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目的:分析宫颈癌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宫颈癌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总发生率为19.3%。手术联合放疗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最高,为29.3%;单纯放疗组发生率为16.3%,单纯手术治疗组发生率为8.9%,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术中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27.9%,术中无淋巴清扫者为5.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体外照射B点剂量>45 Gy的患者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6.8%,体外照射B点剂量≤45 Gy者发生率为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8<0.05)。结论下肢淋巴水肿是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同治疗方式淋巴水肿发生率不同,淋巴水肿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术后联用放疗及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肿瘤》2016,(4):328
第一届淋巴水肿标准化治疗学习班2016年6月25~26日将在浙江杭州举行。淋巴水肿可分为原发性淋巴水肿和继发性淋巴水肿。原发性淋巴水肿目前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继发性淋巴水肿在明确其病因后,可相应采取治疗措施,达到缓解或治愈的目的。继发性淋巴水肿目前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乳腺癌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及盆腔或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的下肢淋巴水肿,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接受保留乳房手术或改良根治术的30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通过臂围测量的方法,诊断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情况。从术后1个月开始由患者自测臂围,每月2次,再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收集患者双上肢臂围数据。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6月30日。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和非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 结果在随访期内,18例发生同侧上肢淋巴水肿(上肢淋巴水肿组),287例未发生上肢淋巴水肿(非上肢淋巴水肿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是5.9%(18/305)。上肢淋巴水肿组和非上肢淋巴水肿组患者在腋窝淋巴结清扫、腋窝放射治疗、BMI、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32,P<0.001;χ2=66.391、4.935、8.196,P均<0.05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腋窝放射治疗、BMI≥25和糖尿病是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OR=4.661,95%CI:1.359~15.990, P=0.014;OR=3.548,95%CI:1.311~9.794, P=0.013;OR=4.580,95%CI:1.795~11.628, P=0.001;OR=4.404,95%CI:1.663~11.660, P=0.003)。 结论接受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及腋窝放射治疗、BMI≥25及糖尿病的患者发生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较高,应尽早干预,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取样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31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197例行淋巴取样或淋巴清扫。手术方式根椐手术切除淋巴结情况分为二组。1)取样组,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114例;2)清扫组,次广泛/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83例。结果:取样组切除淋巴结中位组数5组,中位切除淋巴结15枚,淋巴结转移8例。清扫组切除淋巴结中位组数8组,中位切除淋巴结27枚,淋巴结转移6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90.2%和90.9%。结论:子宫内膜癌淋巴取样术可准确了解淋巴结转移情况,适宜手术分期,并不影响生存率,是避免过度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6例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LF)与肿瘤分期、肿瘤部位、术式、淋巴结转移、早期肠内营养(EN)及肝硬化间关系.结果:术后LF发生率为7.60%,早期肠内营养组高于非肠内营养组(14.29%比3.70%,P<0.01);pTNMⅡ、Ⅲ期高于Ⅰ、Ⅳ期,Ⅲ期高于Ⅱ期(11.95%比7.94%,P<0.05);D2以上术高于D2术(11.05%比4.23%,P<0.01);胃中、上部癌高于下部癌(11.80%比3.05%,P<0.01);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未转移组(9.59%比4.07%,P<0.05);是否合并肝硬化两组无显著差异(8.09%比6.54%,P>0.05).结论:D2及D2以上术式、pTNMⅡ、Ⅲ期、中上部癌、淋巴结转移、术后早期EN是胃癌术后L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物电阻抗分析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及腋窝区放疗后继发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上肢淋巴水肿,所有患者均接受物理康复治疗(保守治疗)或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3d及治疗后1年测量双侧肢体周径,并应用生物电阻抗仪对患肢进行体成分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保守治疗11例,手术治疗11例.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上肢周径均缩小,患侧肢体水含量下降.结论 生物电阻抗分析可以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肢体的周径测量提供客观数据,可以作为单侧上肢淋巴水肿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负压抽吸术联合完全性降压疗法(CDT)对乳腺癌相关性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起相关性淋巴水肿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CDT处理;治疗组30例,给予微创负压抽吸术联合CD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缓解情况、水肿部位感染情况、肢体外形满意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患肢疼痛消失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部位感染率治疗组为6.7%,对照组为20.0%,治疗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肢体外形满意率对照组为40.0%,治疗组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负压抽吸术联合CDT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术后相关性淋巴水肿程度,疗效肯定、方法易行,不会对患肢淋巴系统造成进一步破坏,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聚桂醇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从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山东大学校医院收治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淋巴瘘的患者,治疗组采取聚桂醇与空气混合物从引流管内注入,残腔局部适当加压包扎24 h。对照组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的传统方法治疗。   结果   治疗组所有患者淋巴瘘均在注射1次后消失,12例全部获得随访,无淋巴瘘复发。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结论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出现的淋巴瘘,疗效确切,可作为淋巴瘘治疗方法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乳癌手术及术后放疗引起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乳癌手术及术后放射治疗引起的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微波治疗.结果:总缓解率100%;完全缓解率64.3%(36/56);部分缓解率30.4%(17/56),轻度缓解率3.6%(3/56).轻/中度水肿缓解率100%(48/48);重度水肿缓解率62.5%(5/8).单纯手术后水肿缓解率100%(29/29);术后放疗后水肿缓解率88.9%(24/27).统计学分析,轻/中度淋巴水肿和重度淋巴水肿缓解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纯手术后淋巴水肿和术后加放疗淋巴水肿缓解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放射治疗发生重度淋巴水肿患者无完全缓解病例.结论:微波治疗能使乳腺癌手术及术后放疗引起的上肢淋巴水肿减轻、消退,淋巴水肿程度愈轻疗效愈好,术后放疗且重度淋巴水肿患者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0.
郝昆  孙宇光  夏松 《肿瘤学杂志》2022,28(2):151-154
摘 要:[目的] 探讨淋巴结活检在诊断下肢恶性淋巴水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下肢恶性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淋巴结活检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40例患者从发现下肢淋巴水肿到确诊恶性肿瘤的时间为1个月至4年。患者均存在局部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伴有疼痛、肿瘤标志物异常等临床表现。40例肿大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分析肿瘤来源于上皮组织20例,来源于淋巴造血组织9例,来源不明11例。其肿瘤的原发部位多为距离淋巴水肿肢体较近处的病变器官和组织。[结论] 淋巴结活检在下肢恶性淋巴水肿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 ARM)技术是指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和/或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 SLND)中显示上肢淋巴管道并对其予以保护, 从而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是针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一项新兴技术, 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相关临床试验, 分析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显示方法, 评估保留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可行性, 评价ARM技术对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对宫颈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尿潴留、留置尿管时间、排尿功能、盆底肌电生理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在我院妇科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宫颈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最终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7天开始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14天开始盆底康复治疗,两组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法、疗程一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情况及留置尿管时间;于治疗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自由尿流率、盆底肌电生理功能、盆底功能障碍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及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时间、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盆底动态压力、肌电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OPDI-6、CRADI-8、UDI-6及PFDI-20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并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s infamous for its accompanying morbidity. Selective preservation of upper extremity lymphatic drainage and accompanying lymph nodes crossing the axillary basin - currently resected during a standard ALND - has been proposed as a valuable surgical refinement.MethodsPeroperative Axillary Reversed Mapping (ARM) was used for selective preservation of upper extremity lymphatic drainage. A multicentre patient- and assessor-blinded randomized study was performed in clinical node negative, sentinel node 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undergo either standard-ALND or ARM-ALND.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presence of surgery-related lymphedema at six, 12 and 24 months post-operatively.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patient reported and objective signs and symptoms of lymphedema, pain, paraesthesia, numbness, loss of shoulder mobility, quality of life and axillary recurrence risk.Result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both groups using the water displacement method with respect to measured lymphedema. ARM-ALND resulted in less reported complaints of lymphedema at six, 12 and 24 months postoperatively (p < 0.05). No axillary recurrence was found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sIn contrast to results of volumetric measurement, 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 support selective sparing of the upper extremity lymphatic drainage using ARM as valuable surgical refinement in case of ALND in clinically node negative, sentinel node 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If completion ALND in clinically node negative, sentinel node 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is considered, selective sparing of upper extremity axillary lymphatics by implementing ARM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reduce morbid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米碳标记前哨淋巴结活检(carbon nanoparticle labeled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对早期宫颈癌患者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于宫颈3点、9点分别注射稀释后的纳米碳1 mL,腹腔镜下获取SLN后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切除的SLN及非前哨淋巴结行病理检查。结果:48例患者均检出SLN,平均每例患者检出(3±1.5)枚,显影率为100%,其中闭孔淋巴引流区为检出SLN最多的部位,其次为髂内、髂外和髂总动脉淋巴引流区。术后病理显示4例患者淋巴结阳性,阳性淋巴结共12枚,SLN 10枚,非SLN 2枚,而这4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均被SLNB成功检出。SLNB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敏感性为100%(4/4),准确性为100%(48/48),阴性预测值为100%(44/44)。结论:纳米碳标记的SLNB可以准确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5.
张元  李沁  白超 《现代肿瘤医学》2021,(15):2607-2611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血脂、尿酸水平与患者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完成手术治疗与随访的141例老年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甲状腺癌组,并收集同期我院体检证实为健康的138例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脂及尿酸水平,根据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有无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对比两组血脂及尿酸水平,分析血脂水平与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各自与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组与对照组HDL-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TG、TC、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1例老年甲状腺癌患者转移80例;转移组与未转移组HDL-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TG、TC、LDL-C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尿酸水平低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甲状腺癌血脂各主要指标与尿酸两两间均呈正相关(r>0,P<0.05);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G、TC、LDL-C高表达、尿酸低表达是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OR>1,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G、TC、LDL-C及尿酸水平预测老年甲状腺癌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预测价值较理想。结论:术前TG、TC、LDL-C、尿酸表达异常均可能是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检测患者术前TG、TC、LDL-C及尿酸水平预测术后颈淋巴结转移风险,为术后制定合理化康复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张志东  李标 《现代肿瘤医学》2019,(16):2860-2863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淋巴结清扫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之间在儋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肺癌患者123例,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69例使用常规开胸的手术方法,观察组患者54例使用电视胸腔镜介导下的微创手术和淋巴结清扫,对淋巴结清扫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组数、清扫淋巴结个数、N1期淋巴结个数、N1期阳性个数、N2期淋巴结个数、N2期阳性个数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时间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引流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1年之中均未出现肿瘤的局部复发、纵隔淋巴结转移和其他的远处转移。结论:利用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淋巴结清扫,各项指标基本等同于常规开胸手术的效果,但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喻大军  钱军  李靖  张珂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1):1296-1299
  目的  研究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对上肢淋巴回流管网的辨别和保护作用及对减少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三科30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在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经上臂内侧肌间沟皮下注射亚甲蓝2~3 mL,对上肢来源的淋巴管和淋巴结进行染色,术中加以辨别和保护。术后2个月测量双上臂周径差异(患侧臂周径-健侧臂周径≥2 cm为淋巴水肿),记录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  结果  300例患者中有195例作图成功,成功率65%。分别于术后6、12、18、24个月进行随访,发现和同期作图失败患者相比较,作图成功患者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结论  通过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RM)可以辨别保护上肢回流的淋巴管道,对预防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腔镜下根治术左侧和右侧颈部吻合方案对早中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行全腔镜下根治术的早中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共102例临床资料,其中62例采用左侧颈部吻合方案设为对照组,40例采用右侧颈部吻合方案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总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ICU转送率。结果:两组总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乳糜胸和声带麻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ICU转送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腔镜下根治术右侧颈部吻合用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安全有效,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避免转送ICU,同时操作难度、术中出血及淋巴结清扫效果与左侧颈部吻合方案相近。  相似文献   

19.
黄毅  李磊  胡勇  刘启岑  王桢 《现代肿瘤医学》2022,(20):3698-3702
目的:探讨腋窝筋膜瓣组织成型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84例接受腋窝筋膜瓣组织成型联合改良根治患者为研究组,85例接受常规改良根治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肩关节功能障碍程度、腋窝外形满意度等指标,探讨血清肿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肩关节功能障碍程度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腋窝外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超过60岁,BMI≥25 kg/m2和仅行ALND是血清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腋窝筋膜瓣组织成型可以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减少术后血清肿、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及患侧肩关节活动障碍程度,提高腋窝外形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117例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应用肠梗阻导管分为两组,56例行急性期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61例行经肛门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置管成功的患者为观察组,冲洗引流7~10 d再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方式、TNM分期、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肿瘤最大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为(14.9±2.6)枚,多于对照组的(10.4±2.1)枚,术后排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菌血症、低钠低钾低蛋白血症、吻合口瘘和下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92%、1.64%、1.64%、49.18%、1.64%和4.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12.50%、14.29%、75.00%、12.50%和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性好,推荐作为符合适应证的老年患者首选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