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P53突变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最常见的合并体突变,在靶向治疗过程中与疾病进展和较差的预后相关。为揭示TP53突变在EGFR突变的晚期NSCLC靶向治疗中的预后价值,探讨治疗方案,国内外医学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尚未达成共识。全文就近年来EGFR/TP53共突变的NSCLC靶向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是目前NSCLC患者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法,然而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会导致治疗中断和疾病进展。TP53突变是EGFR突变型NSCLC患者中最常见的共突变,研究表明TP53-EGFR共突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对这类突变患者的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就TP53突变在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和TP53-EGFR共突变晚期NSCLC患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生率高,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EGFR突变患者有效率高、不良反应低,是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但EGFR-TKI应用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耐药。研究者在EGFR-TKI和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放疗及免疫治疗等的联合应用领域进行了诸多尝试,显著延缓了疾病进展或耐药的发生,并转化为具有临床意义的生存获益。本文就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晚期Kirsten鼠类肉瘤(Kirsten rat sarcoma,KRAS)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2022年01我院33例晚期KRAS+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KRAS亚型、TP53共突变及不同治疗方案和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3例晚期KRAS+NSCLC患者,男性大约占90.9%(30/33);KRAS p.G12C突变为最常见分子分型,约42.4%(14/33);另外,KRAS p.G12C突变人群对比其他KRAS突变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6.5个月 vs 7.0个月;P=0.799)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18.0个月 vs 24.0个月;P=0.266)均未见显著差异。亚组分析中,免疫联合化疗对比化疗+抗血管和单一化疗,可延长PFS(13.5个月 vs 7.5个月 vs 5.5个月;P=0.033),但OS却未见差异(25.0个月 vs 18.0个月 vs 25.0个月;P=0.854)。KRAS+/TP53+ NSCLC对比KRAS+/TP53-NSCLC,显著缩短PFS(5.5个月 vs 7.5个月;P=0.019)和OS(18.0个月vs 28.0个月;P=0.004)。多因素分析发现TP53共突变(HR=3.394;P=0.005)、治疗方案(HR=0.473;P=0.003)为PFS的预后因素;TP53共突变(HR=8.235;P=0.004)为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中国人群中,晚期KRAS+NSCLC患者男性较为多见,p.G12C为最常见分子分型。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能延长晚期KRAS+NSCLC的PFS,但仍需进一步探索;TP53共突变可能为晚期KRAS+NSCLC不良预后因素。晚期NSCLC中KRAS和TP53共突变患者的治疗及预后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常常过表达,并在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成为治疗的重要靶点。尽管EGFR突变类型有20余种,但临床意义明确的突变位点却很少,如外显子18的G719A突变、外显子19的缺失突变和外显子21的L858R突变,其中外显子19的缺失突变最常见,不同的突变类型与临床靶向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在NSCLC临床治疗过程中,EGFR突变型患者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grs,EGFR—TKI)的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都有显著的疗效,明显优于EGFR野生型患者,所以针对患者EGFR不同表型进行的个体化治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靶向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EGFR突变情况进行检测成为晚期NSCLC个体化治疗的重要前提。目前,EGFR突变的检测方法仍以组织检查为金标准,同时,细胞学及外周血EGFR突变检测亦得到良好发展。对EGFR突变水平进行定性及定量测定,可较为方便地预测EGFR-TKI的疗效,监测疾病的进展,并可较早地发现EGFR-TKI获得性耐药。本文对EGFR突变的定性及定量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生发展常与致癌驱动基因变异有关。虽然靶向这些驱动基因的药物取得显著疗效,但TP53共突变已被证实是肺癌靶向治疗疗效差的重要因素。针对合并TP53突变的驱动基因变异肺癌患者,联合化疗或抗血管治疗等新策略取得了重要进展。鉴于此,该文总结了TP53共突变对驱动基因阳性肺癌靶向治疗疗效的影响,以及对这部分肺癌患者最佳治疗策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TP53突变与胶质瘤恶性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背景与目的:WHOⅡ级的星形细胞瘤手术后在部分患者可能复发,而且,复发时多出现恶性程度增加。本研究探讨TP53蛋白质分子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第一次手术时为星形细胞瘤(WHOⅡ级)的石蜡包埋标本53例份,其中10例复发时第二次手术肿瘤仍然为Ⅱ级(复发无进展组);10例复发时肿瘤级别升高(Ⅲ级或Ⅳ级)(复发进展组);另外13例在5年内没有复发(无复发组)。免疫组化检测TP53在肿瘤中的表达,并采用DNA测序法分析TP53蛋白阳性标本TP53外显子5、7、8的突变情况。结果:LTP 53阳性率为45.5%(15/33)。复发恶性进展组TP53高于无复发组和无进展组(P〈0.05);TP53无进展组与无复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测序共在6例组织中发现7个(共4类)突变,其中1例同时存在2个突变。所有突变者都是恶性进展组病例。结论:TP53突变/蛋白质分子过表达可能是Ⅱ级星形胶质细胞瘤复发恶性进展的预示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NSCLC患者300例,应用RT-PCR方法检测EGFR突变,采集临床常见的19,21外显子突变位点(delE746-A750、delL747-P753insS、L858R、L861Q)信息,分析EGFR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00例NSCLC患者中,EGFR突变72例,突变率24%;其中男、女性突变率分别为13.06%和45.54%(P<0.01);吸烟与非吸烟者突变率分别为10.69%和34.31%(P<0.01);腺癌与非腺癌突变率分别为30.72%和15.67%(P=0.02).[结论]EGFR突变是NSCLC特殊类型,与女性、非吸烟、腺癌人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摘 要:随着二代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与单个基因突变相比,多个体细胞共突变已被证明与预后较差有关。在这些共突变中,TP53突变最常见,但被认为是不可用药的靶点。近年来对TP53突变的预测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结果不一致,尚未达到临床应用。本篇综述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关于TP53抑癌基因与EGFR共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及预后的影响进行小结,为EGFR伴随TP53突变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