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含谷氨酰胺和中链甘油三酯肠内营养(GMEN)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胃癌术后需要营养支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其中EN组选用含谷氨酰胺和中链甘油三酯的肠内营养液,实施早期营养.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8天检测营养评定指标体重、血清白蛋白(A1b)、血红蛋白(Hb)和氮平衡,免疫评定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CC)、IgA、IgG、IgM、CD3、CD4、CD8、CD4/CD8、前列腺素E-2(PGE-2)和C反映蛋白(CRP).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在体重、血红蛋白的恢复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305,P=0.057),但EN组的白蛋白及氮平衡恢复较PN组为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0).反映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IgA、IgG、CD4、CD4/CD8在术后EN组较P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术后CRP在EN组明显低于PN组(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N组为46.7%,EN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肛门恢复排气时间EN组为(2.46±0.56)天,PN组为(3.66±0.8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应用GMEN可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机体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实用有效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 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途径联合营养支持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后机体康复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78例胃癌患者手术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A组术后早期外周途径肠外(PN)联合管饲肠内营养(EN)、恢复经口进食后则口服联合管饲流质及肠内营养液;B组(对照组) 术后早期经管饲实施肠内营养,恢复进食后即仅自由经口进流质食物及肠内营养液,不进行其它途径营养支持.观察术前、术后10d两组患者体重(BW)、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re-Alb)以及氮平衡(NB)的变化.以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hysical Self-maintenance Scale,PSMS)评定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A组患者体重较术前平均下降2.8kg,B组患者体重较术前平均下降6.5kg,两组术前、术后体重变化差异显著(P<0.01),血清白蛋白A组术后10d较术前变化不大(34.7±6.7 g/L vs 34.5±6.2 g/L),B组则较术前明显下降(35.8±7.9 g/L vs 32.2±5.8 g/L),P<0.05;转铁蛋白、前白蛋白A组术后10d均已经恢复到术前水平,而B组TF和Pre-Alb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病人术后第一天均处于负氮平衡,术后10d A组恢复正氮平衡而B组仍为负氮平衡.两组均无严重营养相关并发症, 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A组术后日常活动能力优于B组.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后早期仅依赖肠内营养而恢复进食后仅经口进流食和肠内营养液不能完全满足机体营养需求,可导致医源性营养不良.多途径联合营养支持能有效预防医源性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洪波  黄和平 《肿瘤》2007,27(10):832-834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营养,尤其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537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监测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5 d、术后8 d的体质量,血浆白蛋白,尿素氮以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在体质量、血浆白蛋白上无差异。在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42例食管癌患者(A组)术中经幽门后至空肠上段留置胃管(鼻空肠管)(EN组),对照组(B组)42例患者未进行肠内营养(PN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食管癌患者术中顺利留置胃管营养管,EN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体重、人血白蛋白水平术后第7d、第21d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7d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胃管在幽门后一空肠上段行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其康复,能减少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手术成功率提高,是1种既经济又简单、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与肠外营养组(PN),于术后24小时内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每天热卡为30kcal/kg.EN组患者术后第1天口服安素500ml,术后第二天1,000ml,术后第三天直至第7天口服1,500m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临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优于PN组(P<0.05),EN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7%,PN组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天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较术前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N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以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且可降低术后营养支持费用.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将6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组)。所有病例在术前和术后第1、5、8 天各进行血清生化和免疫水平检查。临床观察营养状况、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提示治疗8 d各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均有增高。EN组免疫水平明显高于PN组,t=2. 12,P<0. 05,临床观察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均显著缩短,t=2. 36,P<0.05,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较肠外营养更有效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8.
应荣培 《中国肿瘤》2007,16(6):478-47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合理方案。[方法]将71例胃癌术后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TEN)32例,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组39例.分别于术后24h后予营养支持,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结果]临床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时间TEN组较EN+PN组略短(P〉0.005),胃肠道相关并发症TEN高龄患者(年龄〉60岁)较EN+PN高龄患者多(P〈0.05),但TEN组非高龄患者与EN+PN组非高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老年食管贲门癌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理想途径。方法将220例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监测所有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4、11天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及IgA、IgG、IgM,留取24 h尿测定尿素氮,计算氮平衡,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记录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等,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10 d后各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均有增高,但EN组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1);临床观察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减少,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肠功能恢复,显著改善营养状况,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较肠外营养更有效,更适用于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颜乔 《中国肿瘤》2001,10(9):557-558
[目的]研究中晚期食管癌伴营养不良患者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肠内、外营养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将3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肠内营养 (enteral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 ( parenteralnutrition,PN) ,每组16例。EN采用食管窥镜引导下留置鼻饲营养管或经腹壁胃造瘘营养管 ,PN均采用中央或外周静脉置管。围手术期给予等热卡等氮量的营养支持 ,术前进行7至10天的营养支持 ,术后第3至10天进行营养支持。[结果]术后第11天两组查血清转铁蛋的 (TF)、前白蛋白(Prealb)、纤维连接蛋白 (FN)等显著提高 (P<0.05或P<0.01) ,而PN组前白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EN组 (P<0.01) ;但是 ,EN组肠道功能恢复早于PN组 ,并且住院时间及所需费用少于PN组 ,同时避免了PN中可能出现的不良效应及并发症 ,也便于护理。[结论]伴有明显营养不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 ,于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能改善机体状况 ,术后短期效果PN优于EN ,但EN具有肠功能恢复早 ,且安全、简便、有效、易护理、可减少费用及住院日等优点 ,一般情况下可代替PN。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术后早期中药辅助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中药辅助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营养、免疫指标的变化,探讨中药及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选择13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中药辅助肠内营养组(55例)、肠内营养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中药辅助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术后第8天比对照组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高(P<0.05);中药辅助组和肠内营养组IgA、CD4 和CD4 /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食管癌术后早期中药辅助进行肠内营养,可以显著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地促进和恢复胃肠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泽 《实用癌症杂志》2016,(8):1287-1289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联合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N组和EN+ PN组,每组200例.PN组于术后采取单纯肠外营养支持,EN+ PN组术后采用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和7天时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术后1天时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没有显著差别;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均得到改善,EN+ PN组较PN组的变化更明显;EN+ P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PN组低.结论 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更好地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耿勇  周波 《陕西肿瘤医学》2012,(10):2127-212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机、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51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26)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5)。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肠减压管,术后12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PN组)采用术中仅放置胃肠减压管,术后常规"三升袋"静脉高营养。两组分别监测术后第1天、第10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A、G、M)、白细胞总数、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水平较PN组恢复迅速,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缩短。EN组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方面也较PN组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时机上是安全、恰当、可行的,对改善术后早期机体营养状态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  相似文献   

14.
王俊  李芝  甄福喜  张憬  骆金华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3):1503-150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中营养管放置和围术期营养支持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单手术组513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均常规放置营养管, 其中鼻肠管497例, 空肠造瘘16例。术后24 h后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治疗, 并辅以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治疗, 至全量EN后停PN支持。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放置营养管, 在观察期间无死亡、无营养代谢障碍。鼻肠管组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与空肠造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肠造瘘组肠梗阻发生率高于鼻肠管组患者(P < 0.05)。  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中有效放置鼻肠管及早期应用EN为食管癌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西京医院收治的84例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时间、胃潴留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白蛋白为(32.54±2.59)g/L,前白蛋白为(157.93±34.28)mg/L,转铁蛋白为(1.67±0.43)g/L,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0.17±1.68)g/L、(134.28±40.51)mg/L和(1.34±0.36)g/L,观察组比对照组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9.36±2.58)h、腹胀发生率19.0%、肠鸣音恢复时间(6.87±1.58)h和胃潴留发生次数(3.27±0.82)次,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2.37±3.66)h、45.2%、(9.04±1.36)h和(6.95±11.0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2%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及早给予肠内营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尽早恢复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6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EN和60例术后肠外营养(PN)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防治情况的影响。结果EN组EN支持1周后,血清白蛋白(ALB)升高显著,肠道功能恢复提前,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治疗,EN组有明显优势。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术后体力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强  周星明  江洪 《肿瘤学杂志》2008,14(12):1001-1003
[目的]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50例,PN组50例,术后分别采取EN和PN支持。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3d、8d检测白蛋白(ALB)、淋巴细胞(TLC)、尿素氮(BUN)值、血红蛋白(Hb)值及前白蛋白(PA)值以及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N组肠蠕动恢复较快,其肛门排气时间大多为3d左右,但术后发生腹泻患者多于PN组。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所有患者术后3dALB值及TLC值均明显下降(EN组下降约15%,PN组下降约16%);经过一段时间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患者ALB及TLC值(术后8d)较术后3d均有所升高(EN组升高约10%,PN组升高约11%),且术后8d两组患者TLC值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支持较PN支持更具优越性.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十二指肠营养管促进患者恢复及防治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12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早期经静脉予以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监测两组患者的体重、氮平衡、血浆清蛋白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体重、血浆清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582,P>0.05;t = 0.463,P>0.05),氮平衡、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372,P<0.05;t = 2.754,P = 0.001;t = 2.542,P<0.001)。结论 十二指肠营养管可明显改善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47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4例和常规输液组(对照组)23例,分别比较营养支持前后两组病例的生命体征、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体重、血浆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但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在肠内营养支持1周后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EN组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在肠内营养支持后明显改善(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有明显的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肝癌肝切除患者肠道恢复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肝癌肝切除患者的术后恢复信息。所有患者按照术后营养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各43例,且营养供给持续7天。临床研究信息包括术前术后2组患者的肝切除范围、营养状况、体重、上臂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通过比较以上营养信息,评估EN和PN对肝切除患者肠道恢复的影响。结果营养治疗7天,2组患者的体重、上臂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24 h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第7天EN组除白蛋白外,其余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PN组只有前白蛋白恢复正常,其余均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白蛋白输注量,PN组多于EN组(P=0.048)。结论早期EN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肝切除患者术后的营养和体质状况,术后并发症较少,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