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2016年在本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2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80例,对患者行CT检查、肺功能检查以及血气检查.结果:对患者行CT检测,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联合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表现为肺透过度增高以及肺大泡等.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血气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为肺透过度增高以及肺大泡,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气指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具有明显的差异,因而可以作为诊断患者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饮食及心理等健康教育,从而提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可行护理对策。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康复锻炼技术,同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杨浦区社区居民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的现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杨浦区2890名社区居民及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一般人口社会学情况、疾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疾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且有获取相关知识的愿望。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有重点和针对性,尤其要强调健康行为的形成,如戒烟、锻炼、合理用药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5月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干预,心理护理组开展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满意水平;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知识的认知、治疗遵医行为;护理前后负性心理状态指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心理护理组满意水平、负性心理状态指标、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知识的认知、治疗遵医行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 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96例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影像学多方面的临床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多发生于吸烟者及肺部慢性炎性疾病患者。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定期体格检查,以尽早发现和诊断肺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管理情况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1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GOLD 3级)患者平时治疗管理情况随机分组并与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稳定期进行规范化管理74例,患者转归良好53例,约占71.62%。78例患者稳定期未进行规范化管理,转归良好37例,约占47.4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进行规范化管理后临床转归明显好于未规范化管理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规范化管理率较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规范化管理后临床转归明显好于未规范化管理患者。未规范化管理患者易出现急性加重、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临床转归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以及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呼吸功能锻炼等。结果 5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病情均好转并出院,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周密细致的护理及呼吸训练可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8.
柳琴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132-132,134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机械通气脱机的同时实施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纳入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9例.对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干预,对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计算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撤机时间、一次撤机成功率、临床各项指标.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撤机时间较短、一次撤机成功率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参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实验组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经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机械通气脱机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使撤机时间缩短,将撤机成功率予以提升,使并发症发生率予以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把2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设施常规护理;干预组从心里、饮食、氧疗、呼吸锻炼、咳痰、输液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四个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足使患者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护理知识,使患者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4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分析肺功能检查的可行性。结果:观察组FEV1%、FVC、DLco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0.05;支气管扩张试验阴性者FEV1%、FVC、DLco较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者降低明显,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FEV1%、FVC%降低越明显,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能有效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可早期帮助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彭燕  余开龙 《现代保健》2011,(14):170-17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86例和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抗生素、激素使用情况和其它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慢性基础病及高龄等均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抗生素、激素使用时间长、联合使用抗生素、合并慢性病等相关高危因素患者,应高度警惕合并真菌感染,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复发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复发的现状。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加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足或不遵医的行为,疾病反复发作。结论护理人员在患者认知及健康宣教方面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便秘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便秘的老年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增加活动、药物应用、正确的宣教等有效措施。结果通过以上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104例治愈,占82.5%。好转21例;占16.7%。1例无效,占0.8%。结论便秘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便秘时,采取综合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沧州市≥60岁体检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现状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1—12月在沧州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该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2 054名沧州市≥60岁体检居民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及问卷调查,女性961人,男性1 093人,年龄60~79岁,以60~69岁为主,占66.1%。检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5例,检出率为9.5%。以肺功能1级和2级为主,占8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795)、居住地为乡镇(OR=1.982)、吸烟≤12支/d和>12支/d(OR=2.255、3.007)、职业粉尘接触史(OR=2.069)、家族哮喘史(OR=2.604)、家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OR=1.744)、呼吸道反复感染史(OR=1.855)为≥60岁体检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沧州市≥60岁体检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检出率较高,其受到性别、居住地、吸烟、职业粉尘接触史、家族哮喘史、家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呼吸道反复感染史等多因素影响,应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提高肺功能早期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性认知,控制疾病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景昭 《现代养生》2014,(16):126-126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本次研究我们对我院2011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收治的3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在治疗过程中有无使用无创呼吸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7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对照组175例患者只应用传统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统计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各项指标、治疗效果等数据,以便更好的论证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的使用意义。结果:运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组的各项相关指标与治疗效果均明显好于没有应用无创呼吸机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立鹏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241-2242
目的调查我市周边农村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情况,分析该病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的分布规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对我市周边3568例农村居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共检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22例。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的增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吸烟史、家族史、居住环境、粉尘接触史均增加了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结论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降低该疾病发病率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误诊原因及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延误诊断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易发生误诊。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症状多样、表现无特异性,体征,影像学,辅助检查不典型易延误诊断与治疗,延误诊断与多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拮抗剂、茶碱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祛痰药、抗菌药物、抗氧化剂等。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要使用抗菌药物。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包括稳定期治疗和急性加重期治疗。稳定期治疗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只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才考虑使用。由于多数导致疾病急性加重的诱因是细菌感染,有必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呼吸功能受损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该病常发生于冬季,诱发因素为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常出现呼吸困难或体力活动受限等症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晚期易合并肺心病及其他脏器功能受损的表现,且其病程长,治疗周期长。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患者的生活基础护理,加强营养支持护理、呼吸道护理、氧疗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心理护理以及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择近几年国内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治疗和预防的疾病,它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在全球死亡原因排行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居第4位,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在世界疾病经济负担排行中,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是数据显示为第5位。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状态和增加其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症状急性加重,根据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指南建议,其治疗应包括氧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呼吸运动训练等。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护理方法,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