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成人饮水摄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成人饮水摄入量的总体状况,并初步分析饮水摄入量的影响因素,为评价人体对水中污染物暴露和健康风险以及建立适合我国居民的饮水暴露参数数据库提供基础性数据。方法基于"中国居民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成人)"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采用标准量具结合问卷进行饮水摄入量的调查。结果我国成人日均饮水摄入量为1 850 ml/d。夏季饮水摄入量(2 400 ml/d)高于春/秋季(1 710 ml/d)和冬季(1 600ml/d)(P0.05);男性居民饮水摄入量(2 000 ml/d)高于女性(1 713 ml/d)(P0.05);各年龄组中,45~59岁年龄组居民饮水摄入量最高(1 900 ml/d),≥80岁居民最低(1 525 ml/d);城市居民饮水摄入量(1 900 ml/d)高于农村居民(1 825 m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理区域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华北地区居民饮水摄入量最高(2 338 ml/d),东北地区居民最低(1 275 ml/d);西藏自治区居民的饮水摄入量最多(3 525 ml/d),而重庆最低(1 050 ml/d)。结论我国成人饮水摄入量存在性别、年龄、城乡、地区和季节差异,在进行饮用水中污染物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价时须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每日饮水量及其影响因素,为饮水污染物暴露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14个地级市18岁以上居民,采用问卷调查和标准量具直接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水分摄入情况。结果本次共调查3 592名居民,其直接、间接和总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1 000、477、1 615 mL/d,男性居民3种饮水量(1 200、512、1 766 mL/d)均高于女性(1 000、450、1 494 m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80岁年龄组居民直接、间接和总饮水量最低(750、418、1 280 mL/d),45~59岁年龄组居民总饮水量最高(1671 mL/d),不同年龄组居民直接、间接、总饮水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大专及以上学历居民总饮水量最高(1 780 mL/d),小学及以下居民总饮水量最低(1 542 mL/d),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直接、间接、总饮水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珠三角地区居民总饮水量最高(1 850 mL/d),粤北地区居民总饮水量最低(1 430 mL/d),不同地区居民直接、间接、总饮水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广东省居民饮水量存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差异,在进行饮水污染物暴露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时需考虑上述因素差异,以提高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居民夏季饮水量,为兰州市城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17年7—8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从兰州市所辖的四个城区中随机选取18岁及以上居民,通过问卷调查和标准量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入户调查居民经口饮水暴露参数。饮水量分层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兰州市城区居民夏季的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2 142.4、1 650.0和395.2 m L/d。男性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2 289.2、1 800.0和、403.6 m L/d)均高于女性(2 031.7、1 500.0和379.9 m L/d)(P0.05);(18~44)岁、(45~64)岁、65岁及以上人群的总饮水量中位数(2 113.6、2 365.6和1 823.8 m L/d)和直接饮水量中位数(1 650.0、1 800.0和1 325.0 m L/d)的年龄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力劳动者间接饮水量中位数(429.6 m L/d)显著高于脑力劳动者(368.6 ml/d)(P0.05);体质指数(BMI)18.5、18.5~23.9、24.0~27.9、≥28.0~者的间接饮水量依次为318.8、397.4、426.9和421.6 m L/d,不同BMI者间接饮水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劳动情况和BMI均对兰州市城区居民夏季饮水量有一定影响,在兰州市城区饮水健康风险评价中应综合考虑多因素条件下的饮水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兰州市西固区居民饮水量,为西固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夏季(7月)、冬季(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西固区选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240名,通过问卷调查和标准量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饮水量调查,采用美国环保局公式计算西固区和中国不同性别人群饮用水污染物暴露剂量。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西固区居民全年日均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2 161、1 800和430 mL/d。男性全年总饮水量和直接饮水量(2 404和2 000 mL/d)均高于女性(2 143和1 700 mL/d)(P0.05);不同年龄人群中,(45~64)岁人群的全年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和间接饮水量(2 502、2 000和521 mL/d)最高,其中不同年龄人群的总饮水量和间接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冬季不同年龄人群的间接饮水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西固区的女性饮用水污染物暴露剂量较男性高10.7%;西固区男、女性的饮用水污染物暴露剂量分别较中国同性别人群高6.5%、20.2%。结论西固区饮水健康风险评价应采用本地区暴露参数,同时考虑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居民饮水量,为兰州市城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7—8月、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所辖四个城区中选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 236名,通过问卷调查和标准量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饮水量调查。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兰州市城区居民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2 142.4、1 650.0、393.5mL/d。男性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和间接饮水量(2 298.6、1 800.0、402.7mL/d)均高于女性(2 023.5、1 500.0、372.7mL/d,P0.05);45~64岁人群的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和间接饮水量(2 352.8、1 800、425.0mL/d)最高,不同年龄人群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指数(BMI)人群中,超重人群(BMI≥24.0)间接饮水量(422.7mL/d)高于正常(BMI 18.5~23.9,385.7mL/d)或偏瘦者(BMI18.5,318.8mL/d,P0.05);体力劳动者间接饮水量中位数(427.3mL/d)大于非体力劳动者(362.4mL/d,P0.05)。夏季、冬季饮水量也存在性别、年龄、BMI和劳动状况差异。结论性别、年龄、BMI和劳动状况对兰州市城区居民饮水量有一定影响,在兰州市城区饮水健康风险评价中应综合考虑多因素条件下的饮水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居民饮水暴露参数情况,为无锡地区居民饮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参数依据。方法于2015年8月和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无锡市随机选取3个小区18岁及以上的成人居民进行饮用水暴露参数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自填式日志相结合的方法获得饮用水相关情况。结果无锡地区居民主要饮用自来水,以开水为主。日均饮水量中位数为1 510 m L,夏季(1 685 m L)高于冬季(1 355 m L),男性(1 658 m L)高于女性(1 373 m L)。不同年龄层的人群日均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329,P=0.000),以≥65岁年龄段为最高(1 649 m L),(18~24)岁年龄段最低(1 357 m L)。不同的BMI人群之间的日均饮水量有差异,以肥胖人群(BMI≥28 kg/m~2)人群最高(1 721 m L),偏瘦人群(BMI18.5 kg/m~2)人群最低(1 256 m L)。无锡地区人群的日均涉水活动时间为40.8 min,夏季(45.9 min)明显高于冬季(37.4 min),女性(54.8 min)明显高于男性(31.4 min),在不同年龄段人群日均涉水活动时间有差异,以≥65岁年龄段为最高(68.6 min)。结论无锡地区日均饮水量和涉水活动时间受多因素影响,在评价人体对污染物暴露和健康风险时应综合考虑各因素条件下的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东省不同区域成年居民每天饮水量、饮水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区域性饮水暴露参数积累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14个地级市年满18岁的成年居民,以标准量具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饮水习惯、健康状况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成年居民3 441人,调查对象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主要间接饮水量均值分别为1 841、1 208、633 mL/d。直接饮水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白水(827 mL/d)、茶水(359 mL/d)、饮料(19 mL/d)、咖啡(3 ml/d),主要间接饮水类型为主食含水(479 mL/d)、汤含水(154 mL/d)。按居住区域划分,总饮水量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粤西(1 935 mL/d)、珠三角(1 902 mL/d)、粤东(1 827 mL/d)、粤北(1 700 mL/d),直接饮水量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珠三角(1 372 mL/d)、粤西(1 124 ml/d)、粤北(1 106 mL/d)、粤东(1 098mL/d),主要间接饮水量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粤西(811 mL/d)、粤东(729 mL/d)、粤北(594 mL/d)、珠三角(530 m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受地域因素影响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血压等因素均影响居民饮水量和饮水类型。结论广东省内不同区域居民饮水量及饮水类型存在差异,宜采用有地域特征的饮水暴露参数进行饮水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广东省成年居民日均饮水量及饮水类型,为开展饮水污染物的人体暴露量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15—2016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14个地市3 441名年满18岁成年居民,以标准量具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饮水习惯、健康状况等信息。结果调查对象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主要间接饮水量分别为(1 841±725)、(1 208±658)、(633±380)ml/d,40~49岁组直接饮水量最高,≥70岁组直接饮水量最低。直接饮水量中白水、茶水、饮料和咖啡分别为(827±310)、(359±210)、(19±11)、(3±1)ml/d,主要间接饮水量中主食和汤含水量分别为(479±145)、(154±53)ml/d。男性居民茶水饮用量[(540±218)ml/d]、饮料饮用量[(25±12)ml/d]、主食含水量[(512±158)ml/d]均高于女性居民[(202±110)、(14±11)、(451±137)ml/d];女性居民白水饮用量[(869±312)ml/d]、咖啡饮用量[(4±1)ml/d]均高于男性居民[(777±315)、(2±1)m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白水饮用量呈文化程度高、肥胖、吸烟、珠三角地区居民较高,年长者较低的趋势;茶水饮用量呈年长、肥胖、珠三角和粤东地区居民较高,女性、吸烟者较低的趋势;喝汤含水量呈女性、高血压、高血脂者较低,粤西和粤东居民较高的趋势。结论本次调查样本代表性好且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饮水量及饮水类型调查结果基本反映广东省成年居民饮水暴露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居民饮水量,为兰州市城关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7月和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城关区选取18岁及以上健康常住居民260名,通过问卷调查和标准量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饮水量调查。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城关区居民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和间接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2 043、1 600和395 mL/d。男性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2 277、1 800和432 mL/d)均高于女性(1 973、1 500和354 mL/d)(P<0.05),且男性夏季和冬季的总饮水量和直接饮水量也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人群中,总饮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18~44)岁2 150 mL/d、(45~64)岁2 042 mL/d、65岁及以上人群1 878 mL/d,(P<0.05);但不同年龄人群直接饮水量和间接饮水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调查获得了兰州市城关区居民饮水量信息,为当地开展饮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居民饮水量,为兰州市城关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7月和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城关区选取18岁及以上健康常住居民260名,通过问卷调查和标准量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饮水量调查。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城关区居民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和间接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2 043、1 600和395 mL/d。男性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2 277、1 800和432 mL/d)均高于女性(1 973、1 500和354 mL/d)(P0.05),且男性夏季和冬季的总饮水量和直接饮水量也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人群中,总饮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18~44)岁2 150 mL/d、(45~64)岁2 042 mL/d、65岁及以上人群1 878 mL/d,(P0.05);但不同年龄人群直接饮水量和间接饮水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调查获得了兰州市城关区居民饮水量信息,为当地开展饮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