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为管理儿童体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产科分娩的512例产妇及512例婴儿,收集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等资料。2019年12月—2020年3月随访并测量上述512名儿童的身高、体重,评定饮食行为。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结果 512名儿童年龄为3~6岁,有12.70%儿童超重/肥胖。相比于体重正常儿童,超重/肥胖儿童的母亲孕前超重/肥胖更常见(10.51% vs 38.46%,χ2=37.512,P=0.001),孕期超重更常见(7.83% vs 43.78%,χ2=75.201,P=0.001);不良饮食习惯、挑食、过饱响应得分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孕前体重(OR=1.109,95%CI:1.025~1.213)、孕期体重增加(OR=1.098, 95%CI:1.031~1.261)、儿童期饮食行为中不良饮食习惯(OR=1.113, 95%CI:1.054~1.257)、挑食(OR=1.257, 95%CI:1.232~1.467)、过饱响应(OR=1.284, 95%CI:1.135~1.513)是儿童超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体重受母亲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以及儿童期饮食习惯的综合影响。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积极指导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助于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孕期增重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纳入队列的具有完整孕期随访信息的323名孕妇,留取分娩后新生儿胎粪样本进行16S rDNA肠道菌群测序,并对测序成功的207个样本序列进行分析。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孕期增重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孕期增重不过量组(n=129)和孕期增重过量组(n=78)。结果 孕期增重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和孕期增重不过量组相比,孕期增重过量组的新生儿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P<0.05),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较低(P<0.05)。在调整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生育史、孕周、宫内抗生素暴露等因素,并按性别分层后,结果显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β=-0.378,P=0.013和β=-0.502,P=0.041)、Simpson指数(β=-0.055,P=0.012和β=-0.073,P=0.03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孕期增重过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并降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孕期增重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纳入队列的具有完整孕期随访信息的323名孕妇,留取分娩后新生儿胎粪样本进行16S rDNA肠道菌群测序,并对测序成功的207个样本序列进行分析。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孕期增重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孕期增重不过量组(n=129)和孕期增重过量组(n=78)。结果 孕期增重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和孕期增重不过量组相比,孕期增重过量组的新生儿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P<0.05),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较低(P<0.05)。在调整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生育史、孕周、宫内抗生素暴露等因素,并按性别分层后,结果显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β=-0.378,P=0.013和β=-0.502,P=0.041)、Simpson指数(β=-0.055,P=0.012和β=-0.073,P=0.03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孕期增重过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并降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加与儿童哮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70例,根据孕前BMI分为正常体重组 (对照组,88例)和肥胖组(82例)。记录其孕前BMI、孕期增重、新生儿情况等用于统计学分析。每年定期进行随访,比较儿童哮喘发生的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孕期增重正常的比例显著降低,增重超标的比例显著升高(χ2=12.61、16.94,P<0.01);2)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比例及新生儿BMI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的总哮喘发生率显著升高,且肥胖组中增重超标的产妇所孕育的儿童哮喘发生率显著升高(χ2=5.725,5.067;P<0.05)。结论 母亲孕前肥胖且孕期增重超标是诱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剖宫产及巨大儿比例升高的主要原因。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并有效控制儿童哮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加与儿童哮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70例,根据孕前BMI分为正常体重组 (对照组,88例)和肥胖组(82例)。记录其孕前BMI、孕期增重、新生儿情况等用于统计学分析。每年定期进行随访,比较儿童哮喘发生的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孕期增重正常的比例显著降低,增重超标的比例显著升高(χ2=12.61、16.94,P<0.01);2)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比例及新生儿BMI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的总哮喘发生率显著升高,且肥胖组中增重超标的产妇所孕育的儿童哮喘发生率显著升高(χ2=5.725,5.067;P<0.05)。结论 母亲孕前肥胖且孕期增重超标是诱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剖宫产及巨大儿比例升高的主要原因。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并有效控制儿童哮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内暴露于妊娠期糖尿病是否增加儿童3岁内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4年9月—2015年8月从北京市16个社区入组符合标准的儿童2 275名,从新生儿期随访至3岁。结果 宫内暴露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儿童在1、2、3岁时的BMI均高于非暴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为巨大儿(OR=2.01,95%CI:1.40~2.89)、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OR=1.09,95%CI:1.06~1.13)、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过多(OR=1.01,95%CI:0.99~1.03)是儿童1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OR=0.83,95%CI:0.71~0.98)是儿童1岁内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出生时为巨大儿(OR=1.66,95%CI:1.07~2.58)、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OR=1.14,95%CI:1.09-1.18)、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过多(OR=1.02,95%CI:1.00~1.04)是儿童2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OR=0.61,95%CI:0.49~0.75)和纯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OR=0.61,95%CI:0.45~0.84)是儿童2岁内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出生时为巨大儿(OR=1.89,95%CI:1.23~2.91)、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OR=1.14,95%CI:1.09~1.18)也是儿童3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OR=0.66,95%CI:0.54~0.81)和纯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OR=0.55,95%CI:0.40~0.75)是儿童3岁时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辅食添加时间与3岁内儿童超重肥胖无相关性。结论 为了减少儿童在3岁内发生超重肥胖,应严格控制孕妇孕前和孕期的体重,尽可能地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围生结局的影响,为孕期保健、孕前和孕期体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将深圳市龙岗区2014-2017年26家助产医院95 849例单胎足月产妇按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情况分组,观察各组围生结局。结果 95 849例孕妇平均孕前BMI为(20.49±2.83) kg/m2,平均孕期增重(14.49±5.89) kg。相比孕前正常BMI 和孕期增重适宜的孕妇,孕前消瘦(BMI<18.5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80(1.61~2.00)、1.83(1.63~2.05);孕前超重(BMI≥24 kg/m2)是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巨大儿、剖宫产、出生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84(1.68~2.02)、2.40(1.90~3.04)、3.07(2.39~3.96)、2.70(2.49~2.92)、1.89(1.81~1.97)及1.33(1.05~1.67);孕期增重过度是巨大儿、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59(2.40~2.79)、1.45(1.40~1.50)、2.83(2.21~3.62)、2.18(1.69~2.81)、1.26(1.13~1.40)及1.26(1.07~1.48)。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均是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因此将孕前BMI、孕期增重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个体化营养管理指导对孕前超重孕妇妊娠期血糖水平、体重增长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开展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产科2020年12月—2021年6月在该院建卡、并能定期来产检的200名孕前超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干预组(100例),进行营养干预,其中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分别比较两组孕妇孕期增重、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及服糖后1、2 h血糖水平、妊娠糖尿病检出率、妊娠结局。 结果 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对照组孕妇体重增长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93、3.776、4.071,P值均<0.001);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对照组孕妇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917、2.571、2.263,P值分别为<0.001、0.011、0.025);共检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检出率为32.50%,其中对照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检出率(42.00%)远高于干预组(2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8, P=0.004);两组孕妇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分别为71例(35.50%)、11例(5.50%)、13例(6.50%)、23例(11.50%),其中对照组巨大儿发生率(16.00%)明显高于干预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9,P=0.046)。 结论 孕期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有利于控制孕期体重合理增长,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妊娠糖尿病和巨大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沈红  李晓燕  谷素洁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30-1433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0~6个月母乳喂养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和孕期体重增长对母乳喂养的交互作用。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0年3月在苏州某医院就诊及分娩的4 25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产妇基本情况、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分娩情况以及孕期妊娠糖尿病患病情况,并计算孕期体重变化。通过电话结合产后访视调查产后0~6个月母乳喂养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并通过Bootstrap方法分析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和孕期体重增长对母乳喂养的交互作用。 结果 纳入研究的孕产妇平均年龄为(29.52±8.74)岁。15.20%的孕产妇患有妊娠糖尿病;14.80%的孕产妇孕期体重增长不足,而42.55%增长过度;57.38%的研究对象产后6个月内采取母乳喂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25岁以上(OR=1.68~3.82)、高中以上学历(OR=1.83~2.23)、足月生产孕产妇(OR=1.84)更倾向于母乳喂养,而孕前超重及肥胖(超重OR=0.82;肥胖OR=0.82)、有再次分娩意愿(OR=0.67)、妊娠期糖尿病(OR=0.61)及妊娠期体重增长过高(OR=0.61)或者过低者(OR=0.63)母乳喂养率更低。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并发妊娠糖尿病及孕期体重增长过低或过高者母乳喂养水平显著低于未患妊娠糖尿病且孕期体重增长正常者,交互作用指数为1.67(1.01,4.97)(P=0.02)。 结论 并发妊娠糖尿病及妊娠期体重增长过低或过高均为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且二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生长早期体重指数(BMI)增幅跨度与儿童期生长水平及发生超重肥胖的关联度,为指导低出生体重儿适度追赶生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温州市2011年10月-2012年9月期间出生的儿童,将其分为低出生体重组和正常出生体重组进行研究。采集两组儿童满月、1周岁及5周岁时的体重、身长,并分别计算BMI。根据WHO《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标准》BMI界值点划分BMI分布区间,获取满月至1周岁BMI增幅跨度。分析不同BMI增幅跨度其5周岁时生长水平及超重肥胖发生概率。结果 低出生体重组BMI增幅在3个及以上跨度的较正常出生体重组高出近1/4;低出生体重组BMI增幅0个跨度与1~2个跨度之间超重肥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各增幅跨度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出生体重儿BMI增幅与生长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满月至周岁BMI处于同一区间的其5周岁体重、身高及BMI均未能达到WHO参考中位数,当BMI增幅达到5个及以上跨度时,体重和BMI高出WHO参考中位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大多数低出生体重儿较正常出生体重儿生长关键期BMI增幅跨度更大,BMI增幅跨度在1~2个区间的对今后生长及超重肥胖的控制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母体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alpha,HIF-1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尿酸、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与新生儿Apgar评分、体质量情况的关系。 方法 选取150例GDM孕妇(GDM组)、正常妊娠妇女150例(对照组),收集时间2016年1月-2017年6月,检测并比较两组孕24~28周的血清HIF-1α、ET-1、尿酸、内脂素水平,并随访至分娩结束,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分娩结局,探讨上述指标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结果 孕24~28周,GDM组的HIF-1α、ET-1、尿酸、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和对照组的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分娩孕周、1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DM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大于对照组(P<0.05);GDM组孕妇血清HIF-1α、ET-1水平与新生儿的1 min Apgar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GDM组孕妇血清尿酸、内脂素水平与新生儿的体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 GDM孕妇的HIF-1α、ET-1、尿酸、内脂素水平均升高,并且与新生儿Apgar评分、体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并了解在妊娠期女性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相关程度,分析和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孕期妇女到产科进行检查的符合排除和纳入标准的312名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妊娠压力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孕妇的总体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得分为(1. 68±0. 43);其中"为确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发的压力感"得分最高,为(2. 13±0. 70);不同文化程度在心理健康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 105,P<0. 05),在压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574,P>0. 05)、不同妊娠计划在压力和心理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压力=3. 261,t心理健康=4. 065,P<0. 05),不同职业的孕妇在压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769,P>0. 05),而在心理健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929,P<0. 05),是否接受试管婴儿对妊娠期女性妊娠压力和心理健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压力=1. 364,t心理健康=0. 087,P>0. 05);孕妇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抑郁、偏执以及精神病这三项外(t=0. 567、0. 000、0. 295,P>0. 05),其余各项均值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t=6. 160、2. 855、3. 683、3. 521、3. 122、4. 996,P<0. 05);压力的总均值以及各因子与心理健康的总均值以及各项目均值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 05),即孕妇的压力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结论洛阳地区妊娠压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多种因素都对妊娠压力水平对女性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对孕妇进行压力评估和心理疏导,改善孕妇心理健康,使妊娠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中草药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的辅助改善效果.方法 对高尿酸血症人群进行某中草药提取物干预,对干预前后试食组和对照组人群进行血清尿酸值、相关安全性指标及中医临床症状比较.结果 试食前后二组受试者的体重、血压、心率、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该中草药提取物对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脐血血清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为胎儿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7月选择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出生的大于胎龄儿(LGA)、适于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SGA)各30例。检测脐血、母血和羊水betatrophin水平,分析脐血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各指标、糖脂代谢指标、瘦素和脂联素等的相关性。结果 LGA、AGA、SGA的脐血血清betatrophin水平分别为(1 009.210±98.761)、(929.487±80.949)、(910.590±105.51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86,P<0.001);三组新生儿血脂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脐血betatrophin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重量指数(PI)、胎龄,脐血瘦素、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r=0.537、0.502、0.250、0.422、0.832,P<0.05),与脐血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257、P<0.05),与母血和羊水betatrophin水平,孕前和分娩时体重量、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指数增加量(ΔBMI),胎盘重量,脐血和产妇血糖(PG)、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betatrophin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Betatrophin参与胎儿生长发育调节,脐血betatrophin水平可反映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剂量毒死蜱(氯吡硫磷)和氯氰菊酯联合染毒对雌性大鼠生育功能的影响。 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雌雄按2∶1合笼,将孕鼠分为对照组、毒死蜱组、氯氰菊酯组和联合染毒组等4组,每组8只。按照1 ml/kg量灌胃,毒死蜱组剂量为1.6 mg/kg,氯氰菊酯组剂量为2.5 mg/kg,联合染毒组给药毒死蜱1.6 mg/kg+氯氰菊酯2.5 mg/kg。从孕1~孕8 d染毒,孕19 d,处死孕鼠,记录黄体数和总着床数,活胎的体重和身长,并观察活胎外观是否有畸形。分离胎盘并记录胎盘重量,测定大鼠全血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450aromA。 结果 孕第19 d,联合染毒组孕鼠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各组孕鼠黄体数、总着床数、死胎率、胎仔性别比例和胎仔身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染毒组胎盘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染毒各组活胎仔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联合染毒组孕鼠全血中AChE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单独染毒组胎盘P450arom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似,联合染毒组胎盘P450arom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低剂量毒死蜱和氯氰菊酯联合染毒产生一定的胚胎毒性,造成仔鼠发育迟缓,并引起了孕鼠AchE的下降和胎盘P450aromA蛋白表达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