIS与PT、APTT、TT、LAC呈负相关,和FIB呈正相关,LAC与PT、APTT、TT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P值均<0.01);回归方程为PCIS=128.127-1.266PT-0.457APTT-1.353TT+4.603FIB-2.209LAC,LAC=-2.831+0.213PT+0.038APTT+0.123TT-0.349FIB。【结论】血LAC和凝血功能紊乱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与PCIS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警示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ACL TOP血凝仪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重复测定20份体检健康人混合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各20次;采用临床收集和制备的溶血、脂血和黄疸标本的血清分别加入到试验血浆中,再测定各种浓度干扰物-试验血浆的PT、APTT、TT和FIB。结果重复测定PT、APTT、TT和FIB的CV〈4%;准确性试验P〉0.05;抗溶血、黄疸干扰能力良好,脂血影响PT、APTT的结果测定。结论 ACL TOP血凝仪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抗溶血、黄疸干扰能力良好,有一定的抗脂血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常用的凝血指标在判断肝硬化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中的参考价值。方法以155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和54例无肝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同时对肝硬化组进行不同Child-Pugh分级,进一步亚组分析其凝血功能的改变,并分析PT的异常程度和肝病预后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重症肝炎组患者的PT、APTT、TT显著增加,而FIB逐渐减少,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hild-Pugh A级、B级、C级的PT、APTT、TT均显著增加(P0.05),而FIB均显著减少(P0.05);PT异常程度和肝病预后呈正相关(r=0.463,P0.05)。结论PT、APTT、TT和FIB的改变可以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病变程度,及早有效监测和分析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对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Sysmec CA-5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50例临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时间(TT)水平.结果 临产孕妇组APTT、PT、和TT值与对照妇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原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防产科意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五步蛇咬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出凝血功能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136例五步蛇咬伤患者未治疗前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计数(PLT)。按照咬伤后就诊不同时间段分为蛇伤A组、蛇伤B组和蛇伤C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五步蛇咬伤患者D-Dimer、PT、APTT、TT显著高于对照组,PLT、FI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蛇伤A组PLT、FIB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Dimer、PT、APTT、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蛇伤B组、蛇伤C组分别与对照组、蛇伤A组相比,PT、APTT、TT、D-Dimer显著升高,FIB、PL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蛇咬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凝血功能状态,临床上应对五步蛇咬伤患者进行动态全面的凝血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19.
围生期足月儿、早产儿不同程度黄疸对凝血四项水平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生期足月儿、早产儿不同程度黄疸对凝血四项水平影响,为临床早期干预异常的凝血象提供依据。【方法】采398例围生儿黄疸血浆,测凝血酶原时间PT(prothrombin tim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凝血酶时间TT(thrombin time)、纤维蛋白原Fib(fibrinogen)。【结果】胆红素越高,APTT、PT、TT延长,Fib含量降低,早产与足月儿各对应组比较,其APTT、PT、TT均明显延长,Fib含量低。新生儿黄疸越明显,出血倾向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凝血功能监测是必需的,尤其中重度黄疸,给以注射维生素K1等早期干预异常凝血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儿的凝血功能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6月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患儿脓毒血症发生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65例,其中观察组患儿为并发脓毒血症,对照组患儿为未并发脓毒血症。比较两组患儿白介素-6 (IL-6)、IL-10、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凝血功能指标、凝血检验危急值分布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IL-6、CR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定量(F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患儿Fg低值、APTT高值、PT高值、Fg低值合并APTT高值、Fg低值合并PT高值、APTT高值合并PT高值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患儿Fg低值、APTT高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患儿极危重、危重、非危重比率分别为20. 00%、26. 15%、53. 84%,与对照组患儿18. 18%、27. 27%、54. 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68 1,P0. 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儿凝血功能失衡,其中PT、APTT、TT水平显著升高、Fg水平降低,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与凝血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