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子宫颈癌防治计划,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更缺乏子宫颈癌的防治技术和经验。本研究报道山西省襄垣县子宫颈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的人群筛查资料,评价基层医生采用醋酸或碘染色法(VIA/VILI)在农村地区筛查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醋酸染色法(VIA)和碘染色法(VILI)在山西省襄垣县30~59岁的妇女人群中开展子宫颈癌筛查,VIA或VILI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异常者在病变处取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采用同样的程序对人群进行复查,通过比较1年筛查、连续2年筛查和连续3年筛查的结果,评价该方案的筛查效果。结果:在2005~2008年期间,有7145名适龄妇女参加了筛查,平均年龄为42.16岁,筛查人群平均参与率为74.75%。其中2005~2007年期间,对1287人连续筛查了3年,第1轮筛查CIN2、CIN3及子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为0.70%(9例)、1.01%(13例)、0.23%(3例);第2轮(976人)筛查检出率分别为0.22%(2例)、0.11%(1例)、0;第3轮筛查仅增加了1例CIN2病例。2006~2007年期间对3490人连续筛查了2年,第1轮(3... 相似文献
2.
适宜农村地区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适合宫颈癌高发且经济欠发达地区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以最终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以山西省襄垣县下良乡35 ̄55岁的妇女作为对象,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对符合条件的妇女进行危险因素、癌症及子宫颈癌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用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和碘染色后肉眼观察(VILI)进行宫颈检查,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并得到最终的病理学诊断。将该次筛查对不同级别病变的检出率与历年来的襄垣地区的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次筛查人群参与率为74.8%。患宫颈糜烂和滴虫感染的妇女分别占受检人群的48.3%和14.8%。最终经活检病理确诊的CINⅠ的现患率为0.8%(10例)、CINⅡ0.7%(9例)、CINⅢ1.1%(13例)、子宫颈癌0.2%(3例)。该次单纯肉眼观察对CINⅡ和对≥CINⅢ病变的检出率略低于已往当地普查项目,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资源有限,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由经过培训的医生进行肉眼观察的宫颈癌筛查是可行的,单纯肉眼观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筛查方法,建议进一步在农村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开展子宫颈癌防治的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宫颈癌是危害全世界妇女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发展中国家妇女受其危害尤其严重。如何找到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的简单、快速、有效并且便宜的筛查方法成为子宫颈癌防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资金和合格的细胞学专业技术人员等方面的短缺,醋酸/碘染色后肉眼观察法(VIA/VILI)是目前WHO推荐在发展中地区子宫颈癌筛查的替代手段。随着子宫颈癌HPV病因关系的揭秘,人类研制出了筛查子宫颈癌的快速检测方法和能够预防子宫颈癌的有效疫苗。子宫颈癌将有望成为人类通过注射疫苗、筛查和早诊早治等综合措施来预防以致消除的第一个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5.
海宁市1977~1989年子宫颈癌发病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宁市1977~1988年子宫颈癌发病率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资料表明:于宫颈癌年发病率居女性主要恶性肿瘤的第七位。其发病率存在着地区分布差异,有13个乡镇的年发病率高于总平均水平,其中位于西南的盐官镇最高,为12.80/10万。有15个乡镇低于总平均水平,其中以东南的朝阳乡最低,为2.73/10万,高低相差3.69倍。与国内一些城市以及和某些国家相比,海宁市子宫颈癌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海宁市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从1977的10.72/10万下降到1989年的2.96/10万,具有下降趋势(x2=15.41,P<0.01)。 相似文献
6.
子宫颈癌细胞学诊断回预性分析魏杨主治医师徐小梅北京铁路总医院(100038)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以往文献报导发病率约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55%以上,并认为其预后与肿瘤累及范围,癌肿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等均有关系。癌肿的发生是细...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分析阳城县1998~2007年子宫颈癌发病情况,为子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山西省阳城县肿瘤登记报告资料为依据,对1998~2007年子宫颈癌发病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其发病率、标化率、累积率和截缩率等指标,并对1998~2002年和2003~2007年两个时段子宫颈癌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98~2007年阳城县子宫颈癌发病率为87.37/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30.12%,中国标化发病率为60.78/10万,世界标化发病率为70.62/10万,平均发病年龄为49.13±10.19岁。1998~2002年、2003~2007年阳城县子宫颈癌发病率分别为96.20/10万和78.23/10万,分别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33.10%和27.07%;中标率分别为66.50/10万和57.86/10万,世标率分别为81.04/10万和71.78/10万。1998~2002年在45~岁年龄组达到峰值(发病率为295.56/10万),平均发病年龄为47.58±9.59岁;2003~2007年在55~岁年龄组达到峰值(发病率为368.36/10万),平均发病率龄为51.05±10.57岁。[结论] 1998~2007年阳城子宫颈癌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的发病水平,应继续将其作为重点防控癌种。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回顾性研究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1989年 3月~ 1998年 3月我院放射治疗宫颈癌Ⅱ、Ⅲ期患者共 114 6例进行随诊与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 63例远处转移病例中 ,骨转移占 2 8.6% ,远处淋巴结转移占 2 7% ,肺转移占 2 3 .8% ,肝或腹腔转移占 11.1% ,其它组织转移占 15 .9% ,同时有两组以上器官转移 4例。 81%转移病例发生于放射治疗后2年内。再次放疗与化疗 ,但预后均差 ,84.1%患者在 2年内死亡。结论 对宫颈癌放疗后的患者应重视定期复查 ,尤其在疗后 2年内更应严密随诊 ,及早发现 ,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