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枣庄市2016例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枣庄市学龄前儿童体内锌、铁、钙、铜、镁、铅的含量,探讨缺乏或过高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儿童保健门诊做健康体检的2 016例学龄前儿童,用末梢全血对锌、铁、钙、铜、镁、铅6种元素进行检测。结果: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失衡在各年龄段中较常见,特别是锌、铁的缺乏在2岁以下年龄段中尤为明显,缺锌在46%以上,缺铁在32%以上,缺钙的发生率相对较低,铅元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不同年龄段微量元素的失衡也有差异,农村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高于城市儿童,但城市儿童体内铅的含量高于农村儿童。结论:在儿童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极易发生微量元素的失衡,特别是锌、铁、钙的缺乏,铅的增高,提示医疗保健工作者要重视微量元素失衡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婴幼儿及学龄儿童体内铁、锌、钙等元素的含量,探寻微量元素失衡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在儿童保健门诊随机抽取523例儿童,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期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铁、锌、钙、镁、铜、铅含量。结果:523例儿童中,缺锌69%(361/523),缺铁43.4%(227/523),铜、镁、铅无明显失衡。少数民族儿童铅和锌的含量高于汉族儿童,钙和铁的含量低于汉族儿童。男童钙含量低于女童,铅含量高于女童。不同年龄组儿童全血铁、锌、钙、镁、铜、铅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年龄组儿童铅含量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结论:婴幼儿期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易缺乏锌、铁等元素,应均衡饮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650例婴幼儿全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友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61-1461
目的:了解婴幼儿体内铁、锌、钙、镁、铜、铅、镉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或过多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使用天津兰标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LK98B型微量元素分析仪对门诊体检的650例0~3岁婴幼儿末梢血进行铁、锌、钙、镁、铜、铅、镉的检测。结果:所有被检测婴幼儿中缺铁居第1位(43.4%),缺钙居第2位(38.8%),其次为缺锌(35.2%)。血铅高118例,占18.2%,微量元素铜、镁、镉无明显失衡。结论:婴幼儿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易缺乏铁、锌、钙元素,且年龄越小,越易缺乏。而铅元素则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提示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强调饮食合理,营养平衡及孕期合理营养。在儿保门诊工作中应把微量元素检测作为常规项目列入儿童系统体检中以便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台州市椒江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及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1200例0~6岁儿童静脉血中铜、锌、铁、钙、镁、铅元素进行测定。结果:微量元素缺乏率依次为钙15.92%、锌16.67%、铁14.41%、铜1.58%、镁0.67%,铅中毒率为3.75%;婴幼儿组铜、锌、铁、钙、镁缺乏率均显著高于学龄前组(P<0.05),但铅中毒率显著低于学龄前组(P<0.05);ADHD患儿血铅的含量高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血锌的含量低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结论:ADHD患儿存在血铅、血锌异常现象;婴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应重点防治钙缺乏和锌缺乏,同时学龄前儿童还应重点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现状,为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保障学龄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预防严重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2 000名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锌、钙、镁、铁、铜含量。对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进行t检验,并对铁、钙及锌的全血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 000名学龄前儿童中以铁、锌、钙缺乏为主,铁缺乏占42.17%,锌缺乏占38.83%,钙缺乏占20.83%。微量元素缺乏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儿童各种微量元素缺乏分别占31.33%和47.65%,并以钙、铁缺乏的差异显著(P<0.05)。全血中钙含量和锌含量之间呈负相关(P<0.01),回归系数为-25.093,相关系数为0.225;锌含量和铁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回归系数为6.328,相关系数为0.749。结论:学龄前儿童锌、铁、钙缺乏较为普遍,且农村多于城市。全血中锌和铁以及锌和钙含量之间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宿迁和淮安农村地区儿童指血中铜(Cu)、锌(Zn)、铁(Fe)、钙(Ca)、镁(Mg)5种微(宏)量元素水平,为指导儿童营养以及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儿童指端末梢血,用含1%HNO3的0.5%曲拉通X-100(TrionX-100)1∶200稀释后,再使用AA-6300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常规条件下测定锌、铜、铁、钙、镁5种元素含量。结果江苏省北方地区儿童锌、铜、铁、钙和镁五种元素总体缺乏率为39.08%。不同性别儿童微量元素含量Fe、Ca和Mg3种元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儿童Zn、Cu、Fe、Ca和Mg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孩Zn和Fe缺乏率均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Cu外,其他元素不同年龄组儿童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龄前期儿童在Zn、Fe、Ca和Mg含量上缺乏较为严重。不同地区的微量元素的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宿迁地区Zn缺乏率较高,淮安地区Ca缺乏率较高,徐州地区缺Fe较为严重。结论江苏省苏北地区儿童微量元素总体缺乏情况不是十分严重,但易缺乏铁和锌。幼儿及学龄前期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易缺乏锌、铁、钙元素。各地区有关部门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宣传及防治力度,注意各种营养的合理搭配及微量元素的补充,使之营养平衡,将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丽水市儿童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水平,为更好地指导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5种微量元素,对本地3个年龄段1428名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微量元素中,锌总缺乏率最高,达到19.05%,且3个年龄段锌元素缺乏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铁缺乏,达到16.80%,钙总缺乏率较低,为3.64%。结论:丽水市儿童易出现锌、铁微量元素失衡,尤其0周~3周岁婴幼儿锌元素缺乏率高,应对儿童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微量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8.
黄梅  韩煊  林志敏  贺喆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783-2785
目的:了解宝安区0~3岁婴幼儿有益微量元素缺乏发生情况和有害铅元素分布水平。方法:对2010年8~11月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868例0~3岁的婴幼儿全血锌、铜、钙、铁、镁、铅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锌缺乏27.19%、钙缺乏11.87%、铁缺乏10.37%、铅中毒5.29%,各年龄组之间微量元素铁、锌缺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微量元素平均值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以锌、铁为主,血铅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提示婴幼儿要定期健康体检和检测微量元素,及时调整膳食,适时补充锌、铁,针对性排铅是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南昌地区6月~6岁健康儿童未稍血锌、铁、钙、镁、铜、铅的含量,为本地区评价儿童微量元素结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用Mp-2型电位溶出分析仪测定1645例健康儿童血中锌、铁、钙、镁、铜、铅的含量。[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健康儿童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之间锌、铁、镁、铜、铅5种微量元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1645例健康儿童按性别、年龄分组统计得出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作为评价本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抽动症(TD)与患儿体内铜、锌、铁、钙、镁、铅6种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分析TD的危险因素,以期对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保定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96例抽动症患儿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于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量两组儿童体内铜、锌、铁、钙、镁5种微量元素水平及铅水平.运用病例对照法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逐步分析TD与上述微量元素关系.结果 TD患儿体内的锌、铁水平均较正常儿童低(t值分别为7.711、2.691,均P<0.05),而铅水平明显比正常儿童高(t=3.596,P<0.05).不同性别的TD患儿锌、铁、铅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11、0.891、0.896,均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可知,锌、铁、铅水平是T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012、2.947、5.834,均P<0.05).微量元素铜、钙、镁在正常体检儿童体内的水平与TD患儿体内水平均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894、1.605、0.121,均P>0.05).结论 TD患儿体内锌、铁的水平低于正常儿童,而铅的水平高于正常儿童,提示儿童体内的微量元素失衡是抽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铜仁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状况。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4 100例学龄前儿童体内钙、铁、锌的含量。结果:该市区学龄前儿童缺钙率为14.14%,缺铁率为13.66%,缺锌率为17.32%,高钙率为0.73%。结论:提示铜仁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失衡比较普遍,必须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管理,定期监测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0~12岁少儿血中钙、铁、锌、镁、铜、铅和镉水平,为预防疾病,科学合理的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灞桥区0~12岁少儿手指血样4 210例,进行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分为4个年龄组,分别为0~1岁,1~3岁,3~7岁,7~12岁,进行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0~12岁儿童钙、铁和锌元素的总体缺乏率分别为24.94%,19.19%和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镁和铜元素的缺乏率在不同年龄段中无统计学差异;未见铅镉水平超标;男童和女童在钙、铁、锌元素的缺乏率上存在差异,镁和铜元素在男女童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灞桥区儿童钙、铁缺乏较为明显,锌其次,铜和镁元素基本不缺乏。应提高家长和民众对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认识,同时发现微量元素的缺乏,应该尽早纠正,科学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学龄前儿童末稍血中钙、铁、锌、镁、铜元素的水平,为预防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P-2型溶出分析法检测。结果:各种元素构成比正常;<2岁组、2~5岁组、>5岁组儿童钙、铁、锌、铜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镁元素在3个年龄组儿童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岁组与≤5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镁元素缺乏率高。结论:营养素钙、铁、锌、铜在学龄前儿童体内的分布合理;镁元素的缺乏在学龄前儿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机体可存在长期缺镁而无低镁血症现象,建议将营养素的检测纳入学龄前儿童保健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微量元素和血铅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3 929名儿童进行末梢血铜、锌、钙、镁、铁及铅的检测.按照儿童发育情况分为幼婴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青春发育期组;每个组又分成男、女两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之间的微量元素分布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末梢血铜、钙、镁在不同年龄组及各年龄组的不同性别间分布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梢血锌含量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含量为(81.71±15.91)μmol/L,分布水平在各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婴儿组、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缺锌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总缺锌率为13.7%;在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的男、女缺锌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铁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含量为(8.28±0.78)mmol/L,在婴儿组以后分布水平存在年龄差异,学龄组以后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缺铁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总缺铁率为12.9%;在幼婴期、学龄期及青春发育期组男、女缺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血铅水平为(59.97±26.52)μg/L;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儿组以后存在性别差异;儿童铅中毒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总的铅中毒率为8.2%;各年龄组儿童铅中毒率呈男性高于女性,男童铅中毒率随年龄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除幼婴组和婴儿组外,其他年龄组男、女铅中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学龄前、学龄期和青春发育期组男、女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钙缺乏已基本纠正,但锌、铁缺乏较为明显,血铅水平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路北区0~6岁儿童指血中钙、镁、铜、铁、锌的变化规律,提高0~6岁儿童不同年龄段幼儿保健水平。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钙、镁、铜、铁、锌的含量。结果:男女儿童指血中钙、镁、铜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铁缺乏率最高为婴儿期女童组,有随年龄增加铁缺乏率最高组向学龄前组转化的趋势;锌缺乏率最高为婴儿期男童组,也有随年龄增加向学龄前组发展的趋势。结论:路北区0~6岁儿童指血中钙、镁、铜含量不缺乏,趋于合理。铁、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乏状况,应加强保健指导,促进两种元素的吸收,改善铁、锌缺乏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体内含有铜、锌、钙、铁、镁这5种微量元素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作出相应措施,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0-6岁的500名儿童取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这500名儿童进行微量元素的测量。结果:不同年龄段,除铜(P>0.05)外,锌、铁、钙、镁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体内镁、锌、铁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钙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本地区儿童普遍存在锌、铁、钙3种元素的缺乏,年龄越小,越易发生锌、铁、钙的缺乏,提示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增加锌、铁、钙的摄入并加强其吸收。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龄儿童全血锌铅钙铁值的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华  韦明  张俊红  尹燕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58-4160
目的:了解近几年北京市海淀区儿童全血锌、铅、钙、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提高儿童保健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海淀区健康儿童544名,按不同年龄段分为4个年龄组。采集静脉血1 ml,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锌、钙、铁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含量。结果:①血铅水平≥0.1μg/ml者占43.2%,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0~1岁组血铅最低,3~6岁组血铅最高;②血锌、钙、铁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血锌6~12岁组明显高于1~3岁组,血钙、铁6~12岁组明显高于0~1岁组,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③血铅增高率与血钙缺乏率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血锌与血铁缺乏率各组之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由于环境、生活习惯、空气污染等各方面的影响,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较高;②婴幼儿期是锌、钙、铁营养不良的防治重点;③随年龄增长,饮食多样化,锌、钙、铁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婴幼儿微量元素与体格发育的相关性和造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868例0~2岁婴幼儿血锌、铜、钙、铁、镁、铅检测结果与体格发育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锌、铁、钙缺乏症和高血铅症患儿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婴幼儿,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儿童的4.04、3.20、2.61、3.00倍(P均<0.05)。锌、铁、钙缺乏症和铅中毒症患儿低体重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婴幼儿,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儿童的2.49、4.52、2.46、1.63倍(P均<0.05)。锌、铁、钙缺乏症和铅中毒症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婴幼儿,发病风险分别为正常婴幼儿的5.02、3.67、2.29、3.82倍(P均<0.05)。 【结论】 婴幼儿体格发育与微量元素锌、铁、钙、铅水平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