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为控制麻疹流行 ,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 ,对 1997~ 2 0 0 0年舟山市定海区 7家医院上送的 15 4例麻疹可疑病人血清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  1997~ 2 0 0 0年定海区 7家医院上送的麻疹可疑病人血清 (发病急性期采血 )。1 2 检测方法 采用酶标捕获法 (捕获 EIA法 )检测麻疹IgM抗体 ,试剂盒购自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有效期内使用。仪器采用MultiskanMk 3型酶标仪比色 ,以P/N >2 1者为阳性。2 结果2 1 检测 15 4例麻疹可疑病人血清 ,麻疹IgM抗体阳性 95份 ,阳性率 6 1 6 …  相似文献   

2.
1999年3月17日至4月13日,山东省阳谷县阳谷镇城角孟小学发生了一起麻疹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及方法 对象为临床诊断的麻疹病例及城角孟小学1~5年级全体学生。由防疫人员组成调查组,逐人进行询问填写个案调查表。根据接触史、临床表现、麻疹疫苗接种史进行诊断。12 诊断标准 1998年卫生部《计划免疫管理规程》麻疹诊断标准。13 实验室检验 采集13例患者出疹2~3d血清,送聊城市卫生防疫站,用酶标法测定麻疹IgM抗体。2 结果21 暴发经过 城角孟小学1~5年级共10个班(每个年级2个班),14岁以下学生726…  相似文献   

3.
实施计划免疫后 ,我县麻疹疫苗的接种率逐年上升 ,发病率显著下降 ,为控制和消除麻疹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疫情仍不稳定 ,2 0 0 0年麻疹的发病率有所回升 ,达 6 13 10万。为了解全县的麻疹流行因素 ,笔者对 2 0 0 0年麻疹疫情进行了分析。1 资料来源2 0 0 0年睢宁县卫生防疫站麻疹监测系统疫情资料和个案资料。2 结果2 1 发病概况 全年共报告疑似麻疹 92例 ,确诊 73例 (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 ) ,临床诊断 3例 ,合计 76例 ,发病率为6 13 10万。另 16例为排除病例 (血清麻疹IgM抗阴性 ) ,主要为风疹。2 2 地区分布 全县 2 5个乡…  相似文献   

4.
昭通地区一起麻疹暴发原因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0年 3月 ,鲁甸县大水井乡麻疹暴发。疫情波及 7个村 ,4 5个农业社 ,发病 12 5例 ,罹患率4 4‰ ,发病最小 9月龄 ,最大 2 6岁 ,7岁以下儿童发病 65例 ,占 5 2 0 % ;7~ 15岁占 4 5 6%。病人均有发热、咳嗽、眼鼻卡他症状及出疹 ,30 4 %儿童有科氏斑。 10 4 %有麻疹疫苗 (MV )接种史 ,其他病人免疫史不详或未接种。取现患病人血 12份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IgM抗体 ,8份阳性 ,证实为一次麻疹暴发。疫情发生后引起地区、县、乡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 ,组成医疗队积极治疗病人 ,对周围区域进行M…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 5 4医院于 2 0 0 0年 3月 16日~ 4月 2日共收治南京某学院 2 0例麻疹患者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一般情况  2 0例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18~ 2 5岁。来自四川、江西、新疆、湖南、甘肃、河南等 9个省 (自治区 ) ,乡 (镇 )藉患者 3例 ,农村藉 17例 ,接种麻疹疫苗 (MV)史及有无出疹史均不详。2 发病特点 患者发热持续时间为 2~ 10天 ,热峰37 3℃~ 4 0℃ ,出现典型麻疹样皮疹 17例 ,14例有麻疹粘膜斑 ,出疹时间 2~ 7天 ,平均 4 15± 1 5天。患者中并发鼻炎 2例、支气管炎 1例、肺炎 2例、肠炎 3例 ;全部患者均口服…  相似文献   

6.
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后 ,麻疹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为加速麻疹控制 ,聊城市自 1999年开展麻疹血清学检测工作。现对聊城市 1999~ 2 0 0 1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999~ 2 0 0 1年聊城市对麻疹专报系统上报的麻疹疑似病例 ,逐人进行个案调查 ,并采集早期血分离血清 ,用抗体捕捉ELISA法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试剂由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提供。2 结果2 1 检测情况  3年合计检测麻疹疑似病例早期血清 86份 ,麻疹IgM抗体阳性的 5 8份 ,阳性率为6 7 4 4 % ;风疹IgM抗体阳性的 4份 ,阳性率为 4 6 5 %。…  相似文献   

7.
1 967名新兵和学员麻疹免疫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连续有高校青年人发生麻疹暴发流行的报道。为此 ,我们调查了 196 7名新兵和新学员的麻疹免疫情况。1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为来自 2 2个省 (市 )入伍新兵 180 8人及同年某高校新生 15 9人 ,共 196 7人。其中来自农村 1186人 ,来自城市 6 72人 ,来自山区10 9人 ;男性 1870人 ,女性 97人 ,年龄 15~ 2 4岁 ,平均 19.1岁。逐一登记其出生地和麻疹病史、发病年龄、麻疹疫苗接种史及时间。 (2 )方法 :抽取血样 ,分离血清 - 2 0℃保存待测抗 -MVIgG。先取 2 0份标本做预试验 ,根据结果按 1∶10 0、1∶2 0 0、1∶30 0、1∶4 0 0、…  相似文献   

8.
麻疹属国家法定预防接种疾病 ,西安市新城区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6月共发生麻疹 2 5 9例 ,其中儿童 190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新城区防疫站 2 0 0 0年 2月至2 0 0 1年 6月根据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提供的麻疹所有病例。1.2 方法 根据各医院上报的疫情 ,防保医生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访视 ,对患者做麻疹血清学IgM抗体检测确诊病例 ,同时进行较为详细的免疫史调查。2 结 果2 .1 地区分布  2 5 9名患者中市区发病2 3人 (占 5 .9% ) ,外来人口 2 3 6人 (占 91.1% )。2 .2 年龄分布 除了 69例成人麻疹显示出…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有效的防治麻疹 ,广东省于 1988年修改了麻疹疫苗(MV)免疫程序 ,将MV强化免疫时间提前到 4岁前完成。为了解本市人群中麻诊抗体水平 ,我们于 1999年~ 2 0 0 0年 ,对市区的健康人群进行了麻疹IgG抗体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收集 在市区 0~ 39岁的年龄段中 ,随机抽取 1475名健康个体 ,采集静脉血 2ml,分离血清保存于 - 2 0℃待机验。1 2 实验方法及结果判断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 ,麻疹病毒抗原、细胞对照抗原、酶标记抗人IgG等检测试剂由广东省卫生防疫站计免…  相似文献   

10.
李电华 《中国校医》2001,15(4):272-272
近年来 ,由于控制麻疹措施的落实 ,邳州市麻疹呈散在低发状态 ,然而 2 0 0 0年 11月 2日~ 12月 1日在实验小学发生一起麻疹爆发疫情 ,我们对该起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调查 首先对报告病例进行个案核实调查 ,诊断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其次对所有病例作免疫学检测 ,采集末梢血经离心后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gM抗体。1.2 免疫史调查 根据病例分布特征 ,对该校所有学生的免疫史进行调查分析。2 结果2 .1 基本情况 这起麻疹发生在 1所小学…  相似文献   

11.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儿童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儿童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儿童病例男童是女童的2倍以上(2.22、2.15、2.15),伤害病例以5~14岁年龄组为主(50.74%、49.75%、49.75%).3年中儿童伤害主要发生原因为跌倒/坠落(44.14%、45.68%、47.15%)、道路交通伤害(15.71%、14.46%、13.79%)和钝器伤(13.20%、12.92%、12.40%).各年度儿童伤害主要发生地点为家中(34.96%、36.86%、38.84%)、学校与公共场所(24.72%、19.80%、21.19%)、公路/街道(21.21%、19.63%、19.33%).各年度主要伤害部位为头部(34.88%、35.84%、37.07%)、上肢(28.00%、28.21%、27.81%)、下肢(21.86%、21.49%、21.31%);以非故意伤害(93.01%、92.66%、90.58%)、轻度伤害(78.50%、81.20%、81.52%)、接受治疗后回家为主(82.37%、85.19%、84.84%).不同年龄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地点、部位等分布差异较大.结论 中国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儿童伤害就诊病例的伤害原因、地点等特征与儿童年龄密切相关,且与儿童伤害死亡谱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头外伤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 分析头外伤病例总体分布趋势、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 2013年NISS共收集头外伤病例195 189例, 男性病例是女性的2倍以上, 30~44岁组所占比例最高(25.19%)。伤害原因前三位的是跌倒/坠落(42.17%)、钝器伤(27.46%)、道路交通伤害(23.33%)。头外伤主要发生在公路/街道(31.41%)、家中(25.02%)和公共居住场所(17.17%)。头外伤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休闲活动(54.22%), 其次是驾乘交通工具(19.73%), 有偿工作(12.95%)。2013年的头外伤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6.79%)、挫伤/擦伤(65.18%)、轻度伤害(78.87%)、治疗后回家(82.02%)为主。结论 2013年NISS收集的头外伤病例男性多于女性, 劳动力人口是头外伤发生的重点人群, 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是导致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暴力门/急诊病例变化趋势及现况特征,为探索儿童暴力危险因素、确定干预优先领域、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5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监测数据,对儿童暴力门/急诊病例的变化趋势及人口学、暴力事件和临床等现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NISS共收集儿童暴力病例44 319例,儿童暴力病例数占儿童伤害总病例数的比例逐年下降。2015年儿童暴力病例中,男童占81.31%,儿童暴力病例占儿童伤害病例比例的男女比为2.22:1;儿童暴力原因为钝器伤病例占65.69%;儿童暴力病例数在2月和7-8月出现两次降低;48.87%的暴力发生在学校和公共场所;伤害性质63.52%为挫伤/擦伤,伤害部位51.18%为头部,轻伤病例占82.66%,伤者83.21%的就医结局为治疗后回家。结论 我国儿童暴力问题不容忽视,应重点关注中学男童,加强健康教育,建设安全校园,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严重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老年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伤害门急诊就诊情况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60岁及以上老年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08年老年伤害的发生原因前三位是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和钝器伤,合计占老年伤害的70%以上.3年中老年伤害发生地点集中于家中(46.25%、44.44%、46.23%)、公路/街道(30.95%、28.51%、28.61%)和公共居住场所(8.89%、11.57%、11.25%).3年中老年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42.14%、48.09%、48.59%)、家务/学习(21.15%、18.21%、18.15%)、驾乘交通工具(13.67%、13.80%、13.56%).3年中老年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1.34%、92.84%、93.09%),老年自残/自杀的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中毒和刀/锐器伤.3年中老年伤害的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36.07%、38.18%、38.50%),骨折(25.65%、22.47%、23.77%),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7.19%、18.21%、17.46%);伤害部位集中于头部(26.32%、25.59%、25.90%)、下肢(25.74%、25.70%、25.26%)、上肢(21.01%、21.14%、21.37%);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60.53%、65.09%、63.58%);伤害结局以治疗后回家为主(64.11%、68.53%、67.99%).结论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老年伤害病例占总伤害病例的比例逐年上升,病例分布特征无明显变化.跌倒/坠落是我国老年人高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伤害类型.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3家医院共129家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10年共收集有效病例607 805例,男女性别比为1.88∶1。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0.97%)、道路交通伤(22.56%)和钝器伤(20.3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29.84%)、家中(24.24%);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44.35%)、有偿工作(20.05%);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88.25%)、轻度伤害(72.42%)为主。结论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收集数量高于2006—2009各年该系统收集的数据量,且伤害监测病例各特征分布稳定。  相似文献   

16.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国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监测的3年中,道路交通伤害是门(急)诊就诊伤害病例的第二位伤害发生原因.其中男性(2006-2008年分别为64.63%、64.07%和64.38%)多于女性(分别为35.37%、35.93%和35.62%);病例构成居前三位的年龄组为30~44岁(分别为36.04%、34.82%和34.28%)、15~29岁(分别为30.74%、31.57%和30.13%)、45~64岁(分别为20.28%、20.70%和22.80%);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意图以非故意为主(分别为98.34%、99.07%和99.07%);伤害部位集中在头部(分别为35.21%、33.74%和35.77%)及下肢(分别为24.08%、24.54%和23.95%);伤害性质主要为挫(擦)伤(分别为56.47%、57.92%和58.89%)及骨折(分别为17.70%、15.84%和15.88%);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分别为63.69%、67.24%和65.68%);伤害结局以病例在医院门(急)诊治疗后返家为主(分别为59.43%、63.76%和62.80%).结论 2006-2008年在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无明显变化,青壮年男性是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08-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跌倒/坠落伤害病例的构成变化趋势和2013年跌倒/坠落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2008-2013年因跌倒/坠落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病例.结果 2008-2013年共监测跌倒/坠落病例1 223 905例,占全部伤害病例数的32.94%,男女性别比为1.57,跌倒/坠落病例数量和占全部伤害病例的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跌倒/坠落病例271 502例,其中15 ~ 64岁(劳动力人口)占66.63%,0~4、5~ 14和≥65岁年龄组占各自年龄组全部伤害病例的55.53%、52.93%和56.59%;病例性别比为1.54,且男性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跌倒/坠落发生高峰时间段是10:00--10:59(占全天病例的10.04%)和14:00-20:59(占全天病例的43.56%).跌倒/坠落发生地点构成前三位分别是家中(33.03%)、公共居住场所(22.79%)、公路/街道(15.49%).跌倒/坠落发生时伤者状态的构成前三位分别是休闲活动(65.38%)、有偿工作(13.01%)、家务/学习(7.52%).受伤部位构成前三位分别是头部(30.41%)、下肢(27.43%)、上肢(21.93%).跌倒/坠落以挫伤/擦伤为主(54.60%),其次是扭伤/拉伤(16.87%)、骨折(15.48%).跌倒/坠落伤害的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77.76%),随年龄增加,中、重度伤害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跌倒/坠落伤害是我国主要伤害类型,其在全部伤害中的构成呈逐年增加趋势,其预防应以儿童和老年人为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1年安徽省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个监测点抽取3家医院共6家医院作为伤害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11年共报告22 545例,男女性别比为1.86:1。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27.83%)、交通伤(26.86%)和钝器伤(19.61%);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33.24%)、家中(22.17%);伤害发生时的行为主要为休闲活动(33.87%)、驾乘交通工具(23.48%);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89.00%)、轻度伤害(71.31%)为主。结论 2011年安徽省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交通伤、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伤害监测病例各分布特征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头外伤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对首次在NISS监测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18岁儿童头外伤病例进行分析,了解其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 2014年NISS共收集儿童头外伤病例47690例,男童32542例,女童15148例。1~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43.47%)。10月份、18:00是儿童头外伤的高发期。儿童头外伤伤害原因前三位的依次是跌倒/坠落(69.57%)、钝器伤(14.23%)、道路交通伤害(11.01%)。儿童头外伤主要发生在家中(44.98%)、公共居住场所(19.65%)和公路/街道(15.81%)。儿童头外伤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休闲活动(77.88%),其次是驾乘交通工具(7.32%),体育活动(5.72%)。2014年儿童头外伤病例以非故意伤害(95.35%)、挫伤/擦伤(71.69%)、轻度伤害(85.27%)、治疗后回家(90.25%)为主。结论 2014年NISS收集的儿童头外伤病例男童多于女童,家中是儿童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场所,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是导致儿童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取3家医院共129家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06-2008年共收集有效病例1 318 739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3年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14、2.02和1.96.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居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年分别为28.02%、29.36%和30.12%)、道路交通伤害(23.07%、21.61%和21.44%)、钝器伤(21.46%、21.17%和20.5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29.80%、27.73%和28.37%)、家中(21.51%、22.80%和24.02%);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35.63%、41.93%和42.13%)、有偿工作(24.43%、22.60%和21.44%);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3.81%、86.32%和86.71%)、轻度伤害(70.42%、74.79%和73.90%)为主;伤害发生高峰时间为7:00-10:00.结论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和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