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应用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加强免疫的效果。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新生儿按0、1、6个月程序完成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5μg、5μg3针接种,经筛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均阴性的3~5岁儿童,加强接种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10μg,在免疫后5~6周采血,检测血清中抗-HBs。结果抗-HBs阳转率100%,抗体几何平均浓度809.00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结论儿童应用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加强免疫,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取得良好的加强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与批号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的免疫原性。方法选择505名5~20岁健康人,5μg、10μg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批,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后1个月采血,进行免疫原性观察。结果各批乙肝疫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达95.45%~100.00%,平均99.21%,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 775.04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5~7、8~10、11~13、14~16、18~20岁抗-HBs阳转率分别达99.04%~100.00%。GMC1 611.85mIU/ml~2 551.28mIU/ml;5μg、10μg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分别达99.34%和98.03%,GMC分别达1 897.22mIU/ml和981.43mIU/ml。结论不同剂量与批号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啤酒酵母)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在成人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应答。方法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且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新入学大学生,全程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啤酒酵母)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观察抗-HBs应答。结果接种10μg、5μg、5μg重组乙肝疫苗(啤酒酵母)的136人,抗-HBs阳转率94.1%,几何平均浓度(GMC)105.42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接种10μg×3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的136人,抗-HBs阳转率99.3%,GMC 111.49mIU/ml。接种两种疫苗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取10μg×3的免疫程序接种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的抗-HBs阳转率和GMC均高于采用10μg、5μg、5μg免疫程序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啤酒酵母)。  相似文献   

4.
徐建荣  叶众  欧阳炎  陈磊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1970-1971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用5、10μg/ml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和20μg/ml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免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523例,采用01、、6免疫程序,用电化学发光法(德国罗氏试剂)检测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同时进行儿童抗-HBs的定量检测。结果接种5μg重组乙肝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0.75%,抗-HBc阳性率为9.68%,接种10μg重组乙肝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2.22%,抗-HBc阳性率为2.78%,接种20μg重组乙肝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91%,抗-HBc阳性率为2.54%。5μg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高于10、20μg组儿童HBsAg阳性率(P均0.01)。5μg组儿童的抗-HBc阳性率高于10、20μg组儿童抗-HBc阳性率(P均0.01)。10、20μg组儿童的保护率分别为97.39%、97.75%,高于5μg组儿童的保护率(87.35%)(P均0.001)。结论对于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主动免疫时接种10或20μg乙肝疫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和比较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采用单纯随机方法,于免疫后1年对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进行随访观察,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为5.2%(4/77),抗-HBs阳性率为83.3%(65/78),疫苗保护效果为91.3%;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为0.9%(1/114),抗-HBs阳性率为97.4%(111/114),疫苗保护效果为79.5%.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较好的近期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与以前使用的血源乙肝疫苗相当.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国产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 (YDV)与国产血源乙肝疫苗 (PDV)的免疫效果和抗体持久性 ,从YDV上市后不久 ,即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 ,按照常规免疫的程序和剂量 ,建立了接种YDV和PDV两种疫苗的研究队列 ,并对两个队列进行了长达 8年的跟踪研究 ( 1994~ 2 0 0 2年 )。对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效保护水平及抗体持久性进行了血清学研究和比较 ,结果表明 :在接种疫苗 8年后 ,两种疫苗的有效保护水平大致相近 ,平均抗体滴度都维持在保护水平以上。虽然PDV的平均抗体水平为 2 6mIU/ml,YDV的平均抗体水平为 19mIU/ml,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5 14 ,P <0 0 0 1)。但YDV的免疫剂量为 5 μg/ml/人 ,而PDV的免疫剂量却为10 μg/ml/人 ,是YDV的 2倍。提示YDV的免疫效果及抗体持久性至少可维持 8年 ,PDV至少可维持 9年。如能适当增加YDV的免疫剂量 ,可能会产生更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盐城市1~7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水平,评估实施乙肝疫苗免疫以来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1998~2004年出生的儿童进行HBsAg阳性率和抗-HBs水平测定,并对其中的阴性对象进行加强免疫。结果调查1~7岁儿童2 477人,HBsAg阳性率为0.61%,抗-HBs阳性率为62.4%,各年龄组之间的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有明显的差异,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抗-HBs阳性率和GMC逐渐下降。对310名抗-HBs阴性对象分别采用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10μg、2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5μg、10μg进行加强免疫,结果显示: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组抗-HBs阳性率和GMC最高,分别为96.3%和301.65mIU/ml;重组乙肝疫苗(酵母)5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最低,分别为90.7%和203.10mIU/ml。结论盐城市1~7岁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抗-HBs阳性率和GMC逐渐下降,3岁儿童的抗-HBs阳性率下降至56.6%,有必要对5μg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在儿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进一步研究,考虑在适当年龄采用10μg以上的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或酵母)予以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国产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用5μg/0.5ml和10μg/0.5ml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免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膜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68例,采用0、1、6个月接种程序,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滴度及HBsAg。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10μg剂量组新生婴儿HBsAg阳性率为2.86%,保护率为96.43%;5μg剂量组的HBsAg阳性率为3.45%,保护率为95.69%。10μg、5μg剂量组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7.14%、82.76%,产生的抗-HBs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237.44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150.06mIU/ml。10μg组的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5μg组。结论重组乙肝疫苗(酵母)母婴阻断效果良好,10μg组的免疫原性高于5μg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基础免疫5年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衰减至10 mIU/ml以下的儿童免疫记忆水平,探讨乙肝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方法 选取婴儿期按0-1-6程序完成了5 μg(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5年后,且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阴性,同时抗-HBs降至保护性水平(10 mIU/ml)以下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每名儿童复种1剂次10 μg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于2周后采集静脉血检测抗-HBs。结果 226名儿童复种后,抗-HBs阳转率(回忆反应率)99.56%,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2 339.16 mIU/ml。回忆反应强度与复种前的抗-HBs滴度正相关(rs=0.363,P<0.001);与初免应答水平正相关(rs=0.349,P<0.001)。结论 乙肝疫苗回忆反应能力与自身免疫状态有关。完成基础免疫5年后抗体衰减至10 mIU/ml以下的儿童,绝大多数存在免疫记忆,回忆反应良好,没有必要开展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0、1、6个月免疫程序应用于成人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动态变化。方法按照重组乙肝疫苗应用于成人免疫剂量和免疫程序研究的结论,对应用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20μg和0、1、6个月免疫程序免疫的成人,于全程免疫后1年、2年检测抗-HBs,并以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免疫对象作为对照予以比较。结果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全程免疫后1年的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97.1%、85.06亳国际单位/亳升(mIU/ml),而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73.2%、32.94mIU/ml和65.8%、30.74mIU/ml。全程免疫后2年,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89.9%、52.23mIU/ml,而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69.6%、22.17mIU/ml和63.6%、22.02mIU/ml。不同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免疫后的抗-HBs阳性率和GMC明显优于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应用于成人后,抗-HBs阳性率和GMC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建议优先使用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YDV)免疫后10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免疫记忆。方法追踪观察按照免疫程序全程免疫后10年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持久性;分别对免疫后5年和10年抗-HBs阴转的儿童,加强免疫YDV 1剂,观察其免疫记忆反应。结果抗-HBs阳性率、有效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逐年下降,分别由免疫后1年的92.08%、84.16%、29.21mIU/ml降至10年后的65.17%、40.45%、5.38mIU/ml;年均递减率分别为3.76%、7.82%、17.14%。抗-HBs阳性率下降速率较慢,而有效阳性率则较快,并随免疫时间的延长,各项指标的年均递减率逐年降低,推测免疫的低阳性率水平可能维持较长时间。结论YDV免疫后存在较好的免疫记忆,免疫后10年无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2.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6年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观察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 (YDV)免疫的长期效果及其免疫记忆反应 ,对 1995年出生并按照免疫程序全程接种YDV的儿童进行免疫后 6年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 HBs)变化动态的连续观察。同时筛选该年龄组YDV免疫 5年后 ,经血清学检测抗 HBs<2 1mIU/ml的儿童 ,观察其YDV加强免疫 1针 (5 μg)后的免疫反应。结果显示 :抗 HBs阳性 (≥ 2 1mIU/ml)率、有效阳性 (≥ 10mIU/ml)率、几何平均滴度 (GMT)逐年下降 ,分别由基础免疫后 1年的 92 0 8%、84 16 %、2 9 2 1mIU/ml,降至 6年后的 6 8 6 9%、4 1 4 1%、6 0 8mIU/ml。抗 HBs阳性率下降速度较慢 ,每年平均降低 4 6 8% ;抗 HBs有效阳性率、GMT的下降速率较快 ,年均分别下降 8 5 5 %、4 6 3mIU/ml。对YDV免疫 5年后抗 HBs <2 1mIU/ml的儿童 ,加强免疫YDV 1针后的抗 HBs阳性率、有效阳性率均达到10 0 % ,GMT达基础免疫 1年时水平的 8 33倍 ,表明YDV免疫后同样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记忆。由于YDV与血源乙肝疫苗在理化性质等方面的不同 ,是否也有同样长期的免疫记忆和保护效果 ,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酵母10μg重组乙肝疫苗接种于成人后不同时间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动态变化。方法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对成人开展酵母10μg重组乙肝疫苗接种。全程免疫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及5年分别采集血清检测抗-HBs。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酵母10ug抗体阳转率为89.41%,GMT为67.91mIU/ml。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阳性率和GMT逐渐下降,6个月,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27%、39.97 mIU/ml;1年后,酵母10ug疫苗抗体阳性率下降至65.8%,GMT下降至30.74mIU/ml;2年后为63.6%,GMT为22.02mIU/ml。5年,酵母10μg疫苗的抗-HBs阳性率和GMT分别为52.94%、20.67mIU/ml。结论酵母10μg重组乙肝疫苗应用于成人,全程免疫后5年抗体阳性率仍达50%,说明该剂量疫苗的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后1~8年免疫效果。方法2005年9~10月在4个试点乡对1997~1999年出生的儿童全部采集血清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免疫后1~8年,抗-HBs阳性(S/N≥2.1)率平均为91.95%,有效抗-HBs阳性(S/N≥10.0)率为75.74%,抗体S/N值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0.14毫国际单位/毫升。总的趋势是抗体阳性率和GMC随免疫年限延长逐渐降低。HBsAg阳性率为0.67%,抗-HBc阳性率为1.39%,未见HBsAg随免疫年限延长而逐渐升高的现象。结论国产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免疫后1~8年抗体持久性下降,但保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评价10μg和20μg国产重组酵母(CHO)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应用于成年人的免疫效果,以及影响免疫效果的个体因素.方法 在北京市4个区县范围内选择18~45岁未接种乙肝疫苗、乙肝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的642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按照"0-1-6"程序分别接种10μg和20μg CHO乙肝疫苗,通过问卷方法调查每个对象可能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个体因素.于接种第三针1个月后采血,以雅培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抗-HBs滴度值,抗-HBs阴性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一步检测HBV DNA,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抗-HBs阳转的个体因素.结果 10μg和20μg两个剂量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8.8%(95%CI:85.4%~92.2%)和95.3%(95%CI:93.0%~97.6%).按照抗-HBs<100 mIU/ml为低无应答标准,低无应答率分别为34.3%和17.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73.42 mIU/ml和588.51 mIU/ml.多因素分析表明:患糖尿病、配偶为乙肝病毒感染者以及大年龄组人群是抗体阳转不利因素,而20μg疫苗剂量有利于抗体阳转.结论 CHO乙肝疫苗20μg免疫效果优于10μg,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应考虑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浙江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基础免疫后5~11年,抗体阳性者加强免疫1剂次不同乙肝疫苗的效果。方法 2009年9月在浙江省台州、丽水和衢州市选择1周岁内完成全程乙肝疫苗接种的5岁以上儿童4407人,采集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 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选择仅抗-HBs阳性者1994人加强免疫1剂次乙肝疫苗,完成接种后1个月、6个月分别采血检测抗-HBs,观察加强免疫效果。结果通过对完成接种后1个月、6个月分别采血检测抗-HBs,采用多元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不同疫苗加强免疫1剂次均能产生较强免疫应答,不同疫苗免疫效果不全一致。结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实施以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抗-HBs阳性率存在随时间推移逐步下降的趋势,对5岁以上乙肝抗体阳性儿童免疫1剂次乙肝疫苗均能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婴儿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对抗体应答低下者实施再免疫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状况,在正定县7个乡选取1997年1月1日~1998年8月31日出生的婴儿,按0、1、6个月程序实施3剂乙肝疫苗免疫,于1999年5月采血检测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3项指标均阴性的90例又接种了1~2剂乙肝疫苗,2剂间隔1个月,分别在每剂接种1个月后采血检测抗-HBs.结果显示再免疫1剂乙肝疫苗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为85.6%(S/N≥2.1)和65.6%(S/N≥10.0).对再免疫1剂后仍无抗体应答者中的8例又接种了第2剂乙肝疫苗,经1个月检测抗-HBs全部阳转,其中4例抗体S/N值≥10.0;同时对再免疫1剂后抗-HBs弱阳性(S/N值2.1~9.9)者中的15例又接种了第2剂乙肝疫苗,经1个月后检测仅4例抗-HBs S/N值≥10.0,占26.7%.因此,对按3剂标准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失败者再接种疫苗,可以诱导抗-HBs阳转.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持续效果探讨(18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新生儿接种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持续效果。方法对1986年出生并接种乙肝疫苗的对象隔年随访1次,考核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乙肝发病监测。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持续稳定在95%上下。18年间11次随访检测HBsAg阳性率始终<1%,平均HBsAg阳性率0·62%,较免疫前本底的HBsAg阳性率均呈大幅度下降。疫苗的远期保护效果为93·65%(95%可信区间为92·51%~94·78%)。1986年后出生并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对象中,仅2002年发生急性乙肝1例。结论新生儿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18年尚无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年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接种后无或弱免疫应答者三种不同方案再免疫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开放性的研究方法 ,对2年内至少完成1个标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均阴性者,随机(数字表法)地接受3种再免疫方案,A组:34例,先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300μg皮下注射,次日开始按常规程序予乙肝疫苗接种,10μg/次;B组:33例,单纯乙肝疫苗接种,20μg/次;C组:33例,单纯乙肝疫苗复种,10μg/次.接种首针前及首针后第1、2,8个月(T1、T2、T8)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 T1时,联合GM-CSF组、20 μg组和10μg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26.47%,48.48%和18.18%(X2=7.20,P=0.027);T8时,20μg组抗-HBs阳性率达75.76%,联合GM-CSF组达64.71%,均高于10μg组的39.39%(X2=9.07,P=0.011).20μg 峭组在T1 时抗-HBs滴度(417.00±69.36)高于联合GMCSF组(203.74±79.56),在,T2时抗-HBs滴度(458.17±64.09)高于复种组(257.86±76.60),T8时20μg组(532.73±68.82)和联合GM-CSF组(501.48±70.00)抗-HBs滴度均高于10μg组(256.12±75.39)(t=4.27,P=0.0173).结论 对乙肝疫苗无(弱)应答者增加疫苗剂量和联合GM-CSF方案进行加强免疫是有效的措施,免疫效果均优于单纯复种.  相似文献   

20.
乙肝疫苗低(无)应答儿童再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低应答/无应答儿童重新接种或加大剂量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筛选出1岁以内已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4-6岁儿童血清HBsAg、抗-HBs、抗-HBc 3项指标全为阴性者,再用固相放射免疫法(RIA)复核并对抗-HBs小于10mIU/ml者,使用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按10μg剂量/1针次和20μg剂量/1针次分2组接种,均为0、1、6程序接种3针,完成接种后1-2月时采血,检测抗-HBs水平。结果2019例筛选儿童血清HBsAg、抗-HBs、抗-HBc 3项指标全为阴性者672例,占33.28%。抗-HBs〈2.1mIU/ml的无应答儿童占27.44%,2.1-9.9mIU/ml的低应答儿童占5.05%。10μg剂量接种组采集到158例血清,抗-HBs≥10mIU/ml者155例,占98.10%,GMT为364.36mIU/ml。20μg剂量接种组采集到173例血清,抗-HBs≥10mIU/ml者172例,占99.42%,GMT为392.86mIU/ml。2组疫苗再免疫后抗-HBs的GMT增幅为53.61-721.87倍。结论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儿童重新接种乙肝疫苗3针后免疫效果良好,10μg剂量组与20μg剂量组的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应答儿童再免疫后产生的抗体GMT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应答儿童的抗体GMT水平则表现为20μg剂量组高于10μg剂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