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医院内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方法选择扬州大学附属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哮喘科门诊2011年9月-2013年9月就诊的5岁以上支气管哮喘患儿162例,实施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即以儿童哮喘专科门诊为主导,联合急诊科、中医科、耳鼻喉科、保健科、心理科、放射科、检验科等组建儿童哮喘一体化诊疗服务网络,实施儿童哮喘一体化诊疗及规范化管理,设为A组;2011年前未实施哮喘一体化管理的哮喘患儿148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儿急性发作控制时间、3个月肺功能恢复人数(FEV1≥80%)、1年内哮喘急性发作≥3次人数、平均每月的治疗费用、依从率、流失率及满意率。结果 A组与B组相比,在急性发作控制时间、3个月肺功能恢复人数(FEV1≥80%)两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儿1年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1),平均每月的治疗费用也少于B组(P0.05),依从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1),流失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儿童哮喘一体化诊疗服务方案在长期管理中,明显优于传统的管理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管理》2016,(4):10-12
通过"慢病先行、三师共管"服务模式来有效推行分级诊疗,建立分标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自2015年实施以来,合计动态管理高血压病人1 223例,糖尿病人413例。血压控制达标率由管理前的45.29%提升至83.81%,血糖控制达标率由管理前的41.21%提升至70.70%。居民满意度也大幅提升。说明"慢病先行、三师共管"的分级诊疗模式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在慢病防控方面成效显著,有效推进了分级诊疗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正>分级诊疗是我国当前医改的重要内容,扎实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标志着我国医改进入新阶段,医疗服务发展模式开始转型。由过去重点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强化患者费用保障机制,到同步重视精细化管理服务;从强调体制改革,到同步重视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分级诊疗将供方和需方有机连接起来,将改革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做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医疗资源,明确各层级医疗机构定位是做好分级诊疗工作的基础。当前我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合并过敏性鼻炎(AR)、治疗用药及哮喘控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哮喘儿童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病例调查表(CRF)收集入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是否合并有AR和选择用药等情况。入组患儿监护人填写c-ACT/ACT量表用以评价哮喘控制水平,填写PAQLAQ或Peds QL 3.0量表评价哮喘对患儿生命质量的影响。运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哮喘患儿完全控制率为49.0%,部分控制率为32.0%,未控制率为19.0%。入组哮喘患儿中合并有AR者78例,占39.0%。研究期间哮喘患儿缓解期应用吸入性激素(ICS)治疗者占76.0%,其中,22.0%的患儿单独应用ICS;1.0%的患儿单独应用孟鲁司特钠;而ICS联合孟鲁司特钠或者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或者三者联合应用者较多。入组的哮喘患儿中,哮喘完全控制者生命质量量表得分明显优于部分控制者和未控制者(P0.05)。结论此次临床观察研究中入组的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情况较好;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与哮喘控制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复旦儿科医联体分级诊疗模式为样本,旨在论述该模式下"以患儿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分级诊疗实践及其体现的医疗价值,为价值医疗在我国的推进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我国四种儿科医联体模式的定义及典型做法,介绍了我国儿科医联体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效果,提出依托现有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设置新型区域儿童医学中心,加快推进新型“5G互联网+”儿科医联体建设的发展展望,从而不断完善我国儿科医联体模式,进一步优化区域间儿童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方便患儿就医,推动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促进分级诊疗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儿童哮喘区域性联合管理模式的成效。方法建立规范化的儿童哮喘诊疗管理方案和流程,并与周边3家社区医院组成医学联合体,对哮喘儿童进行区域性联合管理。根据对于随访和管理计划的依从性,将哮喘儿童分为管理组和失管理组,随访管理1年,观察治疗依从性、临床控制情况和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共入组哮喘儿童161例,其中管理组100例,失管理组61例。管理组中68%患者可完成执行80%以上的医嘱,显著高于失管理组;初诊时管理组的年哮喘发作次数和年住院天数高于失管理组,但纳入管理1年后均显著缩短;同时,肺功能指标FEV1和评价控制水平的ACT评分明显改善,药物总费用和就医成本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儿童哮喘区域性联合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哮喘发作,提高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并节约了医疗费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采用全科模式和专科模式管理的效果,分析两者的差异,寻找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分层随机抽样两组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全科模式和专科模式进行管理。观察比较管理1年后两组在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压控制率等方面的改变情况。结果全科、专科模式组分别入组500例和550例,前者无失访,后者失访39例;1年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均比入组前显著提高,分别从37.0%、36.8%上升到58.6%和50.1%,两组控制率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全科模式组的控制吸烟率、控制饮酒率、运动习惯改善率、摄盐情况改善率、心理调整改善率、遵医行为改善率、服药依从性改善率和血压控制率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比专科模式组大,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结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控有积极的作用,全科模式的效果优于专科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7月16日,广西癫痫与脑电图专科联盟成立了。为贯彻国家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逐步落实分级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便患者就医,构建一个为癫痫患者提供优质、便利、经济的癫痫综合诊疗服务,促进各医院癫痫专科之间的学科共建合作体系,充分发挥广西各地医院的各自优势,有效利用整合医疗资源,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成立了广西93家医院联合的专科联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主导的“1+N”慢性肾脏病(CKD)联动管理模式进行效果评价,探索有效的CKD分级诊疗管理措施。方法:对开展“1+N”CKD联动模式前后的基层首诊、上下转诊、基层随访、医务人员及社区居民CKD知晓率、满意度及分级诊疗意愿进行前后对照研究。结果:实施“1+N”联动管理后,基层首诊人数、上转患者、下转患者、基层规律随访患者明显上升,社区医务人员和居民对CKD基础知识知晓率分别上升至46.3%、32.9%,管理知识知晓率上升至44.9%、23.1%,基层就诊满意度由41.3%上升至87.1%,分级诊疗支持率由45.3%上升至95.1%。结论:以三级综合医院主导的“1+N”CKD联动管理模式,通过多举措强基层、完善分级诊疗流程,有助于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1.
明确分级诊疗定义和内涵是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逻辑起点,是制度的基础性研究。本文在剖析国际上分级诊疗的相关概念、探求分级诊疗本质的基础上,辨析了国内分级诊疗的定义。认为国内分级诊疗制度存在以下不足:以疾病诊治的单一维度作为三级医疗服务分工依据,忽略了人们对医疗服务体系间接性医疗服务功能的需求;导致服务体系规划忽略了非直接性医疗服务功能,缺失了具有特征功能的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之间的分化和互补;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之间功能清晰、界限分明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尚未形成;用组织治理取代了原本属于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之间的专业治理。最后,本文从全科医疗特征功能视角,完善了分级诊疗的定义;尝试回答了分级诊疗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并归纳提出分级诊疗制度应该包括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正>成立于2014年8月的安徽省儿童医联体由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和安徽省儿童医院牵头组建,并由省内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民营医院等38家单位的儿科组成,成员单位基本覆盖安徽省所有地市。医联体借助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和安徽省儿童医院的儿科医疗资源,通过预约挂号、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危重症患儿转运、远程会诊、大型设备检查与检验结果互认、信息共享等6个机制,探索出独特的儿科医联体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医疗费用支出情况,了解医疗费用对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探讨减轻的方向。方法对93例哮喘患儿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医疗费用,以及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进行调查,并与本地平均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支出进行比较。结果患儿的医疗费用多由家庭承担。患儿平均每次就诊费用为215.28元,较本地平均医疗费用明显升高;直接医疗费用的支付中,以药费占的比例较重,占本次就诊总费用的92.1%,直接非医疗费用方面,主要有营养保健品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但交通费的增加不明显;间接医疗费用的支出主要是由家长误工引起,家长由于照顾患儿需停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386.81~28237.00元/年。结论儿童哮喘给家庭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哮喘患儿的医药费用明显高于本地平均水平,药费的支出是医疗费用支出中最主要的部分,尽快达到哮喘的理想控制应能有效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供需方角度评价家庭医生儿科业务能力培训的效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利用医疗联合体内的儿科资源,采用一系列举措对家庭医生进行12个月的儿科业务能力培训,再从供需方角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家庭医生职业精神和专业态度、专业医学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判断及处置能力5个方面均比培训前有明显提升;250名服务需求方对家庭医生儿科业务能力的满意度、认可程度均比培训前有明显提升。结论加强家庭医生儿科业务能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儿科医疗不足的问题,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涵,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建议探索"全科+专科"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一定专科特长的家庭医生,弥补家庭医生"全"而不"专"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双师”协作专家门诊工作模式在门诊患者慢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实施专科护士、专科主任医师共同出专家门诊工作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各专科门诊慢病患者门诊服务满意度、门诊复诊率、“双师协作”患者满意度等客观指标。结果:“双师”协作专家门诊工作模式的实施后,患者对“双师”协作模式的满意度达97.98%,专科门诊护士提供的专科个性化服务满意度达97.28%,对医院综合满意度由92.14%上升到98.15%。患者对专科门诊医生满意度由91.19%上升到98.68%,就诊患者对诊疗解释病情、诊疗技术、方案清晰度等方面满意度达96.9%—100%,对我院人性化服务、医疗服务总体的满意度也达到了100%,慢病患者的复诊频次降低,有明显差异(P < 0.05)。结论:“双师”协作专家门诊工作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高了医护专科能力和执业认可度;同时也提升了慢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基层开展对口支援活动,探索符合口腔专科的分级诊疗模式。方法:与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深度对口支援,探索适合口腔专科特点的分级诊疗模式。结果:社区服务中心门诊量迅速提升,45岁及以上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院本部。结论:高水平口腔医生进驻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成效显著,尤其方便了中老年患者就近享受到高质量的口腔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在2012—2014年探索了家庭医生管健康管费用工作。通过开展家庭医生"一三五"服务模式,推出"三扩大二落实"举措,积极打造优秀的健康管理团队,巧用"借"之诀,提高"五个率",开展基线调查,掌握居民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经过3年的实践,中心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率、有效服务利用率逐年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和控制率逐年提高,患者医疗费用合理管控。建议:提高偏远农村地区全科医生待遇,进一步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通过家庭医生将基本医疗等各项服务下沉到社区,让居民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形成有序就诊。  相似文献   

18.
实行分级诊疗模式是世界多国通行的做法。建立分级诊疗模式是深化医改、突破医改瓶颈的关键,也是改善基本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和有效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基本出路。建立该模式有赖于在准确定位分级诊疗的基础上,建设好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完善好相关医疗保险与医疗管理政策,引导好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理性释放与合理分流,着力解决"基层接得住、医保能报销和患者真受益"三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深入贯彻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为远程医疗服务发展提出相应建议,提升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方法利用贵州妇幼保健专科网络平台,以远程医疗服务模式探索为工具进行研究。结果通过远程服务平台实现了技术支持和人力培养,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教育等远程医疗活动和医疗健康咨询服务效果显著。结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肺功能指标对儿童哮喘症状控制分级治疗及规范化管理疗效的评定。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50例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标准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儿在入组时均处于非急性发作期,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常规组仅进行哮喘控制测试,不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标准组患儿采用哮喘控制分级评分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并给予规范化管理,定期对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情况、哮喘控制测试以及肺功能等情况进行专科回访,对比两组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例数、治疗后各时间段哮喘控制测试及肺功能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平均每个患儿每年随访2.5次,两组患儿共复诊375次,常规组患儿降级145次,升级35次,急性发作次数180次;标准组患儿降级70次,无升级,急性发作次数70次,标准组患儿降级、升级及急性发作次数均多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哮喘控制测试评分、FEV1以及MM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治疗9个月、治疗12个月哮喘控制测试评分、FEV1以及MMEF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哮喘症状控制分级治疗及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控制哮喘急性发作,促进患儿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