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掌握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啮齿动物种类分布,为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和控制有害啮齿动物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进行动物鼠疫调查或监测期间,采用弓形铗和平板铗等工具捕获啮齿动物,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地区发现啮齿动物2目4科14属14种。结论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地区的啮齿动物进行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但对啮齿动物的生态学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因此需要今后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才能对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和控制有害啮齿动物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啮齿动物种类分布,为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和控制有害啮齿动物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进行动物鼠疫调查或监测期间,采用弓形铗和平板铗等工具捕获啮齿动物,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地区发现啮齿动物2目4科14属14种。结论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地区的啮齿动物进行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但对啮齿动物的生态学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因此需要今后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才能对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和控制有害啮齿动物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鼠疫防治工作中鼠疫媒介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因此开展了啮齿动物寄生蚤及室内游离蚤调查方法的研究。方法应用地理景观知识进行蚤类调查,活体啮齿动物的运输,采用石杲的活体啮齿动物运输箱。室内游离蚤类的捕获采用石杲的"高效地面游离蚤捕蚤器"与"轮式车地面游离蚤捕获器"。蚤类的捕获与分离采用石杲的"手动单、多只蚤类捕获与分离器"、"一种连续蚤类捕获与分离器"、"一种简易的吸蚤装置"与常规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室内游离蚤类调查采用"高效地面游离蚤捕蚤器"与"轮式车地面游离蚤捕获器"进行调查,比采用粘蚤纸的方法提高效率6~8倍。调查啮齿动物寄生蚤采用"手动单、多只蚤类捕获与分离器"、"一种连续蚤类捕获与分离器"及"一种简易的吸蚤装置"比采用白金耳吊、检蚤镊子的方法提高效率3~5倍。结论室内游离蚤类的调查可推广"高效地面游离蚤捕蚤器"与"轮式车地面游离蚤捕获器"。啮齿动物寄生蚤的调查可推广"手动单、多只蚤类捕获与分离器"及"一种连续蚤类捕获与分离器"等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内蒙古地区纤蚤属的种类、宿主、分布及鼠疫流行病学意义,为控制内蒙古地区的鼠疫及有害蚤类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进行动物鼠疫调查或监测期间,采用弓形铗和平板铗等工具捕获啮齿动物、对捕获的啮齿动物及其巢容物进行蚤类的捕获,蚤类的鉴定按刘俊、石杲主编的《内蒙古蚤类》进行,对蚤类做鼠疫细菌学检验。结果内蒙古地区的纤蚤属目前共发现了8种蚤类,其中4种分离出鼠疫菌。结论内蒙古地区纤蚤属的吻短纤蚤、不常纤蚤、弱纤蚤及宽圆纤蚤等4种蚤类可自然感染鼠疫菌,吻短纤蚤、不常纤蚤及弱纤蚤在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为次要媒介,宽圆纤蚤可视为偶然媒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和了解隆林县家鼠鼠疫疫源地蚤类的组成及分布特征,为鼠疫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笼捕法捕获的鼠类进行鼠体蚤的采集,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用粘蚤纸法捕获室内地面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结果共捕获蚤类3科5属6种共2839匹,其中,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鼠体平均染蚤率为27.12%,平均蚤指数为0.98,印鼠客蚤指数为0.78,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6。此外,鼠体染蚤指数和地面游离蚤指数的月际变化均呈双峰型格局;而年际变化无明显规律。结论印鼠客蚤、人蚤和不等单蚤是隆林县鼠疫控制中的主要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滇西地区室内地面游离蚤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蚤类分布和构成情况,评估蚤媒疾病传播的风险。方法选择滇西地区10个县(市、区),每县选择4个自然村,每村随机抽取20个家庭,共800个家庭。每户室内放置10个水盘,连续3晚,每日晨捡蚤,显微镜下进行蚤种鉴定,计算捕获率、蚤指数、构成比及雌雄比。结果 800个家庭中,346个家庭(43.25%)捕到地面游离蚤。放置24 000水盘/夜,捕获地面游离蚤2406匹,捕获率为10.03%,蚤指数为0.100;分属3科5属5种,其中人蚤占72.73%。雌雄比为1∶0.65。结论滇西地区室内地面游离蚤中,人蚤为优势蚤种。蚤媒疾病发生的条件与风险仍然存在,应加强蚤情监测,及时采取灭蚤措施,防止蚤媒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蚤类区系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蚤类种群区系分布。方法结合鼠疫疫源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体外捡蚤,采集蚤类标本并分类鉴定。结果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共发现蚤类104种(含亚种),隶属于6科33属,以角叶蚤科、细蚤科、栉眼蚤科种类居多,分别占33.65%(35/104)、27.88%(29/104)和24.04%(25/104)。羌塘高原亚区发现蚤类5科16属34种,青海藏南亚区蚤类6科33属100种,其中三江源地区特有蚤类28种。结论进一步开展蚤类生物学调查,加强媒介生物控制研究,为鼠疫防治提供理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赤峰市蚤类分类、生态、鼠疫媒介作用、幼虫研究及防治进行了研究,赤峰市地区的蚤类有7科26属54种(亚种).赤峰市研究了8种蚤类幼虫形态,发现了肛柱腹小孔和肛背孔2种新器官.赤峰市地区从3种(亚种)蚤体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其鼠疫主要媒介蚤类1种,次要媒介2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甘其毛道口岸鼠、蚤染疫的基本情况,为该口岸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2005.9.19-2005.9.30采用24 h夹日法,调查野鼠密度,利用五米夹线法调查夜间活动鼠数量;连续在室内布夹48-72 h/次法调查家栖鼠数量;对所有捕获鼠进行检蚤;对所有捕获鼠、蚤进行细菌学检验;对捕获活鼠进行血清学检验。结果共捕获鼠类艾鼬类39只,隶属2科6属,艾鼬1种。获蚤172匹,隶属4科5属。对所获鼠、蚤进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验均为阴性。结论通过此次调查初步掌握了该口岸鼠、蚤及染疫的基本情况,主要宿主(长爪沙鼠)、密度较低,口岸地区发生鼠间鼠疫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鼠、蚤的组成与分布状况,并对鼠疫菌进行检测,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捕获鼠并采集鼠体蚤,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用粘蚤纸法捕获室内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应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鼠体等动物的鼠疫感染状况。结果该疫源地的啮齿动物共有2目3科11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平均鼠密度、平均鼠体染蚤率、平均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24%、27.09%、0.95和0.74,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6;共培养鼠5398只,分离出10株鼠疫菌,用间接血凝试验检出2份阳性鼠血清和24份指示动物血清。结论隆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每年的4、10月是最适灭鼠期,2-10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内蒙古地区蚤科的种类及流行病学意义,为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内蒙古蚤科标本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然后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内蒙古地区蚤科的种类有6属12种。结论同形客蚤指名亚种是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鼠疫源地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广西隆林县 2 0 0 0年鼠疫暴发流行期家鼠、蚤类的种群特征与鼠疫疫情发生流行的关系。方法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采用笼捕法进行鼠密度调查 ,捕获的家鼠进行种类鉴定并采集鼠体蚤类 ,计算鼠密度及鼠体蚤指数 ;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 ,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 鼠疫暴发流行期共调查 2 3个村屯捕获鼠类动物 2 0 4只 ,隶属 1科 2属 5种 ;捡获蚤类 3 15匹 ,隶属 2科 4属 4种。疫点的黄胸鼠密度为 1.3 3 % ,明显低于非疫点的 15 .40 %和 2 0 .2 5 % ;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 3 .14和 0 .0 3 3 ,明显高于非疫点村屯。结论 鼠疫流行期鼠蚤的种群特征可直接显示出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及发展趋势。引起本次流行的主要宿主动物是黄胸鼠 ,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 ;疫点与非疫点的小家鼠密度无明显差异 ,且鼠体染蚤率极低 ,不是引起本次疫情的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唐古拉地区蚤、蜱、虱种类分布及自然染疫状况。方法结合对该地区鼠疫疫源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体外寄生虫采集,对蚤、蜱、虱标本分类鉴定,将部分标本送实验室做鼠疫细菌学培养。结果发现该地区蚤、蜱、虱有40种(或亚种),隶属3目8科20属,其中蚤类5科17属36种,蜱类1科1属1种,吸虱2科2属3种(这些标本均保存在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13种喜马拉雅旱獭寄生蚤中自然感染鼠疫的蚤类有3种,即谢氏山蚤、斧形盖蚤、原双蚤指名亚种,亦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外寄生吸虱——古北拟颚虱中分离到鼠疫菌。结论加大该地区媒介昆虫生物学控制研究,为今后鼠疫防治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内蒙古地区蝠蚤科的种类、分布及鉴别特征,为内蒙古蚤目的研究提供其依据。方法采用检视各地区的标本,并查阅文献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蚤类鉴定按刘俊、石杲主编的《内蒙古蚤类》进行其鉴定。结果内蒙古蝠蚤科的种类发现了3属,5种。结论在内蒙古蝠蚤科的种类的5种蚤类中,截端窄蝠蚤(Araeopsylla gestroi)和六栉蝠蚤(Ischnopsyllus hexactenns)2种蚤类内蒙古在中国是首次采集到的,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地区二类口岸病媒生物。方法鼠类采用粉块法和夜夹法;蝇类用粘蝇纸和捕蝇笼;蟑螂用粘捕法;捕获鼠类身上采集蚤类。结果鼠类共捕获10只,鼠体蚤32只。经鉴定鼠类隶属1目1科2属2种,蚤类隶属2科2属2种;共捕获蟑螂608只,均为德国小蠊。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乌鲁木齐地区二类口岸媒介生物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主要种类及其不同地区的密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万州及涪陵区段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类构成、数量分布以及宿主动物感染鼠疫菌的情况,判断当地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1)宿主动物调查,万州区捕获鼠形动物170只,密度为3.20%;涪陵区共捕获鼠形动物303只,密度为5.95%。(2)鼠体蚤指数:万州区共梳理出鼠蚤151匹,染蚤率22.94%,蚤指数0.888;涪陵区共梳理出鼠蚤64匹,染蚤率7.59%,蚤指数0.211。(3)地面游离蚤指数:万州区共布放粘蚤纸3000张,捕获地面蚤5匹,蚤指数0.002;涪陵区共布放粘蚤纸3000张,未捕获地面游离蚤。(4)鼠疫血清学检查:对万州及涪陵区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全部进行鼠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万州及涪陵区虽然未曾发生鼠疫,也不是鼠疫疫源地,但从地理景观、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等方面分析,均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有发生鼠疫疫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俄西部边境(中国内蒙古满洲里—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地区鼠类及其携带蚤类情况,为进一步掌握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的演变规律提供数据。方法 2008—2012年,每年8、9月对满洲里和后贝加尔斯克地区采用夹日法和夹夜法捕鼠,对捕获的各种鼠类进行疏蚤,对鼠类及其携带的蚤分类鉴定,并进行病原检测。结果中方满洲里地区捕获鼠类249只,经鉴定隶属于2目6科8属8种,蚤类3科8属13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优势蚤类为方形黄鼠蚤、光亮额蚤。达乌尔黄鼠的染蚤率(98.46%)及染蚤指数(12.66)最高,其次是五趾跳鼠(12.50、90.00%)。俄方后贝加尔斯克地区捕获鼠类324只,经鉴定隶属于2目6科8属9种,蚤类3科11属13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优势蚤类为方形黄鼠蚤、光亮额蚤。达乌尔黄鼠的染蚤指数最高(5.86),其次是黑线仓鼠(2.05)。五趾跳鼠的染蚤率最高(100%),其次是达乌尔黄鼠(71.43%)。结论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地区鼠类及携带蚤类构成不同,鼠类染蚤指数及染蚤率均有所不同,中俄双方鼠类中存在汉坦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西隆林县2000年家鼠型鼠疫暴发流行期蚤类的种群特征,分析疫情发生流行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将捕获的黄胸鼠、小家鼠进行采集鼠体蚤类,计算鼠体蚤指数;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 调查的13个疫区村屯共捕获黄胸鼠14只,检获鼠体蚤44匹;而疫区周围的8个村屯共捕获黄胸鼠158只,检获鼠体蚤271匹,疫区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14和0.033,明显高于疫区周围村屯。结论 鼠疫流行期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疫区与非疫区的小家鼠鼠体染蚤率较低,显示小家鼠鼠体蚤种群未对疫情流行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的鼠类及检获的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采集鼠血清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采集鼠肝、脾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 2009—2013年共捕获鼠形动物隶属2目2科4属10种。家栖鼠密度5.2%,野栖鼠密度3.3%,其中黄胸鼠密度2.2%。染蚤率30.30%,总蚤指数0.74,其中印鼠客蚤指数0.68、室内游离蚤指数0.01;F1抗体和F1抗原检测结果均阴性。结论龙岩市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群,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宿主及媒介指标均未达动物鼠疫Ⅳ预警水平,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但黄胸鼠密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内蒙古蚤类幼虫分类研究档案,为鼠疫媒介的研究者提供其研究方向。方法文章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内蒙古蚤类幼虫分类档案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现在发现和记录的蚤类是4总科8科13亚科39属122种(亚种),占全国已知蚤类的18.80%,是中国各省区中蚤类较多的一个省区。虽然蚤类成虫有122种之多,而仅研究了11种蚤类幼虫的形态。结论通过对内蒙古蚤类幼虫分类档案的研究发现,只有加强对蚤类幼虫分类的研究,才能带动内蒙古蚤类及幼虫分类研究的全面提升。通过研究还将会发现蚤类幼虫新器官或新的刚毛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