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瘢痕缺损程度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在医院就诊的剖宫产后子宫瘢痕缺损(PCSD)再次妊娠产妇16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PCSD程度分为Ⅰ~Ⅱ度、Ⅲ度两个亚组,同期剖宫产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9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亚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娩方式及流产、早产、产后出血的发生比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胎盘异常(胎盘前置、胎盘粘连、胎盘植入)、新生儿体质量及1 min Apgar评分情况,并对PCSD不同程度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DⅢ度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显著低于Ⅰ~Ⅱ度组,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后PCSD与再次妊娠时阴道分娩呈负相关(P0.05),与早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剖宫产子宫瘢痕程度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呈负相关,与早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呈正相关。瘢痕子宫对于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87例前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孕期采用B超动态监测子宫瘢痕厚度变化、术中所见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瘢痕变化和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于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建档,愿意参与研究并完整随访至足月分娩的287例瘢痕子宫再孕、择期剖宫产孕产妇纳入研究。依据孕37~38周瘢痕分类及术中所见情况,分析再孕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年龄、妊娠次数、胎盘位置、孕早期瘢痕厚度(孕11~12+6周)、羊水指数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对孕晚期瘢痕分类、瘢痕变化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子宫瘢痕厚度在孕中、晚期分别以平均每月0. 64 mm、0. 40 mm的速度递减;观察孕妇距前次剖宫产年限、年龄、妊娠次数、新生儿体质量、羊水指数及胎盘位置对孕晚期子宫瘢痕分类的影响,仅距前次剖宫产不同间隔年限在孕28~30周及孕37~38周的瘢痕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孕晚期瘢痕分类与子宫不全破裂之间关系密切(P<0. 05)。结论①子宫瘢痕厚度变化主要受距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的影响,剖宫产术后2~5年是子宫瘢痕肌层愈合最佳时期,也是再孕选择的最佳时期。②早孕期瘢痕厚度与孕晚期瘢痕分类、瘢痕变化率关系密切,孕早期瘢痕越厚,孕期瘢痕变化率越小,孕晚期分类越好。③孕晚期瘢痕分类与子宫不全破裂之间关系密切;与产后出血、胎盘异常之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妊娠结局及与子宫瘢痕厚度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妇159例为观察组,根据超声测量子宫下段瘢痕组织厚度分为Ⅰ级瘢痕子宫组(85例)(厚度2~3mm),Ⅱ级瘢痕子宫组(74例)(厚度3~7mm)。并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孕妇12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围产结局,不同瘢痕子宫厚度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结果:阴道试产成功率66.7%,成功组孕妇的总产程、产后出血比例、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并发症、转新生儿科比例与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孕龄、孕前BMI指数、孕周、新生儿体重均低于失败孕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大于失败孕妇(P0.05)。Ⅰ级瘢痕子宫厚度孕妇成功率(87.1%)高于Ⅱ级瘢痕子宫孕妇(43.2%)(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安全可行。子宫肌层瘢痕厚度≥2mm时安全性较好,越厚分娩成功率增加,将子宫瘢痕厚度纳入阴道试产评价指征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与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中,随机抽取800名孕妇,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剖宫产组400例,阴道分娩组400例。观察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新生儿体重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优于剖宫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时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在严密监测的情况下给予产阴道分娩的机会,尽量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试产对母婴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4月该院接收的92例阴道分娩瘢痕子宫产妇为阴道分娩组,以95例同期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分娩者为剖宫产组,对比其母婴安全差异。同时以93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者为对照组,观察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的不同之处。结果与剖宫产组相比,阴道分娩组分娩后2 h及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升高(P<0.05),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分娩后产后感染、尿潴留、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阴道分娩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娩后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情况、阴道分娩成功率、产妇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妇产科接收的104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产妇行常规经阴道分娩,观察组产妇行经阴道试产。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的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出生质量、Apgar评分以及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瘢痕子宫产妇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出生质量、Apgar评分以及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正常分娩产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较高,且分娩质量与正产分娩的产妇无显著差别,但需要做好并发症的预案工作,值得瘢痕子宫产妇尝试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肌层厚度与瘢痕子宫再妊娠不良结局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5月-2022年6月诊治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84例临床资料,孕中期检测肌层厚度并统计孕妇妊娠结局,比较不同肌层厚度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分析肌层厚度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子宫肌层厚度≥4mm组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不完全子宫破裂率、产后出血率、子宫收缩乏力率、新生儿低体重率以及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率均低于子宫肌层厚度1~4mm组和<1mm组(P<0.05),三组新生儿体重和新生儿转科率无差异(P>0.05);结局不良组孕妇年龄>30岁、子宫肌层厚度<4mm、产前体质指数(BMI)≥30kg/m2以及分娩孕周>38周占比均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0.05),两组文化程度、距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30岁、子宫肌层厚度<4mm、产前BMI≥30kg/m2以及分娩孕周>38周均是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晚期妊娠的风险,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4年间收治的312例瘢痕子宫晚期妊娠分娩情况,将此设为观察组,选400例同期住院晚期妊娠产妇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前置胎盘、子宫切口裂伤、植人性胎盘及盆腹腔粘连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子宫收缩乏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妊娠及分娩的风险率高于非瘢痕子宫妊娠者,要降低其妊娠及分娩的风险率,提高产科技术,降低首次剖宫产率,加强孕期高危妊娠管理及产时监护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进行剖宫产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100例行剖宫产的二次妊娠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50例瘢痕子宫产妇(观察组)、5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对照组),将两组产妇手术指标、新生儿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恶露时间与分娩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出血量≥240mL、瘢痕子宫形成距二次妊娠<24个月为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妊娠产妇中,有瘢痕子宫问题的产妇不仅实施剖宫产手术需要更长时间,造成更多出血,而且术后的并发症风险更高,新生儿状况可能更差,母婴健康与安全需要更加重视,而二次妊娠时间距瘢痕形成时间较短、产前出血量较多等属于产妇并发症多发的危险因素,需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妊娠分娩结局,了解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并发症及风险,降低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率的飙升。方法对492例瘢痕子宫妊娠分娩结局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基本为剖宫产,胎盘粘连甚至植入和前置胎盘发生率、子宫破裂率、再次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均高于非瘢痕子宫孕产妇。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风险明显提高,随着再次妊娠分娩人群增多,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期风险评估及管理方法对分娩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符合阴道试产的适应证且成功接受阴道分娩为对照组,另87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褥病率、产后24 h内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中,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5.2%(23/27),无1例发生子宫破裂。两组产妇住院时间、初次哺乳时间、产褥病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住院费用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孕45~50 d)hCG、孕酮、孕囊下缘距离子宫前壁瘢痕处距离及孕35~37周时子宫瘢痕处肌层的厚度、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及新生儿湿肺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通过严密进行孕期风险评估及管理,严格掌握阴道分娩适应证,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难产及处理,多数可经阴道安全分娩,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阴道分娩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及对孕产妇的危害,探讨终止妊娠时机、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008—2012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设为病例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下段的35例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孕周、孕、产次、产后出血量、手术方式、胎盘植入、新生儿情况等指标。结果病例组产后出血量平均2 000mL以上,子宫切除7例(18.9%)、胎盘植入11例(29.7%)、输血26例(70.3%),均高于对照组(平均出血量〈2 000mL,无子宫切除,胎盘植入1例,输血9例);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儿占比均类似。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病情凶险,产后出血多,子宫切除比例高,对孕产妇造成极大危害。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与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妊娠结局的比较,探讨前置胎盘患者中胎盘附着部位与前次手术瘢痕关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省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终止妊娠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的孕产妇共169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86例(研究组),非凶险性前置胎盘8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年龄、孕周、剖宫产次、流产次数、产前出血率、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早产率、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研究组胎盘附着于前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 05);(2)研究组胎盘植入率、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早产率、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患者其胎盘附着于瘢痕上,增加早产、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等风险,术前需对该类患者进行分级评估,做好术前准备,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胎全面放开"背景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最佳的分娩方式,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台州当地两家医院收治的3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褥感染、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剖宫产组204例产妇均成功完成分娩手术,阴道分娩组96例产妇中8例中转剖宫产术,阴道试产成功率为91. 67%(88/96)。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阴道分娩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褥感染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对符合阴道试产指征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建议优先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可改善产妇妊娠结局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风险,但必要时仍需行剖宫产分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再次阴道分娩孕妇根据分娩指征分为观察组(阴道分娩)与对照组(剖宫产),各为30例,观察两组患者产程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的条件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采用阴道分娩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天津市红桥医院产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妊娠分娩产妇325例,分为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组(VBAC组)45例和再次剖宫产组(RCS组)280例,另选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45例,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以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BAC组与VBNC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率及住院时间均少于R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全面充分评估,产时严密监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为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经济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7.
492例瘢痕子宫妊娠分娩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492例瘢痕子宫孕妇的妊娠分娩结局,了解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并发症及风险,旨在降低社会因素提升的剖宫产率。[方法]对492例瘢痕子宫妊娠分娩结局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基本为剖宫产,胎盘粘连甚至植入和前置胎盘发生率、子宫破裂率、再次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均高于非瘢痕子宫孕产妇。[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风险明显提高,随着再次妊娠分娩人群增多,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杨蓓蕾 《中国妇幼保健》2018,(24):5716-5718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在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6年中国核工业北京401医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剖宫产分娩,观察组采用阴道分娩,记录两组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及妊娠结局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程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及产褥感染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1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采用剖宫产、阴道分娩均能顺利完成分娩,但是阴道分娩安全性更高,有助于提高妊娠结局,临床应根据每一位产妇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扬州苏北人民医院产科2012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孕妇作为观察组,初次剖宫产的前置胎盘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无痛性阴道出血例数、初次阴道出血孕周、产前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输血、胎盘植入、胎盘附着面缝扎止血、子动脉栓塞、背包缝合、子宫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阴道出血,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手术时间较长,产后出血量较多,术中止血难度增加,围生儿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急诊剖宫产组、择期剖宫产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分娩结局情况。另按1∶2比例随机抽取同期在该院分娩的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并与该研究中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135例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产妇中选择阴道试产的有59例,其中48例阴道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率为81.36%,11例失败后进行急诊剖宫产,其余76例患者行择期剖宫产。阴道分娩组产时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急诊剖宫产组和择期剖宫产组(P0.05);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急诊剖宫产组(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与择期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成功分娩者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者在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天数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经阴道分娩指征的前提下,给予瘢痕子宫产妇经阴道分娩的试产机会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