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职业性慢性砷中毒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2例职业性慢性砷中毒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与发砷含量之间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72例职业性砷中毒病例中,临床表现以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为主;发砷含量与神经传导速度之间呈负相关;与神经末端潜伏期呈正相关;不同发砷组别中发砷值越高,外周神经损害程度越明显。结论职业性慢性砷中毒周围神经病,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潜伏期延长为主要改变,损害程度与发砷含量有明显相关,提示砷在体内的蓄积程度与周围神经损害呈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山西省大同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外环境中砷暴露水平。方法从山西省大同市某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抽取85名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慢性砷中毒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采集暴露人群的日常饮用水、土壤和瓜果蔬菜。日常饮用水和土壤通过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检测其中砷含量,瓜果蔬菜中的总砷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ICP-MS)测定。结果在抽取的85名居民日常饮用水中,水砷范围14.41~90.34μg/L,中位数为43.88μg/L。采集的瓜果蔬菜砷含量范围为0.001~0.771 mg/kg,均数为0.0598 mg/kg,超标率为43.04%,其中瓜果蔬菜中砷超标率呈现叶菜类>根茎类>果菜类的趋势。食用污染严重的叶菜类蔬菜中摄入砷引起的健康风险达到71.77%。本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土壤砷含量未超过国家标准。结论山西省大同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用水、自产瓜果蔬菜砷含量均高,饮用砷污染的水是引起慢性砷中毒的主要因素,通过食用自产瓜果蔬菜染砷这一途径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分析职业性慢性砷中毒患者相关指标,为早期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对78例职业性慢性砷中毒患者的肝功能、感觉神经潜伏期及传导速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表现以乏力、四肢麻木、头痛头昏等症状为主;发砷含量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发砷含量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感觉神经潜伏期呈正相关。当发砷值>30μg/g时,与发砷值<20μg/g比较,AST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砷值越高,感觉神经损害程度越明显。提示,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发砷值的升高可能增加肝脏损害程度;砷对感觉神经的损害程度明显,砷在体内的蓄积程度与周围神经损害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血清中巯基含量在职业性砷中毒诊断中的价值,作者对砷作业工人和健康工人进行了血清巯基含量测定。对象和方法选择从事甲基胂酸锌生产的某农药厂砷作业工人110名(男89名、女24名),年龄18~60岁,砷作业工龄1~15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某铜冶炼企业296名接砷工人的尿砷、发砷。结果显示,尿砷超标26人,超标率10.5%;发砷超标66人,超标率22.3%;尿砷与发砷超标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接砷工人体检时尽可能检测发砷,条件允许时应同时检测尿砷、发砷。  相似文献   

6.
测定尿砷和发砷在防治接砷工人的职业性中毒中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砷中毒诊断标准。为了探讨尿砷、发砷的参考值及其有关因素,我们对正常无接砷史及接砷工人分别作尿砷、发砷的测定,提出尿砷、发砷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7.
汪润华 《职业与健康》2006,22(5):333-334
目的了解安阳市铅冶炼行业的职业卫生状况。方法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对9家铅冶炼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结果9家企业中,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6家,占66.67%。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6家,铅烟、铅尘空气浓度超标率达94%,对6家企业作业工人进行了在岗期间职业性健康检查,占66.67%,均未开展上岗、离岗体检。3家企业制定有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配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占的33.33%。结论该市铅冶炼行业作业环境职业危害严重,工人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8.
陕南燃煤型砷中毒典型村居民的发砷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健伟  杨林生  虞江萍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72-1974
目的研究陕南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高砷石煤暴露人群发砷含量与年龄、性别、病情的关系。方法采集病区高砷暴露居民的发样90份,对照村居民的发样14份。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发砷。结果陕南砷暴露村居民发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村,同时显著高于砷中毒病情更加严重的贵州省兴仁县长青镇,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砷暴露人群内部发砷含量随着年龄增加和砷中毒病情加重而增加,符合慢性砷暴露的特征,男性和女性的发砷差异不显著。41名未出现临床体征的居民发砷含量高达7.83 mg/kg,与轻度、中度中毒患者的发砷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皮肤损伤症状出现之前,砷已经在人体内蓄积并达到有害程度,可能处于亚临床阶段。结论陕南燃煤型砷中毒病区暴露人群具有高砷蓄积特征;无临床体征的高砷暴露人群可能处于亚临床阶段,提示在地方性砷中毒的诊断标准中,应重视发砷值而不能仅注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9.
燃煤型慢性砷毒接触者发砷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贵州安龙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地方性慢性砷毒接触者发砷含量与年龄、性别、病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病区砷中毒患者和亚临床患者发砷含量均呈20倍以上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发砷含量有随病情轻重程度而增高的倾向;正常人群中发砷含量男高于女的现象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和亚临床患者中不再存在,且反有女性高于男性的倾向。另外,本组患者发砷含量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这主要是女性患者发砷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因素造成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发砷含量与环境煤砷污染有密切关系,发砷含量显著升高是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存在的主要特征之一;定期发砷含量抽查更宜作为病区的直接监测指标;没有临床表现的病区居民,可能已有亚临床砷中毒患者存在,而对此类患者存在的判断,发砷含量显得更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慢性砷中毒的最佳生物标志物,建立砷中毒的快速检测及标志物的形态分析方法。方法 以1例砷中毒患者的血、尿、头发为主要样本来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总砷、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联用技术测定患者头发中的砷形态。结果 患者就医初期血砷[(31.5±2.6)μg/L]、尿砷[(126.0±3.4)μg/L]、发砷[(49.6±0.7)μg/g]均高于参照组及文献报道正常水平,且发砷异常最为明显;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发砷含量下降最快。所建立的发砷含量和发砷形态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50.00、2.50~50.00μg/L,相关系数r0.999 4,回收率为85.4%~98.1%。结论 所建立的以发砷为标志物的砷中毒及形态分析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慢性砷中毒的快速测定,并可通过动态监测为砷中毒的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通过一起饮用污染水引起亚急性砷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置,总结经验,为今后类似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饮用污染水的村民有342人进行入户调查、体检并对其尿样进行检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 废弃矿洞水砷含量为2.40 mg/L,末梢水砷含量0.63 mg/L,水源水砷含量0.01 mg/L,水源水、末梢水、废弃矿洞水检测汞含量未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限值;对342名饮用污染水村民尿砷检测,均值为(1.089±1.64)mg/L,临村45名没有饮用污染水村民尿样进行砷对比检测,均值为(0.134±0.163)mg/L。结论 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共诊断亚急性砷中毒病例8例,判断本次事件为一起饮用水污染引起的砷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2.
长期吸入含砷化合物的粉尘或气体作业工人,可引起砷在体内蓄积,发生慢性砷中毒,甚至引起神经末梢炎、皮质角化症,严重者可诱发癌症[1]。为了解锡林浩特锡铜矿作业工人体内砷蓄积的情况,我们于1992年对该矿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并对不同工种的作业工人进行了发砷、尿砷含量的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次共对锡铜矿不同工种的133名作业工人进行了头发和尿液的采样。共采集发样133份(被检者发际枕部头发),尿样95份(即时尿)。检测采用银盐法[7]。2结果与分析该矿不同工种的作业工人发砷平均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0.6mg…  相似文献   

13.
某厂职业性砷中毒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60年代至90年代的多次调查表明,该厂的钴冶炼车间存在着工业性砷污染,已引起了职业性慢性砷中毒。砷暴露职工中有严重的砷吸收、砷性肝肿大和砷性皮炎。尿砷和发砷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的差别也具有非常显著性。三氧化二砷引起的慢性肝病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4.
砷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分析44例职业性慢性砷中毒合并中毒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提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有效改善砷中毒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蓄电池行业铅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南平市铅作业工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情况。[方法]对3家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测定,以铅作业工人自然排尿铅含量≥0.34pmol/L为观察对象,尿铅含量≥0.58pmol/L诊断为慢性铅中毒病人。[结果]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标率为74.3%(26/35);465名作业工人中铅作业观察对象114例(24.5%),职业性慢性铅中毒50例(10.8%),发病工龄短,空气中铅浓度超标率高的工厂发病率最高达43.3%。[结论]职业健康监护可及早发现铅中毒病人,及时防护可有效控制铅中毒。  相似文献   

16.
宋新  杨丽  纪双利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24-1925
2007年底,在对我市某蓄电池厂的63名铅作业工人在岗职业性健康检查中,有4人诊断为慢性中度铅中毒,7人诊断为慢性轻度铅中毒。为了分析该事件发生的原因,我们对该蓄电池厂进行了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检测和职业卫生学调查,有关检测与调查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市蓄电池企业铅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对该市4家蓄电池企业进行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检测,同时对347名接触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标率达41.7%,接触铅作业工人职业性铅中毒率27.1%。结论该市蓄电池企业铅职业病危害相当严重,已直接损害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应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职业砷接触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准剂量(BMD)方法,通过分析尿中砷含量与各种效应指标异常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探讨砷接触的基准剂量,为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的修订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某冶炼厂铜冶炼车间173名工人为砷暴露组,同时选取同厂区机械加工车间62名工人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工人的一般健康情况、有害因素的接触史、生活方式及疾病史等,排除有肾脏疾患的工人。在标本采集前,要求所有调查对象在3 d内不得摄入任何海产品。现场收集清晨随意尿标本。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中总砷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用速率法测定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结果砷暴露组工人尿中砷含量19.42~451.60μg/L,平均值为140.33μg/L;对照组工人尿中砷含量8.90~89.00μg/L,均值35.60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砷暴露组工人尿中β2-MG含量及NAG和γ-G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工人,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辖区汽车修理行业喷漆作业挥发性溶剂的职业病危害现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企业规模(中、小)随机抽取北京市昌平区19家汽修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喷漆作业场所检测及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1家小型企业二甲苯浓度超标,超标率为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的浓度小型企业高于中型企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名喷漆作业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未检出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者。提示,应加强对小型汽修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监管和治理,进一步落实流动人口上岗前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20.
头发作为生物样品具有采样方便、易于运输、长期贮存等许多独特的优点。不少文献报道都肯定了发砷对慢性砷中毒的诊断意义。而生物材料的监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为了评价广州地区成人体内砷含量的水平,本文对113例正常人发砷本底值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