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鞘内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种给药方式的比较,探讨唑来膦酸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注入雌性SD大鼠胫骨以建立骨癌痛模型,单次或者持续给予唑来膦酸后,比较鞘内和皮下两种给药方式对大鼠痛行为学的影响。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的实验方法观察脊髓背角IBA-1的改变情况。采用旷场实验和转棒实验观察唑来膦酸两种给药方式对大鼠运动功能和自发活动功能的影响。结果:单次或连续鞘内或皮下注射唑来膦酸均可显著改善大鼠热痛敏反应(P<0.05),并且鞘内注射的镇痛效应强于皮下注射(P<0.05)。RT-PCR、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持续鞘内注射唑来膦酸7天后,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表达增高的IBA-1被显著抑制(P<0.05),而皮下注射并无此抑制效应(P>0.05)。唑来膦酸的两种给药方式均未影响大鼠的运动功能和自发活动功能(P>0.05)。结论:相比皮下注射,鞘内注射唑来膦酸在大鼠骨癌痛模型中表现出更强的镇痛效应,而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能是其镇痛机制之一,此外,唑来膦酸在两种给药方式中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C)和/或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抑制剂米诺四环素(MI)对骨癌痛小鼠脊髓胶质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跟骨癌痛模型。将雄性C3H/He小鼠随机分为6组(n=10),包括:正常组、假手术组、癌痛+人工脑脊液组、癌痛+FC组、癌痛+MI组、癌痛+FC+MI组。术后每天给药1次,持续21d,并于手术当天、术后3、7、14、21d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小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及活化情况,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骨癌痛小鼠脊髓腰膨大段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及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11b的蛋白含量。[结果]⑴免疫荧光法:与正常组相比,癌痛组术后3d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明显被激活,术后14d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明显被激活。癌痛组内,与ACSF组相比,MI、MI+FC组小鼠脊髓背角术后3d小胶质细胞及MI、FC、MI+FC组术后14d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均明显被抑制;其中MI+FC组更为显著。⑵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术前对照组比较,骨癌痛组术后3d脊髓L4~L5节段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11b的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术后14d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对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胫骨内注射20 μL PBS)、模型组和华蟾素干预组,每组12只。模型组与华蟾素干预组大鼠胫骨内注射20 μL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构建骨癌痛模型。华蟾素干预组于造模第7天开始腹腔注射华蟾素注射液,其余各组每天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造模前以及造模后第2、5、7、9、13、15天分别测定热缩足阈值和机械缩足阈值,造模第7天行胫骨X线摄片观察骨质破坏程度,末次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大鼠,取外周血、L4~L6节段脊髓,利用免疫组化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外周血及脊髓中相关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X线显示模型组大鼠胫骨骨皮质破坏明显、骨质连续性缺乏、骨组织肿胀明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未见明显骨组织肿胀、骨连续性较好,提示造模成功。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华蟾素干预可明显缓解骨癌所诱发的机械痛敏、热痛敏(P < 0.0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活化明显增强(P < 0.05);与模型组相比,华蟾素能显著抑制脊髓胶质细胞活化(P < 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表达增强(P < 0.05);与模型组相比,华蟾素能降低TNF-α和IL-1β表达(P < 0.05)。结论: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其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胫骨癌痛大鼠脊髓大麻素受体2(CB2)表达的变化,探讨CB2在骨癌痛中作用及其可能的脊髓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56只,体重160-180g,随机分为7组(n=8):对照组、假手术组、骨癌痛组,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又各分为3个亚组(术后7d、14d和21d组),分别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水平CB2表达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CB2的表达部位。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对照组基本没有CB2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及骨癌痛组脊髓CB2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骨癌痛7d组脊髓CB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激光共聚焦技术显示CB2主要表达于脊髓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胫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有CB2表达,早期为其表达的高峰,且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5.
申文  陈晏  徐幼苗  柳娇  岳冬梅  袁燕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2147-2149
目的:观察胫骨癌痛大鼠脊髓大麻素受体2(CB2)表达的变化,探讨CB2在骨癌痛中作用及其可能的脊髓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56只,体重160-180g,随机分为7组(n=8):对照组、假手术组、骨癌痛组,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又各分为3个亚组(术后7d、14d和21d组),分别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水平CB2表达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CB2的表达部位。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对照组基本没有CB2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及骨癌痛组脊髓CB2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骨癌痛7d组脊髓CB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激光共聚焦技术显示CB2主要表达于脊髓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胫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有CB2表达,早期为其表达的高峰,且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Quinpirole(QNP)对骨癌痛大鼠镇痛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通过胫骨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液制备骨癌痛模型。将骨癌痛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10μg/kg QNP(QNP-H)、低剂量5μg/kg QNP(QNP-L)及生理盐水(NS)3组,每组20只;QNP采用每日鞘内注射方式,注射体积为10μl。选取20只同周龄大鼠作对照(C),NS组和C组仅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3、5、7d后对各组进行行为学检测,分析以上观察时间点大鼠的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缩足热潜伏期(WTL);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 1(Iba-1)染色以及特异表达补体C3受体(OX-42)和大麻素受体2(CB2)的荧光积分光密度(IO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脊髓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Toll样受体-4(TLR-4)及受体-2(TLR-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其余3组各观察时间点的MWT、WTL降低;Iba-1染色程度、OX-42和CB2的IOD、脊髓TNF-α和IL-1β水平、TLR-4和TLR-2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癌痛大鼠模型中,QNP-H组、QNP-L组在上述指标与NS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QNP-H组均优于QNP-L组(P<0.05)。结论 鞘内注射QNP对骨癌痛大鼠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同时可降低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改变以及帕瑞昔布干预的作用。方法 12只正常成年二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CCI组(n=7)行单侧坐骨神经松结扎,对侧不做任何处理;帕瑞昔布组(n=5)手术同CCI组,术后3 d连续腹腔注射帕瑞昔布3 mg/kg。术前1 d、术后第4、7、14及28 d测定大鼠50%缩腿阈值(PWT)。术后第28 d测定PWT后取L5脊髓制作石蜡包埋连续切片,按等距随机原则抽选5张切片行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采用体视学方法估计脊髓背角内毛细血管腔的面积、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数量。结果 CCI术后4~28 d,CCI组与帕瑞昔布组大鼠手术侧的PWT显著低于对侧未手术侧;帕瑞昔布组手术侧的PWT显著高于CCI组手术侧(P〈0.05)。术后28 d,与未手术侧相比,CCI组和帕瑞昔布组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内毛细血管的面积无显著改变,单位长度脊髓背角内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数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神经病理性痛亚急性期,大鼠脊髓背角无明显的炎症反应,背角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无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长春新碱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胶质细胞是否活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腹腔内重复注射长春新碱建立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脑及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活化标志物GFAP和OX-42的表达。RT-PCR测定IL-1β和GDNF mRNA在脊髓腰段的表达。结果 给药大鼠分别在第8天和第5天出现机械痛闽降低和热痛耐受时间降低。给药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脊髓灰质中见明显胶质细胞的活化。给药组较对照组IL-1β表达增加,GDNF表达减少。结论 胶质细胞在长春新碱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明显活化。IL-1β及GDNF与长春新碱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癌痛大鼠模型中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痛觉过敏的产生和维持及其脊髓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体重在180~200 g,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癌痛模型组(A组)、假手术组(B组)、正常组(C组),A组大鼠左侧胫骨髓腔内单次注入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B组大鼠左侧胫骨注入等量生理盐水,C组做不给药处理.A组造模后第7天,评估筛选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癌痛组(A1组)、癌痛+NS组(A2组)、癌痛+抑制剂组(A3组).正常对照组(C组)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C1组)、空白+抑制剂组(C2).A3组和C2组分别在第13、14、21天鞘内注射Akt抑制剂GSK690693,A2组在第13、14、21天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1组、B组、C1组均不给药处理.在第0、7、14、21天,分别检测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MWT).第21天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脊髓L4~L6区段,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的磷酸化Akt(p-Akt)水平.结果 实验观察到大鼠的MWT和TWL均显著降低,第7天及14天A1组、A2组、A3组及B组分别与C1组比较,P<0.05,第21天A3组与A1组、A2组分别比较,P<0.05.与C1组比较,骨癌痛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p-Akt表达增强,鞘内注射Akt抑制剂可降低脊髓背角p-Akt的表达.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骨癌痛的中枢敏化,在大鼠骨癌痛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化疗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连续5天腹腔注射OXA构建化疗痛大鼠模型;鞘内注射丙戊酸钠进行干预;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丙戊酸钠给药组,记录大鼠痛觉行为及运动能力变化;分子对接分析丙戊酸钠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6)结合;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动物脊髓组织中HDAC6、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ai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信号途径各成分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连续腹腔注射OXA诱导大鼠自发缩足次数增加(P<0.05),机械痛觉阈值下降(P<0.05),运动能力受损(P<0.05)。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脊髓组织中HDAC6、IL-1β、GFAP、TLR4、MyD88、NF-κB和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丙戊酸钠鞘内给药后减少大鼠自发缩足次数(P<0.05),增加机械痛觉阈值(P<0.05),转棒停留时间及运动距离增长(P<0.05);降低HDAC6、IL-1β、GFAP、TLR4、MyD88、NF-κB和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丙戊酸钠可能通过靶向阻断HDAC6抑制脊髓TLR4/NF-κB/IL-1β炎症信号缓解大鼠化疗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槐定碱在骨癌痛小鼠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 组)、骨癌痛组(BCP 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BCP+NS组)、骨癌痛+槐定碱组(BCP+Sophoridine组,25 mg/kg)。分别于癌细胞接种前1 d以及接种后3 d、5 d、7 d、10 d和14 d时检测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痛阈值;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L4⁃L5段背根神经节和大脑皮层组织中DAP12/Trem2/TLR4轴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在术后5 d、7 d、10 d、14 d,BCP组机械缩足阈值及热痛阈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BCP组相比,在术后5 d、7 d、10 d、14 d,BCP+Sophoridine组的热痛阈值均明显升高(均P<0.05);术后10 d、14 d,BCP+Sophoridine组机械缩足阈值均明显升高(均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BCP组相比,BCP+Sophoridine组小鼠背根神经节和大脑皮层组织中的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均P<0.05),DAP12、Tre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槐定碱可减轻骨癌痛小鼠癌痛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控DAP12/Trem2/TLR4轴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芳香烃受体(AHR)介导的活性氧簇(ROS)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非替尼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正常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BEAS-2B为对照,Western blot检测非小细胞肺癌A549、PC-9、H1299和H1975细胞AHR的蛋白表达。AHR激动剂FICZ、吉非替尼、N-乙酰半胱氨酸(NAC)分别处理A549和PC-9细胞,MT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吉非替尼敏感性、细胞内ROS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结果:MTT检测显示FICZ通过上调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诱导PC-9及A549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Western blot显示FICZ可导致PC-9及A549细胞EGFR、AKT磷酸化,而NAC可遏制A549细胞中的EGFR磷酸化并逆转吉非替尼耐药。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显示,FICZ诱导的AHR活化导致PC-9及A549细胞内ROS产生增加,并且可被NAC抑制。结论:活化的AHR可通过促进NSCLC细胞中的ROS产生和EGFR信号转导介导吉非替尼耐药,此过程可被NAC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氢气联合巨噬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癌细胞的活力及凋亡情况,ELISA检测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0,Western blot检测FADD、TRAF2、caspase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RT-PCR分析各组巨噬细胞标志物CCR7、CD206的表达情 况。结果:氢气联合巨噬细胞使乳腺癌细胞活力降低,凋亡增加;机制方面,氢气联合巨噬细胞增加了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分泌,上调了凋亡通路中FADD、caspase3的表达,并且促进巨噬细胞向M1极化,抑制其向M2极化。结论:氢气联合巨噬细胞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西黄胶囊对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4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单纯照射组和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他两组均以6 MV X射线左侧颊黏膜单次30 Gy照射制作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模型。从第1天开始至照射后第28天连续灌胃,给药组灌西黄混悬液,单纯照射组和空白对照组灌生理盐水。照射后观察大鼠颊黏膜的变化情况,照射后第3、14、28天处死大鼠观察颊黏膜病理切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RT-PCR法检测颊黏膜组织中IL-1β和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给药组大鼠口腔黏膜炎明显减轻;给药组血清中IL-1β和TNF-α水平及颊黏膜组织中IL-1β和TNF-α mRNA表达均较单纯照射组低(P<0.05)。结论:西黄胶囊能够减轻照射大鼠口腔黏膜的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释放、下调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