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124例胸腺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2~1986年收治124例胸腺肿瘤患者,其中103例胸腺瘤,非浸润型和浸润型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0%比54.7%(P<0.01)和64.7%比37.2%(P>0.01),非浸润型明显优于浸润型:21例胸腺癌,病程短,进展快,胸腔内、外和远外转移年明显高于胸腺瘤,5年和10年生存率与胸腺瘤相比,分别为23.8%比67.0%(P<0.01)和6.3%比51.4%(P<0.01),胸腺癌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有:术后所见的局部浸润性,胸腔内、外和远外转移,上皮细胞组织类型以及肌无力等。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胸腺肿瘤应选用不同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鉴别低危和高危胸腺瘤及胸腺癌的增强CT检测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胸腺瘤及胸腺癌患者,分为胸腺癌组(n=30)、低危胸腺瘤组(n=22)和高危胸腺瘤组(n=20).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检测,分析肿瘤最大径、最小径、形态、位置、密度、边缘、是否存在坏死及钙化、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是否存在心包及大血管侵袭以及是否出现胸腔积液等资料.结果 胸腺癌组患者肿瘤最大径、最小径、肿瘤纵径和增强CT均值均大于高危胸腺瘤组和低危胸腺瘤组(均P<0.05).胸腺癌组患者淋巴结肿大、大血管侵袭、心包侵袭、边缘分叶及远处转移比例均高于高危胸腺瘤组和低危胸腺瘤组(均P<0.05).高危胸腺瘤组与低危胸腺瘤组比较,在是否存在坏死、大血管侵袭和心包侵袭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增强CT对低危、高危胸腺瘤及胸腺癌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危和高危组胸腺瘤及胸腺癌的增强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胸腺瘤及胸腺癌患者,分为低危组胸腺瘤组(n=20)、高危组胸腺瘤组(n=18)和胸腺癌组(n=23)。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检查,分析肿瘤最大径、最小径、形态、密度、边缘、是否存在坏死及钙化、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是否存在周围组织结构侵袭以及是否出现胸腔积液等。结果:胸腺癌组肿瘤包膜完整性、周围侵犯、是否合并胸腔积液、淋巴结转移,与低危组胸腺瘤组和高危组胸腺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低危组胸腺瘤组与高危组胸腺瘤组比较,在肿瘤的形态、包膜完整性及周围侵犯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危组胸腺瘤组增强CT值高于高危组胸腺瘤组、高危组胸腺瘤组增强CT值高于胸腺癌组(P<0.05)。结论:增强CT对低危、高危胸腺瘤及胸腺癌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瑜  陈昶 《肿瘤》2009,29(1)
原发性胸腺癌是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发生率占胸腺肿瘤总数的0.06%以下[1];而基于胸腺囊肿背景的胸腺癌病例则更为罕见.本院在对1例胸腺囊肿患者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的过程中,意外发现该患者同时伴发Masaoka Ⅰ期胸腺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影响胸腺肿瘤切除与预后的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10例胸腺瘤行外科手术,其中单纯性胸腺瘤92例,胸腺类癌8例,胸腺癌10例。全组50.9%合并综合征,44.5%合并重症肌无力(以上皮型最多见),胸腺癌无一例合并重症肌无力。梭形细胞型多合并单纯红细胞再障,50%胸腺类癌合并异位ACTH综合征。胸腺瘤切除率与肿瘤大小以及周围侵犯有关。单纯胸腺瘤与胸腺类癌和胸腺癌切除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肿瘤外侵严重影响切除率。单纯胸腺瘤3、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2.7%、68.1%和40.0%。预后与病理分型和外侵有关,重症肌无力对预后影响不大,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仍是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参数对宫颈鳞腺癌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02例宫颈癌患者,探讨了鳞腺癌组间构成差别,分别采用单因素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了各自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在702例宫颈癌中,鳞癌630例,占89.4%,腺癌72例,占10.6%。与鳞癌相比,腺癌趋于年轻化、小体积、淋巴结转移,腺 癌5年生存率低于鳞癌(58.3% VS 57.3%),但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分化、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鳞癌独立预后评价指标,而腺癌预后独立评价指标为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 结论 尽管宫颈鳞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组间构成存在差异,但两者预后评价参数基本一样,即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可能是评价两者最重要的临床、病理参数。  相似文献   

7.
胸中段食管鳞癌Ivor-Lewis手术后肿瘤复发1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Chen G  Wang Z  Liu XY  Liu FY 《癌症》2006,25(1):96-99
背景与目的:近半数食管癌患者术后3年内出现肿瘤复发,但肿瘤复发的情况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旨在分析食管癌Ivor-Lewis手术后肿瘤复发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2001年接受Ivor-Lewis手术及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的196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术后3年内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3年内96例(48.9%)患者肿瘤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2.2个月。局部-区域性复发52例(54.1%),其中41例(78.8%)有纵隔淋巴结转移,仅8例(15.3%)患者单纯颈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包括血行转移伴局部-区域性复发10例)44例(45.8%),以肝、骨和肺转移为主,占88.6%(39/44)。手术后辅助放疗组的患者局部-区域性复发率(23.3%)低于未放疗组者(41.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3期和N1状态是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Ivor-Lewis手术后3年内约1/2的患者肿瘤复发,纵隔淋巴结、肝脏、骨和肺是主要的复发部位。手术后辅助放疗可以减少局部-区域性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L-选择素(L-selectin)在不同类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0例肺癌(其中鳞癌40、腺癌40、小细胞癌30)和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L-选择素的表达.结果:110例肺癌组织中37例L-选择素表达阳性(33.6%),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均阴性,肺癌组织中L-选择素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05).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L-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20.0%,67.5%,6.7%,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腺癌L-选择素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癌(P<0.005).68例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L-选择素阳性率41.2%,42例不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21.4%,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肺癌病例L-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21.6%,31.0%,46.2%,80.0%,L-选择素表达与TNM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性别患者肺癌组织中L-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男32.1%,女38.5%(P>0.05).小于等于60岁和大于60岁年龄组肺癌组织中L-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28.1%,41.3%(P>0.05).结论: L-选择素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无关.L-选择素上调表达可作为肺腺癌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32例晚期胃癌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血行转移组13例,局部浸润组19例,对照组为胃良性病变10例.以外周血为检测标本,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NP-PCR)检测CEA mRNA.结果 初诊时对照组阳件率0%,局部浸润组阳性率63.16%,血行转移组阳性率92.31%,两胃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胃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无血行转移病例阳性率50.00%,有血行转移病例阳性率9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RT-NP-PCR技术检测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可作为晚期胃癌血源性播散的指标,对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的临床经过常表现为治疗后复发和转移.目前尚无确切的预后判断指标.本文探讨ACC上皮细胞粘附分子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34例腺样囊性癌E-cad和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实体型ACC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筛状型和管状型患者(P<0.01).临床分期与ACC复发转移(P<0.01)及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1).E-cad低表达者(占50.0%)在复发、转移和术后生存时间小于5年者多见(P<0.05).PCNA高表达组的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05),前者术后5年生存率则显著低于后者(P<0.005).E-cad与PCNA在ACC中的表达显著相关(P<0.005).结论:E-cad、PCNA的表达及临床分期可作为ACC判断预后的指标;E-cad和PCNA可能在ACC恶性进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apsin A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肺腺癌分化程度、临床病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肺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中Napsin A的表达,并与癌旁正常肺组织、46例其他组织学类型的肺癌组织和19例良性肿瘤组织对比。结果肺腺癌组Napsin A表达阳性率87.2%,显著高于非肺腺癌组4.3%(X2=64.249,P<0.01)和良性肿瘤组21.1%(X2=27.317,P<0.01),但低于正常肺组织组100%(P<0.05);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肺腺癌组织中Napsin 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86.7%(13/15)和66.7% (8/12),三者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X2=7.489,P<0.05);Ⅰ~Ⅱ期腺癌组Napsin A表达阳性率为100%(24/24),明显高于Ⅲ-Ⅳ期腺癌组73.9%(17/23),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Napsin A表达阳性率为72.7%(16/22),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00%(25/25),P< 0.05。结论Napsin A可以作为诊断肺腺癌的特异性肿瘤标记物,是判断肺腺癌恶性程度、临床病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的手术疗效及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1987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对1690例中下段及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Ivor-Lewis术式和Akiyama术式进行现代淋巴结清扫治疗,总结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1、3、5和10年的生存率.结果 全组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713例,转移率为42.2%(713/1690).胸部淋巴结转移665例,占39.3%(665/1690),其中有胸顶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349例,占20.7%;后上纵隔淋巴结转移444例,占26.3%;下纵隔淋巴结转移307例,占18.2%.腹部淋巴结转移339例,占20.1%.全组患者术后有278例发生312例次各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4%(278/1690),其中以肺部并发症为主,共136例次,占43.6%.全组患者的手术死亡率为0.2%.全组患者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2%(1388/1574)、63.5%(868/1367)、54.8%(705/1287)和30.8%(232/754).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6.2%(448/588),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6.8%(257/699).结论 食管癌切除采用Ivor-Lewis和Akiyama术式可良好地显露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彻底,特别是对后上纵隔喉返神经旁、右胸顶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的清扫尤为便利.对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施行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年妇女宫颈浸润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976年7月~1992年7月采用放疗、化疗、手术及冷冻两种以上方法综合治疗的77例青年妇女宫颈浸润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患者占同期宫颈癌的3.88%,平均年龄31.9岁。肿瘤直径大于4cm者47例;腺癌29例,占37.66%;组织学分化为Ⅲ级32例,其中腺癌11例,鳞癌21例。ⅡB期以上为58例,占75.32%。5年生存率为50.65%。血行转移以腺癌多见,多发生在半年之内,死亡率高。结论青年妇女宫颈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及原发肿瘤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胸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晚期胸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鳞癌占全部患者的63.2%。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46.7%。手术患者与非手术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和22.2%(P<0.05)。完整切除与未完整切除(包括部分切除和手术探查)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60.0%(P>0.05)。放疗患者与非放疗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33.3%(P>0.05)。Ⅲ期与Ⅳ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和25.0%(P>0.05)。高分化癌(鳞癌)和低分化癌(神经内分泌癌、未分化癌)的3年生存率分别是50.0%和42.9%(P>0.05)。[结论 ]鳞癌是最常见的胸腺癌病理亚型。晚期胸腺癌患者应尽可能完整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手术切除、WHO病理分型影响胸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联合化疗方案:A组: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 in,HCPT)联合顺铂(C isp latin,DDP);B组:紫杉醇(Taxel,TAX)联合顺铂治疗肺腺癌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住院治疗的肺腺癌并胸腔积液38例,分别接受A组治疗17例,B组治疗21例。按WHO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对完成治疗2个周期以上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可评价患者38例,其中A组17例,胸水有效率(RR)47.1%,肺瘤有效率(RR)29.4%;B组21例,胸水有效率(RR)85.7%,肺瘤(RR)52.4%,中位缓解期为8.3个月,1年生存率47.6%。两组胸水控制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瘤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炎、肌肉与关节酸痛。结论HCPT联合DDP方案治疗肺腺癌并胸腔积液的胸水有效率低于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对肺瘤有效率及化疗的依从性相近,故肺腺癌并胸水的患者不宜首选HCPT联合DDP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和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u ZM  Zhang H  Wang MH  Cui DH  Yang YQ  Huang HZ 《癌症》2006,25(5):604-608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强度包括淋巴结转移数量和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度即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数和切除淋巴结数的比值。这两个指标是评估食管癌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因素,进而探讨淋巴结清扫术式。方法: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120例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按美国胸科协会(AST)Casson修订淋巴结分组清扫淋巴结。结果:120例胸段食管鳞癌清扫淋巴结2631个,平均每例22个。胸上段食管鳞癌向颈部转移的淋巴结转移度(20.9%)大于胸中段(12.9%)和胸下段食管癌(6.8%)(P<0.05)。胸下段淋巴结向腹部胃周转移淋巴结转移度(37.5%)大于胸中段(17.5%)和胸上段食管癌(7.1%)(P<0.05)。隆突淋巴结转移以中段多见。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强度显著相关(P<0.05),食管癌病变长度与转移强度不相关(P>0.05)。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生存时间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应注意淋巴结转移强度高的区域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重要因素。在胸段食管癌淋巴清扫手术中,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明显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张敏  付秀华  顾岩 《现代肿瘤医学》2015,(21):3098-3104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细胞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拷贝数,以及胸水、血清CEA水平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法)检测恶性胸腔积液(n=35)、良性胸腔积液(n=30)组患者胸水细胞块EGFR基因拷贝数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胸水及血清中CEA水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选取最佳灵敏性和特异性的点作为临界值,评价CEA及联合检测EGFR基因拷贝数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35例恶性胸腔积液完成Fish检测。恶性胸腔积液中15例阴性,20例阳性,阳性率为57.1%。其中13例为EGFR基因高度多体性,7例为EGFR基因扩增。肺腺癌16例中,EGFR基因高度多体性、扩增14例,肺腺癌扩增率为87.5%;肺鳞癌14例中,EGFR基因簇状扩增3例(21.4%),点状扩增3例(21.4%),无扩增8例(57.1%),肺鳞癌扩增率为42.9%。腺癌Fish阳性率(87.5%)高于鳞癌(42.9%),P<0.01。30例良性胸腔积液中有1例脓胸患者EGFR Fish检测阳性,阳性率为3.3%,余检测结果均阴性。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及血清CEA分别为(220.9±71.65)ng/ml、(18.11±11.38)ng/ml,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2.31±1.29)ng/ml、(1.67±1.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恶性胸腔积液胸水CEA明显高于血清CEA,而良性胸腔积液组中,胸水CEA与血清CEA无明显差异。肺腺癌所致胸水及血清CEA分别为(441.02±102.65)ng/ml、(32.87±28.66)ng/ml,鳞癌所致胸水及血清CEA分别为(28.75±21.39)ng/ml、(5.99±5.32)ng/ml,腺癌显著高于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胸水EGFR、CEA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效能,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453>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胸水EGFR同CEA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EGFR在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通过Fish技术检测胸水细胞块EGFR基因拷贝数可行,其敏感性为57.1%。对肺腺癌导致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敏感性为87.5%。CEA(临界值5.0ng/ml)在恶性胸腔积液及血清中显著高于良性,其中胸水CEA检测诊断敏感性为65.7%,而在腺癌中为87.5%,其在胸水及血清中的比值>1.5有助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EGFR基因突变阳性与肿瘤标记物CE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尤见于肺腺癌患者,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性试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原发性食管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1984年9月-1997年11月共收治食管腺癌20例,就诊时45%患者出现远处淋巴结转移,15%出现远处器官转移,单纯放疗16例,采用^60Co外照射,DT60-75Gy,放疗+化疗2例,手术+放疗2例。结果:治疗后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20%、0。结论:食管腺癌恶性程序高,进展快,易血行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适合行病灶对侧纵隔、斜角肌前淋巴结活检的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89例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胸术前行经颈纵隔镜检查,12例联合右斜角肌活检术,10例联合前纵隔切开术。结果纵隔镜检查后发现9例为不可手术患者,其中3例为右斜角肌淋巴结转移(N3),6例为病灶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3)。统计学分析显示,肺腺癌组的N3发生率高于非腺癌组(P<0.05),血清CEA水平升高组的N3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同侧纵隔淋巴结多站转移组的N3发生率高于同侧单站转移组(P<0.05)。结论对可手术的肺腺癌、血清CEA升高、病灶同侧纵隔淋巴结多站转移患者应行病灶对侧或斜角肌前淋巴结活检,以排除N3病变。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胸腺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胸腺瘤多无特殊临床表现。传统的病理诊断对胸腺瘤良、恶性鉴别帮助不大,而术中检查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是否向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可良恶性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恶性胸腺瘤均予术后放疗以提高生存率。本组28例恶性胸腺癌外科治疗经验,其中7例合并重症肌无力,占25%。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2%和40%,生存率和分期相关,我们认为Masaoka分期法是一种实实用的分期法,其分期情况对指导术后治疗和判断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