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凶险型前置胎盘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预防术中出血及降低子宫切除风险,提高围生儿的存活率。方法:将1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与89例非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凶险型组与非凶险型组发生产前首次出血的时间与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胎盘粘连、置入、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掌握好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从而降低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提高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认识,预防术中出血及降低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对围生期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住院分娩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的13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次剖宫产原因将孕妇分为两组:前次为择期剖宫产的102例孕妇为A组,并依据前置胎盘程度,将本组凶险型前置胎盘设为A组凶险亚组,将本组非凶险型前置胎盘设为A组非凶险亚组;前次为阴道试产失败转剖宫产的29例孕妇设为B组,将本组凶险型前置胎盘设为B组凶险亚组,将本组非凶险型前置胎盘设为B组非凶险亚组。比较各组孕妇的一般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母儿结局。结果 A组发生凶险型前置胎盘46例,发生非凶险型前置胎盘56例;B组发生凶险型前置胎盘5例,发生非凶险型前置胎盘24例。两组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年龄、平均孕次、妊娠天数、高龄比例、产前出血发生率、宫腔手术≥3次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凶险亚组孕妇的妊娠天数显著低于A组非凶险亚组,而年龄、平均孕次、产前出血发生率、宫腔手术≥3次比例显著高于A组非凶险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亚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次择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并发凶险型前置胎盘的风险显著高于前次阴道试产失败的剖宫产孕妇,而且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刘伟莲 《药物与人》2014,(7):159-160
目的:总结凶险型前置胎盘的特点,以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前置胎盘14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4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患者产前首次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产后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胎盘植入率、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均明显高于前置胎盘,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病情凶险,需早诊断,采用个体化方法治疗应权衡孕妇及胎儿的利益,遵循个体化诊疗原则;积极做好应急抢救准备,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危害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76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为观察组,297例普通型前置胎盘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保守性手术(局部缝扎、局部切除、宫腔填塞、子宫动脉结扎等)、产后出血、输血发生率、子宫切除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为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危害,应加强围术期管理;②子宫的保守性手术及子宫切除治疗均很重要;③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关键是掌握好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临床风险因素及产科预后并发症出现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住院且分娩的80例前置胎盘孕产妇资料,根据胎盘是否附着在子宫瘢痕处以及有无剖宫产史将产妇分为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59例和凶险性前置胎盘组21例,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孕次、孕周、年龄、并发症发生率、子宫切除率、胎盘植入率以及宫腔手术次数等临床资料。结果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和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孕产妇在孕次、孕周、年龄以及宫腔手术次数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比较,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孕产妇的早产率、多次宫腔手术比例以及高龄孕妇比例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和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孕产妇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平均输血量、输血率、子宫动脉栓塞率、子宫腔碘仿纱布填塞率、产后大出血率、胎盘植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出现大出血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凶险性前置胎盘风险性评估对瘢痕子宫再生育妇女尤为重要,对此类孕产妇应加强孕期监测及孕前咨询,以便降低不良产科预后并发症出现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孕期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母婴结局和终止妊娠的治疗方案,以提高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的20例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处理经验。结果20例患者经术前核磁共振、彩超及术中所见明确为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均以剖宫产结束妊娠。20例均发生产后出血,术中出血量1000~5000mL,平均2600mL。子宫切除12例,膀胱破裂修补3例,3例行介入治疗。早产儿19例。新生儿窒息6例,其中5例轻度窒息,1例重度窒息。结论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对母儿危害大,应提高认识,及时识别,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以减少母婴并发症,介入治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的相关因素及围生期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分娩产妇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非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高龄产妇例数高于对照组;既往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剖宫产产次、前置胎盘发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前孕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前出血率、新生儿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早产儿发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既往流产次数、剖宫产次、年龄是引起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因素。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出现,与既往流产次数、剖宫产数、年龄等有关。故在分娩中,临床应详细了解产妇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预防、控制处理措施,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实施剖宫产术时护理配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本院妇产科接诊的76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实施剖宫产术的产妇,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术中及术后24 h内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中并发症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术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还能减少术中并发症,降低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旁血管结扎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44例资料。病例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2例,每组均有8例凶险型前置胎盘。研究组在胎儿娩出后先行宫旁血管结扎,然后处理胎盘;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先取出胎盘,再行宫旁血管结扎,观察两组出血量。结果研究组非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术中出血量(360.0±78.5)mL,少于对照组(509.3±155.8)mL;两组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1 275.0±911.4)mL,对照组(1 137.5±986.6)mL]。结论宫旁血管结扎术在非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先结扎后处理胎盘更为合理,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对孕产妇的危害和临床特点.方法 以长安医院39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为实验组,251例普通型前置胎盘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实验组产后出血及产后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术中发生失血性休克、胎盘植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输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次数,避免多次流产刮宫,从而降低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注意围术期处理,做好产后出血抢救措施,才能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止血带环套子宫下段暂时性压迫止血,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某市妇幼保健院因凶险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共46例,其中23例患者术中采用止血带为观察组,另23例未采用止血带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出血量、血色素变化、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止血带环套子宫下段暂时性压迫止血,能明显为手术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感染率,术后血色素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髂内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技术在控制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手术期出血的作用。方法 1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在剖宫产术前双侧髂内动脉预留球囊导管,术中充盈球囊临时阻断髂内动脉以控制剖宫产术中出血。同时选择该科前期用传统方法处理的1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病例。严密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24h内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球囊阻断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子宫切除数、DIC发生数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髂内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技术微创、止血效果确切,能有效避免大量输血和子宫切除,是一种可行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及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3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患35例,纳入栓塞组,行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术56例,纳入球囊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母婴结局指标,随访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球囊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内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出血发生率与栓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透视时间、照射剂量、总体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转ICU率、子宫切除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栓塞组(P<0.05)。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及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均可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其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辐射剂量,降低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纱条填塞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按诊疗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4例)采用纱条填塞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阴道流血量、子宫切除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 h阴道流血量[(1015±30)、(32±5)ml]均少于对照组[(1485±34)、(68±4)ml](P<0.05);研究组无子宫切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分别为5例(22.73%)和9例(40.9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纱条填塞联合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保留子宫的术式。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对象,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不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而实验组患者则实施改良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评估术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子宫切除4例,占比20.0%,低于60.0%(12例)的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改良的子宫下段剖宫产作用突出,可减少出血量,预防子宫切除,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观察组)与150例普通型前置胎盘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做对比。结果:凶险型前置胎盘(观察组)孕妇年龄≥35岁,流产次数≥3次,剖宫产次数≥2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型前置胎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B超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为83.7%(82/98),特异度为89.8%(88/98);凶险型前置胎盘(观察组)发生胎盘植入、胎盘粘连、产后出血及输血、子宫切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普通型前置胎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应采取措施降低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规范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凶险型与非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的胎盘处理情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产科就诊的158例前置胎盘孕妇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剖宫产史及胎盘位置将入组孕妇分为凶险型组(54例)和非凶险型组(104例),比较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处理及新生儿结局差异。结果凶险型组的产后出血例数、出血量、输血量、胎盘植入、子宫切除明显多于非凶险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或t值分别为7.090、20.393、16.570、36.900、14.308,P<0.01);凶险型组中早产儿占79.6%,明显高于非凶险型组的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22, P<0.01);凶险型组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1604.1±173.2)kg,显著低于非凶险型组(2380.3±215.4)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03,P<0.01);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显著高于非凶险型前置胎盘。应该根据孕妇是否为凶险型前置胎盘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8,(1):55-56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3例确诊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分为两组。介入组(12例)在剖宫产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对照组(11例)行剖宫产术。结果 12例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均成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可快速控制产时、产后大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是一种安全、积极有效的治疗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朝葵  杨承东  赖馨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32-3934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预防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严重产后出血和子宫切除的风险,提高围生儿的存活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4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中央型组与非中央型组孕产妇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央型组与非中央型组严重产后出血率、胎盘植入率、DIC发生率、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围产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央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比非中央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植入率高,更容易发生严重的产时出血.提前彩超预测、术前充分识别评估风险及产时有效控制出血是治疗的关键.防止DIC发生,减少子宫切除事件及瘢痕子宫的发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搞好计划生育,注重产检及营养指导,降低剖宫产率,控制社会因素瘢痕子宫的发生可预防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危害以加强其防范措施。方法以遵义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31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为观察组,111例普通型前置胎盘为对照组,对2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植入、子宫切除、产后出血及输血发生率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