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恶性淋巴瘤92例远期疗效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了26例何杰金氏病(HD)和66例非何杰金氏病(NHL)的治疗结果。5年存活率和10年存活率HD为53.8%和42.3%,NHL为10.6%和3.0%(P<0.01)。本组结果,不论是HD还是NHL,性别、年龄对预后无明显影响;ⅠⅡ期疗效明显优于ⅢⅣ期病例;无全身症状者(A期)的5年存活率为36.5%(19/52),而有全身症状者(B期)仅5%(2/40)差异非常显著(P<0.01)。本组结果还表明,不论是HD还是NHL,实行综合治疗能大大提高生存率。力争首程治疗完全缓解是治疗恶性淋巴瘤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于何杰金氏病(HD)的临床行为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因此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国Stanford大学医院Ⅰ、Ⅱ期HD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超过95%,Ⅲ、Ⅳ期亦可达75%。日本各期HD患者的相应数字为50~60%。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相对HD有更为恶性的临床经过,初诊时40~80%患者已属晚期,治疗则以化疗为主、某些局部区域放疗为辅,但疗效不理想。近15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原发于结外(ENO)  相似文献   

3.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近年来有很大进步,特别是强力联合化疗的应用,使疗效提高,但在临床研究中,强力联合化疗,多不用于高龄者。 NHL与何杰金氏病(HD)不同,往往也见于高龄者,对这些高龄者的治疗,国内外均  相似文献   

4.
混合性淋巴瘤指在一个淋巴结或结外同一部位一个肿瘤内含有两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成分。以往的所谓混合成分多为不同类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混合。作者报告了9例何杰金氏病(HD)与非何杰金氏病共存的混合性淋巴瘤。其中2例为复发性肿瘤。1例最初活检标本中含有滤泡性和弥漫性大细胞NHL,伴有不能分类的HD;而在复发后的标本中显  相似文献   

5.
金杏泉  俞鲁谊 《肿瘤》1992,12(4):178-179
与何杰金氏病(HD)不同,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的发病随年龄上升,中位年龄在40~50岁以后,国外报道中位年龄60~65岁。在NHL中,老年病人约占18~38%。本文回顾性分析1973年10月~1990年9月本科收治年龄≥65岁的NHL患者61例,占同期779例NHL的8%,现将可估价的5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傅红 《实用癌症杂志》1989,4(3):213-215
恶性淋巴瘤系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1832年英国病理学家Thomas Hodgkin首先报道7例原发于淋巴结与脾脏的恶性淋巴瘤(1),1865年Smuel Wilks命名为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直到1955年Gall根据组织学特征,将恶性淋巴瘤正式划分为何杰金氏淋巴瘤(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2)。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自1975年至1985年收治Ⅰ、Ⅱ期扁桃体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疗效,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0%(40/69)及43.9%(18/41)。Ⅰ期及Ⅱ期放疗后辅助化疗者疗效好,放疗剂量以5001~6000 cGy 组5年生存率最高。主要死亡原因是远处转移。对Ⅰ、Ⅱ期扁桃体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仍应首选放疗,设面颈联合大野,剂量以5001~6000cGy 为宜。对高度恶性的Ⅰ期和Ⅱ期病变放疗后用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联合化疗降低远处转移和提高生存率是非常重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70年4月~1987年5月之间共收治小儿恶性淋巴瘤153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细胞学确诊。经手术,放射,联合化疗及综合治疗后,有95例病人达到完全缓解。经2~12年随访,其中44例出现复发,总复发率为46.3%。原灶复发14例(占14.7%),淋巴结复发19例(占20.0%),脏器侵犯11例(占10.5%)。何杰金氏病1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25例。Ⅰ期8例,Ⅱ期26例,Ⅲ期10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77~1988年收治恶性淋巴瘤164例,随访156例,1、3、5年存活率分别为57.1%、33.3%和28.8%,分析影响长期存活因素中,认为主要决定于治疗措施。以放、化疗结合并辅以中药、免疫治疗组的5年存活率最高,其5年存活率(45.4%)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20.5%)及单纯化疗组(27.7%)。何杰金氏淋巴瘤(HD)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并认为综合治疗应以联合化疗为主,有计划地结合60C。放疗及其他治疗措施为宜。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0.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就诊时多数已到晚期,联合化疗效果常不满意,传统化疗无效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用大剂量化、放疗加自体骨髓移植,病人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增加,本文将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技术对26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腺上皮细胞DN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7例囊腺型增生过长细胞核DNA含量与正常增殖期内膜相近;7例腺瘤型增生DNA平均含量介于囊腺型增生与内膜癌之间,其中2例DNA含量及细胞倍体分布与内膜癌相似;8例内膜癌DNA含量显著高于增殖期内膜细胞,非整倍体细胞明显增多。DNA含量的测定能更客观精确地反映内膜细胞的增生、分化程度,并作为探索内膜癌早期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自1978—1984年12月共收集17例贲门癌,占同期贲门癌切除病例(320例)的5%,早期贲门癌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切除和五年生存率比进展期高。贲门癌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文章着重讨论国内外专家对贲门癌范围的认识,笔者使用内窥镜诊断以及外科治疗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3.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和预防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食管贲门癌手术1547例,发生胸胃排空障碍15例,均为上腹、右胸、左颈吻合。手术方式由术中将食膈孔扩张至4指使胃通过时充分舒张,改为行食膈孔处切断部分膈肌。结果行食膈孔处切断部分膈肌,术后未发生胸胃排空障碍。结论胸胃排空障碍与迷走神经切断致胃解剖位置变化而影响胃十二指肠压力梯度和胃窦部功能及胃泌素分泌的功能有关,也与常规扩张食膈孔后膈肌自行回缩、膈肌重建过紧、胸胃远端呈“S”型扭曲、幽门位于膈肌以上使十二指肠呈关闭状、胃扭曲和术后粘连等机械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198 2年 1月至 1 993年 2月术后放疗颅咽管瘤 4 4例。 5年生存率为 78 9%。其中 ,成人 1 5例 ,儿童 2 9例。儿童颅咽管瘤与成人的比较 :5年生存率高 ,疗后生存质量差 ,但无统计学差异。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放疗剂量 5 6 1~ 6 0Gy组与 4 5~ 5 6Gy组比较 :5年生存率无差别 ,但疗后闭经 -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 (P <0 0 5 ) ;疗后生存质量Ⅱ~Ⅲ级的比例明显增加 (P <0 0 1 )。我们建议对儿童颅咽管瘤部分切除术后应给予放疗 ,术后放疗剂量以 4 5~ 5 6Gy/ 5~ 6周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贲门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36例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使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Cox比例危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类型和TNM分期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某电厂周围大气颗粒物提取物的致畸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惧某电厂下风顺居民区内的大气颗粒物,经二氯甲烷提取,减压浓缩制成受试物。以1,10,20和40mg/kg剂量腹腔注射于妊娠6-15d的孕鼠,然后按传统致畸试验方法处理。结果发现:所试剂量对孕鼠无毒性,对胚胎产生毒效应,20和40mg/kg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并抑制胎仔的正常生长发育,其作用与剂量有关,并在20和40mg/kg时产生一定的致畸效庆,表现为外观畸形和骨骼发育。  相似文献   

17.
南澳县食管癌减寿年数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昆  杨合磷 《癌症》1994,13(1):41-43
广东南澳县是中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本文作者应用减寿数指标分析了南澳县十年来食管癌死因资料,描述该肿瘤减寿的时间和人群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120例大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讨论大肠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大肠癌诊断遵循肛门指检、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查步骤,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除腹部X线片,条件允许可作钡灌肠,明确梗阻部位.采用梗阻近端肠腔充分减压,大量抗菌素溶液冲洗,尽量使吻合口“上空、中松、下通”引流管放过安全期的方法.结果 肛指检查对诊断直肠癌是可靠的,本组15例急性梗阻左半结肠癌作Ⅰ期切除吻合术,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对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的患者,必须按上述顺序作肛指和其他检查来提高早期诊断和术后五年生存率,按上述方法,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小鼠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报导昆明种小鼠着床后全胚胎培养方法。通过体内外自身对比以及对阳性对照物MMC的试验观察,表明所建方法是成功的。用该方法法对已知动物致畸物敌枯双的试验结果显示,敌枯双可诱致明显的畸形等发育毒性。该方法的建立为今后开展致畸研究提供了另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0.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do-ves were beatiful object on screening forpollution of the enviroment with mutagensfactors 1) it is a constant inhabitant oftowns,feeding with "human table was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