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微囊藻毒素-LR(MC-LR)对BV-2细胞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以及培养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MC-LR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奠定基础。方法:用MC-LR刺激BV-2细胞建立炎症模型,以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MC-LR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BV-2细胞中NO的表达量;NOS分型法检测NOS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TNF-α和IL-6炎症因子的产生情况。结果:MC-LR染毒24 h后,染毒浓度在0~128 μg/L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细胞活性呈下降趋势(r=-0.609,P<0.05),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22.49 μg/L。当染毒浓度≥5.0 μg/L时,细胞分泌的IL-6和NOS的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μg/L染毒后TNF-α和NO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LR诱导BV-2细胞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NO、NOS、IL-6及TNF-α,引起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精子形成的毒性作用。 方法:L4期him-5雄虫分别暴露于0.1、1、10和100 μg/L的MC-LR中,染毒48 h。通过测定精细胞大小和体外活化率分别观察MC-LR对精子竞争力和活化能力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用杂交试验验证MC-LR对雄虫生育力的影响。 结果:暴露48 h后,100 μg/L 组秀丽隐杆线虫精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周长和面积均显著减小(P均<0.01);10和100 μg/L染毒组精细胞体外活化率显著下降(P均<0.01);spe-10和spe-15基因在染毒组出现了表达水平下调的现象;各染毒组后代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 结论:MC-LR对秀丽隐杆线虫精子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CPhGs)及其单体(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含不同浓度(0、3.91、7.81、15.63、31.25、62.50、125.00、250.00和500.00 μg/mL)CPhGs、毛蕊花糖苷及松果菊苷的DMEM(高糖)完全培养液处理HSC-T6细胞48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分别获得半数抑制浓度(IC50);再分别用不同浓度受试物诱导HSC-T6细胞48 h,试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PhGs(25、50、100 μg/mL)组,毛蕊花糖苷(1.5、3、6.0 μg/mL)组及松果菊苷(125、250、500 μg/mL)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比例,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CPhGs、毛蕊花糖苷及松果菊苷对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IC50分别为119.1、7.0和520.3 μ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种受试物诱导HSC-T6细胞的凋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CPhGs 100 μg/mL、毛蕊花糖苷6.0 μg/mL及松果菊苷500 μg/mL浓度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4.40%±3.16%,34.73%±1.16%和21.13%±0.98%;除毛蕊花糖苷1.5 μg/mL组外,其余不同浓度的受试物组均可引起HSC-T6细胞中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降低)(P < 0.05)。结论:CPhGs及其单体(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可诱导HSC-T6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3种受试物的抗肝纤维化效果排序为毛蕊花糖苷 > CPhGs > 松果菊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淀粉样蛋白片段Aβ25-35染毒的SH-SY5Y细胞存活、氧化应激及其分泌淀粉样蛋白Aβ1-42和可溶性淀粉样蛋白sAPPα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0.1、0.5、1.0、5.0 μg/mL)原花青素和不同浓度(0.1、1.0、10.0、20.0 μmol/L)的Aβ25-35作用SH-SY5Y细胞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进一步以1.0 μmol/L Aβ25-35染毒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不同浓度(0.1、0.5、1.0、5.0 μg/mL)原花青素干预24 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Aβ1-42水平及sAPPα水平,TBA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WST-8法测定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原花青素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浓度Aβ25-35均使SH-SY5Y细胞活力降低(P < 0.01),其中1.0 μmol/L Aβ25-35 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最强(P < 0.01)。以1.0 μmol/L Aβ25-35染毒细胞,Aβ1-42分泌水平升高(P < 0.01),sAPPα水平降低(P < 0.01),细胞内MDA含量升高(P < 0.01),总SOD活力降低(P < 0.01)。与1.0 μmol/L Aβ25-35染毒组比较,0.1、0.5、1.0、5.0 μg/mL原花青素干预可提高各组细胞活力(P < 0.05),降低Aβ1-42分泌水平(P < 0.01);0.5、1.0、5.0 μg/mL原花青素干预可提高细胞分泌sAPPα水平(P < 0.05),降低细胞内MDA含量(P < 0.05),增强总SOD活力(P < 0.05)。结论:原花青素可减轻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Aβ负荷,并减轻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杨素增强顺铂抗肿瘤作用的最佳条件并筛选敏感细胞。方法:设立阴性对照组、空白调零组及40 μmol/L白杨素、5.0 μg/mL顺铂、40 μmol/L白杨素+5.0 μg/mL顺铂3个处理组,选取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人鼻咽癌细胞(CNE1)、人肝癌细胞(HepG2)、人胃癌细胞(BGC-823)分别作用24 h。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测定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通过抑制率和凋亡率筛选出敏感细胞。采用L9(33)正交设计方法,设立3个白杨素水平(10、20、40 μmol/L),3个顺铂水平(1.3、2.5、5.0 μg/mL),以及3种作用时间(12、24、36 h)处理敏感细胞,确定白杨素增强顺铂抗肿瘤作用的最佳作用条件。结果:与白杨素或顺铂单独处理组相比,MTT试验结果表明,白杨素联合顺铂作用组对上述4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1);Hoechst 33342染色实验发现,白杨素联合顺铂作用组诱导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亦均明显增加(P均 < 0.01)。白杨素联合顺铂作用组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抑制率为(78.0±2.0)%、诱导细胞的凋亡率为(72.3±6.5)%。在4种细胞中,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对白杨素联合顺铂抗肿瘤作用最敏感。正交实验的体外模型结果表明,最佳作用条件为白杨素40 μmol/L联合顺铂5.0 μg/mL,作用时间24 h。结论:白杨素能增强顺铂抑制人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人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人胃癌细胞BGC-823是白杨素和顺铂联合作用的敏感细胞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缬沙坦(valsartan,VAT)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0.5 μmol/L、1 μmol/L、2 μmol/L、4 μmol/L)DOX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DOX心肌细胞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0.5 μmol/L、1 μmol/L、2 μmol/L、4 μmol/L)DOX作用H9C2心肌细胞12 h和24 h,细胞存活率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降低(P<0.01)。其中1 μmol/L DOX作用24 h即可明显引起H9C2心肌细胞损伤,细胞存活率为(75.5±5.6)%,细胞凋亡率为(11.94±2.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μmol/L的 VAT预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后可明显抑制1 μmol/L DOX引起的心肌毒性作用,与单用 DOX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升高[(74.2±3.0)% vs (89.3±4.0)%,P<0.01]、细胞凋亡率下降[(13.15±6.07)% vs (11.01±3.17)%,P<0.01]、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减少[(69.21±2.03)%  vs (50.28±1.21)%,P<0.05]。结论 VAT能抑制DOX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伺机性筛查也称为个体筛查,是一种基于临床表征的筛查方法,花费少,患者依从性高,是目前提高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可行途径。基于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液学检查等常用指标,构建一套关于胃癌高危因素评分模型,探讨其对胃癌高危患者筛查时机、方案选择的价值,以期为临床高效筛查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7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87例胃黏膜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及PGⅠ/Ⅱ等指标,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构建胃癌高危评分模型。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当PGⅠ为43.7 μg/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36,其灵敏度为0.529,特异度为0.779。当PGⅠ/Ⅱ为2.2 μg/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80,其灵敏度为0.578,特异度为0.849。将二者并联时,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为71.8%、特异度为75.5%,可确定PGⅠ≤43.7 μg/L且PGⅠ/Ⅱ≤2.1 μg/L是最佳筛查临界值。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饮用水类型、家族史、食用腌制品、HP感染、PGⅠ及PGⅠ/Ⅱ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患者性别、饮用水类型、HP感染、家族史、PGⅠ、PGⅠ/Ⅱ及年龄是影响患者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Logistic分析基础上,对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建立评分模型:Y=A×年龄+30×性别+30×饮用水+30×HP(+)+50×家族史+B×PG水平(35~45岁:A=20;46~55岁:A=40;56~65岁:A=70;≥66岁:A=80。当PGⅠ≤43.7 μg/L且PGⅠ/Ⅱ>2.1 μg/L:B=10;PGⅠ>43.7 μg/L且PGⅠ/Ⅱ≤2.1 μg/L:B=30;PGⅠ≤43.7 μg/L且PGⅠ/Ⅱ≤2.1 μg/L:B=80)。根据构建模型对两组患者评分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病例组评分[(209.78±46.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2.37±5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3.962,P<0.001)。ROC曲线显示,当临界值为156分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76,灵敏度为0.880,特异度为0.716,Youden指数=0.595。拟合优度经Hosmer-Lemeshow检验后发现,模型HL指标为13.492,P=0.095,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根据建立的胃癌评分模型,对评分≥156且因消化道相关不适而就诊的患者,应视为高危人群,建议至少每年进行1次胃镜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溶血磷脂酸(LPA)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HLF-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培养HLF-1细胞,以不同浓度(0、1、3和10 μmol/L)的LPA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5、6、12和24 h)后,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MCP-1的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MCP-1 mRNA的表达水平。用不同浓度的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I(0、0.1、1和10 μmol/L)或JNK抑制剂SP600125(0、0.1、1和10 μmol/L)预孵育细胞30 min后,用LPA(10 μmol/L)刺激2或6 h后,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MCP-1的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MCP-1 mRNA的表达水平。用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I(1 μmol/L)预孵育30 min,以浓度为10 μmol/L的LPA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5、30和60 min)后,Western blot检测c-Jun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LPA可诱导HLF-1细胞MCP-1蛋白释放,并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LPA的浓度为10 μmol/L时,HLF-1细胞释放MCP-1蛋白的量是对照组的2.4倍(P < 0.05);细胞在LPA处理24 h后,MCP-1蛋白的释放量较对照组增加约1倍(P < 0.05)。LPA可诱导HLF-1细胞MCP-1 mRNA的表达并呈时间效应,LPA处理2 h后,MCP-1 mRNA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5.3倍(P < 0.05)。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I和JNK抑制剂SP600125均可显著抑制LPA诱导的HLF-1细胞MCP-1 mRNA表达及MCP-1蛋白释放。Bisindolylmaleimide I的浓度为1 μmol/L时可阻断LPA诱导的HLF-1细胞MCP-1蛋白释放量的60%(P < 0.05),浓度为3 μmol/L时对MCP-1 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效果,抑制率达40%(P < 0.05);而SP600125的浓度为1 μmol/L时可阻断LPA诱导的HLF-1细胞MCP-1蛋白释放量的78%(P < 0.05),对MCP-1 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效果,抑制率达87%(P < 0.05)。10 μmol/L的LPA可显著诱导HLF-1细胞c-Jun磷酸化,同时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I(1 μmol/L)可显著抑制LPA(10 μmol/L)诱导的HLF-1细胞c-Jun磷酸化。结论:PKC与JNK通路均参与LPA诱导HLF-1细胞MC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电离辐射所致免疫和造血系统损伤的防治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终浓度(0、60、120、600、1 200 μg/mL)的四君子汤作用48 h对淋巴母细胞AHH-1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终浓度(0、0.04、0.2、1、25、120 μg/mL)的四君子汤预处理2 h对4 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AHH-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选择6~8周的BALB/c小鼠16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照射对照组以及四君子汤0.75、2.25、6.75 g/kg剂量组。3.5 Gy γ射线全身单次照射造成小鼠电离辐射损伤模型。照射后第3和第7天,观察四君子汤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及百分率、胸腺系数的影响。各组小鼠经5.5 Gy γ射线全身单次照射后,观察30 d并记录死亡小鼠数和死亡时间。结果:与照射对照组细胞(0 μg/mL)相比,四君子汤在0~120 μg/mL范围内对AHH-1细胞未见明显毒性(P > 0.05),经120 μg/mL四君子汤处理的AHH-1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 < 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照后3 d,四君子汤2.25 g/kg剂量组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及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均 < 0.05);四君子汤6.75 g/kg剂量组的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 < 0.05);照后第3和第7天,四君子汤6.75 g/kg剂量组的胸腺系数均显著升高(P均 < 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四君子汤6.75 g/kg剂量组小鼠的30 d内平均存活时间及30 d生存率均显著增加(P均 < 0.05)。结论:四君子汤通过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胸腺损伤,可缓解电离辐射所致损伤,促进小鼠免疫和造血功能恢复,并可促进γ射线照射小鼠的存活,可考虑作为电离辐射损伤防治药物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对结肠癌耐药细胞HCT-8/Fu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 MRP)的调控,以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CCK-8法检测NS-398对HCT-8/Fu的毒性作用及对HCT-8/Fu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的逆转作用;(2)将NS-398、5-Fu、NS-398+5-Fu分别作用于HCT-8/Fu 24 h,酶标仪检测Caspase -3活性、Hoechst33342染色观察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情况;(3)0、10、20 μmol/L NS-398分别作用癌细胞24 h后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PGE2含量;0、20 μmol/L NS-398作用癌细胞24 h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癌细胞P-gp、MRP的表达。结果 (1)10、20 μmol/LNS-398作用癌细胞24 h,抑制率分别为6%、8%,与各浓度5-Fu联用后,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3.42、7.50,且呈剂量依赖性;(2)20 μmol/LNS-398+320 μg/ml 5-Fu组Caspase-3活性增加百分比为386.11%,较320μg/ml 5-Fu组的179.94%、20 μmol/LNS- 3 9 8 组的1 2 5 . 2 3%明显增高;Hoechst33342染色从形态学上也得出相一致的结论;(3)20 μmol/L NS-398作用24 h后,癌细胞P-gp、MRP表达较0μmol/L NS-398显著减少;同时在10、20 μmol/L NS-398作用24 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含量分别为189.50、151.25ng/L,较0 μmol/L NS-398时的340.13 ng/L明显下降。结论 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对结肠癌耐药性有显著逆转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其逆转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gp、MRP的表达及抑制PGE2生成而发挥逆转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选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的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并探讨SP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的机制。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仪检测、分选经DNA染料Hoechst 33342染色后MG-63中的SP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顺铂对SP细胞与非侧群(non-SP)细胞的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SP细胞和non-SP细胞中 MRP、XRCC1、MGMT、ABCG2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 MG-63 细胞在细胞密度为9×105个/ml、 Hoechst 33342 终质量浓度为5 μg/ml 时,MG-63 SP 细胞的比例最稳定,为(1.45±0.23)%,且细胞保持良好的活性。顺铂对SP细胞的IC50为11.608 μg/ml,对non-SP细胞的IC50为6.876 μ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XRCC1 、MGMT 和ABCG2 mRNA 在 SP细胞中的表达分别是non-SP 细胞的 1.58 倍、1.61倍、2.36倍和3.14倍(P<0.05)。 结论 人骨肉瘤MG-63细胞中存在SP细胞亚群,与non-SP细胞相比,S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更为明显,可能与其耐药基因MRP、XRCC1 、MGMT、ABCG2 mRNA的高水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mTOR信号通路在17-DMAG克服旁路信号通路激活诱导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肺癌细胞株H3122(以下简称“H3122细胞”)对alectinib耐药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内在的调控机制。方法 加入10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和100 ng/mL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诱导H3122细胞对alectinib耐药,观察加入17-DMAG后上述耐药能否被克服。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处理方式下H312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处理方式下细胞中ALK、EGFR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观察其下游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活化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alectinib作用72 h后H3122细胞增殖率随药物浓度升高而下降,IC50为0.042 μmol/L;联合TGF-α或EGF后H3122细胞对alectinib耐药,IC50 远大于10 μmol/L;单药17-DMAG处理后H3122细胞增殖率随药物浓度升高而下降,IC50为 0.245 μmol/L;联合TGF-α或EGF后H3122细胞增殖率亦被17-DMAG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IC50分别为 0.251 μmol/L和0.301 μmol/L。经0.05 μmol/L alectinib作用72 h后H3122细胞凋亡率为(30.01±0.92)%,alectinib联合TGF-α或EGF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36±0.14)%和(6.13±0.21)%,显著低于alectinib单药处理(P<0.001);经0.3 μmol/L 17-DMAG单药或联合TGF-α、EGF作用72 h后H312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37±1.75)%、(26.69±1.2)%和(26.62±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ectinib可抑制H3122细胞中p-ALK、p-mTOR的表达,也可抑制mTOR上、下游关键蛋白的活化状态;EGF可明显增加细胞中p-EGFR、p-mTOR及mTOR上、下游关键蛋白的活化水平表达;alectinib可抑制p-ALK表达,但联合EGF后不能抑制mTOR及mTOR上、下游关键蛋白活化水平的表达;即使联合EGF后,17-DMAG亦能抑制H3122细胞中ALK、EGFR、mTOR信号通路蛋白及其活化状态蛋白的表达。结论 旁路信号通路激活介导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肺癌细胞株H3122对alectinib耐药的方式具有可行性,mTOR信号通路在 17-DMAG克服旁路信号通路激活引起alectinib的获得性耐药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胸部CT高压三期检查的32例SPN病例资料。所有病例经手术、穿刺活组织检查后病理证实。所有检查均在宝石能谱CT上进行,扫描完成后将单能量图像载入宝石能谱成像浏览器(GSIviewer)软件上,对SPN的能谱曲线图及碘基图像碘含量和水基图像水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肺鳞状细胞癌、肺腺癌、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炎性假瘤碘含量分别为(11.66±2.72)μg/ml、(12.36±2.97)μg/ml、(10.20±3.11)μg/ml、(16.58±3.58)μg/ml、(21.67±3.76)μg/ml,肺腺癌及肺鳞状细胞癌的碘含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结节的碘含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鳞状细胞癌、肺腺癌、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炎性假瘤的水含量分别为(1021.31±13.83)μg/ml、(1027.98±12.53)μg/ml、(1003.42±13.67)μg/ml、(1029.61±12.06)μg/ml、(1051.61±13.81)μg/ml,各类不同结节的水含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宝石能谱CT成像通过应用碘含量测定,对鉴别不同来源的SPN有较大意义,可以提高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7,12-二甲基苯蒽(7,12- dimethyl benzene[a] anthracene,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0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牛磺酸干预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牛磺酸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15 mg/100g的DMBA,在牛磺酸干预组的日常饮水中添加3%牛磺酸,一次性灌胃;空白对照组大鼠予1 mL/100 g花生油灌胃。所有大鼠均自由饮水和进食。观察、记录大鼠乳腺肿瘤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6和TNF-α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牛磺酸干预组肿瘤发生的潜伏期延长,致瘤率、荷瘤总数、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和重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41.41±10.10)pg/mL vs (20.00±10.10) pg/mL,P<0.05;(71.72±25.83) pg/mL vs (42.00±16.69) pg/mL,P<0.05),而牛磺酸干预组升高不明显[(22.48±10.38) pg/mL vs(20.00±10.10) pg/mL,P>0.05;(42.52±9.15) pg/mL vs (42.00±16.69)pg/mL,P>0.05)。 结论 牛磺酸对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发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09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艾迪注射液组(A组)31例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B组)31例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两组同步放化疗均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照射和PF方案(DDP35mg/m2 d1-3+CF150mg/m2 d1-5+5-FU350mg/m2d1-5,28天为一周期,共两周期)。艾迪注射液组中艾迪注射液80ml+NS400ml,d1-d14/周期。治疗期间每周观察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同步放化疗结束后2周观察患者机能状态及免疫功能。放化疗后3个月、12个月评价有效率(CR+PR)及1、2年的生存率。结果:艾迪注射液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和87.10%,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不良反应大于艾迪注射液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能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能提高有效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30例HCC患者(HCC组)、3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各组血清中GP73和AFP水平。结果 HCC组、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251.9±130.2)ng/ml、(74.7±40.6)ng/ml和(12.2±4.0)ng/ml,AFP水平分别为(141.6±158.3)ng/ml、(36.0±35.0)ng/ml和(2.2±1.5)ng/ml。GP73 检测HCC的敏感度为76.7%,特异度82.0%,约登指数58.7%,准确度80.0%。AFP检测HCC的敏感度为63.3%,特异度80.0%,约登指数43.3%,准确度68.8%。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78.0%,约登指数64.7%,准确度81.3%。结论 HCC患者血清中GP73和AFP水平较高,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HCC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经直肠超声(TRUS)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相关参数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作用,探讨个体化前列腺穿刺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例患者的首次穿刺活检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系统8点穿刺方案,并对可疑病灶增加1~2点。依据穿刺病理结果,分析前列腺癌(PCa)检出率与TRUS、PSA及其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 195例患者中检出PCa 98例(50.3%),其中PSA 4~10 ng/mL组45例,检出PCa 16例(35.6%),其中TRUS(+)且PSATZ≥0.35 ng/mL2 210例均证实为PCa;PSA>10 ng/mL组150例,检出PCa 82例(54.7%)。PSA 4~10 ng/mL与PSA>10 ng/mL两组患者PC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中TRUS(+)与TRUS(-)患者相较PCa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据TRUS、PSA及其相关参数制定个体化前列腺穿刺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HBV-DNA载量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42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A级HCC患者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HBV-DNA不同载量进行分组,比较术前HBV-DNA载量与PHLF发生的关系。结果 术后发生PHLF 99例(29.0%)。PHLF总发生率≥106 IU/mL组为42.6%(20/47)、105 IU/mL组为29.2%(21/72)、104 IU/mL组为34.9%(22/63)、103 IU/mL组为19.7%(11/56)、<103 IU/mL组为24.0%(25/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900,P=0.064);PHLF-B级及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21.3%(10/47)、16.7%(12/72)、19.0%(12/63)、10.7%(6/56)、13.5%(14/10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3.118, P=0.538)。根据术前HBV-DNA不同载量进一步行亚组分析PHLF-B级及以上发生率,各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HBV-DNA载量对PHLF-B级及以上发生无明显影响,对于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术前经简单抗病毒治疗后应尽快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A)血液学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9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2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发病年龄48岁(24~73岁)。FIGO分期:Ⅰ期57.0%(69/121),Ⅱ期9.9%(12/121),Ⅲ期30.6%(37/121),Ⅳ期2.6%(3/121)。总的5年生存率(49.8%):Ⅰ期68.7%,Ⅱ期76.4%,Ⅲ期13.9%,Ⅳ期0。初次治疗前、术后1周、化疗3程后及复发时CA125均值分别为(433.9±1051.3)U/ml、(162.9±327.0)U/ml、(20.3±40.5)U/ml和(317.0±1023.8)U/ml。初次治疗前CA125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者占87.2%(75/86)。初次治疗前CA19-9均值为(90.6±152.8)U/ml,高于正常参考值者占50.7%(34/67);CEA均值为(3.6±9.4)ng/ml,高于正常参考值者占6.9%(2/29);乳酸脱氢酶(LDH)均值(259.3±168.8)U/L,高于正常参考值者占35.9%(14/39);血清钙均值(2.4±0.2)mmol/L,高于正常参考值者占9.8%(4/41);血清铁均值(10.3±6.4)μmol/L,低于正常参考值者占35.1%(13/37);血红蛋白(HGB)均值(123.7±17.4)g/L,低于正常参考值者占17.4%(4/23)。初次治疗前CA125水平≤1000U/ml组和〉1000U/ml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9)。化疗3程后CA125水平≤20U/ml组和〉20U/ml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2)。结论 OCCA血液学检验特点包括CA125及CA19-9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钙升高、血清铁降低和血红蛋白(HGB)降低,初次治疗前和化疗3程后CA125水平可能与OC-CA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