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历程,分析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与设想,为试点工作在全市推广与深化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云管理APP,采集并分析上海市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相关数据,并通过专家咨询法,对知情人进行访谈。【结果】上海市全部2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启动了"1+1+1"签约服务试点,签约居民超过33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率达到65.80%;为签约居民开具延伸处方超过91万张;签约居民门诊在"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为74.69%,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接近70%,在签约社区就诊达53.84%。【结论】签约试点进展良好,但仍然存在各社区试点进度不一、就诊频次过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性受限及供给模式单一等问题,需要从试点推广、落实服务举措、夯实运行机制、借助信息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标化工作量模式下,进行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效果评价。方法基于标化工作量模式下,随机选取上海市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作为研究组,选取上海市机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基于标化工作量模式的绩效考核体系,对照组按传统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的工作成效。结果与2016年比较,2017年研究组社区居民签约率增加1.90%;60岁以上社区居民的签约率增加15.60%;签约社区就诊率增加13.92%;签约居民转诊率减少2.75%;居民高血压控制率增加3.07%;血糖控制率增加17.24%;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增加27.14%;居民人均累计门诊费用减少923.73元。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基于标化工作量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质量效果良好,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改善了服务水平,提高了服务能力,推进了家庭医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试点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服务的改革,社区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分析制约签约的相关因素,为社区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选取2017-01-01—2018-12-31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 950名签约居民信息,对各类重点人群的签约情况、参保性质和签约方式及组合内签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017年签约人数占总签约人数的16.03%,2018年签约人数占总人数的83.97%,≥60岁老年人占总人数的60.56%。签约形式以门诊签约为主,2年平均占比为84%;医生上门入户签约占比最少,2年平均占比为3.69%,2年不同形式签约的人数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07,P0.05。≥65岁老年人、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签约率70%;在组合签约中,三级医院签约率低于二级医院。≥6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总签约人数的近1/3;南码头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中,女性的签约率高于男性。从签约方式看,门诊签约是最主要的签约方式;重点人群签约方面,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签约率高,而孕产妇的签约率明显不足;组合内签约情况看,三级医院的选择上相较于二级医院更加分散。家庭医生签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签约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了解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服务相关指标及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反馈情况。方法通过对2014—2016年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的13位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情况进行调查,测评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知晓率及满意度。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有效签约率、预约门诊率、履约率逐年增加,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知晓率及满意度也是逐年增加;调查发现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服务人数基本达到饱和,签约率未见提高,家庭医生对再新增签约意愿减弱;家庭医生首诊率近2年无明显提高。结论随着家庭医生工作的深入,有效签约率、预约门诊率、履约率、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率及满意度明显提高,居民签约率的提高受限于家庭医生数量,家庭医生首诊率达到一定比例后呈现暂时的顶端效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签约家庭医生的影响程度和应用效果。方法采取社区居民81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表进行研究和调查。结果有效研究人数760人,其中签约家庭医生居民320人(42.1%),未签约家庭医生居民440人(57.9%);近三个月以来,因为身体不适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签约居民(64.5%)明显比未签约居民(28.63%)高(P0.05)。家庭人均年收入、文化程度、性别、职业、自评健康状况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合理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能够提高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率,具有良好的签约效果,而且还能合理优化社区卫生资源,提高社区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1+1"组合签约模式下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家庭医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信息系统,调查54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资料、疾病情况、"1+1+1"医疗组合签约情况和签约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使用情况。结果 "1+1+1"签约者448例(82.5%)。签约者较未签约者参加免费体检和体重管理的比例显著增多(P均0.05)。2016年签约患者在2018年的月就诊次数、月就诊费用较2017年签约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6年签约患者的高血压、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2017年签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6年签约患者比较其签约后2年的月均就诊次数和月均就诊费用,发现每月在社区就诊的次数下降(P0.05)。2017年签约患者签约后每月在社区的就诊次数和就诊费用较签约前显著增多(P0.001)。结论 "1+1+1"组合签约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对居民社区门诊就诊状况的影响情况。方法:采集2012—2015年上海市虹口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门诊数据,包括每名签约居民和未签约居民的基本信息和医疗费用、就诊次数等信息。结果:2012—2015年期间社区居民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发生的就诊数据呈现增长趋势,其中签约居民在年就诊人数、年医疗总费用、年人均医疗费用、年人均就诊次数方面的增长率分别为137.87%、203.02%、27.95%和31.40%,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的-18.55%、-32.46%、-15.25%和-21.69%。结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后,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利用水平显著上升,该项制度对引导居民就诊"下沉"社区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北京市平谷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规监测数据,分析2015—2019年平谷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及服务提供等情况,分析签约服务工作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2019年北京市平谷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常规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9年,平谷区常住人口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数均逐年增加。在签约服务人才队伍方面,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及其他人员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0.9%、3.9%和13.6%,但是,签约服务人员增长速度低于重点人群增长速度,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在签约服务团队中占比逐年下降。平谷区全人群签约率从26.5%上升至34.8%;重点人群签约数从71 942人增长至108 891人,年均增长率6.1%,重点人群签约率从83.3%上升至93.0%。平均每名全科医生签约人数从424人增长至580人,签约重点人群数从273人增长至393人,全科医生人均负荷逐年增加,效率呈上升趋势。签约总人数年均增长率为9.4%,续约率从40.7%增长至94.8%,新签约人数占比从40%降至6.2%,表明签约服务人群不断稳定。结论:北京市平谷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数量与质量均呈提升态势,居民认可度逐年提升;医生签约服务人均负荷逐年增加,效率逐年提升,但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下一步需继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并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各地     
正上海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度近日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获悉,上海市2014年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力争到2020年使每一位常住居民都能得到家庭医生服务。目前,上海市已有180家(占总数的7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家庭医生制度,签约常住居民588万人,签约率达32%,平均每位家庭医生签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推行以家庭医生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社区居民家庭健康管理服务为工作内容、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为工作形式的新型健康管理服务运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西青区李七庄街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现状及居民对签约模式满意度。方法收集2017-2019年李七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人群一般资料,并每年随机选取已签约居民1 000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结果 2017-2019年天津市李七庄街地区签约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签约人数分别为9 973人、15 009人和20 187人。2017-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逐年递升,分别为70.0%、80.8%和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886,P<0.001。结论李七庄街社区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越来越多,签约服务满意度逐年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推荐了5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上海市"1+1+1"签约服务模式即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组合。这种模式构建了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提升了签约服务的能力和吸引力。2016年,签约居民在"1+1+1"组合内门诊就诊比例达78%,在社区就诊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社区签约服务对分级诊疗的影响,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依据。方法从杭州市医疗保险信息管理数据库中导出2015年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的就诊资料,分析不同医保类型参保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并按照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截至2015年底杭州市主城区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分别为288.99万人和17.41万人,家庭医生签约率分别为13.19%和50.89%。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为77.22%,高于职工医保参保人群的51.26%(P0.01)。职工医保参保人群中,签约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化就诊率为55.06%,高于非签约对象的44.49%;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群中,签约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化就诊率为73.30%,低于非签约对象的80.98%。结论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影响因素,提升职工医保参保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可进一步推动杭州市居民分级诊疗制度的构建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正为有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四川省成都市于2017年、2018年分别印发了《成都市大力加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成都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和服务包的通知》。文件明确将不低于70%的签约收入(不含人力资源成本)作为绩效增量发放给家庭医生团队。2018年,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本达到签约率要求的基础上,年人均获得的签约服务收入仅在3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助手作用。方法 选取1 200例社区居民进行研究,均签约“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引入前、后签约家庭医生的利用情况、年就诊次数和月复诊次数等。结果 引入后,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有效利用率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居民就诊频次明显少于引入前次,月复诊次数明显低于引入前,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社区居民年均药费为(2 351.84±127.93)元明显少于引入前(2 579.72±226.41)元,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签约居民满意度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结论 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8月,福建省厦门市六部门联合印发《厦门市家庭医生基层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构建"1+1+N"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厦门模式,为居民提供"多快好省"签约品牌服务,形成了居民主动踊跃签约、基层乐意服务的双赢局面。截至目前,厦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85.4万人,签约覆盖率32.71%;重点人群中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服务17.03万人,签约率73.3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助手作用。方法选取1 200例社区居民进行研究,均签约"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引入社区护士前后对签约家庭医生的利用情况、年就诊次数和月复诊次数等。结果引入后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有效利用率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引入后居民就诊频次明显少于引入前、月复诊次数明显低于引入前(P0.05)。引入后社区居民年均药费为(2 351.84±127.93)元,明显少于引入前的(2 579.72±226.41)元(P0.05)。引入后签约居民满意度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结论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签约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签约率提供理论借鉴。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随机抽样,对深圳市(福田区、龙岗区、罗湖区、龙华新区和光明新区)共40个社康中心,由统一培训的社康中心卫生人员于2016年1月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共调查社区居民2672人,签约率为42.3%(1130人)。被调查的对象中,当身体不适时,68.1%的人首诊医院为社康中心。签约率较高的人群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居民(69%)、经常生病居民(59.8%)、患慢性病居民(55.4%)、对家庭医生知晓度高的居民(70.5%)、有医保的(44.8%)和就医首诊选择社康中心的居民(44.4%)等。结论深圳市的家庭医生服务起步早,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度高,签约覆盖面较广,但还要进一步完善。可以从对具有签约吸引的人群入手,逐步引导居民签约;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力度,健全相关的政策,提高居民的认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提高居民的满意度等。  相似文献   

18.
龙骅 《中国卫生资源》2014,(3):225-226,240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落实情况,为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上海市7个区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计年报,对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和人员的配置、家庭医生签约和利用情况、家庭医生的服务量和管理效率分析。结果 :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团队式家庭医生制服务,但郊区中心的全科医生少,服务人口多;家庭医生平均签约率为27.83%,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率为50.46%,7项优惠服务落实率为98.2%;郊区家庭医生的门诊量、高血压社区管理率、重型精神病的规范管理率均低于中心城区。结论 :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是发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关键,应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1+1+1"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从健康到康复的全科医疗服务。【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居委会,确定试点家庭,选拔优秀的家庭医生,落实签约服务,细化工作流程,提供优质的签约服务,探索"1+1+1"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工作。【结果】以家庭为单位的"1+1+1"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可提升家庭医生诊疗和健康管理水平,促进分级诊疗,方便病人就医。同时,也可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活动参与率、就医依从性及满意度。【结论】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试点工作,规范了家庭医生团队的医疗服务工作,推进了分级诊疗,加强了健康管理,有利于提升全人群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背景介绍】近年来,家庭医生制度在我国方兴未艾。北京市2010年起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居民可自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并免费享受慢病管理等服务。上海自2011年起启动家庭医生制度构建,已覆盖全市所有社区,截至去年底签约常住居民1027.3万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