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三阴性乳腺癌的认识与治疗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三阴性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的认识,探讨其可行的治疗手段与研究进展.方法:利用 PubMed数据检索系统,以"三阴性乳腺癌、基底样乳腺癌和治疗"为关键词,检索近5年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TNBC的来源和分子生物学特征;2)治疗包括化学治疗、放疗及靶向治疗.根据纳入标准分析54篇文献.结果:TNBC本质上起源于BLBC,即分子分型的基底样乳隙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易耐受.但对许多靶向药物显示出敏感性.结论:TNBC研究前景广阔,无论发病机制还是治疗选择都期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年轻乳腺癌患者诊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方法、综合治疗获益及化疗后保留生育功能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年轻乳腺癌,特征,诊断和治疗"为关键词,检索Medline及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1990-01-2008-12的相关文献,获得英文文献2 664篇,中文文献121篇.纳入标准:1)年轻乳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2)年轻乳腺癌患者诊断方法;3)年轻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获益;4)年轻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闭经及生育功能的保留.根据纳入标准精选72篇文献,最后纳入分析42篇文献.结果:年轻乳腺癌患者较年长者具有更多不良预后特征.随着综合治疗手段的进步,年轻的乳腺癌患者有了更多综合治疗的选择,但疗效尚未确定.对于化疗后闭经的年轻患者,其生育功能的保留从技术上是可行的.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具有不良的预后特征,相对年长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针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分,其定义、诊疗规范还有待于进一步循证以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大分割放疗在早期浸润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BCS)后放疗已逐渐得到认可.本研究对大分割放疗方案在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 BCS后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方法 应用PubMed、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乳腺导管内癌或导管原位癌(carcinoma,ductal,breast;carcinoma,intraductal,noninfiltrating;ductal carcinoma in situ)、保留乳房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mastectomy,segmental)、放射治疗(radiotherapy)、剂量分割(dose fractionation)、大分割或低分割(hypofraetionation)”为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1979-01-01 2016-3-11发表的文章,共检索到中文文献0篇,英文40篇.纳入标准:乳腺导管内癌保留乳房术后全乳腺大分割放疗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标准,纳入12篇.剔除标准:(1)部分乳腺放疗;(2)单纯剂量学研究.根据剔除标准,剔除3篇.最终纳入分析文献19篇.结果 乳腺导管内癌保留乳房术后全乳腺大分割放疗局部控制、晚期放疗副反应与常规放疗相当,但最佳剂量分割方式仍不是很清楚.结论 对DCIS BCS后患者而言,大分割放疗治疗周期短,且花费低,可望成为DCIS BCS后的标准治疗方案,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早期青年乳腺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清华同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其他杂志。纳入比较保留乳房手术与乳房切除手术治疗早期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入选标准,纳入8个研究共1 3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乳房切除术比,远期生存率相似〔比值比(OR)=1.19,95%CI为0.80~1.77,P>0.05〕,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7,95%CI为0.92~2.35,P>0.05),保留乳房术后局部复发率高,OR=1.96,95%CI为1.50~2.56,P<0.05。结论:早期青年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治疗是可行的,以上结论尚需大量高质量的临床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了许多新进展.重点就早期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分级标准、分子病理学诊断、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中的有关问题、新的组织学类型、预后指标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单克隆抗体Denosumab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Denosumab在乳腺癌相关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Denosumab,RANKL,乳腺肿瘤,骨质疏松,骨转移癌"等为关键词,检索2004-2010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17篇,中文文献2篇,通过查找全文,排除重复研究及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符合条件的21篇文献纳入分析。结果:单克隆抗体Denosumab靶向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可以特异性地阻断破骨细胞生成及存活,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及代谢性骨病中表现良好。近年关于Denosumab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中的初步研究显示,Denosumab对于改善骨密度及骨质代谢标志等方面,有快速、特异和持久的治疗作用;且未发生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Denosumab对乳腺癌引发骨质破坏确有一定作用,但其长期随访结果以及与常规乳腺癌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乳房天然结构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自体组织乳房成形术在临床中的运用价值。方法乳腺癌患者12例,其中DCIS 6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小管癌1例,髓样癌1例,黏液癌1例;保留乳房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9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例。全组均保留或重建乳房下皱襞,切除乳腺组织和腋窝淋巴结,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成形。结果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成形术3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成形术9例,术后皮瓣均存活,皮瓣血管通畅,成形乳房外观良好。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天然结构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自体组织乳房成形,切口隐蔽,成形乳房形态效果良好,可以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副乳腺、副乳腺癌、诊断、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1990-2013年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副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2)副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3)副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文献43篇。结果:副乳是一种男女都能够出现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女性患者多见。副乳腺癌病变部位异常,临床表现常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易被漏诊和误诊。肿瘤生长迅速,发现较晚且副乳癌区域淋巴结丰富,发生转移早,确诊时患者常处于临床晚期阶段。副乳腺癌的预后比乳腺癌差。诊断时需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性乳腺癌、淋巴结肿大和汗腺癌等疾病鉴别。副乳腺癌在病理及影像学表现方面有其独特性,能够为诊治提供帮助。结论:副乳腺癌临床较为少见,预后较差。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资料和术后病理。治疗应遵循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方法推荐副乳腺区扩大切除加腋窝淋巴清除。争取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转移非常罕见,本文报道3例患者以乳腺肿块就诊,影像学检查无法与原发性乳腺癌相鉴别,通过肿块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宫颈鳞状细胞癌转移。虽经积极的抗肿瘤综合治疗,但患者生存期仍然极短。结论:乳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极易误诊为原发性乳腺癌,需结合病史、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一旦出现乳腺转移,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骨桥蛋白与乳腺癌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骨桥蛋白(OPN)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乳腺癌、骨桥蛋白"为关键词,检索1995-01-2010-12相关文献118篇。纳入标准:1)OPN的分子结构、生物活性、表达和调控;2)OPN的信号转导机制;3)OP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诊断、预后、免疫组化、化疗耐药及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7篇。结果:OP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OP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80%;乳腺癌组织OPN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组织学类型(是否为基底样癌)、原发瘤大小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无相关性与TNM分期正相关,P=0.038;与ER、PR(P=0.035 0,P=0.006 9)负相关,与HER-2(P=0.028 6)表达呈正相关;三阴性乳腺癌患者OPN表达水平可能高于非三阴性患者,P=0.035;血清OPN检测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标志;OPN过表达可能与紫杉醇、长春新碱和蒽环类等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有关;乳腺癌患者血清OPN浓度越高,无瘤生存期越短,并易发生体内脏器转移。针对OPN基因启动到信号传导途径等各方面的干预,使OPN表达下调或阻断其信号传导通路,从而降低肿瘤的生物学恶性程度,控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思路。结论:研究乳腺癌组织及患者血清OPN的表达状况,可能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的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