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研究乳酸清除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某医院收住ICU的成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共40例,对纳入患者经积极的治疗,测定患者入ICU时(0h)、入ICU后6h、24h血乳酸值,计算6h、24h乳酸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时乳酸水平及6h、24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40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1.0±19.8)岁;平均APACHEⅡ评分13.5±8.5,血乳酸(9.62±1.99)mmol/L;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7,(4):605-607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探讨其作为组织灌注指标的价值。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1月于我院ICU接受液体复苏治疗的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应用P(cv-a)CO_2检测与否,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维持ScvO_2≥70%、平均动脉压65~90 mmHg、中心静脉压8~12 mmHg以及尿量≥0.5 ml/(kg·h)治疗6小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P(cv-a)CO_2<6 mmHg治疗6小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h的各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剂量、多巴酚丁胺使用剂量、液体平衡量、机械通气时间、肺水肿并发率、28天死亡率、住ICU时间等。结果两组治疗0h各指标差异不显著,治疗6h,APACHEⅡ评分、Lac含量显著降低,CVP、ScvO_2、Lac清除率、CI以及EVLWI含量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观察组CVP、ScvO_2、Lac清除率以及C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用量少,液体平衡量多,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肺水肿并发率和28d死亡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P(cv-a)CO_2作为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指标,可有效评价患者微循环和组织灌注状态,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监控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6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ICU诊断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8年1-3月采用常规方法监测液体复苏效果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4-6月采用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监测液体复苏效果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3 d后血管活性药维持平均动脉压(MAP)、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血乳酸水平、尿量、APACHEⅡ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应用时间、入住ICU时间;统计两组复苏成功率、肺水肿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乳酸、血管活性药物评分、APACHEⅡ均呈下降趋势,尿量、MAP呈上升趋势(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血乳酸、血管活性药物评分、APACHEⅡ显著低于对照组,尿量、MAP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时间、ICU入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水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监控液体复苏效果,能显著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肺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急诊救治护理中早期应用血滤机进行高容量血液滤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2021年2月收治的88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早期应用血滤机进行高容量血液滤过。比较两组APACHEⅡ、MODS评分、两组炎性因子、心血管功能。结果:两组干预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以及MODS评分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心血管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护理中,早期应用血滤机进行高容量血液滤过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利于改善患者器官功能障碍,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化道穿孔致感染性休克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的效果。方法2015-01至2018-12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消化道穿孔致重度感染性休克的患者8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多巴胺治疗法,观察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平均每日补液量。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患者心率(heart rate,HR)、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记录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包括每分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观察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4.69±1.53)、入住ICU时间(8.21±2.56)、平均每日补液量(3567.23±65.19)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H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VP、MAP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HR(91.26±6.23)显著低于对照组,CVP(13.15±1.18)、MAP(74.23±8.5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CO(5.23±1.32)、LVEF(48.81±6.59)显著高于对照组,cTnI(1.01±0.1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APACHEⅡ评分(10.53±1.62)、MODS评分(5.15±1.38)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患者MODS(12.5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7.5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2.50%)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道穿孔致感染性休克患者而言,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为有效的药物,二者间哪一种疗效与安全性更具优势,现阶段依然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多巴胺对比,去甲肾上腺素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PiCCO为导向的液体复苏策略在创伤性休克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急诊筛查,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年龄60岁的因外伤导致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和对照组40例(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复苏策略的应用效果;结果复苏6 h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与血乳酸值均低于对照组,MAP、CVP则均高于对照组,ICU置留时间、早期复苏时间及输液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在急性期以PiOOC为导向给予液体复苏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加快患者复苏及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反应系统联合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监控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影响,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医院治疗管理模式以及液体复苏指导提供借鉴。方法选择快速反应系统运行后2016年1月-7月医院ICU病房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7例作为试验组,再选择快速反应系统运行前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ICU管理模式以及常规液体复苏方案,试验组采取快速反应系统并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复苏效果、抢救成功率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P、血乳酸水平、尿量、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以及APACHE 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肺水肿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反应系统联合PiCCO监测对患者液体复苏的监控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液体复苏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监测液体复苏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ICU 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8例,均行液体复苏治疗,随机分为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组38例与SVV组40例,比较两组监测效果。结果 SVV组补液量为(3 740.8±218.6)ml,明显少于C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补液后CVP、SVV、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及心率(HR)与自身补液前相比均有明显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VV组补液后SVV与CVP水平与CVP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V组水肿发生率为15.0%,低于CVP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复苏治疗时监测SVV可准确、可靠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在指导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中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林芳  李鑫  田原卿 《医疗装备》2021,(6):176-177
目的探讨基于充气式升温仪的保温护理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乳酸水平及皮肤花斑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8月漳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7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就诊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充气式升温仪的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T1)、护理2 h后(T2)及护理6 h后(T3)的体温、血清乳酸水平、血细胞比容、皮肤花斑评分法(SMS)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结果T1时,两组体温、血清乳酸水平、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体温、血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血清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两组SMS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观察组SM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保温护理相比,基于充气式升温仪的保温护理可更快速地使失血性休克患者复温,降低血清乳酸水平,降低皮肤花斑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ICCO容量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PICCO容量监测补液)和对照组(接受CVP压力监测补液).对比:(1)两组治疗前、治疗3天CVP、MAP、乳酸、尿量. (2)两组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1)两组治疗前CVP、MAP、乳酸及尿量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3天CVP、MAP、乳酸及尿量比较有差异(P<0.05). (2)两组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PICCO容量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疗效肯定,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金宝灿  广跃乾  刘厚鹏  杜传琴  王琼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42-4043,4046
目的 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积极控制原发性感染的基础上,给予晶体液、胶体液或白蛋白等进行常规液体扩容循环与容量支持治疗,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观察组给予早期目标导向疗法治疗.结果 CVP、MAP、ScvO2、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h尿量观察组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ICU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病死率观察组为15.00%,对照组为5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目标导向疗法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评分(SOFA),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重症监护室(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关联性。方法选择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2016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按照1∶1选择同期呼吸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入住ICU后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对模板中目标序列进行扩增,并对分型结果进行鉴定。对血清中ACE水平进行检测。统计研究组患者入住ICU 24 h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ICU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ACE基因rs4291位点AA、TT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3.75%、26.25%、48.75%、51.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位点TT基因型(OR=1.134)及T等位基因(OR=1.316)是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的影响因素(P<0.05);AT型/TT型研究组患者血清ACE水平、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分别为(6.51±2.12)ng/ml、(31.26±12.41)、(10.39±2.59)、(16.84±4.38)d、40.98%(25/61)高于AA型研究组患者(P<0.05)。结论 ACE基因rs4291位点多态性与本地区人群脓毒性休克易感性有关,其中T等位基因为易感基因,携带该基因患者病情加重及不良预后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早期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医院进行治疗的23例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2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方案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的血清肌酐(C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及总多巴胺使用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 h的血清Cr(105.6±10.9) μmol/L低于对照组,MAP(72.3±3.5)mmHg、CVP(10.6±1.5)mmHg及SaO2(96.2±3.2)%水平高于对照组,总多巴胺使用量(178.5±25.4)mg小于对照组,MODS(21.74%)、ARF(8.70%)发生率、死亡率(8.70%)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早期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好,显效快,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张利 《中国卫生产业》2020,(8):25-26,29
目的探究应用层级护理管理对于ICU护理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研究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该院工作的护理人员共计44名以及同期于该院ICU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并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理人员采取层级护理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的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服务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0,P<0.05);观察组感染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为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5)。结论 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优,能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感染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ICU呼吸机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呼吸机依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ICU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健康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ICU呼吸机依赖患者能够提高撤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分析在ICU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ICU护理管理工作情况,并抽选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抽选2018年6月-2019年5月该院ICU患者88例列为实验组,探究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意义。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病房管理、急救安全、文书书写、护理流程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ICU护理管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限制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前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接受积极液体复苏方案,观察组接受限制液体复苏方案,比较两组治愈率、治疗后各指标水平、液体输入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输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凝血酶原时间、平均动脉压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应用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乳酸、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积极液体复苏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组织灌注的价值.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P (cv-a)CO2值6mmHg为临界值,分成低P(cv-a)CO2组和高P(cv-a)CO2组,低P(cv-a)CO2组为58例,高P(cv-a)CO2组为50例,入选时定为0点,同时测定复苏6h两组患者MAP、心率、A-PACHEⅡ评分、CVP、乳酸、ScvO2及CI.结果 两组患者MAP、心率、APACHEⅡ评分、CVP、ScvO2、乳酸及C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P(cv-a)CO2组CVP、ScvO2及CI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a)CO2监测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组织灌注复苏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判断患者组织灌注及疾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谵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ICU于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谵妄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谵妄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的谵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生理、躯体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生理、躯体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应用于ICU谵妄患者中,可改善谵妄情况,提高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