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山市4次登革热爆发流行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中山市是我国登革热流行的地区之一 ,自1 9 86年以来分别于 1 986、 1 991、1 999年和 2 0 0 1年发生了 4次爆发流行。由于这 4次流行首例病人均误诊为感冒或伤寒 ,而且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轻型。为此 ,有必要对登革热爆发流行的临床流行病学进行分析 ,以解决登革热的早期诊断问题。1 材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中山市 4次登革热疫情资料。1 2 方法 :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 ,所有资料录入电脑 ,用SPSS 1 0 0软件进行分析。2 结 果2 1 4次流行首例发病日期 :1 986年为 8月 7日 ,1 9 91年为 8月 2 6日 ,1 999年为 8月 9日和 2 0 …  相似文献   

2.
苏有军 《职业与健康》2002,18(11):90-90
2001年12月30日上午我区防疫站防疫科接到福州市传染病医院关于发现1例登革热病例的报告后,立即组织防疫人员前往患者家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男,39岁,职业:干部,住五四北路思儿亭15号省林科所宿舍。患者长期公派菲律宾务工,于12月17日回国途经马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 1978年在佛山市首次从病原学确认登革热流行以来 ,2 0年间共发生 13次流行 ,据统计患者达 6 8万余人 ,死亡5 0 0多人 ,仅佛山市就发生了 3次流行 ,患者 2 5万余人 ,死亡13例 ,给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由于本病发病突然 ,传播迅速 ,因此早期诊断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是控制该病蔓延流行的重要环节。我们根据佛山市发生登革热流行情况 ,从 1996年 3月~ 1998年 9月对佛山市区的登革热病原学、血清学、蚊媒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对佛山市城区各医院发烧原因不明的患者和可疑登革热病…  相似文献   

4.
根据佛山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年报表 ,对佛山市 1 978~ 1 998年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2 1年间佛山市共发生五次有病毒学诊断依据的登革热大流行 ,共报告病例 2 541 8例 ,死亡 1 4例。疫情高度集中在顺德市、佛山市区 (城区和石湾区 )和南海市等旧疫区。 8~ 1 0月是流行的高峰季节 ,白纹伊蚊是佛山市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人群普遍易感 ,旧疫区内健康人群血抑抗体水平较非疫区健康人群高 ,登革热旧患者血抑抗体水平逐年下降。今后预防工作的重点应在旧疫区。根据流行病学及病毒流行型别特点 ,登革热在佛山市可能已经形成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5.
两例登革热病人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0月6日,珠海卫生检疫局发现2例从马来西亚旅游探亲回来的病人,患者高热、头痛、皮疹、眼眶钝痛,疑似登革热病例,检疫人员即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两患者为一对夫妻,于1998年8月21  相似文献   

6.
1999年夏秋 ,福州市近郊曾局部流行 5 5年未遇的登革热[1] ,经单克隆抗体检查系登革病毒Ⅱ型所致 ,流行的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现将 2 0 0 0~ 2 0 0 1年开展的福州市登革热流行病学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在福州市原登革热流行区 (仓山区 )与周边危险区 (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马尾区、长乐市 )设置 6处监测点 ,对媒介孳生地与蚊虫密度进行监测[2 ] 。资料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2 )病原学检测 :2 0 0 0年采集 5~ 11月份登革热患者和可疑患者的血标本 ,捕捉白纹伊蚊成蚊 4 0 0 0余只 (2 4只为一组 ) ,分别接…  相似文献   

7.
佛山市登革热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革热与登革热出血热 ,是一种古老的疾病 ,至今已有 2 0 0年历史 ,1779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次发生流行 ,此后波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虫媒病毒病之一。我国自 1978年在佛山市首次从病原学确认登革热流行以来 ,2 0年人间共发生 13次流行 ,据统计患者达 6 8万余人 ,死亡 5 0 0多人 ,仅佛山市就发生了 3次流行 ,患者 2 3万余人 ,死亡 13例 ,给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由于本病发病突然 ,传播迅速 ,因此早期诊断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是控制该病蔓延流行的重要环节。我们根据佛山市发生登革热流行情况 ,从199…  相似文献   

8.
同安区首例输入性登革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9月 18日下午 3时 ,同安区卫生防疫站接到市卫生防疫站疫情通知 ,同安区莲花镇窑市村 17组一位村民 ,男性 ,42岁 ,于 9月 17日经省卫生防疫站检测血清登革热病毒IgM和IgG抗体呈弱阳性 (金标法 )。患者系外务劳工 ,常住孟加拉国达卡市。 9月 11日以发热、四肢乏力和肌肉酸痛 4d住厦门闽海医院。患者自诉于 2 0 0 2年 9月 7日下午 2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 3 9℃ ,伴有恶寒 ,两侧太阳穴隐痛 ,四肢无力 ,双小腿肌肉酸痛不适 ,在当地医院求治 (具体用药不详 ) ,体温下降。于 9月 8日回国 ,回国当日上午 7时又出现高热 ,在当地卫…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中期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情况综合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90年代初 ,广州市发生两次登革热局部流行 ,每次流行范围局限 ,发病率低。 1995年 ,广州市发生Ⅰ型登革热暴发流行 ,疫情波及 7区 1县级市 ,病例数达 550 5例 ,发病率创历史新高。1 发病概况90年代中期第 1次局部发病发生于 1994年 9月 ,于广州市某大院发生了一起由登革Ⅰ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热小规模暴发 ,罹患率为 12 .3% (13/ 10 6 )。经疫情紧急处理 ,未引起大院外流行。从急性期病人血清中分离到 2株Ⅰ型登革病毒〔1〕。第 2次流行起于 1995年 4月 ,从首例确诊至 8月中旬 ,市区仅确诊 4例 ;8月底在番禺沙湾镇发现暴发疫情 ,因疫情报告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道2013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开展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道2013年登革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8—11月荔湾区东沙街道发生登革热疫情,共报告病例107例,累计发病率为2.82/10万。首发病例于8月24日发病,末例病例于11月29日发病,疫情持续98d,病例发病时间相对集中于9、10月,共报告95例,占发病总数的88.79%。病例分布于4个社区中,其中东望53例、沙洛25例、南激21例、金宇8例,不同社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50例,女性57例,男女性别比为1:1.14。发病年龄相对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共报告72例,占发病总数的67.29%。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占33.65%)、工人(占23.36%)为主。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病原为登革I型病毒。疫情流行期间布雷图指数最高达28.21。结论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道2013年登革热疫情历时较长,是该地区历史上最为严重的1次疫情;控制传播媒介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但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才能迅速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1.
武汉地区首次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7~8月武汉市青山区先后发生3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1.疫情经过:首例患者男性51岁,武汉某冶金公司工程师。2004年6月28日至7月9日去孟加拉国劳务输出,2004年7月10日返回武汉,1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腰部疼痛,17日至医院就诊,体温:39.7℃,明显酒醉面容,前胸、手背有明显出血点,腰部酸痛,乏力;诊断疑似登革热。20日该患者血样送至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7日  相似文献   

12.
应用登革热病毒分离、补体结合试验(CF)和流行性出血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法(EHFIFA),对广州市1986年和1987年1~8月发病的临床诊断为登革热病人的血清作了检查。结果发现,1~7月发病的无登革热疫区接触史的55名本地病人中无一例被证实为登革热感染,其中1~4月发病的部分病人(7/13)被证实为EHF患者。经血清学确诊的本地登革热病例在两个流行年中均从8月起才出现,而来自登革热疫区的登革热病人都在广州流行季节前(1~7月)的3月和6月被查出。在8月开始流行,疫区来的病人病原学和血清学的阳性率均高于本地病人。本研究结果证明。广州市登革热传染来源来自外地疫区。  相似文献   

13.
登革热病毒引起人类的登革热 (Dengue fever,DF) ,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1 ] 。珠海在 1980年和 1998年也发现有登革热病例 [2 ,3] 。 2 0 0 1年 ,东南亚国家发生登革热大流行 ,8月起 ,毗邻珠海的澳门多次报道发现登革热病例至 11月底共有 14 18例 [5] 。 10月份 ,珠海市湾仔医院陆续收治了来自湾仔地区的 11例病例 ,并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患者病历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1.2 检测 用美国 HOPE公司的 EL ISA试剂盒进行 Ig G、Ig M抗体检测。1.3 血标本来源 有发热、皮疹的疑…  相似文献   

14.
登革热减毒活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登革病毒 (DengueVirus,DV)感染引起的疾病是最重要的虫媒病毒病之一。自 1978年以来我国南方每隔几年就暴发一次。 1999年 8月在福州市城乡结合部发生登革热流行 ,患者达 10 0 0多人〔1〕。南亚、东南亚均是登革热高发区。登革病毒为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长 10~ 11kb,编码 3种结构蛋白 (C、PrM、E)和 7种非结构蛋白 (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 )。自然界存在的登革病毒有 4个血清型 (1~ 4) ,每型均可引起患者出现多种症状 ,从较温和的登革热 (DF)到严重的致死性的…  相似文献   

15.
《口岸卫生控制》2005,10(6):42-42
哥斯达黎加卫生部门2005年12月5日公布的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该国今年登革热的患病人数已达3.5万多人,较去年同期增长3.1倍,为历史最高纪录。该国51名出血性登革热患者中,已有2人死亡。这是哥斯这黎加自1999年以来首次报告登革热死亡病例。哥卫生部门认为,防治措施采取较晚是导致今年登革热患病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哥斯达黎加历史上的登革热发病高峰出现在1997年。当时该国登革热的患病人数为1.4万多人。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症状为突发高热伴随畏寒、关节和头部剧痛。这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气候温热地区,一般分普通登革热和出血性登革热两种,后者易致人死亡。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昌江县曾于 1980年发生由登革Ⅲ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流行 ,发病 2万余例。相隔 5年后再次发生登革热流行1 流行概况本次流行是 1985年 10月在海尾镇沙鱼塘村开始的 ,到当年 12月止 ,先后在沙鱼塘和海尾村发生小规模流行 ,南罗乡新港村及叉河水泥厂亦有个别传入性病例 ,共报告 36 3例患者 ,病死 1例。 1986年元旦前后 ,乌烈镇乌烈村受到扩散 ,并于 3~ 4月间出现暴发流行 ,4~ 5月海尾镇疫情复燃 ,6~ 7月昌化镇有零星散发病例 ,8月起昌城乡、昌化镇、乌烈镇和南罗乡等一些村庄先后发生流行 ,到 12月止全县已连续流行 15个月 ,有 5个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东省2020-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入境管理措施)对境外输入性登革热(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并整理广东省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资料、2016-2021年蚊媒密度监测数据、2011-2021年国际航班旅客年运输量及登革热年报告病例数, 分析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20日)与实施后(2020年3月21日至2022年8月31日)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变化。结果 2020年3月21日至2022年8月31日累计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52例, 其输入传播风险强度为0.12, 低于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1 828例, 5.29)。与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相比较, 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在季节、性别、年龄、职业和来源国分布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隔离点发现病例占59.62%(31/52), 在口岸发现占38.46%(20/52), 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以医院发现为主(95.08%, 1 738/1 828)。在提供入境日期的51例病例中, 82.35%(42/5...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2004年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个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传染病.1999年,我市郊区发生登革热爆发流行,经过广大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登革热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已经连续4 a未发生本土登革热病例,连续2 a无输入性病例.2004年2月23日,福州市传染病院报告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我们立即进行全面调查和处理,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胜国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56-2457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由伊蚊传播,以突起畏寒、发热、皮疹、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2008年11月1日16时腾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县人民医院报告:传染科收住1例缅甸籍病人,疑似“登革热”。中心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前往调查处理,经过各级部门的通力合作,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第2代病例。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007年珠海流行的登革热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8月至10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125例登革热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肌酶及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流行的登革热患者并发病毒性心肌炎者24例,占19.2%,其中10例伴有心律失常,无心功能不全者,均治愈出院。结论2007年珠海流行的登革热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症状较轻,临床转归较好,但发病率较高;对登革热患者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