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介入化疗是在营养癌组织的主干动脉内注入抗癌药物,其目的在于提高病灶局部的药物浓度,减轻药物付作用,探索提高手术切除率或延长复发转移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
磁性抗癌药物载体是一种微球型磁性载体,包装有多种抗癌药物。局部瘤体内注射,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长期停留在肿瘤部位,缓慢持续地释放抗癌药物,消灭肿瘤细胞,而全身的药物浓度极低。故此药具有特异、高效、低毒、安全的特点。我们自1990年9月至1991年4月治疗不同类型的肿瘤10例,效果满意。病例选择:①晚期癌肿不能手术切除者(直肠癌2例、胸骨柄鳞癌1例);②原发肿瘤已切除,有远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是治疗晚期肺癌的又一手段,它可以有效的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同时经导管动脉灌注又可以减少抗癌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增加游离药物的浓度,提高抗癌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经导管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不但可作用于肿瘤局部而且又可进入肺门及纵隔的淋巴结转移灶,消除肺癌的近处转移灶并抑制肺门肿瘤的进一步扩散,具有总用药量少、全身毒副作用小和持续时间短、见效快等特点。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我们为18例肺癌患者行BAI,近期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肢体恶性肿瘤,在单位时间内投以大剂量抗癌药物,既增加了肿瘤区域抗癌药物浓度,又减少了全身药物反应,治疗肢体恶性肿瘤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应用报告不断,方法也逐渐更新完善[1~3],普遍认为这一疗法能减少术中转移,利于手术切除,进一步提高患者生  相似文献   

5.
脂质体是由磷脂及附加剂如胆固醇等在水中形成的单层和复层微球。它的直径一般在数百?到几个μ之间。脂质体能携带多种抗癌药物,并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改变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增加药物的抗癌活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还能避免药物在体内过快的降解或失活,因而脂质体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在肿瘤化疗上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及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抗癌药物的不断涌现及联合化疗方案的合理应用,使肿瘤化疗疗效有了提高,但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成了限制药物用量、阻碍疗效发挥的障碍。文章对肿瘤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防治方法作了全面概述,以指导临床应用,减轻毒副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单抗)能识别许多类型人类肿瘤相关性抗原,因此利用定位于肿瘤的抗体来使抗癌药物定位这种尝试非常引人注目。这种方法可能是通过两种途径来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其一是对肿瘤尤其是转移灶的准确定位,其二是降低毒性反应。利用抗体定向释放药物有几种途径。以免疫毒素为例,这些药物作为抗体复合物被定向到肿瘤细胞并经内化作用(internalization)之后,即发挥其细胞毒作用。而且,药物复合物是通  相似文献   

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引起的皮肤毒性: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迥然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尤其是其最为常见的皮肤毒性,可引发身体和心理的明显异常,导致药物的减量或中断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了解这些皮肤毒性的机制,制定适当的毒性分期标准,进而给予正确的防治,对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及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都十分重要。本文综述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皮肤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9.
肿瘤化疗药物,由于其毒付作用而影响疗效。因此,目前许多作者对抗癌剂的剂型进行改革和探索。例如将抗癌药物制成静脉注射用乳剂(简称静脉乳)、微球剂(Micro-spheres)、脂质体(Liposomes)、微囊(Microcapsules)等剂型,以使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得到改善,增加病变部位的有效浓度,达到减少化疗药物的毒付作用,提高化疗效果的目的。本文拟就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前使用的抗癌药物 ,大部分作用为干扰或阻断细胞的增殖过程 ,所以又称为细胞抑制性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现使用的抗癌药物选择性差 ,不仅抗肿瘤 ,同时也抑制正常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物代谢过程 ,即伴有一些毒副作用 ,如骨髓抑制、脱发、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闭经等。同样 ,抗癌药物可以通过某些途径进入经常与之接触的医护人员体内 ,造成一些潜在危害 ,应引起足够重视。1 抗癌药物进入医护人员体内的途径医护工作者 ,主要是肿瘤内科医护人员 ,经常与之接触 ,抗癌药物主要通过下面 3种途径进入体内。①空气吸入 :在药物配制及应用过程中 ,…  相似文献   

11.
谈立松  胡继旺 《肿瘤》1995,15(6):452-454
应用肺腺癌细胞株A549作为靶细胞,探讨LAK细胞与抗癌药物协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浓度为10μg/ml~0.155μg/ml的丝裂霉C、阿霉素、顺铂3种抗瘤药物作用于A549细胞24或4小时以后,再加入LAK细胞并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细胞毒作用。结果显示,丝裂霉素不改变细细胞对LAK细胞的敏感性、阿霉素的作用可随浓度增加使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而顺铂则在特定浓度显示与LAK细胞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原代乳癌细胞体外药物敏感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MTT方法,观察27例病人原代乳癌细胞对11种临床常用抗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11种药物中,紫杉醇,顺铂体外抗乳癌效果明显优于其它药物。临床常用的CAP和CAF方案药物明显优于CMF方案药物。同一病人原代乳癌细胞对不同抗癌药物有不同的反应性;不同病人对同一抗癌药物有不同的反应性;甚至来源于同一病人的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对同一药物也有不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原代乳癌细胞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能筛选敏感药物,预测耐药性,利于选择适合个体的化疗药物,组成有针对性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癌症已经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诱导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癌症的治疗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治疗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治疗效果差、毒副作用强、容易产生耐药性等。因此,急需开发药效好、毒副作用低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抗癌肽是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多肽,因其具有结构简单、作用方式多样、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而在癌症治疗上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将对抗癌肽的分类、结构和理化特性及抗癌作用机制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为未来开发新型抗癌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1肿瘤介入治疗存在的问题肿瘤的介入放射学治疗通常包括经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动脉栓塞和化疗性栓塞三种方法。其理论依据主要是;①全身性化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可能与抗癌药物进入癌组织太少有关,而通过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则可使高浓度的抗癌药物直接进入癌组织;②全身性化疗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限制了其用量,经动脉灌注则首先作用于癌组织,使药物的毒副作用明显减轻,因而可进一步加大抗癌药物的用量;③肿瘤的营养供给主要来自动脉,利用不同性质的栓塞剂阻断其近端和(或)远端供血动脉.可使肿瘤缺血、坏死(或凝固);④经动脉灌…  相似文献   

15.
脂质体(Liposomes),亦称液晶微囊,是磷脂双分子层液晶膜封闭鼓囊的结构,其结构类同生物膜。药物经脂质体包裹后,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都发生明显的改变,它能够促进细胞的摄取,从而提高药理学效能。它具有良好的靶向性、选择性和通透性,能减少用药剂量,降低毒副作用,从而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 现将苦杏仁苷,β-谷甾醇,顺氯氨铂(Ⅱ),氟糖啶等抗癌药物脂质体的制备,以及对小鼠S_(180)实验性肿瘤抗癌活性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的探讨,以及抗癌药物脂质体稳定性的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据文献报告及我们的实验结果,肝动脉药物栓塞法对肝癌的治疗优势为药物在肿瘤内的较高浓度及在体循环内的较低位度,这一点为醚醇硝唑的局部应用提供了二点有利的背景:1.药物在肿瘤内与体循环内的浓度比可得到提高,从而可克服因其易通过血脑屏障带来的神经毒副作用:2.肝动脉栓塞后因局部血流减慢造成相对乏氧状态,是发挥这一乏氧细胞增敏剂作用的有利环境。为观察MISO经肝动脉栓塞局部灌注兔VX2肝脏肿瘤及其在正常组织内的浓度变化,用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了短期内的药代动力学观察。结果分析提示经肝动脉栓塞局部灌注MISO可获得较高的肿瘤内药物浓度,并可降低正常组织和器官内的浓度。利用这一局部给药途径可避免在全身用药时欲达到MISO临床放射增敏效果所需浓度而致的神经毒副作用,为发挥这一亲电子化合物临床放射增敏作用提供了良好的作用环境,是合理并有效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7.
紫杉醇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但由于它的水溶性、药代动力学和体内分布性能较差,且其增溶剂对人体有很强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为了提高紫杉醇的水溶性、渗透率及稳定性,研究人员制备出一种具有缓释作用、可控及肿瘤靶向的药物——透明质酸-紫杉醇纳米制剂.以透明质酸为载体的纳米载药系统可以降低紫杉醇的毒副作用,利用合适的给药途径将透明质酸-紫杉醇纳米制剂输送至体内,提高了药物的靶向性、水溶性及长循环能力,使药物通过扩散、包吞或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文章综述了透明质酸-紫杉醇纳米制剂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的最大毒副作用就是对正常增殖细胞如胃肠上皮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亦有杀伤作用。30多年前,Pressman和Korngold建议用抗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作为载体把毒剂特异性地导向肿瘤细胞,减少正常细胞所受伤害。然而,直至杂交瘤技术的发展能制备单克隆抗体,这一设想才切实可行。毒剂包括药物(氯甲喋吟、阿霉素等)、放射性同位素(~(131)I,~(211)A_t)和毒素(白喉毒素、蓖麻毒素等)。本文着重于免疫毒素的设计及应用前景,其它导向药物可参阅有关综述。毒素  相似文献   

19.
毛茛甙体外抗白血病细胞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毛茛甙体外的抗白血病作用。本实验采用抗癌药物筛选常用的2个方法,死活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对毛茛甙体外抗白血病细胞作用进行测定,并用临床常用抗癌药物高三尖杉酯碱作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数据反映了毛莨甙对各种白血病细胞均有一定杀伤作用,在达到同样的杀伤效果时,毛莨甙的剂量要比高三尖杉酯碱高出100倍左右。  相似文献   

20.
利用组织培养细胞进行药物筛选已有许多报道。本文利用氟脲嘧啶等4种抗癌药物作用于 HCe—8693细胞系初步观察了药物对该细胞数和核分裂指数的影响及药物对~3H—TdR 掺入细胞 DNA 的影响。以选择较理想的抗癌药物加入生理盐水中作为大肠癌手术病人腹腔冲洗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