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了解及掌握深圳市宝安区女性人群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以便确定高危人群,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累积观察的7518名女性乳腺病人中乳腺癌患者的数量、年龄进行了统计分析。将23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同非乳腺癌患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其妇科史、肿瘤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服用避孕药物史、吸烟史及饮酒史等。结果本地区该病的多发年龄为40-60岁,20-29岁妇女中也发现乳腺癌病患者。提示该病的流行出现年轻化倾向良性。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流产次数多、服避孕药及被动吸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哺乳是保护因素。月经初潮年龄、第一胎生育年龄及饮酒嗜好与乳腺癌发生无相关性。结论深圳宝安区女性乳腺癌流行出现年轻化倾向,重要危险因素为良性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及流产次数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现状并探讨患病影响因素,为乳腺增生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在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84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现状,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年龄、体质指数、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收入情况)、月经情况(初潮年龄、月经周期及经量)、生育情况(流产史、生育史、初产年龄、哺乳史及累计哺乳时间)、疾病史(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及其他病史)及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资料,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以上各类进行分组并比较组间乳腺增生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843例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率为37.8%(319/843),无症状167例(52.3%)、乳房疼痛65例(20.4%)、乳房肿块49例(15.4%)及其他38例(11.9%);乳腺超声检出253例(79.3%)、乳腺钼靶检出46例(14.4%)及其他方法检出20例(6.3%)。不同体质指数、收入情况、月经周期、经量、流产史、生育史、初产年龄、哺乳史、累计哺乳时间、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SAS评分及SDS评分的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初潮年龄及其他病史的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经周期、经量、流产史、生育史、初产年龄、哺乳史、累计哺乳时间、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SAS评分及SDS评分为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率较高,并且患病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涉及月经情况、生育情况、疾病史及心理状态多方面,应该加强对具有以上影响因素的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的关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乳腺增生预防与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3.
女性乳腺癌疾病状况及乳腺癌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以及掌握某地区女性乳腺癌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及时确定,为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某院自2002年6月~2010年10月积累观察的546名女性乳腺病患者的确诊数量、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将14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癌患者与非乳腺癌患者进行1︰1的配比病例对照性研究。研究包括妇科史、肿瘤家族史、精神创伤、乳腺良性疾病史、服用避孕药物史、吸烟、饮酒史等。[结果]该地区乳腺癌的多发年龄为38~58岁,20~29岁妇女中亦发现乳腺癌患者,该病的流行出现年轻化趋势。哺乳是降低乳腺癌患病几率的保护因素;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流产次数多、服用避孕药物以及被动的吸烟是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月经初潮年龄、生育第一胎的年龄以及饮酒嗜好与乳腺癌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该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向,重要危险因素为患有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以及流产次数多。  相似文献   

4.
李敏  王莉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51-2653
目的调查滕州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为确定高危人群、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滕州市2007年1月—2009年5月期间,经病理学证实的10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1∶1的病例对照研究,用SPSS12.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为乳腺良性疾病史、不良性格、流产史、月经初潮年龄及哺乳史,其OR值分别为3.411,2.479,1.751,0.725和0.282。结论乳腺良性疾病史、不良性格、流产史、月经初潮年龄小的人群易患乳腺癌,母乳喂养是乳腺癌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滕州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为确定高危人群、制定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滕州市2007年1月-2009年5月期间,经病理学证实的10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1:1的病例对照研究,用SPSS12.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为乳腺良性疾病史、不良性格、流产史、月经初潮年龄及哺乳史,其OR值分别为3.411、2.479、1.751、0.725和0.282。结论乳腺良性疾病史、不良性格、流产史、月经初潮年龄小的人群易患乳腺癌,母乳喂养是乳腺癌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该院因乳腺肿块就诊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病理结果证实,其中早期乳腺癌32例(早期乳腺癌组),良性病变36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32例为对照组。对早期乳腺癌组患者及对照组女性一般资料、临床疾病资料进行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所有患者均经高频超声检测,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乳腺癌家族史、哺乳史、初潮年龄、乳腺增生、长期口服避孕药、精神压抑、饮茶习惯、被动吸烟及经常锻炼是发生早期乳腺癌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5 kg/m~2、初潮年龄13岁、乳腺增生、长期口服避孕药、精神压抑是诱发早期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哺乳史与饮茶习惯是早期乳腺癌的保护因素(OR1,P0.05)。高频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频超声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诊断价值较高。结论体质量指数≥25 kg/m~2、初潮年龄较早、乳腺增生、长期口服避孕药、精神压抑是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哺乳史、饮茶习惯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女性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肥胖,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及生活习惯,对防治乳腺癌有重要意义。高频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女性乳腺疾病发病情况和主要致病因素,探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乳腺疾病与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人工流产史、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和早期发现女性乳腺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乳腺病基本情况调查表》对2009-09~2012-09在内蒙古地区不同医院进行体检的18~78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建立Access数据库,分析内蒙古地区20000例体检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病情况和主要致病因素.结果 20000例体检女性中患有乳腺疾病7427例,患病率为37.14%.其中乳腺增生症6480例,占32.40%,患病率最高;乳腺癌的患病率为0.18%;乳腺疾病的发病与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人工流产史、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结论 内蒙古地区女性乳腺疾病患病率较高,以乳腺增生为主;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多次人工流产、高脂饮食等是乳腺疾病的致病因素;通过健康体检可做到对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预防及早发现、早治疗,对降低乳腺疾病患病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乳腺疾病的患病现状,探讨乳腺癌发生的可能的高危因素以及乳腺临床检查与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临床体检及乳腺超声对兰州市16223名妇女进行乳腺疾病筛查,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女性年龄/〉35岁及乳腺触诊异常或乳腺超声提示3级或以上则行乳腺钼靶检查,非哺乳期乳头溢液患者行乳导管镜检查,乳腺超声或乳腺钼靶提示可疑恶性病灶行空芯针穿刺病理检查以确诊。结果筛查对象中乳腺增生检出率为52.7%,乳腺纤维腺瘤检出率为1.0%,乳腺癌12例(74.0/10万);40—59岁为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段;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年龄c:12岁、未哺乳、使用雌激素类药物、高脂饮食、既往乳腺疾病史等因素有关,乳腺超声的筛查阳性率较手诊阳性率i写。结论乳腺普查中应用临床体检结合影像学检查是发现乳腺疾病及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女性乳腺疾病检出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乳腺疾病提出防治措施建议。方法 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郑州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1 203名女性乳腺疾病检出和构成情况,并分析健康体检女性乳腺疾病检出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1 203名健康体检女性的乳腺疾病检出率为42.42%,主要为乳腺增生(23.98%)和乳腺囊肿(9.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889、2.212)、初潮年龄(OR=0.850)、生育史(OR=0.723)、乳腺癌家族史(OR=2.983)和职业状况(OR=0.672、1.471、1.667)是健康体检女性人群乳腺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30~49岁年龄段是女性乳腺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具有乳腺癌家族史女性人群的乳腺疾病检出率更高,初潮年龄≥12岁和有生育史的女性人群乳腺疾病检出率更低。而不同职业的健康体检女性人群乳腺疾病检出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公务员和企事业人员的乳腺疾病检出率更高,而医务人员的乳腺疾病检出率更低。结论 郑州地区健康体检女性人群的乳腺疾病检出率较高,疾病发生情况不容乐观,需开展定期体检,特别是应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预防和干预措施保障女性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女性良性乳腺疾病、乳腺癌家族史和月经生育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外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标准获得有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并使用Review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累计乳腺癌病例5 282例,对照6 409例,与对照人群相比,病例组合并后的OR值(95%CI):良性乳腺疾病(benign breast disease,BBD)为2.24(1.23,4.09),乳腺癌家族史(family history of breast cancer,FHBC)为2.05(1.47,2.86),月经生育因素中绝经(menopause)为0.93(0.61,1.41),母乳喂养(breastfeeding)为0.76(0.62,0.92),流产(abortion)为1.47(1.04,2.07)。结论良性乳腺疾病、乳腺癌家族史及流产为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中国女性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绝经与否与中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没有显著性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女性乳腺癌发病流行病学和影响因素,同时探讨引流装置用于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按照1∶1病例对照研究对80例女性乳腺癌和8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以问卷形式展开。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对照术后不采取引流装置;观察组术后采用引流装置。记录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月经婚育史等情况;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瘀斑面积、是否存在血肿等并发症,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术后疼痛状况,术后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残腔内积液状况,术后3个月评价两组手术瘢痕和积液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乳腺癌患者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在文化程度、绝经、避孕环避孕、体质指数(BMI)、乳腺癌家族史、既往乳腺疾病史、饮食方面、熬夜、体育锻炼、胸罩松紧度、口服避孕药、心理状况、生育次数、流产次数、人工流产、哺乳及行经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绝经、避孕环避孕、乳腺癌家族史、既往乳腺疾病史、饮食方面、熬夜、体育锻炼、胸罩松紧度、心理状况、生育次数、流产次数、人工流产、哺乳行经时间是乳腺癌发病高危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瘀斑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残腔内积液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瘢痕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P=0.3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3.91,P=0.0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发病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要予以重视,通过加强宣传来促使女性合理饮食,保持愉悦心理,同时正确穿戴胸罩等,最大程度预防乳腺癌发生。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引流可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其康复,但术后加装引流装置所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2.
正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是名副其实的"红颜杀手"。怎样才能预防乳腺癌?想要预防乳腺癌,先要知晓乳腺癌发病的风险因素。目前比较得到认可的乳腺癌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育或未育、生育次数少、第一胎足月产年龄晚(大于30岁)、月经初潮年龄小、绝经年龄晚、有良性乳腺疾病(乳腺囊性增生病等)、乳腺癌家族史、一  相似文献   

13.
武汉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213例乳腺癌患者及430例匹配对照进行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乳腺良性肿瘤、初潮年龄、绝经年龄、肉类摄入量、油炸烧烤食物摄入、豆类食品摄入、水果摄入、哺乳时间。体重指数、10~19岁胸透次数、精神心理因素等28项因素与乳腺癌的危险性有关。联合多因素及分组多因素条件1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精神创伤、乳腺良性肿瘤史、绝经晚、行经年数和初产前行经年数长、体重指数高、常食油炸烧烤和烟熏腊制食物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初潮晚、哺乳时间长、豆类或水果摄入量高、常饮茶为保护因素。绝经前与绝经后的危险因素种类及效应强度有一定差别。经多因素分析,绝经前主要相关因素为乳腺良性肿瘤、初潮年龄、豆类摄入量;绝经后主要与绝经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和水果摄入量有关。另外,精神创伤及哺乳时间为绝经前后共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论 武汉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中,饮食习惯和内源性雌激素暴露等相关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民勤县地区农村妇女乳腺癌危险因素,为乳腺癌防治提供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选取2017—2019年民勤县地区农村妇女26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乳腺视诊、触诊等,并进行乳腺彩超检查,彩超阳性者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诊断是否为乳腺癌。参照临床经验和文献资料将患者的年龄、初潮初产年龄、婚育年龄、身高、体重、家庭组成情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年累积接触农药剂量、饮食爱好、乳腺癌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和生活行为等进行分层,对比各指标不同层级受试者之间乳腺癌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指标不同层级间乳腺癌发生率,对不同分层间乳腺癌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年龄、肥胖、未生育、初潮年龄、月经、乳腺癌家族史、饮食偏好和年累积接触农药剂量是农村妇女乳腺癌的相关因素(P=0.017、0.016、0.001、0.012、0.015、0.001、0.001和0.001),而与职业、学历、母乳喂养、家庭年收入、婚姻、流产次数和生活行为无关(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5~55岁)、未生育、肥胖(BMI25 kg/m~2)、初潮年龄早(12岁)、有乳腺癌家族史和有饮食偏好是民勤县地区农村妇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妇女要控制体重,均衡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避免乳腺癌的相关因素和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和证实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134名乳腺癌患者进行了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月经初潮年龄、是否怀孕、初产年龄、是否哺乳、良性乳腺病、乳腺癌家族史、教育年限、行经期等危险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良性乳腺病、乳腺癌家族史等因素最终进入模型。进一步对乳腺癌病人进行绝经前后的分组分析,绝经前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月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良性乳腺病,而绝经后危险因素则包括初产年龄、行经期和体重。因素之间经检验无两两交互作用。结论提示绝经前与绝经后乳腺癌在发病上存在一定差异,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治疗措施,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确诊的14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40例作为对照组,乳腺专科检查无异常并且无其他系统严重病变,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情况,对比两组的临床因素,包括年龄、体质指数、婚姻状况、初潮年龄、乳头内陷、流产次数、生育次数、初育年龄、口服避孕药史、哺乳期积乳史、哺乳时间,通过统计学分析判断以上各项是否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危险因素。记录病例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病变多位于乳头乳晕区及外上、内上象限,病理学分型以乳腺导管扩张症及导管周围乳腺炎多见。两组体质指数、初潮年龄、乳头内陷、生育次数、哺乳期积乳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年龄、婚姻状况、流产次数、初育年龄、口服避孕药史、哺乳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体质指数、初潮年龄、乳头内陷、生育次数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危险因素。单纯手术治疗19例,药物治疗121例,其中三联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85例、皮质醇激素治疗36例,临床效果肯定。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受到体质指数、初潮年龄、乳头内陷、生育次数多因素影响,针对患者疾病情况积极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林缨  王清妹 《工企医刊》2006,19(6):20-21
目的:通过对宁化县城乡已婚妇女乳腺疾病普查,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防治乳腺癌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913名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乳腺触诊及乳腺红外线扫描。结果:月经初潮年龄早(≤13岁)、痛经、第一胎生育史、产后未哺乳等因素与乳腺疾病患病率呈正相关;居民患病率高于农民;乳腺疾病高发年龄为40岁~60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该院连续接受随访的550例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脆性骨折发生情况,调查既往饮酒史、吸烟史、脆性骨折史、生活饮食习惯、每日运动情况、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怀孕次数、分娩次数以及母乳喂养时间等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550例绝经后女性中,发生脆性骨折94例,脆性骨折发生率17.09%;②单因素分析:骨折组患者既往饮酒史、吸烟史、脆性骨折史、生活饮食习惯不良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每日坚持运动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472~68.694,P0.05);骨折组患者初潮年龄、怀孕次数、分娩次数、母乳喂养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绝经年龄明显小于对照组(t=5.029~6.283,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饮酒史、吸烟史、脆性骨折史、生活饮食习惯不良、初潮年龄大、绝经年龄小、怀孕和分娩次数多、母乳喂养时间长是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每日运动是脆性骨折的保护因素(β=-1.104~1.429,OR=0.217~5.584,95%CI=0.134~6.294,Waldχ~2=10.496~23.285,P0.05)。结论吸烟、饮酒、生活习惯、运动情况以及妇科情况是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应采取健康教育和营养、运动干预等预防措施化解发生脆性骨折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月经生育因素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国内有关乳腺癌月经生育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22篇,采用可信区间方差分析法计算各相关因素的ORc及95%CI。[结果]各研究因素的ORc及95%CI分别为:初潮年龄ORc=0.540(0.450~0.648)、结婚年龄1.376(0.815~2.322)、初产年龄1.558(1.253~1.937)、生育与否0.718(0.320~1.616)、生育胎数0.97(0.705~1.335)、哺乳0.391(0.253~0.605)、哺乳时间0.94(0.884~0.999)、人工流产1.844(1.442~2.358)、绝经与否1.869(1.014~3.444)、绝经年龄1.034(0.706~1.515)、行经期1.223(1.034~1.446)、月经紊乱3.217(2.278~4.542)、月经周期0.446(0.372~0.535)、口服避孕药1.400(0.977~2.006)。[讨论]初潮年龄、哺乳和哺乳时间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初产年龄、人工流产、绝经及行经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结婚年龄、生育、生育胎数、绝经年龄、月经紊乱、月经周期和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关系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14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同期选择148例绝经后无骨质疏松症的健康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绝经后妇女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绝经年龄、绝经期限、体质量指数、规律运动、初潮年龄、吸烟、饮酒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可见,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绝经年龄、绝经期限、体质量指数及规律运动有关(P0.05);与初潮年龄、吸烟及饮酒无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较大、绝经期限长、体质量指数低、无规律运动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绝经年龄、绝经期限、体质量指数、规律运动有关,其中年龄大、绝经期限长、体质量指数低、无规律运动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此类因素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