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能谱扫描对胃癌诊断的价值。 方法:对40例胃腺癌患者行CT能谱增强扫描。在能谱单能量图像上测量和计算不同能量水平下病灶和正常胃壁的CT值、标准差、碘水浓度、病灶-胃壁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病灶能谱曲线斜率和标准化碘(水)浓度,对正常胃壁组和腺癌组间数据进行检验,对双期NIC行ROC工作曲线分析。结果:胃癌双期的最佳单能量水平以60 keV为中心上下浮动,双期最佳的CNR分别为4.13±2.75、6.81±5.10。两组在双期不同能量水平下的CT值和不同能量区间下的曲线斜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癌组和胃壁组双期标准化碘浓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胃癌NIC诊断效能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5%和70%,门脉期NIC诊断效能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0%和65%。结论:CT能谱的多项参数有助于增加对胃癌的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实验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病灶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病例140例,其中腺癌82例、鳞癌41例、炎症17例,均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测量所有病变的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并记录。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判断三种病变之间的差异。结果:腺癌、鳞癌及炎症的碘浓度分别为(2.102±0.794) mg/mL、(1.871±0.654) mg/mL、(2.400±0.895) mg/mL,鳞癌与炎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与鳞癌、腺癌与炎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癌、鳞癌及炎症的标准化碘浓度分别为(48.728±17.740)%、(49.834±19.418)%、(59.176±16.032)%,腺癌与炎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与鳞癌、鳞癌与炎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癌、鳞癌及炎症的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2.121±0.593)、(-1.711±0.548)、(-2.499±0.937),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对肺病灶性质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能谱CT鉴别诊断大肠腺癌和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65例大肠肿瘤患者(腺癌34例,腺瘤31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接受腹部能谱CT检查,观察并记录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的CT参数:混合能量CT值和碘(水)浓度值、40~60 keV单能量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并应用ROC对差异显著的CT参数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腺癌在动脉期的能谱曲线斜率以及碘(水)浓度值明显高于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在动脉期的40 keV及50 keV单能量CT值明显高于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动脉期的碘(水)浓度值对腺癌和腺瘤进行鉴别诊断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临界值21.585 mg/cm3,敏感度79.4%,特异度90.3%。结论:能谱CT为大肠腺癌和腺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方法,其动脉期的CT参数诊断效能较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双源CT(DSCT)能量成像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能谱参数及能谱曲线的差异,探讨DSCT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与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3例NSCLC患者行DSCT能量成像扫描,在处理工作站得到碘图图像,测量所有入组纵隔淋巴结的标准化碘浓度以及在不同能量水平下的能谱曲线。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转移淋巴结组与非转移淋巴结组,两组淋巴结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采用t检验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标准化碘浓度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结果 NSCLC两组纵隔淋巴结动脉期及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计算出标准化碘浓度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为52.45%;NSCLC两组纵隔淋巴结的能谱曲线为逐渐下降型曲线,两组在40~110 keV区间下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DSCT能量成像的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较大;可作为术前判断NSCLC淋巴结转移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胸膜原发肿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胸膜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CT图像特征和能谱参数,包括不同keV水平下的CT值,碘、水浓度及良恶性病变的能谱曲线斜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病变8例:恶性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P)3例,胸膜间皮瘤3例,滑膜肉瘤2例;良性病变11例:神经鞘瘤9例,良性SFTP 1例,脂肪瘤1例。恶性与良性肿瘤(除外脂肪瘤)能谱参数比较,恶性肿瘤平均碘浓度及平均水浓度为(14.05±8.82)g/L、(1027.32±8.64),良性肿瘤平均碘浓度及平均水浓度为(6.38±5.33)g/L、(1016.44±11.94);恶性肿瘤能谱曲线斜率为(1.40±0.70),良性肿瘤能谱曲线斜率为(0.85±0.54);40~110 keV条件下恶性肿瘤CT值大于良性肿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胸膜原发肿瘤具有一定的能谱CT特征,CT图像和能谱参数的结合对胸膜原发肿瘤良恶性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检查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上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甲状腺结节患者39例(结节45个),采用能谱CT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病变组织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的碘基值及碘基值比率,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 45个结节中,20个为乳头状腺癌,25个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两组碘基值比率平扫期及静脉期有统计学差异,动脉期乳头状腺癌组碘基值比率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两组能谱曲线斜率各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CT形态学及GSI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王玉婕  黄遥  唐威  吴宁 《癌症进展》2015,(2):188-193
目的:前瞻性探索宝石能谱CT成像在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准确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2014年2月8日至2014年6月2日首诊并进行宝石能谱CT增强扫描的59例NSCLC患者,利用能谱CT后处理软件对其扫描所得的101幅单能量图像进行能谱分析;采用受试者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诊断淋巴结转移的λHu斜率比值的最佳临界值。结果按病理确诊的淋巴结转移状态分组,转移组淋巴结(31枚)能谱曲线斜率与原发灶(17灶)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1.86±0.85)和(1.76±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7);未转移组淋巴结(65枚)与原发灶(42灶)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2.09±0.77)和(1.49±0.65),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的λHu斜率比值分别为(1.05±0.26)和(1.54±0.59),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分析确定斜率比λHu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为1.31,该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4.6%、90.3%和82.0%。结论能谱曲线分析有助于提高NSCLC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判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探讨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得的参数能否区分胃癌病灶与正常胃壁,以确定病变范围,提高早期胃癌符合诊断率,精准N分期。方法 通过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对术前胃癌患者进行双能量增强扫描,将采集的数据经Syngo.Via软件分析及三维重建,获得胃癌病灶、正常胃壁、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绝对碘值、标准化碘值及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并记录,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判断两两之间的差异。结果 胃癌病灶的绝对碘值为(3.329±0.812)g/L,标准化碘值为(64.006±17.450)%,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为(-2.916±1.3227),与正常胃壁的绝对碘值(1.563±0.708)g/L,标准化碘值(37.122±16.267)%,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1.621±1.4028)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淋巴结的绝对碘值为(2.968±0.547)g/L,标准化碘值为(63.597±14.633)%,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为(-2.532±0.753),与非转移淋巴结绝对碘值(1.465±0.408)g/L,标准化碘值(35.240±14.357)%,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1.378±0.726)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扫描获得的参数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提高早期胃癌的符合诊断率,区分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以提高N分期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肺鳞癌及腺癌病理类型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初诊肺癌患者,鳞癌14例,腺癌21例,均使用双源CT双能量模式行多期(主动脉达峰时、第40s、第60s、第100s)增强扫描,在后处理工作站MMWP上得到纯碘图图像,再通过Volume软件计算出CT净增值,分析腺癌与鳞癌各期净增值的差异及其时间-密度曲线特征.[结果]各期扫描中,腺癌CT净增值均大于鳞癌,其中在主动脉达峰时及第100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40s及第60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鳞癌时间-密度曲线表现不同,腺癌CT净增值随时间变化而增大,鳞癌第40s达到高峰,随后下降.[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多期增强扫描可为影像学鉴别诊断腺癌与鳞癌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2例,共有病灶47个。由两位从事乳腺影像工作的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进行盲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的影像特点及能谱特征。以软件自动生成的KeV-CT值曲线作为观察指标,分析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同正常腺体的差异。按病理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以淋巴结的KeV-CT值曲线斜率、碘基值以及淋巴结CT值与主动脉CT值的比值为评价指标,比较转移组淋巴结和非转移组淋巴结上述数值的差异。结果:GSI共检出44个病灶,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图像KeV值在66~68KeV之间。碘/水(Iodine/Water)基物质图、水/脂(Water/Fat)基物质图对病灶范围、毛刺(40/44)、分叶(36/44)、钙化(11/44)、胸壁侵犯(7/44)有更清晰的显示。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CT值增加(20±6)HU。最佳单能量40KeV CTA能清晰显示肿瘤血管,以胸廓内动脉及胸外侧动脉为主(29/44)。浸润性导管癌病灶KeV-CT值曲线,与正常腺体差异明显。腋窝转移淋巴结同非转移淋巴结KeV-CT值曲线斜率在40~70KeV间差异明显,P<0.01(t=-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KeV下转移组同非转移组HU淋巴结/HU主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淋巴结碘基值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1)。结论:GSI能提高小病灶及多发病灶的检出率。可以较准确地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位置、范围、胸壁侵犯、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血供情况,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疗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中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物E(LY6E)的表达与“紫杉醇脂质体+奥沙利铂+氟尿嘧啶”(POF)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一线接受POF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LY6E的表达情况,计算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统计分析LY6E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近期疗效及临床受益率的关系。结果:45例患者中,LY6E的阳性率为71.1%。未分化-低分化腺癌LY6E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腺癌(78.9% vs 28.6%,P<0.05)。45例患者ORR为31.1%,DCR为55.6%,临床受益率为40.0%。与LY6E(-)患者相比,LY6E(+)患者的ORR、DCR和临床受益率均显著降低(ORR:18.8% vs 61.5%;DCR:43.8% vs 84.6%;临床受益率:28.1% vs 69.2%)(P<0.05)。LY6E的表达与POF方案所致化疗毒副反应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LY6E与晚期胃癌分化程度相关,晚期胃癌患者中LY6E的表达可能成为预测POF方案化疗敏感性的新指标,并有可能成为胃癌治疗潜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红素与氨基转移酶水平对原发性胃癌患者外科治疗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胃癌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116例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196例存活患者作为存活组,入院时对两组患者采用重氮法测定胆红素水平,采用速率法测定氨基转移酶水平。结果:死亡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21.04±4.02) μmol/L、(5.30±1.03) μmol/L、(16.38±1.44) μmol/L]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14.39±4.95) μmol/L、(3.55±1.04) μmol/L、10.20±3.58)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69.38±14.56) U/L、(113.85±14.73) U/L]均显著高于存活组[(21.84±10.83) U/L、(24.59±10.34)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临床分期多为Ⅱ、Ⅲ期,浸润深度多为T3、T4,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IL、AST水平均是影响胃癌患者治疗后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BIL、AST水平与胃癌患者生存状况呈负相关,且DBIL、AST水平升高是影响胃癌患者治疗后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调查他们的生活质量指数(LQI),比较不同LQI水平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总分是(118.72±34.26)分,LQI是0.59±0.13。参照患者1年生存状态,LQI的最佳临界值为0.63,曲线下面积为0.696。高LQI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5个月,显著高于低LQI组的12.4个月(P=0.037)。与低水平LQI组比较,高水平LQI组的年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和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门静脉癌栓发生率、保守治疗率更小或更低,白蛋白(ALB)水平和BCLC分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预后与ALB、AFP、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BCLC分期、药物保守治疗和LQI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400 ng/ml、BCLC C期和药物保守治疗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非门静脉癌栓、非肝外转移、LQI≥0.63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较低,生活质量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96a的表达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及癌胚抗原(CEA)的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96a、SCC-Ag及CEA水平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海南妇产科医院收治的158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80例CIN患者(CIN组)和60例健康体检正常女性(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miR-196a、SCC-Ag及CEA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96a、SCC-Ag及CEA水平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miR-196a与SCC-Ag及CE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组血清miR-196a(5.26±1.25 vs 1.65±0.41,1.18±0.24)、SCC-Ag(ng/ml)(4.16±1.20 vs 0.68±0.25,0.52±0.13)及CEA(ng/ml)(14.50±4.17 vs 3.72±0.81,3.05±0.63)水平均明显高于CIN组和对照组(P<0.01)。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96a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SCC-Ag及CEA阳性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96a、SCC-Ag及CEA水平诊断宫颈癌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84、2.37 ng/ml、9.60 ng/ml,三项联合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12,95%CI:0.854~0.974),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0.4%和86.5%。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96a与SCC-Ag及CEA水平均呈正相关(r=0.817,P<0.01,r=0.748,P<0.01)。结论: 血清miR-196a表达水平在宫颈癌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SCC-Ag及CEA水平均呈正相关,三项联合检测对宫颈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偶发性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4年1月收治并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11例偶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与同期9例行肾癌根治术(RN)、8例行保守治疗的偶发性肾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保留肾单位手术组与肾癌根治组、保守治疗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NSS组肿瘤平均直径为(3.1±1.0)cm,RN组平均直径为(7.5±2.6)cm,保守治疗组平均直径为(5.1±1.4)cm,三者差异有显著意义(t1=7.2,t2=5.6,P<0.01)。同时三组在肿瘤所处位置、术后病理类型、是否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以及是否有腔静脉系统的癌栓形成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性。NSS组和RN组在术前肌酐值比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术后差异有显著性(t=6.21,P<0.01)。NSS组和RN组在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NSS组肿瘤分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术后3年、5年随访生存率分别为88.6%、79.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在同等情况下,NSS治疗偶发性肾癌手术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RN组和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在适应证选择合适情况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应用于偶发性肾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在保留患肾大部分功能的同时其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小,预后相对也较好。  相似文献   

16.
吴科  李雷  唐郢  王冬  李雨聪 《现代肿瘤医学》2020,(13):2323-2327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翻译起始因子3a(eIF3a)的表达,分析其与细胞增殖、凋亡和K-ras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共5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5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eIF3a的表达以及观察组中Ki67、Bcl-2和BAX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观察组中PCNA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观察组中K-ras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eIF3a 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eIF3a 表达的阳性率在不同肿瘤最大径、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脉管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不同FIGO分期的分组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分化程度、是否宫颈间质浸润无明显相关性(P>0.05)。eIF3a表达的阳性率与生存时间有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eIF3a 与Ki67(r=0.52,P<0.05)、eIF3a与Bcl-2(r=0.47,P<0.05)、eIF3a与PCNA(r=0.59,P<0.05)均呈正相关性,eIF3a与BAX呈负相关性(r=-0.48,P<0.05)。eIF3a在不同K-ras基因突变的表达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3a 高表达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分子事件,参与病变的进展,eIF3a 可能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有一定的调控作用。eIF3a 的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有关。检测eIF3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71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10月西京医院收治的71例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5年生存率与年龄、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与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与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Cox风险生存模型统计结果表明TNM分期和复发转移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类、肿瘤分级、化疗与否、手术方式等与其预后无关(P>0.05)。复发转移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级、肿瘤分类、脉管/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辅助化疗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是否复发转移在TNM分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肿瘤分期、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