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和肝素抗凝对感染性休克伴有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的患者,按照抗凝剂方案的不同分为三组,比较分析三组滤器使用寿命及使用效率、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肾功能变化、并发症与死亡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枸橼酸抗凝组滤器使用寿命及使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枸橼酸抗凝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及肾功能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在死亡率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枸橼酸抗凝能够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伴有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对凝血功能无显著影响,能够提高滤器使用寿命和使用率,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危急重症患者多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和脓毒血症等,需施行血液滤过替代肾功能,清除炎性介质患者病情。本研究对比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和普通肝素抗凝在危急重症患者行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CVVH)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01-01-2018-01-01本院行CCVH治疗的80例危急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采用的抗凝方式分为对照组(肝素全身抗凝,38例)与观察组(局部枸橼酸抗凝,42例)。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内环境、肾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为(59.72±3.95)s,低于对照组的(84.93±6.01)s,t=21.926,P<0.00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为(16.34±3.01)s,低于对照组的(23.63±3.45)s,t=10.024,P<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为(18.15±1.52)mmol/L,高于对照组的(17.93±1.45)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2,P=0.255;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为(219.34±20.01)μmol/L,低于对照组的(223.63±21.45)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2,P=0.180。治疗后,观察组Na~+、Ca~(2+)、HCO_3~-、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尿素氮分别为(18.15±1.52)mmol/L和(17.93±1.45)mmol/L,t=-0.662,P=0.255;肌酐值分别为(219.34±20.01)μmol/L、(223.63±21.45)μmol/L,t=0.922,P=0.18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低于对照组的5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6,P=0.004。结论针对行CVVH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RCA和普通肝素抗凝效果相当,RCA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个体化的抗凝在急危重症患者持续床旁血液净化(CR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9例入住重症医学科行CRRT治疗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有无手术史、凝血、出血情况和可能存在的出血风险分为无抗凝组(A组)、局部枸橼酸/钙剂抗凝(B组)、全身肝素抗凝组(C组),选择治疗模式为持续静脉静脉滤过(CVVH)。观察三组患者CRRT治疗中的凝血功能、出血情况、血小板消耗、血滤效果和滤器使用情况。结果 A组和B组凝血功能明显优于C组(P0.05),B组和A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血发生率、血小板消耗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C组滤器使用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血滤效果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是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抗凝治疗是血液净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持续个体化的抗凝方案有利于CRRT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滤器预处理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常规治疗早期联合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在操作前滤器经过肝素盐水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联合应用CBP治疗48例SAP患者,按是否进行滤器预处理,分为治疗组(所用滤器经过预处理)和对照组(滤器预冲后即行CBP治疗),每组各24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及APACHEⅡ评分下降10分的时间,所用滤器数量,血肌酐(SCr)降至≤97.0μmol/L、血淀粉酶(AMS)降至≤140.0 U/L、C反应蛋白(CRP)降至≤10.0mg/L的时间,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4.24±6.38)h比(49.36±7.34)h],所用滤器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0.28±3.24)个比(13.36±4.02)个],APACHEⅡ评分、SCr、AMS、CRP四项指标恢复至目标值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常规治疗早期联合应用CBP治疗SAP,滤器经过预处理者病情恢复快,存活率高,预后明显优于滤器及管路预冲后立即开始行CBP治疗者,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在急性中毒血液灌流中的效果。[方法]将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每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液灌流前后凝血功能(APTT、PT、TT)、血小板(PLT),灌流器及管路凝血、机体出血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前后PLT、APTT、PT、TT无明显变化(P均0.05),普通肝素组治疗后PLT减少,APTT、PT、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路凝血发生率:普通肝素组11.67%,低分子肝素组1.67%;出血发生率:普通肝素组18.33%,低分子肝素组5.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血液灌流时抗凝作用强而不易引起出血,是首选抗凝药物,并且无需在灌流后常规做凝血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妇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DIC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DIC评分、各项指标、平均出血量、ICU入住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产妇(77.78%)高(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DIC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产妇DIC评分(4.17±0.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5.03±0.29分)(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治疗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有所下降,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有上升,其中观察组产妇PT、APTT、D-D(16.86±2.54 s、48.54±7.85 s、0.56±0.20 mg/L)低于对照组产妇(28.15±3.17 s、54.72±9.46 s、2.01±0.19 mg/L),FIB、PLT(3.21±0.69 g/L、107.85±29.04 g/L)高于对照组产妇(1.39±0.25 g/L、87.43±40.52 g/L)(P0.05);观察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ICU入住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2 877.64±897.46 ml、18.01±5.34 d、2.22%)均少于对照组产妇(6 115.27±1 632.51、25.73±7.42 d、13.33%)(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DIC产妇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应用常规剂量肝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评价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方法在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CBP治疗方法与非CBP治疗方法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实施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基本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CBP技术在治疗DIC患者的凝血功能方面具有理想的疗效,小剂量肝素组的患者死亡率(8.0%)明显低于无抗凝剂组(31.2%)和体外抗凝组(33.4%)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综合分析总体疗效,CBP治疗组要明显优于非CBP治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BP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技术操作安全可靠,是一项治疗DIC的十分有效的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D-二聚体(D-D)、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5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抗凝治疗组和非抗凝治疗组各28例,非抗凝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惠迪(美莎拉嗪)每日2.0g口服,惠迪2.0g+生理盐水50ml每日1次睡前保留灌肠,四联活菌片500mg 3次/d,口服;抗凝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1次皮下注射进行抗凝治疗;两组治疗总疗程均为6周,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的D-D、APTT及FIB水平,同时采用临床活动度评分计算临床活动性指数。结果治疗前,D-D、APTT及FIB水平UC组分别为(360.6±105.7)μg/L、(25.4±6.4)s、(4.1±1.1)g/L,对照组分别为(150.8±66.6)μg/L、(29.8±5.6)s、(2.3±0.5)g/L,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凝治疗组D-D、APTT及FIB水平组分别为(212.6±62.0)μg/L、(27.2±3.4)s、(2.2±1.0)g/L,非抗凝治疗组分别为(288.5±102.6)μg/L、(26.2±4.0)s、(3.2±1.4)g/L,D-D及FIB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PTT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凝治疗组临床活动性指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与非抗凝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C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D-D、FIB可作为判定UC活动性的指标,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血中D-D及FIB水平。  相似文献   

9.
陈晓丽 《中国校医》2021,35(6):458-459
目的 探讨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114例,根据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凝血功能、妊娠成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 D-二聚体水平(1.27±0.26)mg/L、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20.15±3.28)ng/L,低于对照组,抗凝血酶Ⅲ水平(107.23±12.51)%,高于对照组的(96.58±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10.89±1.60)ng/L,对照组(11.04±1.56)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成功率(85.96%)高于对照组(7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功能,增强其纤溶系统活性,提高患者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8月—2012年12月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收治的4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抗炎、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及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0.9%NaCl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次/12 h。两组均治疗12 d。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12天的PT、APTT、FIB、Plt、D-D变化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8天,对照组PT[(18.59±5.78)s]、APTT[(40.45±5.02)s]、Plt[(147.60±38.69)×109/L]、D-D[(0.64±0.27)mg/L]与治疗前[(23.60±4.90)、(49.10±6.36)s、(93.10±36.88)×109/L、(0.98±0.25)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4.70±4.12)、(36.96±4.11)s、(166.60±37.02)×109/L、(0.59±0.26)mg/L]与治疗前[(22.59±5.21)、(51.48±5.97)s、(97.45±43.01)×109/L、(0.99±0.23)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2天,对照组PT[(16.89±4.21)s]、APTT[(36.00±4.52)s]、Plt[(159.80±33.69)×109/L]、D-D[(0.55±0.27)m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3.60±3.90)、(30.55±4.38)s、(160.50±29.22)×109/L、(0.42±0.21)m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8、12天,观察组PT、APTT、D-D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有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血栓前状态的近期疗效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 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都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0.4 ml(4000 AxaIU),皮下注射,Q12h,共10d.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栓前状态10d,治疗组总有效率96.6%(57/59),对照组总有效率70.2% (4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1)、人凝血酶原片段(F1+2)、纤维蛋白原(FIB)、人血浆a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DD)、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0.42±0.17) mL/L、(0.95±0.46) mmoL/L、(3.25±1.24) g/L、(57.83±25.91) mg/L、(6.15±1.70) mg/L、(53±4.5) mm Hg,和治疗前比(0.67±0.21) mL/L、(1.90±0.81) mmoL/L、(5.19±1.2) g/L、(78.65±27.01)mg/L、(13.10±2.72) mg/L、(67±5.0) mm Hg降低,氧分压(PaO2)治疗后(71±6.0) mm Hg比治疗前(60±6.5) mm Hg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虽血气指标有改善,而凝血标志物未见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10d后,治疗组PaCO2明显降低,PaO2显著增高,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低切变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血栓前状态效果明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过程中合适的抗凝技术。方法49例高危出血患者分3组:1组23例,用无肝素法行CVVH77例次;2组7例。用局部体外肝素行CVVH28例次;3组19例,用低分子肝素行CV—VH64例次。检测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凝血指标、血小板,记录滤器寿命。结果3种抗凝法均能有效清除溶质(P〈0.01),3组清除溶质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组无出血加重病例,APTT、PLT无明显变化,2组出血1例,PLT减少(P〈0.05),3组出血3例,APTT延长,PLT减少(P〈0.01);1组、2组加重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器凝血程度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肝素、局部体外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各有优缺点,需根据患者的出血倾向危险度分级,个体化地选择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常规血液透析抗凝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7例透析患者分别采用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LMWH)抗凝进行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观察不同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透析器及透析管道凝血程度,内瘘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透析结束时血小板计数较血液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UFH)组,而APTT、TT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过程中无明显延长,而普通肝素(UFH)则明显延长。与普通肝素(UFH)组比较,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缩短明显。透析器及透析管道未出现凝血现象。结论 LMW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理想的抗凝剂,较UFH更有效、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目前国内治疗严重脓毒症三种常用的血液滤过置换液配方的特点,总结经验,制定更合理的配方.方法 选取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组(13例)置换液配方为南京军区总医院改良Ports配方,B组(12例)置换液配方为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配方,C组(11例)置换液配方为其他改良配方,D组(14例)置换液配方为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改良配方.记录每个血液滤过治疗前后患者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肾功能、血糖波动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滤器内钙浓度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钠、氯、镁、钙、碳酸氢根及碱剩余均无明显变化(P>0.05).四组治疗后肾功能均明显改善,对hs-CRP清除均有明显效果(P<0.05),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糖波动度、滤器内钙浓度、普通肝素用量均明显小于A、B、C组[(3.0±0.9) mmol/L比(11.2±2.0)、(3.8±1.1)、(5.5±1.3) mmol/L,(1.5±0.5) mmol/L比(2.0±0.7)、(2.3±0.5)、(2.1±0.4) mmol/L,(6.5±2.8) U/(kg·h)比(8.9±3.4)、(7.9±3.0)、(8.7±3.1) U/(kg·h),P<0.05].结论 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改良配方相对其他配方,可以更好地维持血糖水平稳定,有一定的抗凝作用,减少普通肝素用量,维持内环境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二甲双胍的干预效应.方法 将10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每组50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2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试验1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前后各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糖负荷后2h血糖(2 h PBG),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治疗前试验1组和试验2组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Fi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P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2组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Fib明显低于试验1组[(6.6±2.5) mmol/L比(7.9±3.6)mmol/L、(5.2±1.3)%比(5.8±1.4)%、(3.0±1.0) g/L比(3.6±1.2) g/L],APTT、PT明显高于试验1组[(34.3±6.8)s比(31.6±6.5)s、(12.6±0.7)s比(12.3±0.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TT、PT与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1),Fib与2h PBG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1),TT与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无相关性(P>0.05).结论 糖耐量异常患者已出现凝血功能异常,适当的干预治疗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止血药对膀胱肿瘤患者术后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住院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止血药,对照组患者不使用止血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凝血状态.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2d的APTT和PT延长,PAI-1、t-PA、D-D显著增高,PLT减少,TT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d比较,观察组患者的TT短于对照组[(14.36±0.17)s比(15.42±0.18)s和(14.36±0.28)s比(15.29±0.27)s],PAI-1、t-PA、D-D显著高于对照组[(98.19±2.32) μg/L比(82.19±2.38)μg/L和(84.52±2.25) μg/L比(72.94±2.26)μg/L,(27.06±1.69) μg/L比(21.63±1.16) μg/L和(27.28±1.37) μg/L比(21.69±1.19) μg/L,(7.06±0.08) μg/L比(1.89±0.28)μg/L和(12.83±1.05) μg/L比(1.96±0.1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APTT、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7.32%(3/41),对照组为2.44%(1/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止血药可以加重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的高凝状态.因此,应慎重应用预防性止血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抗凝在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患儿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6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并拟行CVVH治疗的51例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在CVVH治疗中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检测不同观察时间点及滤器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清Ca2+浓度。观察本组患儿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滤器凝血情况及治疗不良反应。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本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0.5 h 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05);治疗2、4、8 h时,患儿滤器后APTT水平均显著高于滤器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0、-7.14、-26.11,P<0.001)。②本组患儿治疗结束后0.5 h血清Ca2+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5);治疗2、4、8 h时,患儿滤器后血清Ca2+浓度显著低于滤器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6.00、7.47、13.90,P<0.05)。③治疗后患儿血清肌酐、尿素氮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4.10、3.16,P<0.05)。④本研究无1例患儿发生3级滤器凝血和治疗不良反应。 结论枸橼酸抗凝技术在儿童CVVH治疗中能有效发挥抗凝作用,治疗不良反应小,临床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在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急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组)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77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5例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各组间水平差异.结果 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T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0±3.56)s比(12.26±0.75)s,P<0.05].肝硬化组TT、APTT、FIB、PT分别为(24.36±2.24)s、(58.18±4.86)s、(1.70±0.30) g/L、( 16.83±3.25)s,与对照组的(16.99±0.78)s、(37.90±4.31)s、(2.97±0.78) g/L、( 12.26±0.75)s和急性肝炎组的(17.33±1.05)s、(37.91±2.42)s、(3.07±0.13)g/L、(11.10±3.56)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凝血四项检测可用于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辅助监测肝病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低分子量肝素与丹参解痉抗凝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孕26 ~ 34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硫酸镁治疗组)34例,B组(硫酸镁+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36例,C组(硫酸镁+低分子量肝素+丹参治疗组)33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及凝血指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等.结果 三组入院时24h尿蛋白及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A、B、C组24 h尿蛋白分别为(5.38±0.32),(4.96±0.22)和(4.31 ±0.26) g/24 h,A组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31.45±5.71),(33.34±5.96)和(38.12±3.49)s,C组较A、B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延长孕周时间分别为(6.40±3.46),(10.70±4.21)和(12.50±3.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9.4%(10/34),19.4%(7/36)和6.1%(2/33),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新生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低分子量肝素与丹参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能有效控制24h尿蛋白,改善凝血功能,有效延长孕周,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丹参组33例、低分子肝素钙组32例和联合组3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丹参组加用丹参注射液1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低分子肝素钙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腹部皮下注射,2次/d,连用5 d。联合组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用法与用量、使用时间同丹参组、低分子肝素钙组。对比三组血浆粘度变化、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妊娠结局、主要并发症、新生儿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丹参组血浆粘度、D-二聚体分别为(1.6±0.3)m Pa·s、(1.8±0.4)mg/L,丹参组分别为(1.7±0.3)m Pa·s、(1.9±0.5)mg/L,低分子肝素钙组分别为(1.2±0.2)m Pa·s、(1.5±0.2)mg/L,联合组与丹参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丹参组、低分子肝素钙组、联合组延长孕周分别为(8.5±2.0)、(8.2±1.8)、(11.4±1.5)d,联合组与丹参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丹参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51.5%,低分子肝素钙组为53.1%,联合组为29.0%,联合组与丹参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丹参组胎龄、新生儿体重分别为(31.0±1.3)周、(1.9±0.2)kg,低分子肝素钙组分别(31.3±1.5)周、(1.8±0.3)kg,联合组分别为(33.4±1.4)周、(2.1±0.3)kg,联合组与丹参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丹参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为57.6%,联合组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组新生儿死亡发生率为30.3%,低分子肝素钙组为28.1%,联合组为9.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高凝状态,延长孕周,增加胎儿体重,增加新生儿成活率,改善妊娠结局,可作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